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院之声 | 首届“朴学之光”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2022年8月20日-21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和浙江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古籍所古典文献学科、中华经典传习所——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等单位联合在线上举办了首届“朴学之光”研究生学术论坛。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暨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以及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的49位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南京师范大学王锷教授主持。王锷教授回顾了南京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在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史、经学等研究领域的“朴学”传统以及两校学者数十年的学术情谊,指出此次论坛以“朴学”为主题,包含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立足经学,涉及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校勘以及金石、简帛、典章制度,主张实事求是、无征不信,故名之为“朴学之光”。此次论坛的目的在于“奖掖后进,交流学术,敦崇实学,屏黜浮华”,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育英才。随后,南京师范大学赵生群教授、浙江大学王云路教授先后致辞,分别表达了对举办此次论坛的寄托与期望。赵生群教授认为,此次会议收到近240篇投稿,说明大家对于古文献、古汉语,对于“朴学”,有极高的热情。从事一种研究,最要紧的就是热情,这样才能有持续的动力把事情做好。有了热情,要熟读古书,要善于思考。《管子》讲:“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通过反复的思考,一些疑难的问题就会想清楚,得到答案,好像是有如神助,其实不是,这是精神专注到了一个极致的状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时候思考的深度到了,问题就解决了。同时,长期关注一个问题,能够把各种各样的线索,各种各样的材料都联系起来,到某一个时间,说不定自然就水到渠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今各类文献资料都容易获得,便于检索,使得古文献研究、古汉语研究如虎添翼,这是一个做学问的黄金时期。鼓励大家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未来的“朴学”研究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王云路教授认为“朴学之光”这个论坛名称非常好,因为南师和浙大两校都有“朴学”的传统和特色,回想蒋礼鸿先生和徐复先生的密切交往,他们两位先生的研究都深具“朴学”精神,这种精神在两所学校一直传承至今,也因此两校相关专业联系紧密。既然主题这么好,两校合作论坛又这么合适,那就很希望能够继续把它保持下去,这是首届,将来能够再做二届、三届。现在的研究条件比原来好太多了,新的成果、新的资料、新的理论、新的动向,大家都要学,都要看,要像前辈老先生那样能够沉下心来去学。蒋礼鸿先生曾说,头三十年好读书,人生头三十年,才是人生最黄金的时光,学什么都能记得住,所以请大家珍惜现在的时光把学问搞好。开幕式以后,论坛分成八个小组进行研讨,每组六位同学报告论文,八个小组分别是:经学文献研究、古籍校释、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版本目录辑佚研究、考证学专题、词汇语言研究(共2组)、敦煌文献研究。每组先由报告人发表论文,再请指定的评议同学进行评议,之后由南师和浙大相关的点评老师进行点评,每个小组设置两名点评老师,一共有十六位点评老师,其中大多是两校的青年教授、副教授。评议环节,参会同学积极踊跃,讨论热烈,不少评议同学还专门制作了PPT进行评议,实现了深度的切磋交流。经过两天紧锣密鼓的讨论,会议落下帷幕,闭幕式由南京师范大学化振红教授主持,南京师范大学董志翘教授、浙江大学方一新教授先后致辞。董志翘教授认为,这次论坛将古文献与古汉语两个学科结合起来,这个创意非常好。对于古汉语研究而言,所依据的语料就是古文献,所以也可以说“由文献学入汉语言文字史研究,其汉语言文字史可信”,所以此次论坛虽然是由古代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两个学科联袂主办的,但是两个学科有着许多共同关心的话题,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切磋。论坛以“朴学之光”命名,这是对一种学风的提倡、一种方法论的提倡。“朴学”本指古代质朴之学,后泛指儒家经学,近世又特指考据训诂之学。“朴学”的特色是去空疏、去虚浮,重考据、重实证的一种实事求是的学风及治学方法。在目前学界总体还比较浮躁的局面下,提倡这种学风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南师大和浙大的老一辈学者徐复、钱玄、蒋礼鸿先生等都是“朴学”精神的楷模。世界的未来在年轻人,学术的未来也在年轻人。此次论坛不仅参会的是青年人,实际组织者、操办者以及点评老师也都是年轻学者,因此更显得生气勃勃。期盼下一届论坛的如期举行,使“朴学之光”发扬光大,永远闪耀。方一新教授在随后的发言中,进一步强调了此次论坛的年轻化特色,指出此次论坛无论是报告人还是点评人都是年轻的硕博士,这为年轻人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关于这次报告的论文质量,方教授认为也很高,同学们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思考,有理论的思考、方法的探索,给人很多启发。最后,方教授结合自己参会的具体认识,对不同同学的论文进行了深入点评,认为有的研究为我们打开了新思路,有的研究极有说服力,又见功力。总的来说,这次论坛无疑是一场青年学术盛宴。最后化振红教授总结说,这是一场激情与力量的盛会,同学们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原创性的见解,是为思想激情的体现;围绕各自的创见,运用“朴学”的研究方法、现代的理论方法,组织传世文献、出土文献材料展开了周密的论证,是为证据力量的体现,令人想起李商隐的著名诗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希望这次论坛能够成为学术后浪们的起点,愿“朴学”的光芒永远照耀大家未来的学术之路。论坛结束后,由八个分组的点评老师共同商讨推选,评定出此次论坛的获奖论文,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一等奖(2篇)

陆骏元(上海交通大学):服虔《春秋左氏传解谊》诂经理路探原——兼论《左传》古今文本之嬗变脉络袁   涛(浙江大学):《史记·河渠书》佚文辑证二题——以《文选》旧注为线索 二等奖(4篇)李泽栋(北京大学):《新书》校读札记刘昕曜(北京师范大学):重审《尚书》“文王”“宁王”问题——章太炎朴学实践之一隅王   丰(南京师范大学):《奇字名·人名》疑难字考证张   琦(清华大学):不分卷本《经义述闻》成书考 三等奖(10篇)陈思捷(浙江大学):再论“鼻”字入声的来源但   锐(复旦大学):《字声便考补订》所见百年前盐城方音特征丰子翔(北京大学):《庄子注疏》传本考述刘周霏(上海交通大学):从《说文》补篆看唐人引《说文》相关问题卢佳琦(南京师范大学):《敦煌俗字典》(第二版)疏误举正沈秋之(浙江大学):敦煌写本北敦12194号及相关残卷缀合研究王子鑫(复旦大学):变文生成年代辨证许世和(吉林大学):“=”符省代功能与战国金文、战国秦汉简帛丛考叶静燕(南京师范大学):“同律度量衡”在汉代的定型张凯潞(华东师范大学):释《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中的“债”


撰稿:景炎

编辑:林媛媛

审核:楼煦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