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世界正在惩罚不读书的人(送给所有家长及学子)

2016-11-05 程予东 予东田圃


                                             

文| 程予东 


那个叫焰的男孩已经工作了,在看守所,负责电脑监控,并填写表格之类的。他说是协警。问他还有什么打算,直言公务员是没有资格考的,因为报考公务员最低学历是本科。


这个时候,我感到他的渴望在锐利的现实面前有一些恓惶。是不是在他的心底深处,希望时光能够再流转,自己奉出对学习的恭敬持重之心?


假如时光能够回溯,我们能不能重整自我,以渴求之心打开未知的大门?感觉这是极难做出肯定的假设。因为我们很多时候,不能忍受生活的细水长流,不能忍受长流中的那些寂寞时光。那些今天复制昨天的枯燥的单一的乏味的日子是年轻的心极力抗拒的。我们在抗拒枯燥的时候,也一并丢弃了埋藏在枯燥里的璀璨。因为枯燥是显性的,赤裸的,璀璨是潜藏的。我们只是看到,却没有发现。我们听凭于感官,却疏离了深刻的感知。这是人性的暗角。


那张年轻的脸庞,那无处躲藏的黯淡,可能是某一刻的恍然吧,却那么动人,让我生出了心疼。


“你们看管的人多吗?”“几十号人,隔壁人多,好几百呢。”“这几十号人多是年轻人,外地的居多。他们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最好的是初中文化程度吧。”他的语气里,有着挥之不去的忧伤。“因为什么进到这里啊?”“打架斗殴的,女孩多是做那个的。”


受到的教育越少,人的原始性越突出。思维的固化,粗线条,一言不合,直接动用暴力。


受到的教育越少,处在社会底层的可能性越大,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实。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参加了香港本地一档叫做《穷富翁大作战》的真人秀节目,按节目的要求体验了一把时薪只有25港币的环卫工的生活。环卫工收入低,只能租到价格最便宜的房子,也就是所谓的“笼屋”。按节目组的设计,田北辰也要睡这里,当田北辰看到那些月租从600-1500港币不等、仅仅能放下一张床、没有热水、连洗手间上面都要睡人的“笼屋”时,当他筋疲力尽地扫完一天大街,却发现自己辛苦一天挣来的钱刚好够吃两个最便宜的便当,还要加班才够钱坐地铁时,这位成功创立了G2000和U2两个服装品牌、毕业于哈佛大学管理系、身家不知多少个亿的富豪不禁感叹万分地说:这个世界正在惩罚不读书的人!


虽然这个世界有一小部分的富二代、官二代和部分投机取巧的商人通过各种捷径轻易地获取了很多社会资源,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大部分平民百姓而言,读书才是他们改变命运和阶层的出路。


可是这些进入到看守所的年轻人文化水平很低,他们到城里是不能谋得体面工作的,但是人天生追慕那种优越的生活,通往优越生活的直接路径是金钱铺筑的。衣带一松,能顶一天工。这大概是那些拿身体换钱用的年轻女孩的赚钱态度。什么尊严人格操守啊,这些都是上层建筑。钱才是硬道理。有钱才能换得时尚的衣衫,有钱才能买化妆品,有钱才能在人前挺直腰杆。遑论说文化水平低的打工妹了,就是有些女大学生不也是这样的人生态度吗?呜呼哀哉,人之堕落,不堪多说。


这些进入看守所的年轻人没有受教育的条件吗?客观的说,教育着实让人忧虑。很多人迫于生计,背井离乡到城里打工。他们的孩子成了留守者,无人管教,荒草一般,有的早早辍学。


全国辍学的孩子有多少?根据《财新周刊》2016年第11期《他们为何弃学》,综合各类研究,全国每年可能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孩子从中等教育中流失,人数在300万左右。据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教授刘成斌《农村青少年辍学打工及其原因》,全国农村初中辍学率高于10%。据此不难算出,在2009年,中国14-35岁的初中辍学人口就有2000-3000万之多。


今天从初中辍学的孩子,明天在干什么?有识之人说:“我们担心的是什么?这些人没有正规工作的话,可能把他的不满发泄到社会,造成社会问题。这是我们不希望承担的,也应该避免的。”这些辍学的孩子流荡于社会,没有学历不屑苦力又贪图安逸的人多滋事,成为暴力源。他们不但毁弃自己,也毁弃了别人。


跟父母到城里读书的孩子能好到哪里去呢?民工子弟学校在城市的夹缝中艰于呼吸,老师如水流动性很强。户籍一项使他们上升的道路磕磕绊绊,无法前行。非常优秀的也不能在城里读普高,要么回到老家继续读书,要么到职高去。可是多少故乡沦陷,他们回去的路也陷落了。城市如果没有为农民工子弟读书提供一些上升渠道,他们自然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组成。


我们一方面强调读书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改变人的命运,另一方面又为庞大的群体受教育设置很高的门槛儿。这实在是社会之伤痛。


不过农民工子女并不是天生的弱者。在赵晗的笔下看到过一个叫楠楠(化名)的“农民工子女”求学的故事,她的整个义务教育就是在打工子弟学校完成。如今,楠楠已是美国厄勒姆学院(Earlham College)的大学生。她为了这个读书机会,总共在两所打工子弟学校读了两次初一,在三所高中读了三次高一,最后考入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最终来到美国。


楠楠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外力的帮助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如果自己放弃了,那一定会和大多数农民工子女一样要么归乡,要么读职高,要么在城里打工漂泊。


夏半月曾经采访过斯坦福大学的一位博士,她就认为,读书改变了她的命运。


她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小镇,镇上风气不太好,学风也差,很多人都不喜欢读书,认为读书没什么用,挣不了大钱。她的部分同学,初中毕业后就离开了校园进入社会谋生了。当时也有亲戚劝她,不要再读了,因为家里没钱,她应该像其他同学一样出去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但是她顶住了压力,勤奋苦学,一路直奔清华的本科、研究生,最后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并在某个科研领域取得了不俗成果。


她说,如果不读书,现在很可能像某些初中毕业就缀学的女同学一样,早早就结婚生子,成了一个找不到工作的家庭主妇,又或者进工厂打着一份朝不保夕的工作,别说什么理想和情怀了,就连生活都成问题。


有人说,没有读过书,但也可以嫁给有钱人成为阔太呀,一样可以做生意成为有钱人呀。是的,没错,这个世界是有特例的,但生活中更多的是相貌一般、胆识一般、眼光一般的普通人,这些人,读书与不读书,命运回馈给他们的,差别真的太大了。


那些不爱读书家里也没钱的同学,有的开烧烤档,有的在菜市场卖菜,也有开修理店的,虽然也是一门谋生的门路,但过得极其辛苦。更差一点的,至今无业又或者早已堕落。


正如北辰所说,没有学历和技术的人,为了活下去,不得不长时间地工作,对于他们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未来,而是下一顿吃什么。


春天就做春天的事情,秋天自有秋天的收获。读书学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通道。拼爹,无爹,拼背景,拼颜值,三个字矮矬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唯有一腔孤勇。那些在读书的时候耐不住枯燥寂寞的学子,那些抛弃正道指引,不甘于眼前苟且的学子,心心念着诗歌和远方的学子,最后连在现实中苟且都难,不要说诗歌和远方了。人生充满劳绩,然后才可能诗意栖居。读书不能受苦的人,做别的事情也多耐不住苦和寂寞。


我们每一个都是时光的过客,那些人生的春日悄无声音遁去了,在秋日的暖阳里批阅不出一份独属自己的灿烂,才恍然醒悟吗?不,那只是一个激灵。真正能够改变命运的人不会耽于玄虚空想,而是沉实当下。把握今朝,才可期未来。


别人的经验是别人伤口开出的花朵,却不是我们眼中驻留的风景。一个激灵不能拯救,假设里不能拯救,不能立办,就任凭惯性。我们一直在茫然中错付,直到错付一生。世界正在惩罚不读书的人。这不是世界的无情,而是你先冷漠了自己,抛弃了自己,给世界预留了惩罚的前提。

如有兴趣,请关注,更多资源将持续更新……


猜你喜欢

1、理想家长具备这两个要素(切身感触)

2、配合人教版:批注式阅读类型集锦(各年级适用,课内外不限,建议收藏)

3、良辰岂可待?(等你的雪域“旁玛”)

4、一个班级孩子差异的真正原因在这里(强力推荐)

5、宁波市初中课外名著书目及古诗文背诵篇目(资料备存)


关注、点赞、分享朋友圈给予前行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