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丨《一场未完成的变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乡村地籍整理》

专业文史哲



新书推荐


《一场未完成的变革——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乡村地籍整理》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乡村地籍整理


❄️用翔实的史料展现了历史上这场未完成的变革


❄️这是一场未完成的变革,

也是一场无法完成的变革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李铁强 著

ISBN:978-7-100-17608-8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定价:168.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导 言.............1
第一章 一个理论分析框架.........12
第一节 产权理论 ..........12
第二节 国家理论 .........19
第三节 制度变迁理论 .......24
第四节 农民理性假说 ......32
第五节 两部门经济理论 ........40
本章小结 ......45
第二章 历史背景.......47
第一节 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 ........47
第二节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59
第三节 小农经济的变化 ......67
第四节 地主制经济的变化 .....76
第五节 乡村社会结构的蜕变 ......80
本章小结 .........86
第三章 中国地籍制度的沿革.......89
第一节 先秦地籍制度 .......89
第二节 秦汉至唐宋时期的地籍制度 .....96
第三节 明清地籍制度 ........100
本章小结 .......106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乡村地籍整理的政策目标......108
第一节 完善地籍管理 .....108
第二节 改革农业税制 .......136
第三节 增加财政收入 ........177
本章小结 ........213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乡村地籍整理的实施......215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地政方针与地籍整理机构 ......215
第二节 土地测量 ......236
第三节 土地登记整理 ......287
本章小结 ......326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乡村地籍整理的绩效分析.......328
第一节 对地籍管理的影响 .....328
第二节 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 .....362
第三节 对土地税率的影响 ....373
第四节 开征地价税 ......387
本章小结 .....396
第七章 影响乡村地籍整理的原因分析...........398
第一节 人才与经费的制约 ......398
第二节 县域治理状况的影响 .......418
第三节 乡村业主的抵制 ......445
第四节 动荡时局的干扰 ......454
本章小结 .........457
结 语........459
参考文献......463

附录一 20世纪初叶中国农村经济增长制约因素的计量分析....479
附录二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地权分配与贫富分化的计量分析.....488
附录三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地价的影响因素分析........493
附录四 民国时期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计量分析......504




内容简介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乡村地籍整理,是国民政府土地政策的核心部分,旨在通过现代地籍制度的建立,加强政府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并解决乡村土地问题。但受制于动荡的时局、落后的测量技术、基层吏治的腐败,以及乡村社会的抵制,声势浩大的地籍整理只取得一些有限的成果,政策预期与实践效果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地籍整理的过程再次表明,国民政府通过集中、分权、制度化来建构国家政权体系的努力显然是失败了。


作者简介


李铁强,男,湖北公安人,1968年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访问学者。现为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中国农村经济与社会。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数篇被《新华文摘》或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已出版的著作有《土地、国家与农民——基于湖北田赋问题的实证研究(1912—1949年)》(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中法近代重农思想比较——一种文化史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改造传统农业——一个学说史的梳理与分析》(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等。








中国近代乡村史的研究已经洋洋大观,很多问题都已有深入的探讨。但仔细阅读这些文献,又总觉得意犹未尽。比如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著述丰富,观点纷呈,有些显然是截然对立的。


歧见源于乡村问题的复杂性。近代中国正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乡村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业与城市部门的兴起,不仅改变了小农家庭生产要素的配置模式,也影响到乡村社会结构乃至伦理规范;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使乡村社会被更深地嵌入到由官僚所主导的政权体系中。与这一过程相伴随的,是政治腐败、内部纷争与外国入侵。乡村社会不仅陷入“旧轨已破而新辙未立”的失序与混乱之中,经济上也日渐萧条。乡村问题引发广泛关切,并引致多种实践模式,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取得了成功。对这一过程的大致勾勒似乎没有什么问题,这一历史进程究竟受制于哪些因素,又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究其原因,首先,晚清以后,现代统计与档案制度逐步建立,学术或政治团体的调查研究也活跃起来,关于近代乡村社会的文献资料十分丰富,而每一项研究所能接触到的资料终归是有限的,这无疑会影响到研究者的认知。其次,研究者所采用的理论与方法不同,对这些资料的解读是会有差别的。最后,也可能是最为重要的,研究者所秉持的价值观不同,其所作的判断也可能迥然相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乡村地籍整理,是国民政府土地政策的核心部分,旨在通过现代地籍制度的建立,加强政府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并解决乡村土地问题。乡村地籍整理推行了二十余年,直到国民党政权败逃台湾。这为我们分析民国乡村问题提供了一个视角:在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以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并持反动立场的新兴官僚集团为核心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否能形成有效的制度供给能力?这对乡村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这一思路来自《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一书(以下简称《华北村治》)。《华北村治》是美籍华人学者、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历史系教授李怀印先生所著,堪称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经典之作。我根据这一思路写成的研究计划,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在有了一个大致的初稿后,2017年我又幸运地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全额资助,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访学一年。在李怀印先生的耳提面命下,我终于完成了本书的写作。


拙著在两方面进行了一点拓展。一是在研究思路上,不再是单一的文献归纳,而是遵循“假设—检验”这一逻辑理路,先根据相关理论,提出基本假设,而后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对假设进行检验。二是基于民国时期的统计数据,应用计量研究方法,对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析。由于是第一次尝试,不免诚惶诚恐,盼广大同仁不吝赐教。


让我感到万分荣幸的是,李怀印先生同意推荐拙著到商务印书馆出版。业师曾业英先生已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荣休,他不顾年迈,仔细阅读了全文之后,也同意担任推荐人,并写下详细的审稿意见。两位老师的审稿意见,为拙著在出版之前的最后修订指明了方向。在计量分析方面,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涂正革教授、谌仁俊副教授给予了热诚的鼓励与帮助。在商务印书馆责任编辑鲍海燕的热忱襄助下,本书得以付梓。对前辈与同仁的辛勤付出,谨致衷诚谢意!另外,我还要由衷感谢华中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吴英杰同学在文献查阅方面所提供的协助!当然,文中的不足之处,由本人负全部责任。


 

李铁强

2019年4月于武昌桂子山





延伸阅读
新书推荐丨《夏威夷国王世界环游记》

我知道你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商务印书馆文津读书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