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限量丨王春瑜先生《名家书柬》钤印签名本发售!附赠书签


王春瑜先生签书现场

王春瑜,江苏建湖人,1937年生于苏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学者。 196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研究班元明清史专业。历任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助教、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明史研究室副主任,《古今掌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明史论丛》主编,研究员。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明清史散论》、《明朝酒文化》、《明朝宦官史料》等二十多种著作。


王春瑜明清史文丛(共5本)

原价301元

现仅售225.75元

打开手机淘宝,扫一扫


《名家书柬》内容简介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作家王春瑜先生与学界名流往来书信合集。全书主要收录了周谷城、杨绛、何满子、蔡尚思、谭其骧、王元化等近百位学者作家人致王春瑜信件100多函,内容多为学术交流,皆为学界、文坛史料,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学术价值。


本书序:


不才身无长计,只好觅食于文史两界,承蒙文坛师友不弃,奖我掖我良多,几十年来,赐函盈尺,隆情高谊,常暖心间。其中不少是文学界、史学界执牛耳者,如王元化先生、杨绛先生、何满子先生、高莽先生、周谷城先生、蔡尚思先生、谭其骧先生、杨廷福先生;祖国宝岛台湾的历史学家张存武先生、苏同炳先生、吴智和先生、林丽月女士,等等。


他们或为老师,或为同道,师恩固难忘,文友深谊,亦常驻心间。然也有少数来信者,虽名声很大,但人品可议,只是工作往来,无友谊可言。这些信函虽是我的私藏,但信中所说多半皆学术,用我们的行话说,皆文坛学苑史料也,应公诸同好。


1980 年代,我从八角村搬家到方庄,甘肃搬用工中的毛贼,偷了我的一个高档皮包,内无分文,但装的是名人信件,沈醉先生的信及一篇文稿,最为珍贵。他不懂标点符号,近万字长文,一律逗点,包括文末最后一字,也是逗点,令人发噱。他的签名笔硬如铁,“醉”字中的一竖宛如一把匕首,使人不寒而栗。还有剧作家黄宗江先生的信,此公嘻嘻哈哈,颇令人解颐。


2016 年冬天,我在大兴乡下一座老年公寓住了二十多天,带去名家信函整理,竟有毛贼偷了周谷城先生、金庸先生、冯其庸先生写给我的信各一封,卖给荣宝斋,荣宝斋居然拿到春季拍卖会上拍卖,索价一万元,结果流拍。


整理这些信函,我整整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我已八十高龄,精力不济。但我坚信,我的心力不会白费!

 

王春瑜

2017年3月13日中午

 于老牛堂


“老牛堂”的故事

钤印签名本(限量50本)


大家可以看到王先生的印章及序言的结尾都出现了:老牛堂。那么,何故日“老牛堂”?让我们看看他在旧文中是如何解释的:


1993年春天,我在写《阿Q的祖先——老牛堂随笔》序时,有谓:“浮生难得几回雅,我倒也雅过一回:用‘老牛堂随笔’的名义在台湾报纸上辟专栏,并维持了一年多。


所谓老牛,此无它,不才属牛,又年过半百,名副其实也;也想藉此聊表心迹:继续像老牛一样在文史园地老老实实地耕耘。”


一年后的早春,我在自己另一本杂文随笔集《牛屋杂俎》的序中,加了这样一条注释:“不才属牛。童年乡居,随先父恒祥公、母亲曹孺人耕读,与牛同居一室(敝乡称牛屋),自今每一思之,老牛之反刍声、叹息声,犹在耳畔回响;‘文革’中遭迫害,蹲‘牛棚’达七年之久;近年颜寒斋日‘老牛堂’;不才与牛真可谓拴在一个桩上矣。”我想,看了这一些,读者就会知道《老牛堂三记》本书名称的由来了。


有人曾猜测,我在搞自己的牛系列丛书,其实非也。我喜欢辛辛苦苦、踏踏实实独自牵磨、拉车、耕田的牛,但并不喜欢成群结队打打闹闹的牛,更不喜欢被人拿着鞭子在屁股后面吆喝、鞭打、无奈只好连大气也不敢喘、低着头走成系列的牛。今后,我还会出杂文随笔集,是否还会在书名中以牛字当头?现在很难说,只能且看下回分解了。

钤印签名本仅有50本

售完为止,欲购从速!


更多精彩:

限量发售丨珍贵钤印本《鲒埼亭文集选注》现已上市


我们的微博此刻正在进行转发赠书的活动,别犹豫,快搜索: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进行关注吧!本活动就在置顶微博处,打开就看得到!


商务印书馆

文津读书会

微信号:cpwenjin


更多惊喜,

请至微博搜索

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

长按扫码

进入淘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