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人文 | “文学史视野中的九十年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文学史视野中的九十年代文学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1年10月16日,“文学史视野中的九十年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召开。本次大会由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协办,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展开。会议自筹备以来得到了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近百位专家的积极支持。
大会开幕式由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良好教授主持,温州大学副校长徐和昆教授与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吴秀明教授分别致辞。

(温州大学副校长  徐和昆)


吴秀明教授对九十年代文学的内涵进行了阐释,肯定了九十年代文学的重要性并着重指出文学史对九十年代的文学重视程度不够,希望可以通过本次会议推进九十年代文学的“文学史化”,开启九十年代文学研究的新篇章。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吴秀明)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共设立三个会场,主题发言共计十场。其中,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罗鹏、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教授千野拓政、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朴宰雨、中国台湾中央大学吕文翠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张松建教授等境外专家线上参会,他们从异国视角出发,对九十年代中国文学进行观照,彰显了九十年代文学的世界影响力。

会上,来自国内外的研究专家各自分享了研究成果,并展开交流讨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光炜从意义、源流与历史化问题三个层面阐述了为何以及如何研究九十年代文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程光炜)


南京大学教授吴俊从世纪之交的文学背景、文学媒介的转型路径出发,围绕文学代际、文学生产、文学批评和价值观几个方面,勾勒出九十年代文学的宏观特征并探讨了中国当代文学对世界文学的贡献。

(南京大学教授  吴俊)


澳门大学教授朱寿桐谈到了平民传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所经历的消解与恢复的过程。

(澳门大学教授  朱寿桐)


除了宏观论述,与会专家还纷纷进行了个案分析,从具体作家作品出发,重估九十年代创作的价值,反思当下文学史书写。其中,温州大学孙良好教授着重介绍了九十年代温州作家群以及他们的创作情况,指出九十年代是温州作家蓄势待发的准备期。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孙良好)


17日上午,分会场与主会场同时进行研讨。主会场共有两场发言,第一场发言由温州大学副教授鲍良兵主持,浙江工商大学教授郭剑敏点评。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郭剑敏)

(温州大学副教授  鲍良兵)

浙江大学陈力君副教授从历史、价值、情感三个维度回答了“九十年代文学可以成为遗产吗”这一问题,为九十年代文学研究开辟了新视角。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陈力君)


第二场主题发言由中国传媒大学颜浩教授主持,浙江大学陈力君副教授担任评议人。与会专家们对九十年代的各种经典文本进行了细致的阐释,并对九十年代主流文学进行了回望和总括。各位专家用扎实的材料和精彩的论述进一步确立了九十年代文学的文学史价值。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颜浩)


分会场一的讨论同样分为两场,上半场由台州学院教授陈灵强主持,浙江省作协创研室主任郑翔担任评议人。发言集中探讨了九十年代代表性文学事件,如“人文精神大讨论”“《废都》的评价问题”“身体写作”“大厂文学”“小镇文学”等等,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九十年代文学展开讨论。下半场由浙江传媒学院赵思运教授主持,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李相银教授评议。侧重讨论九十年代文学与新世纪文学的关系,对“延长线说”进行审思,并探讨了九十年代文学的“前网络性”。

(图为  分会场一)


    分会场二为研究生专场,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等学校的16位研究生热情参与讨论。评议人邢程、叶炜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研究热情并对每位同学的发言进行了详细的点评。

(图为  分会场二)


    17日中午,为期一天半的会议圆满落幕。闭幕式由温州大学彭小燕教授主持,孙良好院长致闭幕词。郭剑敏、陈力君等六位汇报人依次对本组发言进行了整理汇报。宁波大学教授南志刚作学术总结,再次指出九十年代文学丰富多元,需要在文学史视野中与现代文学观照,打开研究新格局。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良好 与 温州大学教授彭小燕)





原文转载于“温大中文”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