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迎“中国通”总统, 哈萨克斯坦能否摆脱掣肘拥抱新时代?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凤凰网 Author 凤凰大参考

 导读:11月20日,哈萨克斯坦举行总统选举,托卡耶夫以81.31%的得票率当选为新一届总统。11月26日,托卡耶夫在仪式上向宪法宣誓,正式成为哈萨克斯坦总统这位能说一口流利中文、喜欢与各国领导人切磋乒乓球的“学者型领导人”,在年初平息哈萨克斯坦独立30年来最严重骚乱后,他按下改革的加速键,推出了一系列实质性举措,包括宣布摒弃“超级总统制”,引发全球范围的高度关注。    托卡耶夫出身自前苏联少见的中亚地区青年外交官,会五国语言,早在1975年就曾来华工作,后又被派驻到苏联驻华大使馆。托卡耶夫同时身处中苏两国的改革时期,亲身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变化,对改革有直接的初步观察和体验,这些经历对他的治国视野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1991年,托卡耶夫结束驻华任期时,哈萨克斯坦宣布独立。1992年初,他成为哈副外长,41岁转正成外长,1999年,只有外交经历的他被纳扎尔巴耶夫任命为总理。三年总理生涯,托卡耶夫交出了亮眼政绩。2002年他回炉担任外长,纵横于国际外交舞台,曾被任命为联合国副秘书长。在担任哈上议院议长期间,托卡耶夫作为纳扎尔巴耶夫的“潜在接班人”开始引发国内外的关注,2019年他当选为总统。在内政、外交领域均积攒了数十年履历后,托卡耶夫终于正式成为了新的国家领航人。    接棒之后,托卡耶夫肩负改善经济、民生、外交和实现国家转型等诸多使命。执政初期,纳扎尔巴耶夫的影响力依旧十分明显。今年1月,哈萨克斯坦爆发严重抗议浪潮。面对骚乱,托卡耶夫对外借助集安组织维和部队稳定局势;对内接管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职务,借机“去纳扎尔巴耶夫化”。危机之后,他在政治体制、经济、外交等多领域领导国家变革,引发密切关注。对华关系上,托卡耶夫今年多次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中哈油气领域合作持续成长,两国关系迎来新的历史起点。托卡耶夫让哈萨克斯坦的改革发展道路兼具本土化、国际化、现代化特征,正在领导国家进入全新时代。本文原载“凤凰网”,原题为《“中国通”托卡耶夫连任,他是如何摆脱掣肘局面的?》,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中国通”托卡耶夫连任,他是如何摆脱掣肘局面的?

文|胡毓堃

来源|凤凰网


▲ 该照片拍摄于1989年,当时托卡耶夫正担任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官。图源:互联网


11月26日,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宣誓就任哈萨克斯坦总统。在此前提前举行的大选中,他以81.31%的得票率轻松战胜其他五名候选人,顺利连任。赢得这场修宪公投后的第一次大选,也让他开启了长达七年的最后一个总统任期。


生于书香门第的托卡耶夫,在前苏联外交系统成长为专业外交官,在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成长为国家领导人。一次十年不遇的突发动荡没有将他击垮,反而令他逆势而上、转危为机。

如今的托卡耶夫,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名副其实的领航人。经过1月的骚乱,他主导开启了大刀阔斧的内政外交改革。哈萨克斯坦是否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独立仅31年的国家未来将往何处去?托卡耶夫的一举一动,仍将牵动着周边地区乃至整个国际社会。


 1   说五国语言、在中国八年,前苏联少见的中亚青年外交官

托卡耶夫出生于阿拉木图的时候,前苏联刚刚告别斯大林时代。他来自一个哈萨克族穆斯林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科梅·托卡耶夫不仅是卫国战争老兵,更是哈萨克斯坦侦探冒险文学之父;母亲则在阿拉木图外语教师培训学院工作,因此他从小就学习外语。

原生家庭的影响显而易见:受父亲影响,托卡耶夫自幼喜欢阅读和写作,后来就国际事务写过10本书和众多文章;母亲对其外语教育的重视,为他日后成为多语言人才奠定了基础。

1970年,托卡耶夫进入外交部直属的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开始接触中文。大五时他就在前往中国,在苏联驻华大使馆培训实习了半年。1975年毕业后,托卡耶夫正式成为外交官,被派驻至驻新加坡大使馆,在这个英语区华人主体国家工作了四年。1983年,托卡耶夫二度来华,与现任俄罗斯驻华大使莫尔古洛夫同期前往北京语言大学进修10个月。

根据他的任课教师刘士勤教授的回忆,以及《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作为苏联来华进修生的佼佼者和青年外交官,托卡耶夫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上课专心听讲,注重实践,在苏联学生不谈政治的环境中,常常用造句方式表达对国际问题的看法;他喜欢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旅行,在沪宁杭等南方城市目睹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变化

在任何场合他都十分健谈,一次和其他同学在老师家中吃饭,见到一盘饰有用京糕条拼写的俄文“友谊”字样的菜肴,他幽默地说:“老师,这个菜不能吃,不能破坏‘友谊’啊!”大家会心大笑;

他热爱运动,尤其喜欢打乒乓球,成为国家领导人后依然保持着这一爱好,还兼任过哈乒乓球联合会主席长达13年。

更重要的是,不忘外交官职责的托卡耶夫,经常骑着自行车走进北京街头巷尾,与普通老百姓接触聊天,并有了自己独到的发现和思考:比如被称作“小皇帝”的独生子女一代,“不久的将来就会显现巨大的社会和政治难题”;中国许多方言不能互通,因此中国人是“由书面文字连接在一起的”,开会的时候大家都是看准备的发言稿,而不是听发言者的发言。

有趣的是,他认为中国人习惯尽量避免直接说“不”,在正式交往中尤为明显,因此他的结论是“如果中国外交官说什么问题需要研究,那你就不要寄希望有肯定的答复,因为这是拒绝”

完成学业回国的托卡耶夫还没有结束与中国的缘分。很快他就被派驻到苏联驻华大使馆。而这一次的六年多时间,他从二秘、一秘一路升至参赞,成为地道的“中国通”和汉学家。当时苏联外交系统里中亚出身的外交官并不多见,托卡耶夫流利的汉语、精干的仪表、诚恳的态度和稳重的作风,令与他交流过的中国外交官印象深刻。

在苏联的国内改革正在酝酿之时,托卡耶夫便表现出对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农村改革的浓厚兴趣。他后来曾表示,自己在北语进修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正是邓小平的这个理论使中国获得了成功,并为全世界所称道”。 

由于托卡耶夫太过于“中国通”,据传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期间,一度把参与翻译的托卡耶夫误认为中方翻译,说后者是“俄语讲得最好的中国人”。 

16年的前苏联外交官生涯,托卡耶夫身处中苏两国的改革时期,对改革有了直接的初步观察和体验。除了母语哈萨克语外,托卡耶夫还能说四种联合国工作语言(精通俄中英三语,对法语有基本掌握),自然也建立了他的国际化视野与意识。

 2   从职业外交官到国家接班人

1991年,托卡耶夫结束了驻华任期,而他的家乡也将成为新独立的国家。从莫斯科回到阿拉木图,他早已做好了准备:“哈萨克斯坦独立的那一天起,我就已经坐在行李箱上,随时准备响应总统的召唤到外交部工作。”

1992年初,不到39岁的托卡耶夫成为哈外交部副部长。当年中国外长钱其琛访哈,托卡耶夫准确地用“走马观花”一词,表述了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对于钱外长只能短暂停留、无法深入了解本国的遗憾。

不过对于年轻的托卡耶夫来说,此时的他要承担比翻译重要得多的职责。作为副外长,他首先要应对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个前苏联国家的无核化问题。托卡耶夫顶住了来自俄罗斯的压力,坚持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框架下进行谈判。对于他来说,这是哈萨克斯坦迈入国际舞台的第一步,是国家外交的一次重大成功。

年轻的哈萨克斯坦急需高端外交人才,资历和能力俱佳的托卡耶夫也倍受重视。独立后的前三年,他几乎一年上一个台阶:外交部副部长、第一副部长,到了41岁时转正成为外交部长。

但纳扎尔巴耶夫对他的期待还要更高:1999年3月,托卡耶夫升任副总理;仅过了七个月,又被正式任命为哈总理,成为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在此之前,托卡耶夫除了外交之外没有其它任何领域的工作经历,可见纳扎尔巴耶夫的培养之意。

托卡耶夫的总理生涯只有三年,他领导的政府却交出了亮眼的政绩。赶上国际油气价格飙升的风口,1999年哈国经济止跌回升,2000年至2002年GDP更以10%左右的速度飙升。

此时的托卡耶夫,也已体现出了一个国务活动家的想法。2001年11月,他不满副总理詹多索夫等人“分散行政权力、阻碍民主化进程”,不惜以辞职施压,迫使纳扎尔巴耶夫解除了詹多索夫等六名内阁成员的职务。但托卡耶夫仍在第二年一月辞去总理职务,理由为这是“强力总统”下的“自然事件”。

之后他回炉担任外长五年,外交舞台仍旧聚焦于不扩散核武器领域。他还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被选为独联体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主席,参加了十届联大会议。

即便在卸任外长、担任哈议会上议院议长后,国际外交舞台仍然没有忘记他。托卡耶夫在2011年3月被任命为联合国副秘书长。

身为有着多年军控谈判经验的资深外交官,又是代表地处战略要冲的年轻国家,托卡耶夫深知国际合作、多边主义、集体安全的重要性。后来成为总统后,托卡耶夫还坚决地驳斥“《联合国宪章》无效论”。

刨去履职联合国的两年,托卡耶夫前后在哈上议院担任议长累计也达到十年,正是在此期间,他作为纳扎尔巴耶夫“潜在接班人”的身份开始引发国内外关注。2014年,哈研究机构“Rating.kz”调查结果显示,托卡耶夫在可能的候选接班人中位列第三。2018年接受BBC采访时,托卡耶夫认为纳扎尔巴耶夫不会在2020年任期结束后谋求连任,这被看做“暗示接班”的信号。

事实上,这一天来得还要更早:2019年3月19日,纳扎尔巴耶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选定他信任的托卡耶夫接任。纳扎尔巴耶夫表示:“我非常了解他。他是一个诚实、有责任感、说到做到的人。我担保,托卡耶夫就是我们能够信赖、把哈萨克斯坦交给他管理的那个人。”

接任(代理)总统后,托卡耶夫决定提前举行大选,并在当年6月以71%的得票率当选总统。在内政、外交履历均积攒了数十年履历后,托卡耶夫终于正式成为了新的国家领航人。

▲ 2019年3月19日,纳扎尔巴耶夫宣布辞职。图源:互联网



 3   平息骚乱、抓住契机,托卡耶夫已开启新哈萨克斯坦?

从任职28年的纳扎尔巴耶夫手中接棒后,托卡耶夫肩负的使命毫不轻松,也不是简单的“纳规托随”就能解决的:经济需要提振、民生仍需改善、国家转型有待继续推动、平衡外交和国家安全的保障是持续的工程……

此外,托卡耶夫履职的前三年,纳扎尔巴耶夫在哈政坛的烙印与实质影响力依旧十分明显:其女儿纳扎尔巴耶娃接任上议院议长,被视为国家二号政治人物;纳扎尔巴耶夫本人依旧享有“首任总统”和“民族领袖”的头衔,政府高层仍有不少他提拔的老部下,包括总理阿斯卡尔·马明;哈议会还通过法律,授予纳扎尔巴耶夫享有哈安全会议终身主席和哈人民大会终身主席两项职务,国家制定大政方针需与之协商。

正因为如此,托卡耶夫执政初期,难免有“带着镣铐跳舞”的困境,一方面承诺要延续纳扎尔巴耶夫的各项政策,甚至在上任后将首都阿斯塔纳更名为老领导的名字“努尔苏丹”,另一方面要努力开启自己的政治事业。

这种处境有多艰难可想而知:用《纽约时报》的话说,托卡耶夫这位被“亲自挑选的接班人”,尽管对老领导“忠诚地支持”,但始终想走出老领导的阴影,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具体施政中往往会“令官僚体系和政治精英们感到困惑”。旋即而来的一场危机,似乎也是这种内在矛盾的激烈体现。

今年1月,一场十余年不遇的骚乱本有可能令托卡耶夫的执政岌岌可危:产油重镇曼吉斯套州的液化石油气涨价决定,激怒了疫情之下饱受经济与民生之苦的民众,当地的抗议浪潮波及最大城市阿拉木图,市政府遭到冲击、枢纽机场被抗议民众占领、数百人伤亡、哈政府向托卡耶夫提交辞呈、紧急状态从两地扩大到全国……

国际媒体早有“阴谋论”的声音,即作为前总统嫡系的安全部门本就不太对托卡耶夫“心存敬畏”,更担心随时被后者作为替罪羊“卸磨杀驴”,所以当民众的矛头对准托卡耶夫时,他们也乐得“出工不出力”,坐看事态升级,然后看总统笑话、提高自己的“筹码”

然而托卡耶夫并没有自乱阵脚,他对外请俄罗斯为主导的集体安全组织派出维和部队,迅速稳定局势;对内则接管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职务,任命自己的亲信斯迈洛夫为总理,大力整肃了由纳扎尔巴耶夫的亲戚、亲信领导的安全系统,甚至把纳扎尔巴耶夫时期两任总理的安全系统负责人马西莫夫逮捕入狱。

到了1月底,哈议会更是通过法律修正案,取消了纳扎尔巴耶夫的两个终身职务,去除了国家大政方针需与他协商的条款。不久后,首都的名字再度由“努尔苏丹”改回“阿斯塔纳”。

眼看着自己的影响力被“借机削弱”,纳扎尔巴耶夫却在电视讲话中公开为托卡耶夫背书,强调自己已在2019年退休,托卡耶夫是安全会议主席,哈民众应支持他的改革。

一次本有可能危及托卡耶夫总统生涯的挑战,反而被他“转危为机”,让各国媒体惊呼哈萨克斯坦正式进入“托卡耶夫时代”。

借机“去纳扎尔巴耶夫化”、走出老领导的阴影后,托卡耶夫开始大展拳脚,他领导国家变革的速度与幅度,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与热议。

就最为显著的政治改革而言,他推动通过了修宪公投(修改内容达到三分之一),将总统任期限制为一任七年,规定总统不得加入任何政党,对其权力进一步做出限制。这一改革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彻底阻断了传统势力“回到过去”的道路。

在经济领域,面对遭受疫情重击的经济状况,托卡耶夫一方面通过税收、就业、信贷等方面的政策减轻私营经济的负担,另一方面则要求政府与中央银行积极作为,充分运用财政盈余降低通胀;同时延续了纳扎尔巴耶夫的做法,积极吸引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直接对哈投资。

在文化教育领域,托卡耶夫高度重视建构全新的哈萨克斯坦共同体意识,通过历史纪念活动、强化哈萨克语国语地位、推动哈萨克语拉丁化等计划,加强哈境内各族群的国家意识与共同体认同。

与此同时,会说五国语言的托卡耶夫注重包括多语言在内的国际化教育,呼吁学生掌握俄语、英语等通用语言。他本人更是在联合国大会使用英语演讲,而不是同为本国与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的俄语。

在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外交领域,托卡耶夫度过了国内动乱后,旋即赶上了激烈爆发的乌克兰危机。哈萨克斯坦一贯秉持多边平衡的外交原则,随着乌克兰危机持续升级,引发不同大国及集团对立,托卡耶夫也依据这一原则,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措施,进一步打开国家外交空间。

▲ 在今年6月的东方经济论坛上,托卡耶夫在普京面前表示,哈萨克斯坦不会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地的“国家地位”。图源:互联网


对于乌克兰,托卡耶夫政府表态支持其领土完整,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并没有选择“站队”俄罗斯;与此同时,他积极通过欧亚经济联盟、独联体、上合组织等框架保持与俄罗斯的双边互动,但更加注重保持独立自主性(因此有人猜测他会进一步“去俄化”),并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拒绝承认乌克兰四地“公投入俄”的结果,甚至因此拒不接受普京授予他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

托卡耶夫同样注重维系与主要大国,尤其是美国这个最大投资国的关系。而最重要的外交动向,莫过于他在今年7月参与签署、长期有效的《面向21世纪中亚发展的友好睦邻合作条约》(即《中亚友好条约》),规定中亚五国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边界不可侵犯,不参与针对彼此的任何军事联盟或组织。这被解读为乌克兰危机效应之下,中亚国家的“抱团”合作之举。积极参加突厥国家组织框架内的外交活动,与其它独联体国家保持密切互动,似乎也是进一步表明:哈萨克斯坦并非普京口中的“大俄罗斯(俄语)世界”那么简单。

在对华关系上,托卡耶夫早在2019年9月便来华访问,中哈双方宣布发展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今年的“一月风波”之后,托卡耶夫先后与习近平主席两次会谈。在今年九月习主席访哈期间,习近平主席接受哈萨克斯坦总统授予“金鹰”勋章。

除了领导人层面的积极互动,中哈两国双边贸易额尤其是油气领域合作在疫情之下反而持续成长。中文流利、对中国有切身了解的托卡耶夫,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对中国发展模式及其成就的认可。正如习主席在访哈期间所说,在“无可比拟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基础上,两国合作迎来了新的历史起点。

托卡耶夫来自前苏联旧时代,却始终不乏改革意识;曾经被视为“太子”和“傀儡”,但旋即证明了自己作为国务活动家的能力与战略理念;他领导着一个本土意识、民族意识越发强烈的年轻国家,自己的外交背景和国际化意识又让哈萨克斯坦的改革发展道路兼具本土化、国际化、现代化特征……

显然,今天的哈萨克斯坦,跟2019年之前大不相同,资深又与时俱进的托卡耶夫,看起来正在领导国家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凤凰网”。


  FIN  点击图片链接阅读更多文章

斥资万亿办世界杯, 中东“土豪”国却不小心中了一个“诅咒”?


“美国遇挫之际, 我们为何反而更应重视邓小平‘斗而不破’的智慧?”


韩国出人意料的成功, 恰因为狠抓一条经验60年不动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