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之声 | 讲座回顾:《古文字画》会议纪要
浙江大学文学院(筹)观通学社
“古文字之美”系列讲座
古文字画
主讲人:王挺斌 特聘副研究员
汉字与图画的关系十分密切。众所周知,文字起源于图画,汉字也应该起源于图画。王力先生指出:“原始社会的图画常常是画一样东西或是一件事情,用以告诉别人或是帮助自己记忆,而不是简单地表示一个概念,更没有固定的读音。直到图画表示的概念固定了,线条简略了,成为形象化的符号,而且和语言里的词发生了联系,有了一定的读音(这一点很重要),才成为文字。”裘锡圭先生指出:“只有用符号(包括图形)记录成句语言中的词的认真尝试,才是文字形成过程开始的真正标志。”
图画发展到文字中间,还有一个原始文字阶段,图画与文字混用,有的学者称之为“文字画(Picture Writing)”。典型的例子如纳西族《古事记》抛蛋故事、加拿大印第安人欧吉蓓少女幽会信等。汉字产生之初也可能也存在这样一个阶段,但是材料较少。
不过,现在也有个别学者从现代图画的定义出发,结合苏美尔楔形字、古埃及圣书字的最新研究,试图消解甚至推倒文字起源于图画之说。这种看法有一定的启发性,但是具体到古汉字,从商代铜器上图画意味浓厚的族徽以及殷墟甲骨文中图画表意特点来看,我们还是认为文字起源于图画。用现在的审美眼光,纳西族《古事记》抛蛋故事、加拿大印第安人欧吉蓓少女幽会信等虽然缺乏艺术感,但仍然不失为一幅画;用图画或原始图画来指称他们,是完全可行的。
汉字在发展过程中,也和图画有密切的联系。古代文人在书画创作中,喜欢寓画于字或寓字于画,陆锡兴先生称之为“画化字”。
我们现在说的古文字,指的是古汉字。根据研究需要,古文字的范围是隶书成熟之前的汉字。古文字在现代图形设计中仍然有广泛的应用。如中国邮政的logo,我个人的解读有三点,即(1)所用字形古老有根据,可谓“渊源有自”,或者说有“文化底蕴”;(2)logo暗含了“中邮”二字,其中“邮”与“旒/斿”谐音;(3)“中”字本身的“旒/斿”象旗帜之形,这种曲折之貌,表示邮政寄送投递的功能,亦即从一个地方经过曲折之路投送到另一个地方。
古文字完全可以推广,作为汽车logo,比如:
三晋文字中的“马”更酷一些,动感十足:
古文字画就是用古文字来作图,这几幅是我备课之余、读书之间的嬉戏之作。目前已有24幅作品,将来可能会出书。
王挺斌老师"古文字画"作品 左右滑动查看
真正热爱古文字,可以有多种方式。除了学术研究,还可以运用古文字知识开发文创产品,也可以应用到中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汉字识读教育中。目前虽然有不少人在尝试,但专业素养仍然比较匮乏,他们对古文字字形以及汉字字理的认识还是略显粗浅。
撰稿:王挺斌
编辑:钱欢晶
审核:楼煦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