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丨《在家上学——美国中产家庭非主流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冷门文史哲



在“双减”政策出台前,在“补课”的大潮流中,很多家长对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产生了长期依赖。“双减”政策的出台,使很多家长慌了神,感觉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没了抓手。


新学期开学了,我们的新书《在家上学——美国中产家庭非主流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与读者朋友们见面了。本书主要围绕美国波士顿中产阶级家庭的“在家上学”的实践展开,作者通过大量访谈与观察,做出了较多思考。目前国内尚没有对美国此类教育方式进行深描的民族志著作。尽管由于国情、教育观念等不同,“在家上学”这种方式并不一定适合当今的中国家庭和中国社会,但是其中家庭教育的种种观念和做法却值得我们去思考或是借鉴。正如本书序言的作者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特聘教授陈志明所言:“教育,无论大小,始终牵动人心。在中国,教育创新和改革举措层出不穷,大大拓宽了人们的选择范围,与此同时,教育引发的资源争夺和焦虑,尤其是在中产阶级家庭,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究竟什么是好的教育?教育如何使人成长,又如何通向美好生活?这些问题与种种现实境况相互缠绕,使教育这一蕴含哲思的恒久议题,时时体现出当代人们对多种生活方式的理解与实践。”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的家长应该如何认识自身的定位,可以一同和孩子做些什么,或者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哪些条件和帮助,能够使我们的孩子收获一个幸福的人生。相信如果我们能领悟并努力做到这些,也许心中的焦虑就能少一些,心中的方向能更清晰高远一些。



一、重新审视“学习”


相对于学校教育模式,在家教育所推崇并实践的“学习”与生活无缝融合,具有随机性和自发性的特点。好几位家长都提到在当今社会,信息触手可及,“还像以前认为的那样,只有规规矩矩坐在课堂里才能学到知识,就太落后了!”“好奇心”与“直觉”、“本能”、“天性”等词语有相近的意涵,这在理念上与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相吻合,自然教育重视情感多于理性。


凯蒂和我谈话时,她6岁的女儿也在旁边,凯蒂让她告诉我现在在学什么,小女孩奶声奶气地说,“量子物理学”。看到我吃惊的样子,凯蒂解释道,“我们去科学馆,她对宇宙的起源和构成、银河系这些东西非常着迷,自然而然地就学上了。她有兴趣,我们就买了相关的书,现在她已经懂很多了”。量子物理学是大学阶段才接触的科目,但这些人为制定的条条框框在好奇的孩子面前受到了有力的挑战。按很多家长的说法,人活在世上,没有哪一天不在学习,学习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采访奥莉维娅的时候正好冬奥会在索契举行,奥莉维娅说早上吃饭的时候,孩子们聊起冬奥会,她趁机问起索契在哪里,孩子们说不知道,然后就一起上网查资料,“妈妈,索契在俄罗斯!咦,怎么是亚热带气候呢?索契是疗养胜地哦……”孩子们兴奋地叽叽喳喳。“你看,这不是学习又是什么呢!”奥莉维娅自豪地向我宣告。



二、家:文化传承的生产性空间


纵向的文化传承很大一部分是在横向的亲子互动中实现的,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些独特的家庭活动。从抽象的层面上看,学习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亦成为日常生活的组织原则。秉承重塑的“学习”观念,家庭被父母精心编织成具有生产性的空间,其特点是教养过程的不露痕迹。


阿什莉的家在萨摩维尔一片房屋比较密集的街上,是一栋三层小楼,布局紧凑。她提出先带我参观一下,客厅显眼处摆着一架钢琴,有一台老式的电话。饭桌上有一本《 新闻周刊》,阿什莉说那是她家订的唯一一本杂志,是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还有一本日历,每页有一个词汇和相关掌故,每天吃饭的时候可以顺便学一个。墙角的沙发上散放着几本书。到了二楼安娜的房间,安娜很骄傲地问我,是不是很酷?不大的房间里琳琅满目,有手折的千纸鹤和各种稀奇古怪的摆设,再就是触目所及,到处是书。三楼书更多,阿什莉在那里放了几排书架,俨然一个家庭图书馆。透过窗外,有一个小小的后院,被辟成一块块小小的菜地。安娜跑过来展示她的“蔬菜生长”笔记本,我看到本子上画着工整的表格,她与爸爸是笔记本的主人,一起分门别类记录蔬菜的长势和特性等等。阿什莉解释道,安娜对植物很感兴趣,还喜欢烹调,现在又迷上了烤面包。


书房一角


显然,对阿什莉而言,家并不是客观的空洞的物理空间,而是被注入了情感和意向、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的社会空间。首先,阿什莉家以及我在其他家庭中看到的存量丰富的书、乐器和学习器材本身即是以物质形式存在的文化资本。许多在家教育的家庭都有与阿什莉相似的策略,如“播撒”这一词汇在不同场合的访谈里多次被提及。其次,空间中物的种类和摆设方式作为一种无声的强有力的工具,预设并生产着父母特有的品味倾向,自然而然地在代际间传递,使孩子形成一套惯习。



三、民主化的亲子关系


以孩子的好奇心为导向,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这种培育目标要求父母重新思考并定位自己的角色。在我设计的访谈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是“你是怎样教孩子的?”有趣的是,大部分家长都会纠正我的用词,正如苏珊试图澄清的,“不,我不教孩子,我只是一个推动者(facilitator),做父母的如果能点燃孩子的好奇心,把这种能力发掘出来才是真正了不起的成就”。与我在田野工作前想象的不一样,很多父母并没有同时身兼教师一职,这就将父母与孩子从学校模式下处于结构对立的关系中解放出来,为亲子关系的民主化奠定了基础。


格蕾丝儿子很小的时候,她就发现他喜欢艺术,于是留心各种机会让儿子探索自己的兴趣,我们去各种各样的展览,他一下子迷上了做首饰,央求我带他去跟老师学,那时候他才10岁!是老师门下最小的学生。他还在杂技团表演杂耍,从16岁开始,至少有四个夏天在法尼尔厅前面的广场上表演,赚了不少钱。如果上学的话,这些事是绝不可能做的。我们几个家长在一起时常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眼中闪烁的火花。



四、学习网络的延伸


城市学校与旅行学校


在城市学校和旅行学校中被重构的学习往往打乱学科之间的界线。旅行激发了孩子们对人文、数学和科学的兴趣,她们在城市学校里发现,很多事物都是需要各种学科的参与才能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旅行模糊了常规生活中固有的分类范畴,如学习和玩耍、理论和实践,甚至不同时空的界线和亲子之间的权力关系都趋于消弭。


许多父母在访谈中都提到了图书馆的重要作用。除了图书馆,波士顿还有许多优质的资源,而且交通非常便捷。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的乔丹音乐厅是世界上音响效果最好的音乐厅之一,每年有六百多场免费音乐会。各种博物馆和展览也是这些家庭频频光顾的场所,如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科学博物馆、新英格兰海洋博物馆等等在美国都享有盛名。



五、家庭互助小组


我还观察到了另一种共同体形式的存在,并对它的发展抱乐观态度。合作社是一些家庭自愿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自组织,它的特点是有一个固定的专门的物理空间,由所有参与的家庭共同协商制定章程,经同意取得合法性,是一种民主形式的组织结构。在合作社里,个人被视为平等的有自主管理能力的个体,他/她为自己负责,并且愿意约束自己的一部分自由,以使他人也享有同等的自由。个人认可下的固定时间和空间的合作社参与,是保障人际互动以及共同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


公园日是每周例行的常规活动,在宽敞开放、环境优美的自然空间里,孩子们有的在草地上玩飞盘,有的玩游戏,家长们则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带来椅子,有的把狗也带过来,悠闲地聊天,很多人在这里消磨掉半天时间。非结构化是公园日的特点,它的功能性和情感性是吸引人们前来的重要因素。这是一个典型的“女性时空”,是在家教育的妈妈们于家门外建构的社交场所和后台区域,妈妈们交换着各种信息,在闲聊中落实事情,获得情感支持和一种集体体验,比如哪里有什么免费活动,哪天一起聚一下,家里乱糟糟的该怎么办等等。


海狸溪公园日




《在家上学——美国中产

家庭非主流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尚文鹏 著

ISBN:978-7-100-19735-9

开本:32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年6月



目 录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主题 ............1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0

第三节 田野工作与方法 .............35

第四节 章节结构 .......44

第一章 在家上学:家与国的“对抗”......47

第一节 从家庭教育到公立教育 .......49

第二节 “在家上学”运动 ......59

第三节 作为个人选择的“在家上学” ........67

小结 .....82

第二章 谁是在家教育者?.....83

第一节 关于“在家上学”的全国性公共话语 ......85

第二节 关于“在家上学”的地方性话语 .....92

第三节 “内部的他者”的自我认同 ....109

小结 ....125

第三章 出走学校......126

第一节 “家庭是学习的最好场所” .........128

第二节 “围墙”之困 ......134

第三节 “选择”的逻辑 .......164

小结 ......168

第四章 教育回家:家庭学习共同体......170

第一节 去学校化阈限期 ......172

第二节 家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183

第三节 民主化的亲子关系 ........197

小结 ......207

第五章 教育回家:学习网络的延伸.....209

第一节 “城市学校” ......209

第二节 重估“社会化”与“志愿者精神” .....214

第三节 在家教育的参与方 .....225

小结 .......241

第六章 妈妈老师:性别与母职的重构.....243

第一节 作为自我的母职 .......245

第二节 嵌入自我的母职工作 ......263

第三节 在家教育的情感属性 .....273

小结 .....282

第七章 家庭联合:松散的共同体.....283

第一节 结社传统的再造 .....284

第二节 合作社:跨越家庭的共同体 .....307

小结 .....320

结论.....322

第一节 阈限生活方式 .....322

第二节 在家上学作为“自由”的实践 ...325

第三节 另一种形式的文化再生产 .......327

第四节 愈分化,愈合作 .....329

附录一.....332

附录二......338

参考文献....340

致谢....354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美国波士顿中产阶级家庭的在家上学实践,作者通过大量的访谈和参与观察,将发生在教育场域中的个人与家庭、家庭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做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呈现,田野部分尤其生动感人。这种崭新的教育尝试既体现了更大范围的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和批判,也契合美国不断追求教育创新的传统。目前国内尚没有对美国“在家上学”进行深描的民族志著作,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够帮助我们对美国教育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更好地理解美国的社会文化。


作者简介


尚文鹏,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人类学博士,研究兴趣为教育人类学,美国社会及文化。曾在《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化纵横》、《开放时代》、《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等期刊发表文章,在研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





延伸阅读

书单丨吕思勉:读书的方法


书单丨疫情中的你,是否已感悟到人生真谛? 



我知道你在看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商务印书馆文津读书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