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课笔记 | 信创来袭,这些知识点你解锁了么

信创咨询 2022-07-0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太极信息技术创新大学 Author 信创大学



「太极信息技术创新大学」系列课程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20讲》已录播完成,6节课20讲,总计3.5小时的信创干货分享。


与你分享:什么是信创;信创生态介绍;信创集成商介绍;信创推进策略;信创实施要点;信创人才培养。




第一讲:什么是信创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信创,全名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创产业推进的背景在于, 过去中国 IT 底层标准、架构、产品、生态大多数都由美国 IT 巨头来制定,由此存在诸多的安全、被“卡脖子”的风险。


全球 IT 生态格局将由过去的“一极”向未来的“两级” 演变,中国要逐步建立基于自己的 IT 底层架构和标准,形成自有开放生态。基于自有 IT 底层架构和标准建立起来的 IT 产业生态便是信创产业的主要内涵。


倪光南院士对于信创所认为的四个关键指标,分别是:知识产权、技术能力、产业发展和国内制造。他提出,信创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国内品牌,或者现在可以掌握的一部分技术内容,信创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一项事务。


第一个是知识产权。它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首先要从法律上、知识产权上,要有属于自己的自主可kong的产品专利。


第二个是技术能力,特别是产业方面的能力。国家的部分产业现在的确有一些技术,但这些技术有些是曾经买断过来的,有些是继承过来的,他们是否有技术能力去读懂、去研究这些二代技术。同时,产业方面的人员有没有技术能力,能够基于某一项技术去构建它整体的产业生态,也就是说能不能把这项技术做活,这都是需要去论证的。


第三个是产品发展。在掌握了一项技术之后,比如一款芯片或者一套代码,我们能不能够长期的、可持续性的把这项技术做深,一代一代的去更新换代,让它持续发展起来,成为能够可控的、自主的、长期发展下去的技术。


第四个是国内制造。除了知识产权、技术能力之外,也包括很多生产工艺、很多设备,比如关键的核心原器件,产业的厂商们能否基于国内的生产制造力量,围绕着核心技术,补齐整个产业链上的生产能力和产能。这也决定了我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项核心技术,它是不是真正的自主可kong。


倪院士所提出来的这四个角度,对于信创它不是围绕政ce性的一种诠释,而是围绕科学性的一种诠释。所以我们更应该立体的、全面的去了解和理解什么是自主可kong,什么是现在所说的信创。


倪光南院士说:目前“穿马甲”的情况严重,核心技术、硬件、软件、各类信息系统全都信创化。我们要自己研发、生产、制造、升级、维护、全程可控,不受制于人。我们光租来一个芯片或租来一项技术,或者没有读懂这项技术,不能够自己去培育它的生态,那就不叫自主可kong,也不是信创。


陈左宁院士说: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产业生态、安全体系一定要做到自主可kong。若不能把这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依赖或者受控于别人,那么产业的发展就会很脆弱,就像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断供,不给我们提供某项技术,不提供某些新品,包括产业链上局部的核心元器件、核心技术的断供,这些都会导致产业生态的崩溃。所以说,信创是一件立体的事,而不是简简单单所提到的国产品牌,或者是某一款产品或是某一个工程。



第二讲:为什么做信创



自主可kong

我们现在所说的信创也好,自主可kong也好,仅仅是解决了本质安全的问题。本质安全也就是说,现在先把它变成我们自己可掌控、可研究、可发展、可生产的。


怎么样才安全呢?如何解决国产不一定安全,不国产一定不安全的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在基于本质安全自主可kong的产业生态和技术体系之上,去建立系统性安全的解决方案。


说详细一点,比如等级保护、Fen级保护,我们所特有的安全策略、安全防护手段。把信息安全都建立在自己的产品体系、技术体系之上才是完整的信创。当先解决了本质安全,再在自己的产品体系上构建过程安全,形成最终的整体安全。


自主可kong重要性升级


2019年5月,美国将华为列入管制“实体名单”,Intel、AMD、高通停止了对华为PC、服务器和手机芯片的发货,Google 停止向华为提供服务,ARM公司也宣布停止对华为未来所有的技术授权支持。芯片和操作系统又一次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砝码,打破困局的唯一途径是“国产、自主、可控”。


针对美国对中国的一系列科技遏制手段,商务部拟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将针对中国实体实施歧视性措施或对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的商业实体进行反制。


中国政府在决定是否将某个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时,会综合考虑四方面因素:


  • 一是该实体是否存在针对中国实体实施封锁、断供或其他歧视性措施的行为;

  • 二是该实体行为是否基于非商业目的,违背市场规则和契约精神;

  • 三是该实体行为是否对中国企业或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

  • 四是该实体行为是否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或潜在威胁。


自主可kong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国产服务器、办公软件、GPU等领域将面临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好的市场格局。


基础软件薄弱
 

中国基础软件起步晚,底子薄,有着深层次的历史原因。


1964年,IBM推出了System/360大型计算机,IT产业开始进入大型机时代。而彼时的中国正在遭遇国际上的孤立,社会主义国家被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计算机正属于被禁运的尖端技术产品之列。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1979年中美建交,我国的信息技术建设才开始和世界接轨。


1978年IBM已经成为IT巨头,Oracle也开始崭露头角,发布了第一代数据库产品。信息化贸易的国门打开,对于短时间内无法弥补的产品技术鸿沟和近乎饥渴的信息化需求,拿来主义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第十五讲:信创项目管理



信创项目特点


信创项目归纳总结为四大特点。

 

从共性的角度来看,信创项目是具有独特性和临时性。

 

信创项目和其他信息化项目同样是为了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者是成果进行的一项临时性的工作。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信创项目是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

 

从技术角度要考虑将芯片、整机、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应用系统、流版签、网络安全密码外设等等进行系统集成,同时还要考虑到系统所在的物理环境、传输线路、应用系统的改造、适配、迁移,而且还有等保、Fen保、密码测评等防护和测评的要求。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信创项目是具有中国特色和政ce导向这两个特点的。

 

从核高基时代发展至今的信创时代,整个生态产业是依托于国家这种大力支持,而且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将面向党政业务领域的这种信息化系统进行全信创化。尤其是在受到这种贸易战外部压力的影响之后,如此快速的推进的IT行业发展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的指导性的文件,可以看出整个信创的发展和信创项目是具有政ce指导性。

 

如何看待信创项目


了解了信创项目的特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信创项目?

 

一是:责任感、使命感。

 

就是从国家层面这种进政ce引导,而且按照党政军行业的顺序和方向。如此大的力度和决心,推广信息技术发展这个是史无前例的。能够参与到这项工作中的任务中,要有担当,更要不辱使命,整个市场份额非常大,在面对如此大量级的市场份额时候也要保持这个冷静和理智的头脑。无论是项目落单,还是从项目交付的角度,都不要再狂热的状态下启动,能拿下项目,又能做好项目,这个能进能出才是最好的战斗状态。


二是,成长型思维更方式更适合。

 

要客观的看待信创项目的这种技术,而且要引导客户,尤其是我们最终的用户,我们大家能够在对于技术层面的认知上达成一个统一的层面。要以成长型的思维看待这个信创项目,要理解这个技术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难免会有一些这个问题存在,要包容这些不可避免的问题的存在。最终希望整个生态在我们共同努力之下最终促成信创技术不断的完善,不断的进步。



三是,集成商的系统综合能力至关重要。

 

信创项目顺利推进的程度在某些方面,很是依赖于集成商的这种系统综合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这个对于政策的解读能力、生态的建设能力、还有产业的推动能力、资金保障的能力、知识型队伍的建设能力、还有咨询规划能力集成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最终的运行维护能力,包括我们还有一些知识传递的能力等等。


四是,项目是一个业务过程,而不是技术过程。

 

信创项目我们要分为信创和项目两部分来看。信创是以技术为导向的,项目是以业务为导向的。项目是一个业务实现的过程,而不是技术实现的过程,我们每一个项目立项的终极目标就是要结项。

……

更多内容,详听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20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