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基建”将加速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赵成光 信创咨询 2022-07-0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基础设施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要选好投资项目,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会议还指出,在基建投资方式上要规范并推动PPP,避免明股实债等,引进私人资本提高效率,拓宽融资来源。



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向好,全国新一轮项目投资开工热潮即将启动。目前,已有25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新型基建,其中21个地区表示推动5G建设与布局等相关工作。这次举国上下齐启动的大基建和以往的传统基建有所不同,网友亲切称之为“新基建”。传统基建是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结合基建和科技所诞生的新概念,在传统基建外,还加上了5G、IDC、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代表了未来实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转型升级方向。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增发特别国债加强基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推出大规模四万亿的基建投资,尽管当时争议很大、批评很多,但现在看来意义重大,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释放了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巨大潜力。纵观我国过去的40年,正是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让中国制造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而我们的邻国印度,经济发展潜力释放不出来,很大程度受制于基础设施的短缺。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此次新冠疫情,在2020年伊始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按了暂停键。但随着疫情逐渐好转,各地开始复工复产。回过头来我们不难发现,疫情在某种程度上也激活了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生产制造自动化、智能化无疑将提上日程,高度智能化生产线的需求被加速激发。这也是我国强力深入推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的重要原因,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出,更是一场及时雨,对5G网络上下游产业链、IDC数据中心相关的国产服务器、芯片以及智能制造等产业将产生深远影响,推动PPP模式在“新基建”领域走出困境。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则有助于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改善民生福利。简单却可有效对冲由于疫情导致的经济下滑。


结束语

新一轮的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必将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新型基础建设不但能够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智能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支撑新型服务业和新经济的发展,同时推动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自主安全进程,进一步加快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VWZ2017

公众号:zhaocg72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