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析|疫情下的 2020 信用卡行业

蓝翼 蓝翼说 2022-08-07

2020 年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是不容易的一年。对于信用卡行业来说,也是如此。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 年各家银行信用卡上半年的业绩均不如往年;不过综合全年来看,各家银行还是坚强的守住了球门。


那我们就从已经发布的各家银行的年报,来看看过去一年信用卡行业发生了些什么吧。


行业整体:发卡增量放缓、不良率抬头


我们先来看看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2020 年信用卡发卡量增加明显减少了。一方面这与疫情应该有很大的关系,毕竟上半年疫情严重的时候,对于新用户来说去线下激活几乎是不可能的,办卡难度无疑很高。


不过蓝翼觉得,疫情同时也导致了普通人对于贷款类产品的需求增长,只不过由于由于银行整体的风控越来越严格,这部分需求很难通过信用卡来满足。因此支付宝的借呗、微信的微粒贷等互联网信贷产品倒是应该借此抢占了不少市场。



然而受疫情的影响,尽管各家银行执行着越来越严的风控管理,2020 年的不良率依然不容乐观。从 2014 年到 2019 年整体趋好的「不良率」在 2020 有了抬头的趋势



综合来看,2020 的信用卡行业,整体受到疫情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无论是不良率的提升,还是新增办卡数量的减少。希望随着国内疫情整体的好转,在 2021 年我们能够见到更亮眼的数据。毕竟从政策监管的层面来说,将支付宝等互联网产品纳入金融整体风控系统,对于银行们来说是个好事,至少确保了信用卡产品与事实竞品站在了一个公平的起跑线上。


交易额:招商、平安稳坐第一梯队,兴业涨幅最高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从信用卡交易额这个 KPI 来排排座次。


可以发现招行平安分居第一和第二,并且和其他银行渐渐的距离差在拉大,不知道是不是代表着新的「第一梯队」已经形成。而国有几大行里面,建行的表现不错,颇有些脱颖而出的意味;倒是宇宙行的消费额录得全行业几乎最大跌幅,表现让人吃惊,空有想要在个人金融业务角逐第一的野心,却没能收获与调门相匹配的结果。


从涨幅来看,兴业银行以 17.17% 夺冠。顺便说一句,2019 年也是兴业折桂,昔日被称为「同业之王」的兴业,看来正在信用卡业务上频繁发力。而反观其它各大行,看来只求平稳增长。



活跃卡量:交行增长现疲态,浦发出现负增长


与很多银行网点关注的「发卡量」这个数据相比,蓝翼觉得「活跃卡量」这个指标更有价值。毕竟一味为了发卡量的数据看起来亮眼,而让一线人员去推销一堆冷冻卡,意义并不大,而且实际上还会让银行不思努力。


从数据上来看,各家银行的活跃卡数量基本都在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招商、平安和邮储的增长势头尤为明显,值得一提的是从趋势来看招行有望在 2021 年超过一亿张活跃卡量,值得点赞:



从数据可以发现,交行的活跃卡量已经明显出现滞涨态势,这也与交行过去几年创新乏力有关,估计交行也是发现了这一点,上周末刚刚官宣了王一博作为其全球代言人,并发行了一套联名卡,扩展年轻新用户的意图不要太明显。可是这种追寻流量的方式,看起来依然还是从「发卡量」这个指标出发的,而活跃卡数量的增长,离不开经典的活动和权益的配合,交行的卡产品运营们,还是没有注意这块。


另外,这几家银行里面蓝翼发现浦发活跃卡数量还出现了倒退,不知道是不是与浦发美运白的彻底温暖有关呢?


再来瞧瞧蓝翼认为「水分」比较大的发卡量数据,按照往年的惯例,这个数据里四大行由于发卡较早是普遍占有优势,但即便如此中行和农行也渐渐被甩到了后面,甚至连工行也不能幸免,颇为可惜。



不良率:整体上升,民生超过 3%


再来看看不良率的数据,如前所说新冠疫情对于信用卡的打击不小,诸如信用卡透支、还款逾期等造成的银行风险不断加大,信用卡不良率上升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不过这其中民生银行信用卡的不良率还是让人有些担忧,已经超过了 3%,不仅与其它行相比显得有些「独树一帜」,就是与自家 2019 年的不良率相比也是增幅有些高,不知道民生今年是不是会采取行动。今年市场上关于民生银行的谣言也颇多,虽然辟谣来得也很快,但仍可见有许多势力在看空民生。


此外,平安、浦发、兴业、中行和交行则是超过了 2%,目前看来交行已经采取措施,想必其他银行也将采取行动。



说起不良率的问题,就不得不提另一个数据,那就循环余额。可能有读者不太关注,蓝翼在这里科普下:所谓「循环余额」是指每月在信用卡当期账单的到期还款日前,自行决定还款金额的多少。当偿还的金额等于或高于当期账单的最低还款额,但低于本期应还金额时,剩余的延后还款的金额就是循环信用余额。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信用卡取现,只要信用卡发生取现就立刻计入循环信用,不过估计大家很少用这个功能吧?


所以理论上来说,循环余额主要是指没有在账单期内全额还款的剩余金额,比如还最低、分期等等,都会产生循环余额,那么明眼人就会发现,一般来说循环余额越高,银行从持卡人这里收到的「利息」和「手续费」等就越多,对于银行来说是个赚钱的事儿,但相应的,一般选择循环余额的持卡人,也往往说明偿还能力出现了问题,对于银行来说风险也相应的增高。


一般来讲,工农中建这四大行处于循环余额的低位,而股份制银行则比起四大行要高出一些。估计这也和银行的「体制」身份有关,毕竟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相比,要更激进一些,还指望着从持卡人的口袋多赚一些分期的钱呢。


相比去年,今年各行纷纷采取了行动,比如银行要求提供大额消费清单。想必是央行的整改要求,那么也可以看出来确实成效很显著。



结语


需要说明的是,蓝翼这里只选择了全国性银行的年报来加以分析,因为地方性银行的区域性太强,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参考性不大。而从 2020 年的整体趋势我们可以发现,各家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普遍在求稳。而这可能将是疫情之后这几年,信用卡行业整体的一个大趋势。更严格的风控措施,降低整体的不良率,都会是各家银行的主要指标,甚至会超过发卡量。


这也会进一步强化信用卡市场整体的阶段性转型,即从规模化扩张向精细化运营的转型。蓝翼觉得与新增发卡量相比,银行会越来越重视存量用户的精细化运营。而这种精细化可能并不限于往常大家所熟知的权益/活动几件套,比如接送机、航空里程、餐饮五折等等。蓝翼在年度申卡攻略中也提到过,疫情同样也带来了持卡人的消费行为和场景的转变,比如境外返现目前就不是大多数持卡人关注的点了。


既然老路走不通,那可能就是真正比拼信用卡产品和运营的创意了。谁更了解客户心理,谁更具备突破次元壁的能力,谁就有可能在新的舞台上崭露头角。无论是 IP 跨界,还是权益创新,都有可能碰撞出新的火花,时代不会落幕,好戏可能才刚刚开场。



欢迎 关注 和 收藏 蓝翼的公众号

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起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