查看原文
其他

法治向汕新七章⑥ | 以精细化治理举措夯实平安根基

汕头政法 2023-08-09

“报告大队长,我回所后肯定好好戒毒,争取表现,绝不辜负大队这么多警察同志这段时间对我的照顾!”病床上,黄某哽咽着说道。

日前,汕头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简称汕头市强戒所)二大队戒毒人员黄某因胃穿孔病情紧急,仅用28分钟就被送往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外诊就医。住院期间,强戒所干警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管,并通过心理引导对其进行教育矫治,让黄某坚定了戒治的决心和信心。

这个戒毒故事,映照出“平安汕头”的深刻内涵:以人为本、为民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汕头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助力实现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的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以法治助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汕头平安汕头,平安建设体制机制逐步完善,风险防控整体水平稳步提高。一系列举措的背后,是以更优的“平安供给”撬动新时代平安汕头建设支点,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教育矫治

帮助戒毒人员走出“心瘾”



“看病救人,救治身体上的病,是医护人员的本职工作;而教育矫治,医这心理上的病,可是咱们的主责主业!”汕头市强戒所二大队大队长林少裕在大队安全研判会议上强调。

林少裕所说的“教育矫治”,正是汕头市强戒所的中心工作。如何让吸毒人员战胜心魔、远离毒品,真正回归社会,成为时代和人民给司法行政戒毒机关出的一道“必答题”。

近年来,汕头市强戒所领导班子形成“教育中心论”共识,全所上下全力保障监管场所持续安全稳定,实现“四区五中心”的整体化、实体化、一体化运作,突出“塑形铸魂”狠抓教育矫治工作,最大限度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成瘾人员,连续18年实现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安全管理“六无”目标,所内戒断率生理脱毒达100%,书写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戒毒故事。

戒毒人员刘某在初入所时,对场所依法管理抱有抵触情绪。随即,汕头市强戒所所在管理大队成立5人帮教小组,经过22次的长时间个别谈话和心理矫治教师11场次的心理辅导,认真梳理出刘某的社会经历,及时开展精准研判,在摸排思想动态方面占据主动,最终实现了刘某的教育转化。

“戒毒人员的每一言每一语,都要用心分析,提取有用信息。”汕头市强戒所教育矫治科科长陈春生告诉记者,光是刘某的谈话内容,就已经写满了5本记录本,“我们不仅要跟戒毒人员谈心,也要跟他同学习共成长,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以“一人一策”方式制定有效的帮教措施,是汕头市强戒所提升教育戒治质量的关键。这些扎实的帮教工作,也深刻地影响了戒毒人员的认知。如今,刘某的态度行为都发生了巨大转变,还主动争取和民警、心理老师谈话,希望得到更多指导。

“教育戒治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因此强戒所也像中学、技工学校、特教学校。”陈春生表示,汕头市强戒所不断加强文化基础和法治宣传教育,并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推介,帮助戒毒人员掌握谋生技能,为解戒后的工作生活做足准备,持续巩固戒治效果。近年来,汕头市强戒所举办电工培训班12期,超200名戒毒人员获得“初级电工”职业技能证书;举办“面点师”培训班6期,180名戒毒人员获得培训合格证书;举办“网店美工”培训班12期,360名戒毒人员获得岗位技能合格证书。

汕头市强戒所举办“面点师”培训班,帮助戒毒人员掌握技能。受访者供图

在提升戒毒医疗水平方面,汕头市强戒所以医联体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索戒毒医疗社会化路径,切实加强场所戒毒医疗机构设施设备和人员配备,严把强戒人员入所收治关和所外就医审核关,不断推进审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平安建设硕果累累,离不开“坚持”一词。从汕头市强戒所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岗位和忠诚担当中,可以看见汕头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为着力点、以赢得民心民意为落脚点,大力拓展平安建设的领域、丰富平安建设的内涵,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准矫正

助力社矫对象回归社会



平安,民生所盼、发展之基。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好监狱外的罪犯,有利于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和社会成本,对于推动平安汕头建设、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年以来,汕头市司法局积极探索教育矫正新模式新思路,全面提升矫正教育监管精准度,聚焦犯罪类别、群体特征、心理状态等,疏堵结合精准施策,实现将矫正重心从“管”向“治”的发展。

其中,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是社区矫正对象中的特殊群体。汕头市司法局联合团市委持续开展“伙伴同行”青少年社区矫正帮扶项目,精细化矫正取得了积极成效。

小伍是汕头市一名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此前,因父母常年忙于生意而疏忽对其关心教育,缺乏正确引导的小伍辍学后受社会青年误导,参与抢夺摩托车,触犯法律红线,被判处缓刑进行社区矫正。

入矫后,社区矫正机构、司法所针对小伍的情况制定了针对性矫正方案,开展个别化精细化矫正,为强化矫正效果,引入“伙伴同行”专业社会工作者对其进行结对教育帮扶。

司法所工作人员和社工从认真倾听小伍心声入手,引导小伍逐渐认识到碰触法律红线的严重后果和回归正常社会对其未来人生的重要性,通过家庭走访引导小伍及其父母融洽家庭关系,正面看待小伍的人生与未来,让小伍重新感受到了久违的父母的关爱和家的温暖。

社区矫正春风化雨的教育帮扶,让小伍重新找回了生活信心并顺利复学。“重新入学后,我交到了新的朋友,家庭也越来越温暖了。”小伍高兴地告诉社工。

让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生活,有活干、有饭吃,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减少其再犯罪的可能,是社区矫正所体现的真正价值,铺实铺厚平安汕头建设的底色。自2009年开展社区矫正以来,汕头全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6000余人,终止和解除矫正14000余人,在册监管社区矫正对象近2700人,监管人数位居全省前5位,社区矫正信息化核查率98%以上,居全省第二位。未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案件,年度再犯罪率低于0.2%的全国水平,社区矫正持续保持安全稳定。

平安建设驰而不息,方能久久为功。当前,汕头正全面推进法治社矫、平安社矫、精准社矫和智慧社矫建设,努力推动汕头社区矫正工作各项工作再上台阶,把平安建设作为人民安居乐业的民生工程、社会安定有序的保障工程、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




法律援助切实保障

“没想到会这么快、这么方便!”许先生是在澄海区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被所在公司拖欠工资2万多元,他于今年6月9日就近向居住地龙湖区法律援助处申请法律援助。龙湖区法援处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为其指派了律师,减少了许先生来回奔波之苦。

这种快速便捷,迅速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构筑起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大格局,发挥了法治保障作用推进平安汕头建设。今年5月1日起,汕头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开展法律援助全域受理审批一体化服务试点工作,真正实现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就近办,一次办”。据统计,2022年至今,汕头全市共组织办理适用“一体化服务”案件90件。

民以安为乐,而平安归根结底是群众“心安”。当前,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这就要求全方位提升对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平安守护和权益保障的层次和水平。今年以来,围绕落实“为困难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这一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汕头市法律援助处致力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幸福平安汕头。

汕头市法援处持续宣传法律援助法,提高公众知晓率。受访者供图

“尤其针对农民工被欠薪情况,汕头市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充分履行法定职责,积极引导来访被欠薪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通过法律手段合法有效追讨被拖欠工资。”汕头市法援处相关负责人说道。就在去年下半年,汕头市法援处受理了一起因公司经营不善导致员工集体待产,且未发放基本生活费的案件,及时发挥与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的联动协调机制,协调办案律师积极引导劳资双方开展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双方解除劳动关系,公司向36名职工支付待岗生活费和经济补偿金共计109万余元。

平安建设要搞好,践行群众路线是必由之路,数据也从侧面佐证着法律援助推动平安汕头建设的成效:今年以来,汕头市法律援助机构已为200多名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超过700万元。上半年,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超过3000人次,组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680件。

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维护了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在预防犯罪和保障人权方面有积极作用。相对的,人民群众也是法律援助服务的最广参与者、最终评判者,唯有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才能切实增强平安汕头建设的合力。

目前,以“大平安”理念为指引,汕头仍在不断做精做细平安建设工程,力争推出更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样板,推动平安汕头建设“水涨船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平安需求”。




来源:南方日报


往期精彩回顾



1.良法促善治!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刊发我市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成效

2.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汕头微周刊第六期

3.陈一新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把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政法战线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

4.汕头:打磨立法“三面镜”,护航社会新善治

5.全国公安统一行动!3晚查获4.8万名违法犯罪人员

6.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您点的每个赞,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