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文学院

其他

文院之声|文学院“惟学”系列讲座:文本细读与文学创作的多重语境——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诗意及相关诗学问题解读为例

主持人陶然教授浙江大学文学院讲座时间2024年7月4日(周四)下午15:00讲座地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107室主讲人简介
6月30日 下午 5:30
其他

文院撷英 | 缅怀大师,讲述浙大"大先生"的生平学行——《徐朔方学记》出版

编者按: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传承百年文脉,以标志性成果引领学科高质量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撷英】专栏,不定期介绍我院师生、校友出版的著作。本期推送的是周明初教授的《徐朔方学记》。一、内容介绍本书是“浙大中文大先生”丛书的第一本,为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徐朔方先生的学术人生,本书汇集、编选了徐朔方亲友及学生讲述其生平、评议其学行的文章,内容丰富、笔调生动、行文畅达、可读性强。该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1979年以后徐先生所招收的硕士、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以及部分亲炙过徐先生的再传弟子的回忆文章,大致按入门先后作编排;第二个部分则依次为徐先生曾经执教过的学生、学界同仁、出版社编辑的回忆文章,大致也按年齿作编排。
2023年7月1日
其他

文院撷英 | 敦煌文献语言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出版

编者按: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传承百年文脉,以标志性成果引领学科高质量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撷英】专栏,不定期介绍我院师生、校友出版的著作。本期推送张涌泉教授领衔的《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2023年6月15日下午,张涌泉教授、张小艳教授、郜同麟副研究员《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新书发布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四川展团活动区举行。《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上下册)主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文院日报丨我院龚延明教授专著入选2022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

编者按:新征程勇担新使命,新起点描绘新愿景。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现文学院师生在育人、成长、科研、传承、服务等方面的出色表现,“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日报】专栏,不定期通报表彰师生各类优异成绩,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和引导师生凝心聚力,心怀“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2023年5月15日,第36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江城武汉顺利召开。会议期间进行了2021年度、2022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推选活动。经过认真评议,2021年度共有98种优秀古籍整理图书、23种优秀普及图书入围;2022年度共有96种优秀古籍整理图书、18种优秀普及图书入围。我院龚延明教授主编的《清代会试文献集成》(全一百册)入选2022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清代会试文献集成》本书汇集清代会试文献98种,包括会试录、题名录、同年录、同年齿录、考官录等,涉文科、武科、翻译科等,依会试举行时间排序,旨在反映清代会试考试的真实面貌,为清代人物和科举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文献。《会试录》主要内容有“前序”、考试官、场务官、录取贡士名单、三场试题与前几名录取贡士的试卷及考官批语、“后序”等,跟一般的名录相比,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比如考生姓名、字、号、排行、出生年月日时辰、籍贯、考取时的身份、历次考试的名次,还包括其直系和旁系亲属的履历或身份介绍。因此他不仅是同榜考取者的履历汇编,而且是同榜考取者家庭及家族成员履历的汇编,集年谱、家谱、族谱等特质于一身,是清代科举史的原始档案文献,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作者简介龚延明,浙江大学文学院古籍所教授兼浙大宋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高校古委会委员、《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审定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宋代官制辞典》《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宋代登科总录》(合撰),《明代登科总录》(合撰)。部分文字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公众号海报丨徐昊编辑丨徐昊审核丨楼煦昂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文院之声|观通学社第58期讲座:奥德修斯的漫游——《奥德赛》的现当代改写

奥德修斯的漫游:《奥德赛》的现当代改写讲座时间2023年6月16日(周五)15:00-17:00讲座地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900室主讲人曾巍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文院撷英 | 吴笛教授专著《外国文学经典散论》出版

编者按: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传承百年文脉,以标志性成果引领学科高质量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撷英】专栏,不定期介绍我院师生、校友出版的著作。本期推送的是吴笛教授的《外国文学经典散论》。我院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吴笛教授专著《外国文学经典散论》于2023年4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许钧、聂珍钊主编的《中华译学馆·外国文学论丛》之一。专著以世界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作品为审视对象,对自古至今的外国文学经典,尤其是欧美文学经典,进行了不拘一格、深入浅出的探讨和分析。本书力图从文学经典阅读体验中的某一鲜活感受出发,或是从文学跨学科的视野出发,介入文学经典不朽的艺术魅力和永恒的文化价值。共分上、中、下编三个部分,概览式地展现了吴笛教授自身的研究经历与学术风格。上编为“欧美文学经典散论”,主要是有关《神曲》、《红字》、《苔丝》等欧美文学经典作品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生态批评和跨媒介研究的著述,其中也探究了西方文学中生态意识的生成、浙江翻译文学发展史、古代外国文学经典的生成与传播等较为宏观的论题。中编为“俄罗斯小说经典散论”,主要聚焦于俄罗斯小说,这部分时间跨度大,涉及内容广,论及13-15世纪的古罗斯小说,也讨论了18世纪拉吉舍夫的纪实小说和卡拉姆津的感伤主义小说,以及普希金、莱蒙托夫的
2023年6月9日
其他

文院之声|世界汉学名家演讲系列第64讲: 穿过时间的河流——从饥饿的女儿到月光武士

讲座时间2023年6月9日(周五)19:00-21:00讲座地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100报告厅主讲人虹影
2023年6月5日
其他

文院学览丨观通学社54期新文科学术对谈系列第3讲暨语言学前沿与汉语史研究讲坛第十三讲成功举办

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2023年6月1日下午,观通学社54期新文科学术对谈系列第3讲暨语言学前沿与汉语史研究讲坛第十三讲——“上古汉语‘己’的疑似局部照应与长距离照应”,在成均苑4幢900报告厅顺利举办。讲座由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张敏副教授主讲,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程工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董秀芳教授、挪威奥斯陆大学何莫邪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华建光副教授、浙江大学文学院汪维辉教授参与对谈,浙江大学文学院史文磊教授主持。本讲的主要问题——上古汉语“己”的疑似局部照应和长距离照应,由生成语法的约束理论,以及现代汉语复合形式反身代词“自己”的复杂照应属性引发,张敏教授对上古汉语的“自”“己”进行详尽考察,希望做到以古鉴今、以简驭繁。上古的“自”只受局部约束,是完全符合第一约束原则的反身词。“己”与“自”大体互补,多是长距离约束,是代词而非反身词,但是“己”但在简单句中
2023年6月5日
其他

文院之声|第二届沪浙三校中文专业本科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2023年5月27日,由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浙江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承办的“惠风·友声:第二届沪浙三校中文专业本科生学术论坛”在复旦大学118周年校庆当日成功举办。自2023年2月起,第二届本科生学术论坛的筹备工作正式启动。在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系主任段怀清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系主任汤拥华教授、浙江大学文学院惟学书院副院长陶然教授及三校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下,三校本科生召集成立筹备小组,创新设计征稿方式及评议流程,合作执行策划方案,全方位展现了中文学子的朝气与风采。论坛收到来自三校中文专业本科生的踊跃投稿,最终遴选出36篇主题新颖、论证有力、问题意识突出的论文进行汇报交流。论坛当天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模式,综合研究方向与核心关切,分九个单元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探讨。除与会的三校师生之外,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同学也通过在线会议参与其中。开幕式本届论坛开幕式由复旦大学2021级本科生郭景榕主持,邀请到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尚君教授、陈思和教授进行主旨发言,并由浙江大学文学院惟学书院院长胡可先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文贵良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刚教授致开幕辞。陈尚君教授由三校所处的江浙区域的文化脉络谈起,以传统的同根同源与师承的自由多样辩证阐释了学术交流的意义和必要性,鼓励同学们建立坚定的信心与责任心,主动培养开阔的眼界、开放的胸襟,既要赓续传统,创造“青出于蓝”的学术,又要同时关心社会,关心世界,关心每一个人和每一种文化。陈思和教授讲述了自己跟随贾植芳先生研究巴金,进而走上学术之路的经历,指出打好基础并与志同道合的师友交流共进的重要性,强调爱是一切学术耕耘的根本,呼吁与会师生回归纯粹的学理研究,为中文研究的发展贡献力量。在开幕致辞环节,胡可先教授回顾了沪浙三校的学术渊源,强调积淀学养的重要性,并期待本届论坛能提供质疑、反思、探索和创新的平台,培养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中文专业拔尖学生。文贵良教授提出“固本开放、厚重灵动”的期许,勉励本科学生打好基础,面向世界,在写作和研究中不畏展现青年人独有的锐利眼光,扬中文之魅力,发清声于江南。朱刚教授再次突出了交流与开放的重要性,并希望这一平台能为三校师生提供一个脱离世俗因果束缚,全心沉浸于交流学问、追寻真理的天地,以真诚的讨论和批评推动现代学术的进步。滑动查看开幕式照片各分会场主题报告及师生评议5月27日上午分会场一分会场一为语言学专场,共有三组报告,共计九篇论文,由复旦大学中文系2021级本科生伏羲主持。滑动查看
2023年6月2日
文化

文院之声丨观通学社54期新文科学术对谈系列第3讲暨语言学前沿与汉语史研究讲坛第十三讲——上古汉语“己”的疑似局部照应与长距离照应

主讲张敏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对谈程工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求是特聘教授董秀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何莫邪Christoph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文院之声丨浙江大学古典文献学学科及专业建设座谈会顺利举行

5月28日上午,浙江大学古典文献学学科及专业建设座谈会在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900会议室顺利举行。北京大学中文系刘玉才、顾永新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锷、方向东、苏芃教授应邀参会。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古典文献学专业主任真大成教授,汉语言研究所陈东辉副教授,古籍研究所王勇、关长龙、许建平、余欣教授,窦怀永副教授以及百人计划研究员赵江红老师参与了本次座谈。会议由真大成教授主持。会议伊始,真大成教授对各位与会嘉宾做了简要介绍,对来自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参与本次座谈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与浙江大学均为较早开设古典文献学本科专业的高校,欢迎各位老师围绕着学科和专业建设展开讨论。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随后,与会嘉宾分别介绍了各自高校古典文献学学科及专业的相关情况,并从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团队建设、专业活动开展等方面对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分享了意见。一是人才培养方面,各位老师指出,目前各校古典文献学专业在课程建设、课时设置、招生、升学以及就业等方面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应该及时地交流、分享经验。同时,应打通文史哲学科的壁垒,便于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二是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提出可以从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课程建设、延请校外专家讲学等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整体优化。三是加强各校之间的互动,联合举办研究生论坛等活动,促进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最后,各位老师在学生培养、高校联动等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希望继续联合举办包括“朴学之光”研究生论坛在内的学术活动,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其拓展到本科生或青年教师,作为学术交流平台固定下来,进一步打造学术品牌。通过本次座谈会,各校老师就古典文献学学科及专业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为完善古典文献学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科建设、加强联系和互动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努力方向和有力助益。图文丨刘禹同编辑丨田逸婷审核丨严晓芳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文院学览丨观通学社第52期“八十年代史诗热中的抒情与时间”讲座顺利举行

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2023年5月19日下午,文学院观通学社第52期、“视野与方法:现当代文学研究前沿”系列讲座第四讲“八十年代史诗热中的抒情与时间”,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107会议室顺利举行。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贺照田研究员主讲,浙江大学文学院张广海副教授主持。中国美术学院楼森华、浙大城市学院范雪、杭州师范大学吕彦霖、浙江工业大学邱晓丹、浙江大学邢程等多位老师,以及数十位同学到场聆听。
2023年5月2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文院学览丨浙江大学董氏文史哲青年学术沙龙: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思考”顺利举行

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2023年5月17日下午,董氏文史哲青年学术沙龙在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900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学术沙龙由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主办,苏州大学朱栋霖教授做“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思考”的讲座,浙江大学文学院陈力君副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文学院翟业军教授、河北大学陈黎明教授等多名师生到场聆听。讲座伊始,朱栋霖老师就提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区别于古代文学的知识性、经典性和作家独立性上的独特的学科个性,而中国现代文学之呈现出随时代变化的样貌,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文学论争的推动。现代文学的发展史是一次次思想观念的论争、批判与运动的历史。随后,朱栋霖教授提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基本特点。第一,论争的思想性就是政治性。朱栋霖教授指出现代文学的思想与政治观念和政治运动息息相关,譬如十七年文学发展是通过一次次批判推进形成的。到了八十年代,又因为中国文学拨乱反正、走向现代化的热情与改革开放的时代步调一致,新的文学思潮迭起,最终以人学思想和现代性思想促成了新时期文学。第二,论争具有颠覆性。朱老师以“两个口号”论争为例深入浅出地阐释这一观点,并向同学们展示了珍贵的史料照片,生动地还原了文学史现场的细节。此间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文学现象,曹禺、徐志摩、冰心等现代文学大家在23岁时表现出惊人的文学才华,创作出他们的成名作品,以此说明文学是心灵勃发的产物,是属于青年人的,以此勉励年轻的同学们。第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具有当代性。当代性是中国现代文学区别于古代文学的独特价值,现代文学是鲜活的当代史,这体现在我们与时代一起思考,文学作品与评论都充满着思辨性和独创性,要求读者和研究者具有独到的分析鉴赏力。朱栋霖教授在讲座末尾总结到,文学史是历代读者和研究者解读、阐释所沉淀下来的思想、文化与审美的历史,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在对经典作家作品和重要文学现象的不断解读与各种不同观点的论争中,层层积淀而形成的。作为研究者应该认识到现代文学研究没有唯一的正解,要在文学的动态变化中坚持独立见解,形成我们对时代的独特思考。在交流环节,陈力君老师对朱栋霖老师的思路进行总结,认为朱老师的发言提升了当下学术语境下研究者的信心,对我们进行创造性阅读与研究极具启发意义。与会同学也积极发言,针对同学提出的如何把握文学经典性的问题,朱栋霖老师认为我们要回到历史维度考察经典,比如可以从百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中寻找共通性,用世界文学的标准观照中国文学,开阔视野。朱栋霖老师以广博的学识引领大家深入思考,对文学的激情深深感染了与会师生,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编辑:房美妙审核:严晓芳
2023年5月19日
其他

文院之声丨讲座预告:“智慧古籍平台”系列讲座之二十三——五岳与三公:汉代政治制度中的山岳祭祀

会议时间2023年5月26日19:00会议地点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1003室主讲人徐兴无教授主持人徐永明教授主讲人简介徐兴无,1964年生于江苏扬州市,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现任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曾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教授,兼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经学、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文化研究。著有《刘向评传》《经纬成文—汉代经学的思想与制度》《龙凤呈祥-中国文化的特征、结构和精神》等,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经学制度研究”、国家语委重大项目“语言学学科建设研究”、担任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传播工程《江苏文库·精华编》主编。主办单位浙江大学文学院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大数据+学术地图创新团队编辑:房美妙审核:严晓芳
2023年5月18日
其他

文院之声 | “诗歌回到紫金港”系列讲座第二讲:当代诗的语言速度

时间2023年5月11日19:00地点成均苑4幢100报告厅分享主题当代诗的语言速度主讲人臧棣
2023年5月8日
其他

文院学览 |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系列讲座-刘跃进:中古文学文献学研究导论

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2023年4月22日晚,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系列讲座、成均国学讲坛第十四讲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举行,河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跃进先生应邀以“中古文学文献学研究导论”为题开展学术讲座,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张涌泉教授主持。参加所庆活动的多位所友以及文学院师生到场聆听。刘跃进教授以其专著《中古文学文献学》的撰写与修订切入,首先介绍了“中古”与西方“中世纪”概念的差异:中国学术界一般采取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的界定,以魏晋南北朝時期的文学作品作为中古文学的代表,其源头可以上溯到两汉之际,下限则可延伸到中晚唐。划分中古文学的重要依据是文字物质载体的变革:纸张的发明、运用和普及使书籍编纂取得了质的飞跃,引发了思想史、文学史的深层变化,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这在魏晋时期表现为文化的下移、文学的非功利性与前所未有的异端思潮。刘跃进教授认为,造成上述现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佛教的传入。佛经翻译催生了辨声意识,并进一步推动了近体诗的萌芽。在汉末,西域辨声之法即为中土士人所掌握,《颜氏家训·书证》《经典释文序录》《汉书注》中均有相关记述。美国著名学者梅维恒的文章“A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文院之声 | 出版深度融合学术论坛在杭举办

4月22日—4月23日,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数字出版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出版社承办的“出版深度融合学术论坛”在杭举办。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党组书记,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柳斌杰;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晓宏;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韬奋基金会秘书长、高等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张增顺;武汉大学原副校长、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吴平;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董毅敏;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张立;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刘颖丽;剑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Polity出版社社长John
2023年4月27日
其他

文院学览丨“宋学大讲堂”第五讲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2023年4月26日,“宋学大讲堂”第五讲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圆正启真酒店求是厅举行,在浙江古籍出版社微信视频号平台同步直播。活动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古籍出版社与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浙江大学文学院惟学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主任陶然教授担任第五讲主讲嘉宾,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龚延明教授主持。讲座主题为“词中有韵两心知——宋词之韵”。龚延明教授在主持词中介绍本次讲座论述宋词之韵的根本实为宋人之韵。相对于朝堂之上士大夫的政治化的一面,宋词提供了其生活化的另一侧面;相对于诗文中的士大夫言志抒怀的严肃,宋词提供了其娱乐化的轻松;相对于士大夫雅化的审美倾向,宋词提供了迎合流行性的通俗。随着宋词功能属性的变化,女性的自我表达与性别立场、英雄失志之悲等等,均可在词中见之。陶然教授在讲座开头,借用唐代白居易名作《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句中“两心知”的关键词,带领大家体悟“宋词之韵”,从“词体之韵”、“词心之韵”、“词脉之韵”、“词人之韵”等四韵阐述了宋词的韵味。讲座使听众通过经典词作、著名词人,通过“两心知”式的心灵的直接沟通,去感受宋代这个伟大的时代、那些伟大的人的韵味。本次讲座为线上线下听众带来一场欣赏宋词之韵的文化盛宴,线下会场爆满,讲座结束后,听众不愿离去。“宋学大讲堂”已举办五讲,主讲人都奉献“绝活”,保持了高水平、高质量的一流学术水平。大讲堂是承办单位打造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上不断取得新突破的积极探索与尝试。每年四讲,一季度一讲,邀请海内外著名高校学术机构为后援单位,力争通过若干年努力,把“宋学大讲堂”构建成具有中国气派和国际影响的宋学交流传播平台,打造成为具有浙江特色的标志性文化品牌,让宋韵文化从浙江走向全国,从国内走向国外。编辑丨蔡诗婕审核丨严晓芳
2023年4月27日
其他

文院学览丨“现代社会与文学中的情感问题暨《情感何为:情感研究的历史、理论与视野》研讨会”顺利举办

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2023年4月20日下午,浙江大学文学院观通学社主办的“现代社会与文学中的情感问题暨《情感何为:情感研究的历史、理论与视野》研讨会”在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900报告厅顺利举行。《情感何为:情感研究的历史、理论与视野》一书编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张春田与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姜文涛,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何吉贤,扬州大学文学院熊庆元,浙大城市学院人文学院范雪,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吴宝林,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吕彦霖,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李裕政,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张正萍,浙江大学文学院陈奇佳、史文磊、咸晓婷、邢程等学者参与了本次研讨会,活动由浙江大学文学院张广海主持。在编者导读环节,《情感何为:情感研究的历史、理论与视野》的两位编者张春田老师和姜文涛老师分别作主题报告。张春田老师的报告“‘情感’视野与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从编译本书的缘起入手,从范式的角度介绍了《情感何为》和西方“情感”理论,提出以“情感”为视野,着重强调了在中国介绍“情感”相关理论与西方原发语境的不同。继而,张老师借王国维和台静农两个具体实例展示了“情感研究”的实践个案,并将“情感研究”上升到方法论层面,将其视作激活现当代文学研究、引导现当代文学研究向新的人文话语和视野开放的重要路径。姜文涛老师的报告“长18世纪的情感美学与印刷文化——以英国为例”,以对《情感何为》全书的结构分析切入,引入了丰富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强调“情感研究”应下沉具体、深入相关领域。接着,姜老师借助对18世纪英国的印刷文化与英国现代文学(及其研究)、美学问题、现代知识形塑等多组关系的分析,展示了何为非抽象化的“情感研究”。在专题研讨环节,张正萍老师、何吉贤老师、熊庆元老师先后作专题报告。张正萍老师的报告“激情、行动与历史——情感史研究的一种可能性”,着重围绕“激情”(passion)这一概念,梳理了笛卡尔、休谟、斯密、卢梭、维柯对“激情与行动”“理性与激情”“情感与历史”等命题的论述,并从曼德维尔、休谟等的“起源研究”出发提出“情感史研究的一种可能”。何吉贤老师的报告“丁玲与中国革命中的‘热情’”,以“热情”为关键词考察了丁玲一生的文学言说,借助于冯雪峰、瞿秋白对丁玲创作的分析和丁玲的回应,展现了作为丁玲的文学创作乃至于20世纪中国文学背后动力的“热情”,借助“热情”重新确定了丁玲文学创作的几个阶段,重新打开了丁玲的文学文本。熊庆元老师的报告“情感与革命:1960年代‘社会主义教育剧’中的情感问题”,围绕《年青的一代》和《千万不要忘记》两个重要文本中“情感”要素,对“情感的革命化”和“革命的情感化”这一双向过程以及“革命情感的时空结构”展开诠释,呈现了不同于以往“社教剧”研究范式的思路。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不同学科的范雪、史文磊、咸晓婷、邢程、李裕政等老师围绕“古典文学中的情感机制”“情感结构与二十世纪中国的关系”“中国革命中的‘情感政治’”“对‘情感’命名成为文学叙事的动力”“反义考虑中‘情’的隐微和掩藏”“‘情感+×’作为讨论维度”等话题进行了讨论与回应,尤其在跨学科跨领域的视野中思考和探讨了古代文论中的“诗缘情”说、“情”“性”并称现象、“哀而不伤”的情感机制和批评标准,指出古代文学/文化研究在“情感”领域挖掘的不足及其怎样与西方“情感”理论进行磨合适应等问题。在研讨会的最后,陈奇佳老师作学术总结。陈老师将《情感何为》视作成体系的“情感研究”阅读指南,以情感与信仰、情感与经验/感官想像、情感与欲望、作为面对技术挑战的疑问与忧思的情感、古典中国的“情感”机制等谱系和线索概括了本次研讨会乃至“情感研究”的主要思考进路,尤其提出了中国古典文学——尤以中晚明文学为代表——中的“情感”机制在当前还未完全话语化且难以理论化的问题。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图文丨李辰昊编辑丨田逸婷审核丨严晓芳
2023年4月26日
其他

文院学览丨讲座纪要:浙江大学文学院“有闻”系列学术讲座第十二讲“我心中的经典阅读”

空格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空格4月23日下午,浙江大学文学院“有闻”系列学术讲座第十二讲,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107会议室顺利进行。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莫砺锋老师以“我心中的经典阅读”为题,给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分享和漫谈。讲座由浙江大学文学院周明初教授主持,文学院何诗海老师、咸晓婷老师、历史学院秦桦林老师以及五十多位同学到场聆听。空格莫老师首先以“世界读书日”为切入点,引入本讲座的“阅读”主题。莫老师认为,相比于西方国家,中国整体上的读书气氛不够浓厚。莫老师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认为当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从“不鼓励读书”到“没心思读书”的转变,社会上读书的气氛仍然淡薄。读书是中国古代的传统,但在科举盛行的时代,中国人多以求取功名为读书目的。莫老师以宋真宗赵恒《劝学诗》和蒲松龄短篇小说《书痴》为例说明,在科举制度影响下古代社会读书风气的败坏和畸形。接着,莫老师向大家分享了契诃夫短篇小说《打赌》中的故事:主人公在封闭的房子里专心读书十五年,在即将赢得银行家的巨额赌金之前毅然离去。借此莫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读书价值观:不为功利而读书,读书是目的,不是手段。空格莫老师指出,五四运动中曾被否定的中华传统文化,现如今在社会和官方层面都出现了复兴的迹象,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至于如何继承传统文化,莫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莫老师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将传统文化分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个方面。时过境迁,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器物文化和制度文化,由于时代的发展已经不适用于当代的社会生活;而第三种观念文化,即古人的思想结晶、价值判断、意识形态,能够以古籍为物质载体,并借助汉字语法和表意的稳定性,仍然保持着古人思想的原貌,仍然能够为现代中国人所学习和继承。空格莫老师认为,面对汗牛充栋的古代典籍,为社会大众提供一份古籍书单,是古典文学研究者们一项迫切的工作。然而由于学科分立和专业思维局限的限制,当代研究者们往往缺乏对整个古代人文学科的深入了解,这导致我们如今尚未有如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大卫·丹比《伟大的书》等具有权威性的经典古籍书单读物。空格每个人对于经典著作的定义不尽相同。莫老师结合自身的阅读经历,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于经典的理解。莫老师非常赞同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对经典所下的两条定义,即第四条:一部经典著作就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以及第五条:一部经典著作就是一本即使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莫老师鼓励大家以这两条定义为标准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经典。空格莫老师以此为标准,分享了自己心目中的第一部经典之作:《论语》。莫老师以《论语》中两段话为例说明。第一个例子是《子路》篇中“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第二个例子是《子张》篇中的一段:“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莫老师回顾了自己年轻时阅读《论语》的坎坷过程和人生经历,向大家解释《论语》如何在卡尔维诺的双重定义下成为自己心中的经典。莫老师认为《论语》就是一本人生教科书,它能教我们如何有意义、有尊严地生活。空格《论语》之外,莫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心中的另一个经典:杜诗。杜甫的1458首诗中,包含了山川风云,草木虫鱼的丰富外在世界,更展示了杜甫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莫老师认为:“一部杜诗就是儒家精神的诗语表述。”以孔孟学派为核心的儒家精神包含三个核心内容,第一,在个人修养和行为上主张仁者爱人;第二,在政治学层面上主张仁政爱民;此外,又以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沟通与串联。而杜甫是孔孟之后第一个领会和贯彻了原始儒家精神的文人,并更进一步地将其推衍至其它生命形式的万事万物。借助文学的感染力,杜诗能够让我们在审美享受而非理论说教中得到人生的启示,使人生境界得到极大提升。空格莫老师举文天祥为例,说明阅读杜诗如何带来精神上的提升和强大的道德力量。文天祥为何在宋亡之后仍然拒降,以至最后以身殉国?莫老师认为答案就在其所作的《正气歌》中,“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所谓“古道”正是指包含了爱国思想的儒家精神。而这种儒家精神的重要来源,便是杜诗。莫老师以汪元量之语为证,说明文天祥在大都狱中经常读杜诗;此外,文天祥还作了两百首集杜诗,欲借杜甫之句表现自己与其相似的人生境遇。杜诗不仅仅是一部文学著作,同时也是人生教科书。空格最后,莫老师主张读书就是要读经典,作为中国的大学生,就应该阅读中华经典。莫老师还鼓励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都应该阅读中华经典著作,从中华经典中学会做人的道理。空格在师生交流环节,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苏轼的经典化和当代误读问题,莫老师认为,一方面我们不能强力改变社会上对苏东坡所作“心灵鸡汤”式的简单理解;另一方面,学者们要勇于走出大学象牙塔,向大众普及更多样、更准确的解读方法。此外,莫老师针对现代人创新能力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莫老师认为,社会创新需要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一如古代的大思想家多出自民间学院,科技和文化研究只有在宽松的学术环境中,才能拥有真正创造性的思想。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文院学览 | 观通学社·古籍研究所“镕今铸古 综贯博通”系列讲座第四讲“中古波斯文法律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纪要

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2023年4月20日晚,观通学社·古籍研究所“镕今铸古
2023年4月24日
其他

文院学览丨讲座纪要:浙江大学文学院“有闻”系列学术讲座第十一讲“东亚书籍史研究方法的再检讨”

空格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空格2023年4月18日上午,浙江大学文学院“有闻”系列学术讲座第十一讲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107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张伯伟老师主讲,主题为“东亚书籍史研究方法的再检讨”。讲座由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冯国栋教授主持。空格张伯伟教授师从程千帆先生,主要从事中国诗学和域外汉籍研究,著有《回向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域外汉籍研究入门》等,主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朝鲜时代书目丛刊》《日本世说新语注释集成》等。在本次讲座中,张老师围绕东亚书籍史研究方法展开,通过梳理东亚文献学和书籍史研究的近代学术史,指出文献学是研究的起点而非终点,东亚书籍史的研究不仅要研究新材料,更要有新问题、新理论和新方法;同时,要关注东亚书籍史中政治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和阅读史两个方面的研究,以求将书籍史的研究推向更为深入、广阔且有趣的领域。张老师首先回顾了20世纪以来文献学研究方法的“西学东渐”,特别是以19世纪流行的德国兰克(Leopold
2023年4月23日
其他

文院之声 | 观通学社·讲座:“审美现代性”的多维回忆:从美学到政治哲学

主讲人冯庆(1987.10),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教研室讲师、研究生导师,研究兴趣集中在美学、政治哲学和情感文化研究等方面,著有《古典与青年》(三联书店2019年)和《中国人的义气》(中信出版社2020年),编译作品有《历史主义与民族精神》(华夏出版社2021年),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等课题。讲座简介同样受到韦伯命题的影响,后世学人关于“现代性”的叙事路径却大相径庭。在本雅明、福柯、哈贝马斯、卡林内斯库等人的叙事中,对资本主义启蒙现代性的观察和反思,造就了19世纪以浪漫派和波德莱尔为楷模的文化批判意识,与之对应的“审美现代性”话语谱系也随之成为学术常识。在沃格林以政治思想史为主线剧情所勾勒的线索中,“现代性”的起点被上溯到更早的时代,论述的重点也从社会结构及其感性表征,转向哲学与政治、启示与理性之关系等更为原则性的问题。主持邢程浙江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与谈陈辰浙江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研究所时间地点2023年4月25日19点成均苑4幢900主办浙江大学文学院观通学社排版
2023年4月22日
其他

文院之声 | 宋学大讲堂第5讲:词中有韵两心知--宋词之韵

教授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讲座时间2023年4月26日
2023年4月19日
其他

文院学览丨论文交流会回顾:中国古代买地券研究综述

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2023年4月13日晚,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代释氏碑志的辑录整理与综合研究”课题组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钧苑4幢1213室顺利举办了论文交流会,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2022级研究生梅艳玲以《中国古代买地券研究综述》为题进行报告,古籍所博士后张弛老师主持并指导论文交流会,浙江大学访问学者牛思仁老师,古籍所博士后陈瑞峰老师及若干名文学院研究生参与了论文交流会。
2023年4月16日
其他

文院学览丨浙江大学-法国高等社科院“西北汉语语言接触”研讨会顺利举行

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2023年4月10日,由法国高等社科院东亚语言研究所和浙江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协办的“西北汉语语言接触”研讨会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设立了浙江大学文学院、法国东亚语言研究所两个分会场。我院汪维辉教授、庄初升教授、真大成教授、李旭平教授、史文磊教授、罗天华副教授在浙江大学分会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文学院院长冯国栋教授也受邀出席会议,并代表文学院致开幕辞。来自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德国美茵兹大学、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复旦大学、河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与高校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及本科生参与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开幕式由浙江大学文学院李旭平教授和法国高等社科院罗端教授(Redouane
2023年4月14日
其他

文院学览丨讲座纪要:浙江大学文学院“有闻”系列学术讲座第十讲“如何超越民族主义?”

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2023年4月10日晚,浙江大学文学院“有闻”系列学术讲座第十讲在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107会议室顺利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赵稀方研究员做“如何超越民族主义?”为题的讲座,浙江大学文学院陈力君副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文学院金进长聘副教授、张广海副教授、邢程百人计划研究员等六十余位师生到场聆听。赵稀方老师从马克斯·韦伯和卡尔·施密特引出民族主义的话题,指出民族主义是现代西方的主要思潮。随后,他从解构主义、自由主义和后民族结构三个方面深入阐述“如何超越民族主义”这个命题,讲座中展现了丰厚的学养、清晰的理路和开阔的理论视野。首先,赵老师以1983年面世的三部著作为代表来阐释解构民族主义的批评思想。它们分别是霍布斯鲍姆编的《传统的发明》、盖尔纳的《民族与民族主义》和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霍布斯鲍姆认为民族主义就是一种典型的“被发明的传统”。盖尔纳以“工业社会”为关键词,深入研究民族主义传统构造的条件。本·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一书打破传统以种族为中心的民族主义观,主张民族主义的建构观,极大地冲击了国内学界。赵老师从三个方面对风靡一时的本·安德森的观点提出质疑:一是把美洲经验普遍化,认为民族主义是“想象”出来的,而忽略种族性的基础;二是将“朝圣”视作美洲共同体形成的根本原因,忽略了更重要的压迫与反抗;三是直接将欧美模式套用于亚非国家上,以殖民主义替代本地民族主义,从而抹煞亚非国家的主体,把自己的理论变成一种帝国主义话语。其次,赵老师解读了以自由主义超越民族主义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以赛亚·柏林和耶尔·塔米尔。以赛亚·柏林从归属问题看待民族情感,从受迫害的犹太人角度出发,提倡文化民族主义。耶尔·塔米尔则试图兼容以个人权利为本位的自由主义和以集体利益为归属的民族主义,从而提出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概念。赵老师认为,以赛亚·柏林的思想易走向极端民族主义,而耶尔·塔米尔则试图弱化民族主义,将政治民族主义淡化成文化民族主义。最后,赵老师阐释了哈贝马斯如何以后民族结构来超越民族主义。哈贝马斯宣称,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民族主义的使命已寿终正寝,后民族时代即将取而代之。世界生态保护和跨境犯罪等问题需要有超地域的组织来解决,全球化也将让大众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一体化渐渐缩小本土性差异,因此哈贝马斯认为超越民族国家的组织将是行之有效的,并且随着民主精神的拓展,民族国家会被进一步超越。在与谈环节,围绕老师们提出的如何处理理论和批评实践的关系、如何看待在现代文学中民族主义的尴尬处境以及人们对民族主义认同的精神需求等问题,赵老师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回应,并在解答中提供了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充分展现了赵老师对于“民族主义”的深刻理解与相关问题的明晰思考,与会师生受益良多。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图文丨徐暖阳编辑丨田逸婷审核丨严晓芳
2023年4月14日
其他

文院学览 | 观通学社·古籍研究所“镕今铸古 综贯博通”系列讲座第三讲“Chat合成与生产力赋能”纪要

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Chat合成与生产力赋能——从ChatGPT到GPT-4的思考”讲座纪要4月3日晚,观通学社·古籍研究所“镕今铸古
2023年4月7日
其他

文院学览 |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敬亭遗风”

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敬亭遗风”2023年4月2日下午,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承办的学术讲座“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敬亭遗风’”在紫金港成均苑4幢900室举行。本次讲座由扬州大学文学院徐德明教授主讲,浙江大学文学院访问学者易华对谈,浙江大学文学院陈力君副教授主持,翟业军教授等四十余位师生到场聆听。徐教授从评话艺术家柳敬亭的说书艺术出发,勾连起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梳理出一条贯穿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学的叙事文脉。他指出,“遗风”是指写作范式的某种相关性,可能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一定是落实的因果关系。柳敬亭承前启后,不仅代表了始于唐代《李娃传》的说书艺术的顶峰,更是明清和民国白话小说的宗师、正脉。但是,柳敬亭其人以及这种艺术的相关性在当下文学史写作中被长期忽视。徐教授列举了明清戏曲、诗文中的柳敬亭形象,其中不乏将身为说书人的柳敬亭和司马迁、杜甫等顶级文豪进行类比的记述,充分表明了他在当时的影响力。以柳敬亭为代表的说书艺术也是汉文化中最接近史诗的艺术形式,在汉文化的抒情传统之外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我们独特的叙事传统。徐教授认为,明清及现当代很多小说家的创作和柳敬亭的“白文”共“声口”。他声情并茂地用扬州方言朗读了《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汪曾祺《落魄》《鸡鸭名家》和王安忆《考工记》的片段,为我们生动地展示出曹雪芹的人物语言、汪曾祺的设问句和王安忆的“说表”铺陈同柳敬亭说书艺术的内在联结。在对谈和交流环节,徐教授和易华老师围绕文书互动、说和评、艺术和生活等话题进行了探讨,并回应了同学们关于鲁迅和中国历史传统关系的疑问。讲座最后,徐教授鼓励同学们“手伸长一点,头仰高一点”,融合西方的理论资源,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发现三千年的传统。徐教授的讲座沟通历史与当下,为现当代文学研究打开了一扇重要的窗户,同学们收获良多。文字
2023年4月4日
其他

文院之声丨浙江大学—法国高等社科院西北汉语语言接触研讨会

Mandarin]主办方法国高等社科院东亚语言研究所浙江大学文学院协办方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编辑丨田逸婷审核丨严晓芳
2023年4月4日
其他

文院日报|我院盘剑教授受聘为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编者按:新征程勇担新使命,新起点描绘新愿景。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现文学院师生在育人、成长、科研、传承、服务等方面的出色表现,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日报】专栏,不定期通报表彰师生各类优异成绩,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和引导师生凝心聚力,心怀“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日前,我院盘剑教授受聘为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聘期5年。杭州市市长姚高员为其颁发聘书。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共设4个常设展厅和1个学术报告厅,主要以中国历史演进为背景,展示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杭州足迹;以文明交流互鉴为视角,反映全球文明交流中的杭州角色;以文化传承创新为主线,呈现中华文化史上的杭州韵味。盘剑教授简介盘剑,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兼动漫游戏专业委员会主任。海报
2023年4月2日
其他

文院学览丨学术活动回顾:《佛祖统纪》读书会第四期

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2023年3月30日晚,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代释氏碑志的辑录整理与综合研究”课题组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钧苑4幢1213室顺利举办了《佛祖统纪》读书会第四期活动。浙江大学文学院访问学者牛思仁老师、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生夏慧共同领读《法运通塞志》第二卷,古籍所博士后陈瑞峰老师主持此次读书会,博士后张弛老师以及若干名文学院研究生参与了讨论。读书会上,牛思仁老师带领大家阅读《法运通塞志》第二卷的前半部分,讲解了“月轮三昧”“火德王故”“三老五更”等字词,指出了《佛祖统纪》可校勘出的异文,如“六世孙”应当作“九世孙”,并将《佛祖统纪》所引史料与原文比对,说明志磐节引史料时的私心。夏慧同学则对《法运通塞志》第二卷的后半部分提出了一些问题,如存在诸多天干地支有误、时间事件错位的例子,又指出其它史料龃龉之处,如《法运通塞志》中所记“延熹九年”时“于禁中铸黄金浮图、老子像”与《后汉书》《释门正统》所载有异。其他与会人员也分享了自己查阅的资料并参与讨论。本次读书会的顺利举行,帮助同学们完成了对《法运通塞志》第二卷的研读。文字:梅艳玲编辑:房美妙审核:严晓芳
2023年4月2日
其他

文院学览丨讲座纪要:浙江大学文学院“有闻”系列学术讲座第九讲“整合与策略:通向世界文学的世界华文文学”

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文院撷英丨《中华礼藏》之《周易(外十二种)》出版

编者按: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传承百年文脉,以标志性成果引领学科高质量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撷英】专栏,不定期介绍我院师生、校友出版的著作。本期推送的是《中华礼藏》之《周易(外十二种)》。【书名】周易(外十二种)【作者】赵为亮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文院学览丨文学研究与数学思想方法

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文院学览 | 从课程、教研室到学科:文艺学的中国生产

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2023年3月13日下午,浙江大学文学院“有闻”系列学术讲座第七讲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的主题是“从课程、教研室到学科:文艺学的中国生产”,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朱国华教授主讲,浙江大学文学院苏宏斌教授主持。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积极参与。朱国华教授开篇破题,指明本次讲座将以文艺学教研室的出现问题为抓手,对中国文艺学的过去、现在和发展可能性,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随后,朱教授把中国现代文艺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且以此进行了分析:第一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文艺学教研室尚未成立,文艺学最初表现为课程的形式。《文学研究法》虽然有现代学术意识的些微投影,但基本上是桐城派古文观的集中体现。其后的《文学概论》则初步完成了文学观念在中国的现代转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外国的文学理论得到大量译介,但教学实践和教材质量仍不理想,因此文艺学被知识界普遍轻视,缺乏充足的学术资本和师资力量。第二阶段,文艺学教研室开始建立,但更多执行思政和教化的作用。教研室成为了集教学、科研、党务和行政管理于一身的机构,文艺学由此上升为“显学”。第三阶段,文艺学迎来了新时期的学科转型。使得文艺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关键因素是学位制度的实施。同时,学会、学术杂志在其中也起了重要作用。随后,朱国华教授还对我国当下文艺学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反思和评价。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在讨论和交流环节,朱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作了认真细致的回答,指出了问题意识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当研究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提炼出自己的问题,才可能做出突破性的发现。苏宏斌教授在对讲座内容进行总结时指出,朱教授的讲座对文艺学学科的确立和发展做了系统性的回顾和深入研究,既富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其对文艺学的学科反思又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文艺学这门学科,把握这门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文字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文院学览丨谈谈阮元刻本《周易注疏》在校勘上的得失

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2023年3月12日晚,浙江大学文学院“有闻”系列学术讲座第六讲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107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文化传播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主讲,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王云路教授主持,主题为“谈谈阮元刻本《周易注疏》在校勘上的得失”。杜泽逊教授师从王绍曾先生,主要从事古籍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四库》学和山东文献研究。多年来,先后主持编纂《四库存目标注》《清人著述总目》《山东文献集成》等重点古籍整理与研究项目,著有《文献学概要》《微湖山堂丛稿》等,是文献学领域的著名学者。讲座中,杜老师围绕阮元南昌府学刻本《周易注疏》展开,介绍了《十三经注疏》的版本流变,以多个具体案例分析了阮元本《周易注疏》的校勘得失,为后世客观评价阮元本的价值奠定了基础。杜老师首先介绍了正在主持的《十三经注疏汇校》项目。自2012年3月起,他开始从事《十三经注疏汇校》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尚书注疏汇校》《尚书注疏校议》二种著作。《周易注疏汇校》是他目前正在整理校勘的文献。儒家经典中,经、注、疏作为整体进行流传演变的组合,确立于南宋后期。在十三经注疏中,保存有丰富的训诂资料、经学思想,十三经是经过这些解说、注释、诠释,才实现儒家化的。可以说,十三经作为经学成果是依赖注疏存在的。因此,十三经注疏的价值必须得到学界的重视。杜老师为大家梳理了《十三经注疏》由南宋至清代的版本流变。《十三经注疏》最早的版本是南宋十行本,可惜仅有部分翻刻本存世。元十行本是南宋十行本翻刻,后经明正德、嘉靖年间两次修版。江以达、李元阳明刻本标志着《十三经注疏》完成了从书坊刻本到地方官刻本的出版进程。此本增加了《仪礼注疏》的内容,从版本对校来看,它存在一定的校勘依据,但历代评价者少,尚不明确。万历年间,北京国子监刊刻了《十三经注疏》,此本内容完整,文字规范,是汇校工作最为理想的底本。明毛氏汲古阁本受到历代学者批判最多。清乾隆武英殿本文字规范,成就极高,但存在删节疏文起讫语的问题。除江以达、李元阳本,元十行本以下尚有明永乐本及清嘉庆阮元刻本二种。明永乐本现存三种。阮元本即是讲座讨论的核心文本。北京大学出版社本是阮元本标点本。阮元刻本是《周易注疏》最为常用的刻本,历代学者对其校勘记的评价相当高,俞樾曾说此本“使人读一本如遍读各本”。在校勘过程中,杜泽逊老师发现,阮元刻本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他有必要更具体地辨析,以便让我们更清晰、客观地了解阮元刻本的全貌。个案论证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一、阮本校正;二、阮本理校之可称道;三、阮元刻本沿十行本之误而未出校记;四、阮本误改;五、阮本无意之误;六、阮刻本后印改正。在分析中,杜老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向同学们生动展现了古人如何读书、如何校书的过程。在讲座的最后,杜老师也对现代文献学学术体系的建构发表了看法,对在校同学、青年学者们提出了殷切期盼。他指出,大型校勘工作除了学术困难之处,还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大家需要在正确认识学科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真学问,才是长久发展之道。文字:黄
2023年3月18日
其他

文院日报 | 我院陈洁教授成果荣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出版科研论文)奖

编者按:新征程勇担新使命,新起点描绘新愿景。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现文学院师生在育人、成长、科研、传承、服务等方面的出色表现,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日报】专栏,不定期通报表彰师生各类优异成绩,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和引导师生凝心聚力,心怀“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日前,根据中央宣传部文件批复精神,由中国出版协会举办的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于2023年2月22日评选揭晓。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设图书奖、音像电子出版物奖、出版科研论文奖三个子项奖,其中全国优秀出版科研论文30篇。我院陈洁教授团队发表的论文《发挥社群网络效应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文院学览 | “有闻”杰出青年学者系列讲座第十讲“秦汉之际的古文资料”纪要

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2023年2月22日(星期三)15:00-17:00,浙江大学文学院“有闻”杰出青年学者系列讲座第十讲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田炜教授主讲,主题为《秦汉之际的古文资料》,浙江大学文学院真大成教授主持。讲座吸引了校内众多师生参与。田炜教授首先从董作宾先生《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一文引入,强调了出土文献断代的重要性,接着指出讲题中的“古文”是指六国古文,“秦汉之际”是指从陈胜、吴广举事到刘邦即帝位的一段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六国制度有复辟之势,但相应的文化制度却于史书无征,需要依靠出土文献加以研究。田炜教授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新的出土文献资料,讨论了秦汉之际古文资料的书写特征与文本特点,对相关出土文献的年代和性质进行了辨析,并进一步甄别出了包括玺印、简牍、铜器在内的一批秦汉之际的古文资料,取材宏富,论证精密。在讲座最后,田炜教授还指出了秦汉之际古文资料的史料价值及其在墓葬、遗址断代中的重要作用。在互动环节,与会师生与田炜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文字
2023年3月8日
其他

文院学览丨学术活动回顾:《佛祖统纪》读书会第三期

编者按:浙江大学文学院秉承“文以化人,学通古今”的育人理念,积极构筑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素养,助力学院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学览】专栏,及时回顾学术交流、讲座等相关信息,努力为师生打造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2023年3月2日晚,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代释氏碑志的辑录整理与综合研究”课题组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1213室顺利举办了《佛祖统纪》读书会第三期活动。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后陈瑞峰负责领读《法运通塞志》第一卷,冯国栋教授主持并指导读书会,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南宋史中心李辉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陈志远研究员也参与了指导,浙江大学访问学者牛思仁老师、博士后张弛老师和李周渊老师以及十余名文学院研究生参与了讨论。读书会上,陈瑞峰博士带领大家精读《法运通塞志》第一卷后半部分,讲解了“三会道场”“火宅喻”“沸星下侍”等字词,指出《佛祖统纪》英译本及注释本理解有误之处,如“翕然”宜解为“一致貌”而非“和顺貌”。冯国栋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此卷所言“五处阿育王塔”的说法来源问题,陈志远老师提供了《破邪论》中的相关线索。其他研究生同学也分享了自己查阅的资料并参与讨论。第二、三期读书会的顺利举行,帮助同学们完成了对《佛祖统纪》之《法运通塞志》第一卷的精读。文字:梅艳玲编辑:房美妙审核:严晓芳
2023年3月4日
其他

文院撷英 | 庄初升教授主编《东莞方言调查报告》出版

方言概貌”介绍了东莞32个方言点的语音系统及所反映的内部一致性特征和差异性特征,以及词汇概貌和语法概貌,还编排了莞城和樟木头两个代表性方言点的同音字汇;“下编
2023年3月1日
其他

文院日报 | 我院楼含松教授荣获2022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

编者按新征程勇担新使命,新起点描绘新愿景。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现文学院师生在育人、成长、科研、传承、服务等方面的出色表现,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日报】专栏,不定期通报表彰师生各类优异成绩,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和引导师生凝心聚力,心怀“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日前,2022年度宝钢教育奖评审结果揭晓,我院楼含松教授荣获2022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宝钢教育奖设立于1990年,是全国最具知名度的教育奖项之一,旨在“奖掖优秀人才,力行尊师重教,推动产学合作,支持教育发展”,每年评选表彰一次。本年度我校5位教师荣获该奖项(详见文末“阅读原文”链接)。教师个人简介楼含松,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兼任浙江省文学学会会长、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主要研究古代小说戏曲、传统文化与区域文化。出版著作《从“讲史”到“演义”: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历史叙事》《凝香阁诗稿校注》,主编《中国历代家训集成》(12卷)、《明代稀见戏曲丛刊》(第5卷)等。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坚守教学第一线,曾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任浙江省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委员。注重学术研究与时下文化热点交融,曾参与策划浙江卫视“中华好故事”,任题库总负责人,并受邀担任第二、第三季“中华好故事”国学导师;致力于人文学术与现实应用相结合,合作主编《义乌文史读本》,为文化传承和弘扬做了诸多有益探索。阅读原文海报:林媛媛编辑:林媛媛审核:严晓芳
2023年2月25日
其他

文院日报 |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授予周启超教授“陀思妥耶夫斯基”奖章

编者按新征程勇担新使命,新起点描绘新愿景。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现文学院师生在育人、成长、科研、传承、服务等方面的出色表现,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日报】专栏,不定期通报表彰师生各类优异成绩,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和引导师生凝心聚力,心怀“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近日,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授予浙江大学文学院周启超教授“陀思妥耶夫斯基”奖章,该奖项是受俄罗斯文化部长Olga
2023年2月24日
其他

文院日报丨汪维辉教授《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十种汇辑》入选2022年度上海教育出版社二十大好书

编者按:新征程勇担新使命,新起点描绘新愿景。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现文学院师生在育人、成长、科研、传承、服务等方面的出色表现,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日报】专栏,不定期通报表彰师生各类优异成绩,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和引导师生凝心聚力,心怀“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2022年度上海教育出版社二十大好书评选开启后收获了6450位读者、共计23048票的投票。综合读者投票与专家意见最终评选出了2022年度上教社二十大好书。我院汪维辉教授编著的《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十种汇辑》成功入选。《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十种》包括《原本老乞大》《老乞大谚解》《老乞大新释》《重刊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朴通事新释谚解》《训世评话》《华音启蒙谚解》《你呢贵姓》《学清》。这十本书是在我国的元代到清代的不同时期为高丽人学习汉语而编写的教科书,是一批十分难得的、贴近当时汉语口语和反映当时社会情况的文献,对于研究汉语史、社会史、中外交流史以及汉语教学均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汪维辉教授对这十本书做了认真细致的点校。收入本书的各种教科书均由三部分组成:一解题,二点校本,三影印本。解题部分对各书的基本情况及其价值作一介绍,并交代点校体例。点校部分是对原书所作的一种初步整理,包括划分段落、施加标点符号和对文字上的俗讹衍脱进行处理。影印部分尽可能选择较好的版本加以刊印,并标注页码,以便跟点校部分对照。本文转载自“浙大汉语史研究中心”编辑丨蔡诗婕审核丨严晓芳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文院日报 | 我院真大成教授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

编者按编者按:新征程勇担新使命,新起点描绘新愿景。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现文学院师生在育人、成长、科研、传承、服务等方面的出色表现,浙大文学院特开辟【文院日报】专栏,不定期通报表彰师生各类优异成绩,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和引导师生凝心聚力,心怀“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近日,第二十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评选结果正式公布,我院真大成教授专著《中古文献异文的语言学考察》荣获二等奖。《中古文献异文的语言学考察》成果形式:著作
2023年2月15日
其他

文院撷英丨汪维辉教授编著《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十种汇辑》出版

,作者语言文字出版中心《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十种汇辑》汪
2023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