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元: “全球英国”战略的核心是搭美国便车
中美战略竞争下的英国外交
文|孔元
来源|欧亚系统学科研究会
▲ 孔元老师
我今天主要讲英国的政策导向,不涉及任何大的政治判断,仅为今天的讨论提供一些材料,供各位老师参考。我讲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英国脱欧后对自己全球角色的定位——“全球英国”,二是“全球英国”面临的现实张力,最后是英国政府今年以来新的调整。
1 “全球英国”愿景的提出及其内涵
关于脱欧后的英国定位,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之后,英国政府提了一个新的口号——脱欧之后英国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英国”。英国的核心含义是在保持跟欧洲伙伴友好关系的同时,超越欧洲的边界,去广阔世界跟新老朋友缔交友好关系。它的一个基本愿景是把英国打造成一个外向、自由和国际化的全球自由贸易领袖,让英国成为真正的全球贸易国家;其次是在制度建设(涉及国际体系、多边主义),军事部署(英国的军事实力要跨过苏伊士运河以东进入亚洲),文化软实力(高校科研、BBC等)等方面恢复大国地位。
我对这一愿景的分析有三点:一、它凸显英国张扬帝国遗产的历史心态;二、搭乘美国自由霸权秩序便车的政治考量;三、深化同中国在内的非西方国家经贸关系的机会主义算计。
第一点,在批评者看来,全球英国其实某种意义上是英国历史上的帝国心态在现在的延续。它有很多体现,比如当时脱欧的时候,英国人经常会提一个概念叫“盎格鲁文化圈”,其实是19世纪英国搞的帝国联邦运动的残留。某种意义上萦绕在今天英国政治家心头上的全球英国,本质上就是一个现代版本的日不落帝国,是后者的历史遗产。
第二点,搭便车主要是说,提出“全球英国”时英国对整个世界秩序的构想还是美国的自由国际体系,英国觉得可以利用美国人创造的和平红利,实现更好的经济发展,因为当时美国的外交还没有变化,所以英国这个外交战略还是有可能实行的。搭便车心理体现得最明显的就是想跟中国做贸易,脱欧之后建设全球英国无非就是想往亚太倾斜,主要就是考虑跟中国做贸易。因为有美国当时构建的自由国际体系,它跟中国做贸易才具有可行性。因此,中英关系其实是考验全球英国的外交政策的一个试金石。2009年以来,英国外交部的对华政策,其实跟美国的接触战略是一样的,希望通过跟中国的接触,逐渐把中国纳入自由国际体系里面去。在中英关系最好的2015年,英国加入了亚投行,奥斯本访问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1月习主席访英,提出共建中英黄金时代。
关于中英黄金时代简单讲两点:第一点,英国2015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文件对于中英关系的定位是,未来10年内将中国变成英国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地,让伦敦成为全球领先的人民币产品和服务中心,涉及银行业、资产管理和保险业,跟中国在其他一些领域里也要进行合作。才过去了5年,现在这些话恍如隔世。在2015年黄金时代之下,英国平衡经济和价值观的天平发生了摇摆,主导对华关系的是英国财政部,不是外交部,中英关系被简化成贸易投资,双方在人权领域的一些分歧被搁置,这也是英国人心里向往的最好的结局。
2 “全球英国”的现实困境
2016年“全球英国”提出来之后,在现实中面临很多张力。第一个张力是,它对于帝国的怀旧,某种意义上其实就是一个已死的殖民幻想,在当下已经不具有可行性了。第二个更残酷的张力是,2016年美国特朗普上来之后,美国人所构造的体系被它自己推翻了。2017年特朗普提出大国竞争,把英国搭便车的空间给挤压得所剩无几了。因为大国竞争的回归,使得中英关系根本就没有办法再往前推进。2016年以来随着中美关系的恶化,中英关系也急剧恶化。目前的一个基本情况是,英国的两个主要政党在对华立场上已经有了一个共识:所谓的中英黄金时代已经破产,英国需要更新自己的对华战略。在这个共识之下,两党的主要分歧在于如何执行新的对华战略,它们都认为应该对中国强硬,但关键是如何把这个强硬的路线贯彻到底,实施出效果。
最近英国也开始在炒作以下涉华议题:疫情索赔,阻扰华为参与英国5G建设,对中国投资行为进行国家安全审查(核电、新能源、芯片,但凡是涉及一些比较高新技术的领域,英国人现在都要拿出来炒一炒,要么要推翻以前的投资契约,要么阻止中国新一轮投资的进入),供应链合作,高校合作,疆港台南海,贸易北约,民主十国等等,能想到的议题英国那边都有。
目前英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涉华政策。英国内部确实还有分歧。一般来说,国家安全和外交等领域的人对中国都不太友好,因为这个派系基本上是跟美国深度绑定的。像财政部、商务部这些一般都比较务实,觉得应该跟中国深化经贸合作。这是政府内部一个基本分歧。出台政策比如取消华为参与英国5G建设,在战略医疗和技术领域自给自足,为了防止外资恶意收购,修改《企业法》,新制定《国家安全和投资法》,打造民主十国,在涉港涉疆问题上强硬表态。
在这个背景之下,英国人发现2016年提出的全球英国实施起来特别困难。今年3月份英国政府发布了新文件《竞争时代的全球英国》,对英国的国防安全发展和外交政策做了系统评估。现任首相约翰逊说,这个评估是冷战结束以来英国外交政策的最大调整。
从这个文件来看,英国政府对世界形势的判断和调整有两个方面:长期来看,到2030年世界会进一步走向多极化,地缘政治和经济中心会向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转移;即期的战略方向,英国政府的判断是后冷战体系变得支离破碎,但没有说已经解体。支离破碎的一个表现就是系统性竞争加剧(政治制度竞争、塑造国际秩序的竞争、跨领域竞争、不断恶化的安全环境、不断加剧的冲突和不稳定)。在这个背景之下,英国政府对自己的外交战略有一个新的调整,明确宣布后冷战以来的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已经无法推行。在这个背景之下,英国如果还想在现存的国际体系下首先获得生存,其次有所作为的话,必须响应美国政府提出的大国竞争的口号,以积极有为的姿态来加入,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国际体系里获得一席之地。
3 中美竞争与英国外交战略的新调整
英国最近的调整有以下这么几点。
一是加强集权。具体体现为机构改革(主要是英国政府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说集合全政府、全社会之力应对新一轮大国竞争),混合(英国政府认为在新一轮竞争中,军事、民用、经济、安全、战争、和平、贸易、发展互相之间的边界都已经变得不清楚了,所有问题在英国政府看来都已经是威胁,而不再是机遇,所以在这个背景之下,必须用一种统一的手段,以一种集合的战略来应对新的情况),盟友(拉拢一帮人一块干)。
第二点是内外互联,即外交政策为国内发展服务。新政府现在做的两件最大的事情,也是约翰逊整个4年政府任期的重点,一是打造科创大国,英国想把自己建设成一个的科技创新领域的世界大国,为了实现这一点,内政部、财政部、能源部、产业部、国防部都把创新作为未来投资的一个重点;二是拉升战略,主要是解决英国国内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因为英国的北部跟南部的发展差距特别大,所以英国政府今年下半年把调节不平等作为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约翰逊9月份刚实现了一次内阁的重组,把他最信任的几个人都派到拉升战略部去了,就是想重点解决英国的地区不平等问题。
第三点是自由贸易+多边主义+军力建设。
第四点是向印太倾斜。这是英国为了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出台的一个新的动向,它没有说完全配合美国,而是说英国向印太稍微倾斜一下。主要的举措有申请加入CPTPP、申请成为东盟观察员,派航母来南海、AUKUS协议。
最后,对中国的立场,英国根据美国的情况做了一个新的调整,基本思想是跟美国的三轨外交基本上同步:第一,在经济领域,中国既是英国经济发展机遇,又是英国面临的“最大国家威胁”。第二,在政治领域,抵制“中国渗透”,捍卫民主和人权等价值观。第三,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生物多样性丧失等跨国挑战领域,积极同中国合作。
如果仔细研读英国政府发布的所有政策文件,会发现它跟美国政府发布的政策文件基本上是同步的,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英美关系的特殊性首先体现在政策文件的同步性上,比如对政策和形势的判断,英国的综合评估跟美国政府发布的临时国家安全战略基本上是一样的。当布林肯说国家政策要为美国人民服务的时候,约翰逊就说我们要搞国内拉升;拜登政府在G7峰会上倡议Building Back Better,其实英国政府3月份就发布了采用类似标题的官方文件;科创领域更是如此,比如英国最近模仿美国成立了所谓的高级发明研究局,主要是想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而AUKUS协议英国之所以要参与,就是因为通过五眼联盟的情报交换体系,提前知道了美国政府的一些考虑,美国人希望通过国防投资,打造对华竞争的技术优势,AUKUS协议里其实很多都涉及所谓的美澳技术升级,比如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英国政府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愿意过来掺和一下,是希望通过美国政府的国防投资带动的新一轮的技术升级,给自己谋一点福利。
中国为什么必须第二次“开眼看世界”? 一次重要闭门会的揭示
王世达: 警惕美国变成阿富汗地区的“搅局者”
福山最新发声: 美国面临一个迫在眉睫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