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2018 奋进2019”南海年终报道之② | 创新发展,一马当先
2018年,世界经济风云变幻,制造业经历着一系列的变革。身处其中,南海区经济主动出击,创新平台建设和“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亮点频现。
2018年初召开的佛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发布了“一环创新圈”“1+5+N”创新平台体系规划。南海区是创新平台涉及最多的区域。如今,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规划出炉,核心项目季华实验室启动建设并落户三山片区,将为佛山创新提供“最强大脑”。
▲季华实验室坐落于“山水林田湖文”交相辉映的 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三山片区)(效果图)。
去年第一季度经济分析会,南海区提出将构建“两高三新”现代产业体系上升为经济工作的总导向和总抓手。在此基础上,“两高三新”增加新兴产业重点,升级为“两高四新”。一年来,相关产业不断有重大项目入驻。
与此同时,东中西三大片区都找到新的发展定位,区域格局进一步拉开。南海区迎来了现代产业体系调整的转折点,全面建设全球创客新都市,打造全球创新资源与珠三角制造业全方位合作的对接站。
创新发展一马当先,既是南海区2018年的承诺,也必将成为2019年的奋斗姿态。
2018年11月,南海的千灯湖畔举办了数场“国字号”产业盛会。11月2日至8日,第二届“氢能周”系列活动举办。仅仅6天后,首届全国安全产业大会又在此开幕,国内顶尖的专家和龙头企业集聚,探讨产业发展新方向。
▲2018年11月举办的第二届“氢能周”上,来自日本横滨市的参展商与嘉宾交流。/佛山日报见习记者符诗贺摄
一个月内多场国家级行业盛会,传递出南海产业结构调整的脉动。
与珠三角很多地区一样,南海的产业多是从改革开放之初起步。铝型材、陶瓷、纺织、内衣等无不是适应当年市场需求的“热销品”,也让南海成为全国知名的富庶之乡。40年来,传统产业几经大浪淘沙,一批企业逐渐成长为行业的领头羊。产业链也不断延伸,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发展壮大。
“立足现状,如何谋划下一步的发展?南海区提出的‘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正是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南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经贸)副局长冼增强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南海将深度参与全球竞争。
“两高四新”,即高技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其中一部分是基于南海的产业基础,另外一部分则是依时代作出的抉择。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目前多个国家已经展开对氢能产业的布局。
南海区在近两年迎来氢能产业发展的爆发期。2009年,南海区已经引入国内唯一具备氢燃料电池压气机等核心部件生产能力的企业广顺新能源,种下了发展的火种。到了2018年,南海区已经引入近20家氢能企业,涵盖从富氢材料及制氢设备研制、制氢、加氢,到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动力总成和整车生产等环节,成为全国最具吸引力的氢能热土之一。
“目前南海区正着手编制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我们计划在2019年到2020年,推进建设新能源汽车(氢能)大数据平台,建设氢能及燃料电池实验室、检测中心,每个镇街推进1个以上建设满足高密度加氢需求的标准化商用加氢站,投入运营多条氢燃料电池汽车公交专线,并推广千辆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南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副局长何小兰说。
氢能产业从一家核心企业起步,到走在全国前列,是南海区大力振兴新兴产业行动的一个缩影。如今,南海区针对“两高四新”涵盖的重点产业几乎全部制定针对性政策。针对“两高四新”的招商引资工作全面推进,每个领域都有重大项目落户。例如在高技术制造业方面,一汽-大众二期项目全面建成,名列国产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前五的其中四个已落户南海。
民营经济是南海的根和魂,南商精神是南海宝贵的精神财富。成就企业家的梦想,做强本土品牌,让好企业成长为参天大树,这种信念从未动摇。
去年,南海区引入国内工业设计的龙头企业洛可可集团资源,佛山洛客众创科技有限公司在南海成立。洛客华南研发与供应链中心至今已签约项目总额达1845.75万元,合作方包括瑞洲科技、科日超声电子、金赋科技、天波信息等企业。
让服务性平台发挥作用的同时,南海区还出台很多“暖企”政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其中,最为系统的可以说是品牌企业行动计划。2018年,南海区甄选出206家试点企业,陆续出台各项配套政策,涵盖了加大扶持力度、集聚创新要求、创新土地使用方式、搭建金融融资平台、优化人才支持体系、鼓励本地采购等六大方面。力争到2022年,全区实现超百亿元的企业达10家以上,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达100家以上,实现创新发展的企业达1000家以上,全区工业总产值冲破10000亿元,在现有百亿以上企业、十亿以上企业中培育新时代的千亿级企业。
在企业上市这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南海区也做出了创新探索。
2018年4月,广东文灿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钟上市。这不仅是南海2018年第一家上市的企业,也是南海第一家上主板的民营企业,更是IPO史上第一家带有“三类股东”成功上市的企业。
南海区金融办副主任叶晖表示,“三类股东”即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由于“三类股东”可能存在层层嵌套和循环加杠杆,以及股东身份不透明、难以穿透等问题,为企业上市带来重重困难,很多民企“不敢走这条路”。“单靠企业独自去走非常难。最后能够穿透,是政府从各个方面都给了很大的助力。”叶晖说。文灿压铸的案例,也给南海民企释放了非常好的信号,只要按规范管理、按正确路径操作,就能够达到上市的目标。截至去年11月底,南海区上市企业共18家、新三板企业42家。
“南海区还正在筹备建设隐形冠军研究院,想方设法让企业变得更好。”南海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谭国洪表示。研究院采用通过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共建的模式,为南海现有的30家隐形冠军企业提供成体系的“把脉、开方”,定期免费“体检”,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壮大,是与城市共融的。南海区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也形成一系列的“创新节点”。2018年,南海的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省市规划部署进一步明晰,南海的创新集聚区将成为区域发展的新焦点。
2018年初,佛山市发布了“一环创新圈”“1+5+N”创新平台体系规划。南海在全市的规划中占了重要位置。南海的三山片区是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的重要区域,5个创新平台中有3个位于南海。
这样的规划背景下,南海区提出把握机遇,将三山-千灯湖片区、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南海三水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集聚区,并强化片区联动,将几个片区共同打造为全球创客新都市的创新中轴。
2018年底,三山片区的创新集聚取得重大突破,三龙湾重点项目季华实验室破土动工。实验室立志“顶天立地”,将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上补齐佛山发展的短板,也将为佛山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升级动力。
而南海有着“近水楼台”的优势,可以承接实验室释放出的成果溢出效应。首批进驻实验室的9个项目中,新加坡徐平团队的半导体设备仪器研发落户天富科技城,复旦大学智能制鞋生产线项目已与星期六鞋业开展合作。
“季华实验室的进驻也将让南海创新发展升级。”南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科技)副局长沈海泱表示。实验室项目与南海构建的“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契合度较高,同时引入的优秀科研团队可以为南海发展集聚创新人才。
南海区也会将实验室看做创新平台的标杆,推动本地现有的创新平台与其高度融合,打造南海特色的创新体系。2018年,南海已经新增签约5个创新平台项目,包括与香港科技大学签订二期合作协议共建香港科技大学南海创新中心,探索离岸孵化新模式,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
今年,南海区也将继续推动创新集聚区建设,推动全球创新资源与珠三角制造业对接。其中,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片区、三山片区作为南海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将成为重大平台建设的重点。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将发挥出“西站效应”,今年主要在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产业引入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而三山片区将根据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的统一规划安排,让粤港澳高端创新资源与佛山优势互补。“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我们将加强与禅城、顺德的联系,以及跨市与广州的联系。佛山轨道交通4号线将经魁奇路通道西联禅城、东接广州,轨道交通11号线将经港口路通道南联顺德、北接广州,魁奇路也将继续向东延伸连接广州。”南海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规划)副局长丘胜辉表示。该片区建设将面向未来的发展定位和人本需求,努力营造符合年青一代的生活模式,吸引更多创新型人才。
作为制造大区,产业经济的发展也是南海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可以看到,2018年,南海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正在经过创新发展进行调整,东、中、西三大片区找到了各自的产业定位,7个镇街全面开花。
东部的桂城继续发展高端服务业,建设三山-千灯湖创新集聚区;大沥喊出了“做生意,来大沥”的口号,推动建设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发展全球贸易;里水的新型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有重大项目进驻; 狮山全面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机器人产业稳步迈进。
值得关注的是,南海的西部镇街正全面崛起,丹灶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安全产业园拿到了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的金字招牌,安全产业、氢能产业两大新兴产业齐头并进。西樵文旅发展走进新阶段,宋城项目更是追加投资,看好这里的文旅事业发展。九江医卫用无纺布产业不断引进全球知名企业,产业园发展走向新阶段。
区域协调发展也为抢抓大湾区发展机遇提供更多可能,南海区有望形成一批代表国产化水平的制造品牌集群,推动全球创新资源与珠三角制造业对接。
在传统制造领域,南海已经积累了一批优质企业。例如,坚美、蒙娜丽莎先后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维尚家具依托互联网实现个性化定制、柔性化设计,成为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而在新兴产业领域,南海区也集聚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给予它们成长所需的优质营商环境。在2018年,长江整车项目、爱德曼项目先后加入南海新能源产业阵营,国内首个核医学分子影像产业链项目落户南海,将努力打造成为核医学领域的“华为”。预计在今年,一批重点项目会进入到集中的启建或投产阶段。
这样的势头下,工作机制、服务方式等能否优化升级,将深刻影响到南海接下来的创新发展工作。
“今年,南海区将注重高起点、大手笔建设载体,提高载体知名度和项目集聚能力。”冼增强表示,创新发展需要多角度考虑问题,让创新力快速化作生产力。此前南海区已有的厂房、创新平台在硬件设施上多是适应传统产业的发展需求,如今需要建设更加标准化的物业,让轻资产项目进驻即可投产。此外,也可为项目定制载体,引导各镇街公有资产展开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 | 佛山日报记者毛蕾
采写 | 佛山日报记者毛蕾、阳桦、赵岚、黄文婷
编辑 | 佛山日报新媒体编辑邱婵
南海听潮
微信:fsrbnhz
佛山日报南海站信息发布,专注政务深度观察,有高度有深度;兼顾城市服务功能,贴近生活服务本地。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