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亚新观察”发刊号

工作室 欧亚新观察 2020-09-08

 点击“欧亚新观察”,欧亚资讯一手掌握



目 录

  

  欧亚记事

  • 习近平主席与托卡耶夫总统会谈 中哈两国决定发展永久战略伙伴关系

  • 李克强总理访俄 中俄总理举行第24次定期会晤

  • 普京总统会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

  • 第五届东方经济论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

  • 普京要求如期完成东方航天发射场建设

  • 拉夫罗夫称叙利亚战争已经结束

  • 俄土伊领导人举行叙利亚问题三方会谈

  • 俄罗斯新型防空导弹系统S-500量产时间已经确定

  • 俄罗斯与乌克兰交换被扣押人员

  • 最新民调显示“统一俄罗斯”党支持率创11年来最低

  • 俄罗斯人口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 1/9哈萨克斯坦居民享受政府定向社会援助

  • 吉塔两国边防军发生冲突多人伤亡

  • 2019年前8个月中俄经贸增长平稳

  • 乌兹别克斯坦将对中国游客实行7日免签政策

深度报道

  • 俄罗斯多地举行地方行政长官和议会选举:政治形势稳中有忧

  • 俄罗斯中央银行调降关键利率:抑通胀有余,促增长不足

  • 普京提出中俄天然气管道走向新方案 

  • 塔吉克斯坦罗贡水电站第二台发电机组正式投产

智库视点

  • 俄罗斯智库对全球多边战略稳定问题提出新认识和新路径 

  • 俄罗斯专家分析俄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地位及所面临的挑战

域外评论

  • 美国智库专家点评2019东方经济论坛:俄罗斯尝试寻找中国以外的亚洲

热点解析

  • 建立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展现世代友好坚定意志

  • 俄乌天然气过境运输新合同:谈判背后的利益算计和政治角力





习近平主席与托卡耶夫总统会谈 两国决定发展中哈永久战略伙伴关系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于9月10日至12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11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同托卡耶夫总统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双方将本着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发展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会谈后,习主席同托卡耶夫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两国元首还见证了多项双边合作协议的签署。

 

李克强总理访俄 中俄总理举行第24次定期会晤

 

9月16至18日,李克强总理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并同梅德韦杰夫总理共同举行中俄总理第24次定期会晤。两国总理听取了总理定期会晤各委员会和相关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双方各委员会一年来务实高效的工作。两国总理还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会晤后,李克强与梅德韦杰夫签署了《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并共同见证投资、经贸、农业、核能、航天、科技、数字经济等领域十余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普京总统会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

 

9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见了应邀出席第五届东方经济论坛的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

 

普京表示,今年是俄中建交70周年,双方在各领域加强合作具有特殊意义,潜力巨大,在国际事务中相互协调与配合,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经贸合作进展顺利。俄方欢迎中国企业来俄投资,期待有关合作取得更多积极成果。

 

胡春华表示,习主席去年9月亲自出席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今年又委派我前来参加第五届论坛,这体现了中方对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俄方举办论坛的支持。今年6月习主席访俄期间,与您共同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方愿与俄方共同努力,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推动中俄关系不断向前发展。胡春华说,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持续向好,习近平主席和您共同确定了到2024年实现2000亿美元双边贸易额的目标,双方有关部门正抓紧推动落实。

 

第五届东方经济论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

 

9月4-6日,第五届东方经济论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本届论坛主题包括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企业环境、俄远东与亚太发展合作等多项内容。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等将出席论坛活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参加了本届论坛。


普京要求如期完成东方航天发射场建设

 

综合俄罗斯媒体消息,9月6日,普京总统视察了正在建设中的东方航天发射场,要求相关官员以更负责任的态度搞好这个“具有国家意义的重要项目的建设”,他强调指出,俄罗斯在宇宙开发方面应比其他国家领先一步。

 

东方航天发射场于2013年正式开工兴建,目前已进入第二阶段建设,重点是“安加拉”重型火箭发射平台及附属设施的建设。按原计划,东方航天发射场应于2022年年底前竣工,2023年8月进行第一次发射,但由于承包商选择不当以及夏季降水量过大,工期有所延误,普京总统不得不亲自出面督导。

 

普京强调指出,许多国家都在发展自己的航天计划,为保持俄罗斯在此领域尤其是载人航天方面的领先地位,俄罗斯航天事业必须提高竞争力,完善基础设施,不能原地踏步。他也坦承,俄罗斯在航天技术和生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暂时可维持世界领先地位,但并未掌握更新的技术,在这方面,俄罗斯还要先走一步。普京表示,俄罗斯的航天产品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技术上,还体现在价格方面,俄航天工业要在确保质量可靠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成本。


S-500“普罗米修斯”防空导演系统

 

 俄罗斯新型防空导弹系统S-500量产时间已经确定

 

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总裁谢尔盖·切梅佐夫日前表示,S-500“普罗米修斯”新型防空导弹系统即将于2020年上半年开始量产,预计一年后即可列装。切梅佐夫表示,该系统将首先列装俄军,然后才会考虑进行出口生产,但近5年内俄罗斯不打算向其他国家销售该系统。

 

此前据俄罗斯媒体报道,S-500于2018年3月在阿斯特拉罕州阿舒卢克靶场首次亮相,配备了77N6-N和77N6-N1导弹,射程超过500公里。根据俄已经公布的信息,S-500基于S-400研制,不仅可打击巡航导弹、战斗机等常规目标,更是人类首款具备空天拦截能力的防空系统,可同时攻击10个速度为7公里/秒的太空目标,包括卫星、弹道导弹和陨石等,也可打击速度不超过5马赫的高超音速武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指出,S-500很可能具备击落隐身战机的能力。S-500在性能上将大幅超越正在服役的S-400和美国的“萨德”及“爱国者”系统,该系统被称为全球最强的防空导弹系统,是俄着力打造的防空体系的“未来之星”。俄计划在2020年前为本国配置10套S-500防空导弹系统。


 俄罗斯与乌克兰交换被扣押人员

 

据俄新社报道,当地时间9月7日,俄罗斯与乌克兰同时释放35名被定罪和被拘押的对方公民。这是2018年俄乌刻赤海峡危机后,两国首次交换被扣押人员。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电话连线中都对此次行动给予积极评价,并认为,这一步骤对改善两国关系与实现正常化意义重大。

 

据悉,7月11日泽连斯基和普京首次通话,双方就顿巴斯冲突问题交换意见,并讨论了交换双方扣押人员等事宜。同月,俄乌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诺曼底四方”(法国、德国、乌克兰、俄罗斯)会议框架内达成了交换被扣人员的协议。

 

 拉夫罗夫称叙利亚战争已经结束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接受《劳动报》采访时指出,叙利亚战争实际上已经结束,叙利亚正在逐渐回归正常的和平的生活;在不受政府军控制的一些地区,紧张的源头仍然没有消除。拉夫罗夫强调指出,俄罗斯主张恢复叙利亚的领土完整。消除叙利亚战争后果有助于保障中东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今年4月,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曾对外宣布,叙利亚军事冲突已经结束,在叙利亚领土上已经没有大规模军事行动。稍晚,叙利亚驻俄罗斯大使利雅德·哈达德称,叙利亚打击非政府武装人员的行动接近尾声。

 

叙利亚内战始于2011年春天,冲突参与方分别为阿萨德所领导的政府军,另一方为温和反对派和伊斯兰武装人员。美国和欧洲国家支持反对派,俄罗斯支持阿萨德政府。

 

 俄土伊领导人举行叙利亚问题三方会谈

 

9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伊朗总统鲁哈尼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举行了第五次叙利亚问题三方会谈,并发表了联合声明。

 

三国领导人就叙利亚局势、伊德利卜地区反恐斗争、人道主义援助以及叙利亚重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一致表示,将支持叙利亚主权和领土完整,采取措施加强对恐怖组织武装的打击力度,敦促叙各方遵守已经达成的协议,继续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促进叙国内局势稳定与恢复重建。此次会议最主要的成果之一是,三方就叙宪法委员会成员组成达成共识。普京表示,宪法委员会将尽快在日内瓦开始工作,制定出叙国家未来架构的重建方案。他说,宪法委员会将不受外来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工作。三方领导人还商定,下次三方领导人会晤将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但具体时间未定。

 

三方领导人在会晤后,还共同会见了记者。埃尔多安对此次峰会高度评价,认为三国领导人克服分歧,取得了丰硕成果,叙局势迎来新的希望。普京表示,俄将致力于消除伊德利卜地区的恐怖威胁,帮助叙政府军打击恐怖组织。他说,叙重建将在彻底消灭恐怖分子后全面展开,所有外国军队届时都应从叙撤出。对于有关沙特石油设施遭袭事件的提问,普京建议沙特购买俄罗斯的S-300和S-400防空导弹系统,“它们可以保护石油设施免遭任何袭击”。鲁哈尼则表示,美国的目的是分裂叙利亚,其目的显而易见,美国的军事存在是导致叙局势恶化的原因之一,必须尽快撤军。


 俄最新民调显示“统一俄罗斯”党支持率创11年来最低

 

俄罗斯独立民调机构“社会舆论基金会”日前公布了最新的民调结果,在接受调查的人中,大约只有31%的被调查者表示将在选举中支持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而对该党评价负面的比例达到44%,这也是该党连续3个月民调指数出现下滑,创下近11年来最低支持率。此外,大约各有12%的人准备支持共产党和自由民主党,4%的人支持“公正俄罗斯”党。

 

普京的支持率没有变化,44%的被调查者表示将支持普京,61%的人对总统工作给予正面评价,仅有26%的人对普京表现评价负面。总理梅德韦杰夫的支持率继续恶化,51%的被调查者对其工作不满意,29%的人认为总理工作还不错,仅有27%的人表示支持梅德韦杰夫。

 

 吉塔两国边防军发生冲突多人伤亡

 

9月16日,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边防军在有争议边境地区发生冲突,相互射击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边防局称,冲突导致本国1名边防军士兵死亡,13人受伤,其中包括7名军人和6名平民。伤者已被送至医院。塔吉克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边防局新闻中心称,冲突造成3名塔边防军士兵死亡,多名平民受伤。

 

媒体报道称,冲突双方相互指责对方要为事件负责。吉方称,塔吉克斯坦边防军首先向吉方一侧的马克萨特哨所开火,之后又对萨伊临时哨所开火。吉方随后进行了回击。塔方表示,吉尔吉斯斯坦违反了两国就有争议领土达成的协议,擅自向边界地区增派了250到300名士兵。当地时间16日19时,吉尔吉斯斯坦士兵开始了挑衅行动,公然向塔方公民射击,造成数人受伤。

 

事件发生后,两国外长进行了紧急电话沟通和磋商。吉总理阿布加济耶夫前往事件发生的巴特肯州,防止冲突升级。当天,两国边防等部门举行了会晤,共同解决这一事件。

 

 1/9哈萨克斯坦居民享受政府定向社会援助

 

哈萨克斯坦劳动和居民社会保障部9月16日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全国超过208万居民或者40多万个家庭得到了政府的定向社会援助。这部分人群占哈人口总数1/9。其中,共有130万儿童享受到了政府的定向社会援助,占受援助者总数的62.4%。

 

2019年,哈政府拨款2045亿坚戈(1美元约合385坚戈)用于实施定向社会援助计划,截至9月已使用1443亿坚戈。按规定,人均收入不超过20789坚戈(最低生活标准的70%)的家庭可向政府申请援助。以一个三子之家为例,母亲可以得到8289坚戈补助;每个孩子可以得到20789坚戈补助,合计62367坚戈;一个家庭合计可得到补助70656坚戈。

 

 俄罗斯人口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专家叶列娜·叶戈洛娃日前表示,俄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对于上了年纪的俄罗斯人来说,其孙辈的数量近100年里减少了84%。

 

根据俄统计署数据,截至2019年1月1日,俄人口数量约为1.47亿,其中,9岁以下幼儿超过1800万,10-19的少年儿童1470多万,20-29岁青年1730多万,30-39岁人口2440万,40-49岁人口约2020万,50-59岁人口1980万,60岁以上人口超过3200万。

 

叶戈洛娃表示,俄目前人口比例不佳,孙辈数量不断减少。100名祖父母拥有孙辈人数在1926年约为542名,2002年为87名,2019年则降为81名。俄人口结构中新增劳动人口数量小于新增非劳动人口数量,老年人口数量有所上升。俄主要人口集中于15-59岁年龄段,平均3名成人需抚养2名幼儿或2名老人。50-59岁与10-20岁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显示俄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趋势。

 

 2019年前8个月中俄经贸增长平稳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1-8月,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4.5%,双边贸易总额达到705.9亿美元。另据俄塔社消息,2019年前8个月中俄贸易结构没有变化,中国对俄出口额为311.4亿美元,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增长8.3%,出口额达到394.5亿美元。

 

近年中俄贸易发展速度较快,2016年同比仅增长2.2%,2017年增长幅度则高达20.8%,2018年增幅更是达到27.1%,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乌兹别克斯坦将对中国游客实行7日免签政策

 

乌兹别克斯坦司法部新闻局9月12号宣布,从2020年1月1号起,乌将对来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内的中国游客实行短期旅游免签政策,中国游客可以在乌境内停留不超过7天。

 

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席阿库洛夫日前表示,从今年年初起,乌方共接待了大约3.3万名中国游客,到年底中国游客数量将达到5万。中国是世界主要的游客来源国,乌兹别克斯坦将为中国游客创造舒适的旅游、交通和购物环境,不断加大吸引中国游客的力度。

 

2018年乌入境外国游客数量是535万,今年有望达到604万。今年1月,乌政府颁布了2019至2025年旅游业发展概要,其中的一项目标是,在2021到2025年间将旅游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目前的大约2.3%提高到5%,将入境游客数量提高到900万,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产业。





|| 俄罗斯多地举行地方行政长官和议会选举:政治局势稳中有忧


9月8日是2019年度的俄罗斯国家统一选举日,当天俄举行了19场地方行政长官选举和13场地方立法机关选举。在地方行政长官选举中,当局推出的候选人均顺利当选,没有被拖入第二轮选举的情况。地方议会选举中,除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外,政权党统俄党均获得多数席位。而在备受关注的莫斯科市议会选举中,统俄党赢得45个席位中的26席,相较2014年减少了12席,俄共席位由5个增加至13个,“公正俄罗斯”党和“亚博卢”集团各赢得3个席位。

 

为确保选举顺利进行,当局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在选举前,当局在即将换届的联邦主体集中调换了一批新的地方行政长官。同时,各体制外政党出于种种原因,基本没有推出较为强有力的候选人,对统俄党候选人的当选并未造成威胁。在外贝加尔边疆区,体制内反对党甚至没有推出自己的候选人同统俄党竞争。在圣彼得堡市,呼声很高的俄共候选人弗拉基米尔·博尔特科在选前几天宣布退选,并称自己是在“参加一场有五张A并且牌面被做了标记的牌局”,暗示当局操纵选举。在具体选举技术层面,当局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部分联邦主体当局推行了上门投票,为部分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方便等措施,而受到照顾的这些人一般都是统俄党的支持者。总体上看,本次选举未见大规模舞弊的报道。

 

俄国新闻媒体Meduza援引数位接近当局的消息人士指出,当局对此次地方选举的结果基本满意。之前当局预计可能会出现问题的沃洛格达、伏尔加格勒、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阿尔泰和萨哈林的的地方行政长官选举最终都出现了令当局满意的结果。选举结果也得到了各方的承认,没有出现严重的抗议事件。当局认为,此次选举的调控措施得力,基本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统俄党主席、总理梅德韦杰夫在选举结束当天表示,此次地方选举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对统俄党的意义在于实现了干部年轻化,统俄党推出的候选人的年龄普遍下降。二是对选举制度而言,此次选举在莫斯科试行了数字化投票,未来可将这种方法应用于联邦选举。

 

不过部分学者对此次选举结果有与当局并不一致的解读。莫斯科卡内基中心政治分析师安德烈·佩里采夫认为,此次当局在莫斯科和哈巴罗夫斯克的地方议会选举中遭遇严重挫折。统俄党失去了对哈巴罗夫斯克从地方行政长官到各级地方议会的控制。自统俄党成立以来,这样的情况还是首次出现。政治分析师安东·穆欣认为,圣彼得堡的地方行政长官选举中也出现了十分明显的抗议投票现象。尽管两个体制内反对派候选人籍籍无名,但他们仍然获得了大量选票。这清晰地反映出圣彼得堡选民“投给统俄党以外的任何候选人”的投票取向。

 

本次地方选举还在部分地区出现了十分独特的“去政党化”现象。由于去年的退休制度改革,统俄党的支持率不断下滑。今年8月,只有28%的俄罗斯人表示他们将在地方议会选举中投票给统俄党候选人。因此,在本次选举中,不少统俄党候选人隐藏了自己的政党背景,转而以独立候选人面目参加选举。在莫斯科市地方议会选举中,史无前例地出现了统俄党没有提名任何候选人的现象。这种情况也引发了各界对统俄党前途命运的揣测。有分析人士指出,统俄党面临着“全俄人民阵线”化的可能,成为当局的弃子。也可能对国家杜马的产生方式进行调整,设置更多的单席位议席,以应对统俄党选举竞争力下降对政党控局带来的困难。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从莫斯科市地方议会选举的实际结果看,纳瓦尔内设计的“聪明投票”策略有力地对冲了统俄党候选人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的策略。反对派在选前识别出了所有的统俄党背景候选人,并给出了相应的非统俄党候选人选项。“聪明投票”机制在本次地方选举的成功。以及其在之后地方选举特别是国家杜马选举中的可能应用,为当局的选举管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总体上看,2019年地方行政长官选举反映出当前俄罗斯政治形势稳中有忧的特点。在2018年地方选举受挫之后,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本年度地方选举进行调控、规制。从最后结果看,执政当局所采取的措施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这表明俄罗斯的“可控民主”体制运行基本正常,即使面临冲击,也具有调回到正轨的能力。当局对俄罗斯政治大局的控制力仍然可期。但是,2018年退休制度改革的影响仍未被完全消除。乌克兰危机以来俄罗斯经济增长乏力,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在逐渐释放。2019年此起彼伏的抗议活动正是这种释放的表现和结果。随着克里米亚光环的逐渐褪色以及“普京世代”的兴起,俄罗斯的社会情绪可能在未来几年出现新的变化。尽管这种变化可能造成的政治后果在既有的可控民主体制内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管控和消化,不一定会对当局造成直接的冲击,但对于已经处于内忧外患当中且需要应对“2024年问题”的执政当局来说,则意味着未来的五年可能会更加艰难。



|| 俄罗斯中央银行下调关键利率:抑通胀有余,促增长不足


9月6日,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决定,将关键利率下调25个基点,从年利率7.25%下调至7%。关键利率是俄罗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名义利率,视同为商业银行信贷的基准利率,对货币市场流动性及通胀水平有重要影响。俄罗斯中央银行从2013年开始将其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2013年以来,关键利率有升有降。乌克兰危机及西方对俄制裁以后,俄罗斯中央银行曾将关键利率调高到7.5%的水平。2019年曾多次下调,目前已恢复到西方制裁之前的水平。这显示出俄罗斯货币当局对调控通货膨胀的信心大为增强,认为调降关键利率既可继续抑制通胀,又可为市场注入更多的流动性,防范通缩风险,促进经济增长。


针对此次关键利率下调,俄罗斯中央银行发布的新闻稿提出了以下几点理由:


第一,通货膨胀率持续下降,全年通胀水平可控制在4%左右。今年以来,俄罗斯消费物价涨幅不大,7月份物价上涨4.6%,8月份涨幅下降到4.3%。央行认为,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通胀水平不大可能继续提高,但居民和企业的通胀预期仍然较高,总的看,到年底前,刺激物价上涨的因素和抑制通胀的因素大体平衡,预测全年通胀水平可能从4.2-4.7%降到4.0-4.5%,基本可维持在目标通胀区间。


第二,继续改善信贷条件。央行认为,自上次央行行长会议以来,俄罗斯信贷条件已趋于宽松。在美元和欧元利率可能继续下调背景下,俄联邦债务债券收益率和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继续下降,中央银行下调关键利率,将为商业银行继续降低存贷款利率、为实体经济部门获得更多贷款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增强经济活力。俄罗斯经济增长幅度一直低于预期水平,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增进经济活力。目前中央银行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测,预计全年GDP增幅将从1-1.5%降到0.8-1.3%左右。在世界经济增长可能放缓背景下,国际市场对俄罗斯出口商品的需求下降,俄国内的投资积极性同样没有提高。7-8月份的领先指标显示,俄工业领域形势可能恶化。同时,在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停滞情况下,零售贸易额继续回落,消费难以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


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纳比乌琳娜随后对央行下调关键利率作了进一步解释。她指出,近5年来,俄罗斯货币政策经历了从严厉到适度严厉再到中性的转变,目前的关键利率正在接近中性水平。同时,6-7%的关键利率水平,是名义利率水平,如果通胀率维持在4%左右,实际利率只有2-3%左右。另外,关键利率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随着内外因素的变化,中央银行将对关键利率进行动态调整。央行新闻稿也暗示,下次央行行长会议可能会做出继续下调关键利率的决定。


俄罗斯企业和市场对央行下调关键利率的反应平淡,显示出关键利率的市场信号功能较弱。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在当天所做的调查显示,39%的受访者认为俄罗斯经济形势在继续恶化,17%的受访者持相反意见,29%的受访者认为一切都没有改变,15%的受访者没有做出回应。由此可以看出,俄罗斯居民对经济走势的预期大多较为悲观。此间评论人士认为,俄此次调降关键利率,对抑制通货膨胀的效力有余,但对促进经济增长来说,这一措施还远远不够。



|| 普京提出中俄天然气管道走向新方案


9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听取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以下简称俄气)总裁米勒的工作汇报时,要求俄气综合考虑伊尔库茨克、克拉斯诺雅尔斯克以及亚马尔等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情况,研究经蒙古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方案。普京说,“这条线路的建设虽然并不简单,但经初步审视,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普京的这个建议实际上给一直悬而未决的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提出了新的调整方案。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也被称为“西伯亚力量-2”或“阿尔泰线”。两国早于2014年11月就此达成了初步协议,俄计划在30年内每年向中国出口300亿立方米天然气。西线管道的天然气来自于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正在生产中的天然气田,不需要额外投资开发新的气田,俄认为该管道对俄最为有利,因此积极推动。但双方就气价问题始终无法达成共识,因此该项目建设一直没有启动。据媒体分析认为,除价格因素外,西线管道还需穿越阿尔泰地区,可能会对那里的联合国自然遗产造成破坏,施工难度极大。另外,西线管道从新疆接入中国西气东输管道,距离缺气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距离远,运输成本高。

 

经蒙古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方案实际上是由蒙古国首先提出的,蒙古总统巴特图勒嘎在2018年6月青岛上合峰会期间再次提到这一建议,并得到了普京总统的认可。俄媒体分析认为,此方案会将西线管道长度缩减约1000公里,经蒙古国直接接入中国中部和东北部地等用气区,从经济上较为有利。但天然气过境运输安全,势必会因第三方过境国的存在,增加许多不确定因素。

 

米勒还向普京总统报告称,被称为“西伯亚力量”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他说,这将具有历史性意义,俄将在未来30年内,向全球最具活力、增速最快的中国市场出口约1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中部-2019年”联合战略演习


||  代号为“中部-2019”的联合战略演习拉开帷幕


9月16日,代号为“中部-2019”的联合战略演习拉开帷幕,来自于俄罗斯、中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八国的约12.8万名军人将参加此次演习,另有超过2万台军事装备、600架军机也将参演。演习将分几个场景展开,分别在不同的训练场举行,每个场景都将有自己的演习计划。

 

16至21日,演习在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国进行。演习区域包括俄罗斯的8个训练场以及哈吉塔三国的6个训练场。

 

16日,“中部-2019”中亚部分演习开幕式在塔吉克斯坦利亚乌尔靶场举行。俄罗斯驻塔第201军事基地指挥官戈里亚切夫表示,演习在独联体的南部边界地区举行,旨在保持应有的战备状态,提高士兵的军事技能,维护中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他说,这次军演将提高独联南部边界和整个中亚方向的安全。俄国防部此前曾表示,演习将是防御性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各国军队联合打击恐怖主义、保障中亚地区安全的能力。俄中央军区司令拉宾上将表示,联合行动将使各国积累起来的反恐经验得以系统总结,并探究动用部队的合理形式。

 

“中部-2019”演习具有很强的反恐性质。演习的假想背景是俄罗斯西南边境地区出现一个极端政治体,企图与国际恐怖势力相勾结,对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发动军事攻击。演习的重要内容是俄罗斯、中亚国家以及其他相关国家的武装力量协同抵御恐怖分子的攻击。整个演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联合导演部制定作战计划,完成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反击空袭、地区侦察等任务;第二阶段是对假想敌展开大规模进攻行动。

 

从现实角度看,中亚国家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主要来自阿富汗。塔吉克斯坦航空机动部队司令纳扎拉里佐德16日在演习开幕式上表示,阿富汗安全局势的恶化是中亚国家加强战备的主要原因。他说,自“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遭到严重打击以来,该恐怖组织的武装分子开始向阿富汗境内渗透和聚集。目前阿富汗境内的恐怖分子数量已经达到了极其危险的数量。但他没有透露具体人数。今年6月,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博尔特尼科夫曾表示,转移到阿富汗的“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大约有5000人。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萨根巴耶夫表示,阿富汗境内的武装分子可能制造与邻近国家的武装冲突。他说,“伊斯兰国”、伊斯兰圣战联盟、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等恐怖组织转移到阿富汗的武装分子正企图利用难民和劳务移民的身份利用假证件潜入中亚国家。这其中就包括回流的恐怖分子。据吉安全部门统计,最近几年间,有大约500名本国公民前往叙利亚参加恐怖组织。



||  塔吉克斯坦罗贡水电站第二台发电机组正式投产


9月9日是塔吉克斯坦独立日。当天,位于瓦赫什河的罗贡水电站第二台发电机组开始并网发电,拉赫蒙总统亲自按下启动按钮。他说,罗贡电站第二台发电机组的投产是献给独立日的最好礼物。

 

拉赫蒙在投产仪式上说,罗贡电站建设采用世界先进技术,符合国际安全标准。他表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塔吉克斯坦不仅能够解决本国电力短缺问题,还能向中亚其他国家出口电力。在去年11月16日举行的首台发电机组启动仪式上,拉赫蒙说,“首台发电机组的投产标志着我们向着目标又迈进了一步,罗贡水电站项目对国家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罗贡水电站的设计装机容量是3600兆瓦,由6台600兆瓦的发电机组组成,全部机组将在2014年建成并投入运行。自首台发电机组并网发电以来,已累计发电5.7亿千瓦时。第二台发电机组的投产后,电站的年发电量将达到16亿千瓦时。

 

罗贡水电站位于瓦赫什河。该河流的源头位于帕米尔高原,是中亚两河之一阿姆河的主要支流。罗贡大坝是亚粘土斜心墙土石坝,设计坝高335米,是世界上最高大坝。1974年苏联国家建设和投资委员会公布了罗贡水电站建设可行性报告,并交由塔什干水电研究院设计。1976年开始建设,建筑工地的海拔由1000米到1700米。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300多家企业参与其中。当局为工人建设了各类社会保障设施,其中包括可容纳1200个孩子的学校。苏联解体时,掘进隧道里程是21公里(应完成63公里),水轮机室和变压器室建设各完成70%和80%。由于内战等原因,水电站建设再次启动已经是21世纪初。此时,塔什干已经由当初的设计方变成了反对方。

 

2009年4月底,中亚五国总统就地区水资源利用齐聚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在会上坚决反对两河上游国家(即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修建大型电站,甚至以武力相威胁。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将罗贡水电站这个原本的经济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米尔济约耶夫接任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后,立场转变,由反对转为合作开发。自此,罗贡电站的建设进度开始加快。






|| 俄罗斯智库提出对全球多边战略稳定的新认识及实现路径


据《生意人报》披露,近期俄罗斯外交部组织专家撰写了一份题为《对多边战略稳定的新认识及实现路径》的报告。外交与国防政策理事会主席团名誉主席卡拉加诺夫、高等经济学院欧洲与国际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苏斯洛夫负责起草报告。部分军控和俄美关系专家参加了讨论,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提供了支持。

 

该报告的主旨是,俄罗斯所熟悉的战略稳定概念已经过时,传统军备控制机制已失去效力。该报告同时提出警告称,核战争的威胁正在增强,即使各方无意发动核战争。

 

报告指出,全球战略稳定领域的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其直接原因是,美国正在摧毁维持它的传统架构——限制和削减核武器的协议体系,考虑在非核冲突中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并且拒绝参与维持当前架构的谈判。但报告同时认为,战略稳定领域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军事战略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使得对战略稳定的旧理解已经过时,限制武器的传统机制即使不是毫无意义也是无效的。”

 

该报告提出,对全球战略稳定的传统认识已经过时,指出“战略稳定的本质是多边的——涉及中国和其他核国家,无核冲突就后果而言可与核冲突相比。”

 

这份报告提出了一个新术语——“多边战略稳定”,这个概念是指所有核大国要建立一种能够防止各种类型的军事冲突的关系。之所以要防止各种类型的军事冲突,是因为“任何冲突都可能发展成为全面的核战争”。作者相信,在当前情况下,以传统方式限制核武器是不现实的,无论采取双边(俄罗斯与美国)、三边(中俄美三国)还是多边形式。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提法有违俄罗斯外交政策。2016年版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曾指出:“军事实力的壮大和升级改造、新型武器的研制和部署,正在破坏战略稳定,对军控条约和协定制度所保障的全球安全构成威胁。”近年来俄罗斯官员(包括普京总统)多次批评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反对美国撕毁中导条约,现在还在敦促华盛顿延长将于2021年到期的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条约。

 

该报告提出,不应将双边和多边核军控条约的废止视为世界末日,应将其视为军事战略背景发生根本变化条件下的正常发展,尽管是一种消极的发展,应该接受它,并继续向前走。报告作者坚信,“将传统方法应用于新环境并试图制定新的军备限制协议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可能适得其反。”

 

参与讨论这份报告的专家们认为,总的来说,“核战争和人类毁灭的危险”正在增强,“即使各方无意发动核战争”。为防止发生灾难性事件,各国军方之间应加强沟通,就战略武器和核理论问题定期进行对话,建立多边和双边的透明化制度,针对可能引发军事冲突的最危险领域(网络空间、宇宙空间和区域冲突)制定行为准则。


《美国的印太政策:对俄罗斯的影响》


||  俄罗斯专家分析俄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地位及所面临的挑战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网站近日发布了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伊斯托明(И.А. Истомин)撰写的报告:《美国的印太政策:对俄罗斯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

 

2017年美国提出“自由的、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区”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遏制中国战略的组成部分。美中对抗的主战场在双边贸易和经济领域,地区结盟威慑则是美国遏制中国的辅助工具。

 

特朗普的亚洲政策在许多方面延续了其前任的路线,不同之处在于,民主党人偏重于为美国的霸权确立制度基础,而共和党政府则更倾向于单边行动。自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美国开始奉行封锁中国的政策,其结果是出现了形成两极格局的趋势。特朗普上台后,这项政策比其前任更具连贯性和公开性,用“印太地区”取代“亚太地区”,就是为了将印度纳入遏制中国的体系。

 

特朗普政府为建立一套平衡中国的体系,将具有包容性和制度性的平台置于边缘地位,而是致力于构建由有限成员组成的伙伴网络,逐渐背离过去被称为“轴心和轮辐”的纵向联盟体系,鼓励对中国怀有担忧心理的国家之间建立横向联系。

 

美国构筑遏制中国的体系以所谓“菱形”战略为基础(包括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实质对话和实际举措主要以双边和三边形式实施。同时华盛顿推动东盟对华采取更强硬的政策。

 

美国企图遏制中国的进攻性政策,令一些国家陷入矛盾状态(如日本和澳大利亚)。一方面,亚洲国家希望看到美国成为平衡中国的力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政治机动空间。另一方面,这些国家担心美中对抗加剧可能演变为地区的不稳定。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亚洲地区的突出问题是基础设施项目的竞争和投资潜力的竞争。美国正在寻找对抗“一带一路”倡议的出路。特朗普政府提出了一种组合式的方法,包括政府对人投资加大支持力度、深化与主要盟国的合作以及对北京的海外投资进行“污名化”。美国政府使用的上述工具,如果分别来看,效果有限,但如果将这些措施结合起来,确实可能引发一些问题。

 

俄罗斯和中国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处于不同的位置。美国并不认为莫斯科是该地区的重要参与者,因此总是无视莫斯科提出的政治倡议,也无视俄罗斯的经济存在。美国的政策并非是直接针对俄罗斯的。尽管如此,华盛顿采取的措施仍然对俄构成三大挑战:第一,美国正在寻求建立的地区新格局,忽视俄罗斯的利益和声音;第二,华盛顿的政治路线是要在该地区建立竞争性的阵营,这种格局可能损害俄罗斯的利益;第三,美国的行动将导致亚洲进一步军事化,这一趋势可能对俄国家安全构成新威胁。

 

有鉴于此,亚洲国家希望引入第三方势力,对冲中美竞争风险,俄罗斯可从中受益,但现实会如何发展,取决于俄罗斯在加强中俄合作的同时能否保持战略自主性,以及中俄之间能否保持政策协调。

 

文章来源:И.А. Истомин, Политика США в Индо-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м регионе: последствия для России : рабочая тетрадь РСМД №49 /2019/ [И. А. Истомин; гл. ред. И. С. Иванов]; Российский совет по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м делам(РСМД). – М.: НП РСМД, 2019. – 44 с. – Авт. и ред. указаны на обороте тит. л. –ISBN 978-5-6042566-1-9





||  美国智库点评2019东方经济论坛:俄罗斯尝试寻找中国以外的亚洲

 

美国智库詹姆斯顿基金会(Jamestown Foundation)分析员帕维尔·巴耶夫近日撰文,对2019年东方经济论坛进行了评论,主要内容如下:

 

2019年的东方经济论坛不同寻常。东方经济论坛的最初目的是通过向亚太地区充满活力的邻国开放并鼓励他们的投资,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然而,尽管这一机制运行多年,远东却处于比十年前更深的萧条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治腐败以及由此导致的人口减少。此次东方经济论坛,中国代表团的人数与两国间的关系不大相称,使本届论坛显得非同寻常。

 

印度总理莫迪成了贵宾,普京在活动开幕前花一整天时间招待他。在莫迪决定改变印控克什米尔地位后,俄罗斯领导人没有提及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局势,并邀请他于明年5月访问莫斯科并参加胜利日庆祝活动。然而,印度总理拒绝签署购买200架俄罗斯Ka-226T空军多用途直升机的协议。传统双边友谊的多重保证几乎无法掩盖莫斯科对印度的偏爱和对印美进行军技合作的担忧。

 

本届论坛的另一位嘉宾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他为签署东京和莫斯科之间搁置已久的和平条约提出的主张让普京感到惊讶。南千岛群岛所有权问题已经无可救药地陷入僵局,安倍一直试图通过一系列妥协推动谈判,但没有能够让普京离开模糊的承诺,朝具体的行动走出一步。克里姆林宫领导人的立场变得更加不灵活,他指出,美国威胁部署陆基中程导弹是俄罗斯坚持强硬立场的主要原因。在中导条约破裂后,这种威胁确实进一步增强了,莫斯科指责特朗普政府的军事现代化计划。普京甚至认为,吹嘘俄罗斯在高超音速导弹发展方面的优势以及让美国购买俄罗斯技术的提议是合适的。


普京在前往远东的路上访问了蒙古。蒙古领导人则以参加此次论坛作出回应。但这并不能重振停滞的双边关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也参加了此次论坛,但购买俄战斗机和直升机的谈判进展不大。


与此同时,与中国的关系更多的是相互赞扬“战略伙伴关系”的独特优势,而非开展具体的经济合作。莫斯科的专家越来越多地思考将这种伙伴关系升级为正式军事联盟的前景,并且不情愿地建议,如果中国认为中俄结盟的前景是可取的(目前情况并非如此),俄罗斯将不得不接受从属的盟友地位。北京对这些猜测无动于衷。因为目前中国最关心的是中美贸易战。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并不能给中国带来太多帮助,反而有可能带来更多的负资产。

 

中俄之间的联合军事演习往往受到过度关注,但经济关系发展缓慢和政治信任不足使两国建立所谓“准联盟关系”变得遥遥无期。普京试图扩大俄罗斯亚洲政策的视野,但很少有人接受他的投资邀请。克里姆林宫依赖于将武装力量投送与信息战相结合的“混合战争”,但它无法找到将这些政策工具应用于参与印太地区复杂竞争的方法。俄罗斯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转向东方,也难以在与西方的对抗中取得成功,最终只能将自己变成欧亚大陆上的一个麻烦。





|| 发展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展现世代友好坚定意志

 

9月10至12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他就任总统以来的首次中国之行,其此行的目的在于敦旧好、创新篇。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在托卡耶夫访问期间,中哈提出建立“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中国战略伙伴关系体系中被冠以“永久”两字,尚属首次。这首先体现出中哈两国高水平的政治互信,建立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翻开了中哈关系的新一页,也体现出两国进一步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坚定决心。

 

中哈关系翻开新一页

 

9月12日出版的哈萨克斯坦俄文版政府机关报《哈萨克斯坦真理报》用两个整版回顾和总结了托卡耶夫的访华行程及成果。文章开头采用的是新华体,从天气开始。“此前北京下了一场久违的大雨,在中国人看来,除了让天气更加凉爽和清新的实际作用外,这本身就是个好兆头”。

 

在同习近平主席会晤时,托卡耶夫首先转达了“习主席的朋友”、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问候和良好祝愿。哈萨克斯坦著名政治分析人士阿姆列巴耶夫说,正是纳扎尔巴耶夫奠定了哈中关系的基础。托卡耶夫将延续其前任的外交政策,推动双边关系继续发展。他说,对中国来说,托卡耶夫并非“外人”,因为他懂中文,知中国,而且是对华政策的重要制定者之一。

 

此次访问的最重要成果是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发展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两国领导人就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变化作出的重大政治决策,是中国对哈萨克斯坦顺利渡过权力交接期以及哈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坚定支持,是双方对当前唱衰和抵制中哈合作论调的坚决回击。“习近平主席表示,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大国,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如此关注。

 

哈方对加强中哈合作立场坚定

 

托卡耶夫访问正值中哈关系发展的关键期。一方面,两国规划的55个产能合作项目正全面推进;另一方面,在某些势力的鼓动下,哈社会掀起了新一轮反华潮。托卡耶夫到访前夕,在阿拉木图、努尔苏丹、扎瑙津、希姆肯特等城市接连发生了反对中哈合作的抗议和集会,称哈将陷入中国的“债务陷阱”,中国在哈投资建厂将导致环境污染和当地工人失业。但熟知中哈合作成果和哈萨克斯坦法律的人士都清楚,抗议者的言论根本站不住脚。

 

针对中国投资和中哈产能合作,哈经济学家斯沃伊科说,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目前,外国投资占哈GDP的比例是17%,这一指标应该达到25~30%。中国对哈投资远落后于欧美国家。另一位经济学家别伊谢姆巴耶夫对哈社会反对中国投资的情绪有所不解。“如果这些投资不是来自中国,而是来自俄罗斯,这就适合我们么?俄罗斯在我们国家有很多投资,有阿尔法银行、储蓄银行和其他俄罗斯银行的子公司。这不是关键所在。利用外资的好处在于,用这些资金建成的工厂留在了哈萨克斯坦的土地上”。他说,至于部分人所说的中国劳动力入侵,这可以通过劳动力资源监管解决。况且,哈萨克斯坦制定了严格的劳务配额制,明确规定了在引入一名外籍员工的同时要雇佣数倍的当地员工。由此可以推理出,入境的中国工人越多,同时带动的当地就业也就越多。但人们看到的往往是前者。阿姆列巴耶夫说,哈中两国间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技术性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的出现正说明了两国联系和合作的紧密。


另据哈萨克斯坦媒体报道,哈警方于9月15日在东哈州逮捕了数名传播所谓“哈向中国割让土地”谣言的传播者,并拟按刑法第274条第2款“传播虚假信息罪”,对这些人员提起诉讼。由此可见,哈方对加强中哈合作的立场是坚定的。

 

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体现两国高水平关系的新表述

 

国际舆论普遍注意到,中哈两国首次使用了“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一新提法。有专家表示,“永久”两字既是时间概念,也是政治意志的表达,这一表述彰显了中哈领导人将两国世代友好永久传承下去的坚定决心,表明两国关系不会因一时一事的变化而变化。中哈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历史经验和现实一再显示,邻国之间只有友好相处才能共同发展繁荣。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展望中哈关系需要足够高的政治站位,发展中哈关系需要基于市场准则的实干,夯实中哈关系需要更全面的民间交流。已经有足够多的例子提醒我们,最要不得的是虚荣心,无论是在政治方面,还是在经济领域。


天然气管道


||  俄乌天然气过境运输新合同:谈判背后的利益算计和政治角力

 

正当人们将目光集中于沙特油厂爆炸案,纷纷猜测幕后“真凶”是谁之时,欧亚地区的俄罗斯与乌克兰正在就天然气过境运输合同而紧张谈判,欧洲作为利益攸关方也密切关注着俄乌谈判,毕竟俄乌讨论的是向欧洲运输天然气的事情。

 

俄乌欧三方磋商推动签署过境运输合同

 

9月19日,俄罗斯、乌克兰和欧盟在布鲁塞尔将举行三方能源问题磋商,就俄乌签署天然气过境运输合同协调立场。由于为期十年的俄乌天然气过境运输合同即将于2019年底到期,双方如若不能在此前达成协议,则意味着俄罗斯将停止通过乌克兰向欧洲出口天然气。

 

俄乌双方立场都比较明确,也很难协调。乌克兰主张与俄签署长期过境运输合同,并且每年的输气量不能少于一定规模,以保证己方稳定的过境运输收入,确保本国天然气运输管网的正常运转,防止俄方推动绕过乌克兰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的运输方案。俄方主张与乌的天然气过境运输协议一年一签,以便待“北溪-2”等不经过乌克兰的天然气运输替代管道建成后,随时减少通过乌克兰的天然气运输规模。欧盟方面也提出有利于乌克兰的主张,建议俄乌双方签署为期10年的运输合同,每年输气量不能少于600亿立方米。

 

目前,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仍然很大。2015年至2018年,欧盟分别从俄进口天然气1580亿立方米、1780亿立方米、1920亿立方米和2210亿立方米,大约占欧盟全部天然气进口量的40%,其中,保加利亚、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奥地利,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芬兰天然气进口的75~100%来自于俄罗斯,德国、希腊、立陶宛的天然气进口的50~75%来自于俄。据统计,俄出口欧洲的天然气目前主要通过三条线路,大部分通过乌克兰,其他则通过已经建成的“北溪-1”管道和“亚马尔——欧洲”管道。据乌克兰天然气运输公司统计,2018年乌克兰总计过境运输俄罗斯出口欧洲的天然气868亿立方米,比2017年峰值时下降了7.2%,即便如此,经乌克兰向欧洲出口天然气仍是俄罗斯当前出口天然气的重要线路。由此可见,俄乌过境运输谈判能否成功,关乎俄能源出口安全、乌过境运输利益、欧洲国家能源供应安全。

 

欧盟法院助力乌克兰

 

围绕俄乌过境运输合同谈判,各方展开激烈角力。

 

9月10日,欧盟法院根据波兰的诉讼,裁决取消欧盟委员会2016年有关准许俄天然气工业公司扩大输入奥珀尔天然气管道气量的决议,认为欧盟委员会的这一决议违反了欧盟有关能源领域反垄断的法律规定。

 

奥珀尔天然气管道是欧洲西北部最长的气管道,系“北溪-1”管道在陆地的延伸,于2011年投入使用,将“北溪-1”天然气管道与欧洲天然气管网连接在一起,将俄罗斯天然气由德国波罗的海港口城市运至捷克等中东欧国家,俄气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管道设计运力为360亿立方米,但根据欧盟第三能源一揽子协议中的反垄断要求,俄气作为能源供应与运输双主体,仅被允许使用该管道运力的50%。但2016年秋季,欧盟委员会决定俄气可被允许长期使用管道运力的80~90%,如有必要,短期也可使用100%的运力。但该决议遭到波兰的强烈反对,认为这一决议违反了欧盟有关天然气供应多元化原则,将导致通过乌克兰的运输线路遭到破坏,甚至被中止。2016年12月,波兰方面向欧盟法院提起诉讼。今年9月10日,波兰“秋菊打官司”式的诉讼终于等来了结果,俄气公司将被限制使用该管道,每年仅可运输1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9月14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减少了通过奥珀尔天然气管道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规模,将运力从原来的90%降为50%,并相应增加了通过乌克兰管道向欧洲的输气量。

 

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认为,欧盟法院的裁决对乌是一件意外的礼物,对乌具有重要意义,它将迫使俄气减少通过“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输气量,不得不继续过境乌克兰向欧洲出口天然气。俄能源部长诺瓦克也表示,欧盟法院的决定可能会对俄乌相关谈判产生影响。

 

乌克兰拉美波助阵

 

8月31日,又一条有关能源合作的消息令乌克兰国内“军心大振”。乌克兰、波兰和美国三方在华沙签署有关开展天然气供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三方表示将加强乌天然气供应体系市场化改革、波兰天然气进口基础设施建设、乌克兰储气基础设施使用、美国LNG进口等方面的合作。根据这份文件,美国将加大对波兰的LNG出口,并由波兰向乌克兰出口天然气。至2021年,波兰将每年向乌克兰出口天然气60亿立方米,相当于乌天然气进口总量的一半。乌媒体以“俄罗斯天然气时代的终结”为题大幅报道了此事件,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达尼柳克在其脸书上欢呼,“这是历史性的一天,对乌克兰和波兰来说,都是在能源独立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从2015年11月起,乌克兰中断了从俄罗斯直接进口天然气,转而从欧洲进口。2018年,乌克兰从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兰共进口天然气106亿立方米,这些天然气实际上仍为俄罗斯的天然气,只不过通过上述三国再转口至乌罢了。从表面看,三方合作将使乌有机会购买美国的LNG,未来也可通过波兰进口挪威的天然气,无疑可以不用再看俄罗斯的脸色“生气”。但在欢呼雀跃之后,一些专家开始冷静下来,认为三方合作仍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一是气从哪里来?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波兰能源公司与美国公司签署了三份LNG进口合同,总计约54亿立方米,当然不排除美继续扩大对波兰的LNG出口。此外,波兰承诺由其推动的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将于2022年建成,届时将会通过该管道直接从挪威进口天然气。专家认为,波兰目前国内天然气需求每年约为150亿立方米,在挪威天然气生产能力可能下降的情况下,向乌克兰出口60亿立方米天然气由何而来仍存在未知数。二是怎么运?目前由波兰至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每年只能向乌出口15亿立方米,2018年从波进口仅有7亿立方米。波兰方面承诺将会在2021年前将管道运力进行扩容。此外,美国LNG将通过海上运至波兰斯维诺乌斯季耶港口,波兰准备在2021年前将港口处理能力由目前的每年50亿立方米增至75亿立方米,但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如何落实仍面临许多不确定性。三是卖多少钱?乌克兰能源专家里亚布采夫认为,一般来说,LNG的气价会比管道气贵20~30%,但在天然气加工及运输基础设施需要时间建设的情况下,波兰会如何解决向乌出口的天然气气源问题,会不会以美国LNG的价格向乌克兰销售俄罗斯的管道气值得怀疑。特别是乌克兰即将放开天然气零售价格,对于终端消费者,能不能接受较高的LNG费用,会不会引发社会矛盾都需要谨慎对待。

 

有没有协议都要运

 

虽然各方利益及立场各不相同,甚至针锋相对,但有一点各方是相同的,即在一定时间内,过境乌克兰向欧洲运输天然气仍是必要的。俄罗斯现有管道运力无法满足完全绕开乌克兰而向欧洲出口,毕竟欧洲仍是俄第一大天然气出口市场。乌克兰国内运输管网安全需要保持一定的天然气流量,每年30亿美元的过境运输收入难以割舍。欧洲需要俄罗斯天然气,美国太远,LNG太贵,挪威和北非的天然气气量有限,能源进口多元化需要俄罗斯。因此,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继续加强磋商、寻求妥协,是各方的普遍愿望。俄塔斯社日前援引欧盟委员会内部人士的话说,即使俄乌不能签署协议,按欧盟标准,乌也应将本国天然气管道运力进行公开售卖,因此俄仍可以继续通过乌管道向欧洲出口天然气。

 

但从长期看,俄罗斯甩开乌克兰,至少大幅度减少通过乌克兰过境运输天然气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俄正积极推动“土耳其溪”、“北溪-2”天然气管道建设,以保障能源出口运输通道的可靠性及多元化。乌克兰寻求能源进口多元化,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也是不可动摇的方向。当然,乌会动用一切手段力求保住天然气过境国地位,除了要获得一笔不菲的经济收入外,在政治外交方面也增加了许多与俄讨价还价的筹码。以波兰为代表的新欧洲国家将在能源领域继续推动“去俄罗斯化”,不管有用没用,都将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俄的能源依赖。以德国为代表的老欧洲国家,仍将以较为务实的态度与俄开展能源合作。俄能源专家日兹宁认为,欧洲通过与俄加强能源合作,将舒缓双方由于北约东扩而产生的对立。美国方面将把欧洲作为能源外交的战略方向,扩大本国LNG对欧洲出口,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通过能源手段加强对欧洲的控制。有媒体认为,乌波美天然气领域三方合作协议揭示出美国通过加强对乌克兰能源出口、控制乌国内天然气运输管网以及天然气储气库,进而对欧洲国家施加更大影响的战略企图。

 

不管怎样,正如日兹宁今年2月在《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杂志刊发的文章中所言,如果说以前国际能源市场90%受经济因素影响,10%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那么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地缘政治因素已经居于主导地位。俄乌天然气过境运输谈判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谈判远没有简单的经济问题那样“简单”!




征稿启事 

 

“欧亚新观察”追踪欧亚地区最新动态,汇总权威数据,深度报道重要事件,专业解析热点新闻,是兼具新闻性、学术性和智库特点的新媒体平台。


“欧亚新观察”设置“欧亚记事”“深度报道”“智库视点”“域外评论”“热点解析”“历史钩沉”“文化大观”等栏目,欢迎供稿,稿酬从优。投稿邮箱:ouyaguancha@126.com


投稿要求:1. 稿件应为原创文章(编译文章亦可);2. 观点鲜明,文字简洁,行文流畅;3.一般不超过3000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