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院之声丨“鲁迅的趣味、日常与交游”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2年8月27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黄乔生、副会长邵宁宁等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浙江等全国各地的二十多位专家齐聚杭州,参加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举办的“鲁迅的趣味、日常与交游”学术研讨会。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张福贵、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郜元宝等十余位专家学者线上参会。

 会议开幕式由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的翟业军教授主持。首先,刘勇高度肯定了本次会议。他认为议题具有探索新的方法论和深度探讨鲁迅人生哲学的价值。继而,黄乔生也认为会议议题具有独特的角度和价值。研究鲁迅的日常和交游,可以更全面地认识鲁迅,理解鲁迅独特的趣味和品格。张福贵进一步阐发了会议主题,提出会议议题有可能成为未来鲁迅研究的转折。

 上午第一场大会发言围绕鲁迅的交游和日常展开。北京鲁迅博物馆的黄乔生介绍了在编订鲁迅书信手稿中,发现鲁迅与台静农交游具有特殊地位。复旦大学的郜元宝在总结鲁迅交游六大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鲁迅研究中应该考虑将交游和创作结合。而后,华东师范大学的罗岗则从鲁迅与陈仪交往的实例,谈及理解鲁迅与民国政府关系的这一重要课题。浙江社科院的项义华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来谈论鲁迅文化交游的重要价值和方法论意义。上海交通大学的张全之通过考察鲁迅嗜糖的喜好,提出它连接着鲁迅的生命苦痛和文学表达的洞见。《学术月刊》的张曦从更宽广的交游层面,细致辨析了鲁迅对赛珍珠及其作品的评判。

 大会主题发言第二场围绕着鲁迅的趣味和交游而展开。杭州师范大学的邵宁宁以鲁迅早期的闲适趣味发展演变来理解其深层的精神结构。复旦大学的张业松通过细读《风波》,深刻挖掘“田家乐”叙事中交叉视点的书写策略。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洁宇重点考察了“且介亭”于鲁迅思想的空间意义,从“交游”维度来理解鲁迅在上海时期的精神世界。随后,复旦大学的段怀清从鲁迅与增田涉的交游的梳理,联系到日本汉学中的鲁迅形象这一话题。上海交通大学的符杰祥讨论了浙江同乡会及其会刊《浙江潮》为鲁迅提供的思想交流的公共空间这一重要命题。中国传媒大学的刘春勇通过鲁迅生命世界中的幽暗意识的审读,提出今天的鲁迅研究该直面鲁迅生命本体中称之为“无”的体验。中山大学的朱崇科从鲁迅作品中的寡母话语发掘文化隐喻和复杂况味。本场评议人,中国社科院的高华鑫对以上的发言进行了阐发,指出这些议题都是在已有的研究上的拓展和深入。

下午两点,大会开始第三场主题发言。浙江大学的陈力君通过鲁迅服用鱼肝油这一生活现象,探讨以鲁迅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关于疾病的现代国族想象。深圳大学的曹清华以“陶老头子”这一人物为切入点,提出鲁迅交游的基本特点值得深思。山东师范大学的贾振勇通过沈从文与鲁迅“交往”的过程,探讨了现代作家的情感取向和价值观的复杂关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张克指出理解鲁迅交游,应该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的人情社会和法家的思想观念联系在一起。温州大学的彭小燕从更为宽泛的交游层面,探讨“王得后鲁迅”的价值意义。中国社科院的王芳比较了周氏兄弟不同的博物趣味,以及他们与清儒朴学的关联和在现代的演变。浙江大学的邢程通过《小约翰》翻译中的名实关系,指出鲁迅翻译研究应关注翻译语境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传统和时代背景。

 大会发言第四场开始,绍兴文理学院的曹禧修通过张梦阳鲁迅研究的解析,以“‘哲学鲁迅’研究的新刻度”的命名给与高度评价。浙江财经大学的赵顺宏漫谈了鲁迅的金石趣味与其生命世界的关系。上海鲁迅纪念馆的李浩通过鲁迅的《小约翰》译文手稿,提出鲁迅的翻译蕴含着现代中国白话文发展的文化追求。浙江财经大学的荆亚平谈论了鲁迅与陈学昭“新女性观”的内在关联。海南大学的李音考察了鲁迅《朝花夕拾》写作中的心态转变,得出自此从文人英雄到革命人英雄演变的结论。浙江传媒学院的董卫民分享了鲁迅观看与摄影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浙江工业大学的周启星提出孙伏园《呐喊谈丛》对鲁迅小说个性阐发别具价值。复旦大学的博士生王新房以鲁迅对王金发的书写的不同侧重,提出鲁迅对“革命之道德”和“费厄泼赖”的分别关注及其反思。这场专家发言后,浙江大学的张广海逐一进行点评和交流。

最后,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的黄健进行会议总结:本次会议看到了多面的、真性情的鲁迅,取得了较大的学术成就。整整一天的紧凑、扎实、丰富信息量的学术会议圆满闭幕。

撰稿:薛颖涵

摄影:陈璧君

编辑:蔡诗婕

审核:楼煦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