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些教育,父母不尽责,老师真的无能为力!

2016-11-16 资源分享 予东田圃



八年级开学第一天,杨老师见到了这样一个转学生小牛:胸前斜挎着空瘪的书包,染过的暗红色头发盖住半个脸,斜着肩膀曲着腿站着,全身还轻微的摇晃——分明是一个小混混!


于是杨老师对小牛和陪同前来妈妈说:“回去把头发理一理,颜色也恢复黑色。还有,孩子,你得有一个像样的站姿,下午再来好不好?”


母子离去后,小牛爸爸气势汹汹地打来电话:“你会不会当老师啊?我儿子有什么不好,你告诉我,我在家里摆平他!你不能不让他上学吧!”小牛爸爸纠缠了好久,在电话里声嘶力竭……


下午,小牛在父母的陪同下回来,头发剪过也还原了黑色,但还是长,于是要求他再剪。小牛爸爸暴跳如雷:“你这么为难我们,当心我到教育局告你!”

小牛妈妈试图用眼神组织丈夫,但根本无效。杨老师没有退步,以她的经验,帮助一个孩子要先从改变形象开始,绝没有错。


一个不再咬指甲的小牛


第二天,小牛进入班级。孩子们很快接纳了这个新伙伴,日子过得平静安详。

一周之后,班级的数学老师小杨偶然遇到了小牛的前班主任。对方告知,小牛是出名的捣蛋大王,经常带着一大帮人大闹课堂,专跟老师作对。他转学的时候,老师们夹道欢送,热烈鼓掌,成为一大笑谈。


听到这些,杨老师并不意外,她猜到小牛不是个省事的孩子,要帮助他,需要等待时机。


杨老师发现小牛总是咬指甲,十个手指甲,个个颜色粉红,伤痕累累,有的已经发炎、肿胀。


心理学上说,这样的孩子,通常是过多被批评指责,或缺少陪伴,没有安全感,或缺乏督促监管,坏习惯难改。


帮助孩子矫正坏习惯,一是要陪伴,二是从正面积极引导,而不是反面强化它的坏处。比如一节课没咬手就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


于是杨老师和小牛做了协定:“半个月不咬手,我请你吃肉;你要再咬手,你请我吃肉。”


半个月后,小牛把指甲剪得干干净净给杨老师看,这是从他5岁到15岁的十年间第一次剪手指甲。


但小牛谢绝了老师请吃肉。


他说:“老师,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讨论过这件事,我们都认为,咬手指甲是我5岁就有的坏习惯,从来没有人敦促我改。我转学到咱们班才不到一个月,你都帮我改掉了,我应该请你吃肉才对!”——这个曾经想方设法抵触老师的孩子,不仅改掉了坏毛病,还懂得感恩。


人见人爱的“暖男”小牛


有一天小牛对杨老师说:“老师,你发现没有?专注学习,独立思考或乐于助人的时候,我特别帅!因为你说过,这些时候我都目光炯炯,你还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内心外化出来的帅才是真的帅!”


杨老师感到很温暖,因为自己说过的话,小牛都记在心里。


清明节放假,杨老师辗转千里回老家为母亲扫墓。回来时,父亲指着桌子上的两大袋面包说:“这是你学生送来的。两个男孩,我问名字他们不说,其中一个穿着鲜红的运动衣,胸前有‘中国’两个大字。”——是小牛。


于是杨老师问小牛为什么送面包给她。小牛却说:“不是给你的,是给你家爷爷的。你走了,没人做饭给他吃,我俩就凑钱买了六样口味的面包,一顿吃一种口味,吃两天你就回来啦。”


……


“亲其师,信其道。”小牛的学习成绩也随之不断进步,并以优异的成绩、平和的心态、开朗的性格毕业。杨老师把小牛作为自己的教学成果,在很多场合与人分享。小牛暴躁的父亲,也对杨老师和任课教师们感激不尽,早忘记了之前的摩擦。


结果似乎皆大欢喜。


我最终没能帮到他


小牛上了高中,还经常回来看老师们。在杨老师眼中,他还是那么体贴、可爱。

可是半年之后的寒假,小牛和小伙伴一起回学校的时候,小伙伴说:“老师,他又开始咬指甲了!”


小牛说:“现在的老师同学,不像你们一样懂我,他们不管我……”


其实,他所说的“管”,就是一种集体的安全感。所谓“没有人管他”就是觉得不被爱。他原先是为一个集体,一群爱他的老师同学而改变自己,当这个集体解散,他就回到最初的状态了。


一个靠别人“管”的孩子,是缺乏意志力的。而意志力的培养训练,越早越好。习惯的养成很复杂,坚持、奖赏、监管、时机等都是影响因素。孩子念初中以后,也有意志力磨练成功的,但极少。


从这个角度说,孩子小时候,父母责任重大。习惯的养成,仅靠学校是不行的,因为教师有几十个甚至一百多个学生,他不可能帮每个个体建立最恰当的成长习惯。一个教师培养的习惯,可能到别的教师那里,又不奏效了。总之,孩子的成长,最强有力的依靠,是父母。


小牛爸爸脾气暴躁,孩子从小在家里就被他训斥,不知不觉也像他一样暴脾气。以暴躁来抵抗暴躁,是人的本能。


果然,不久,小牛和同学发生矛盾,大打出手,后果很严重,校方很生气,他被劝退。


换到另一所学校,只念了不到一个月,小牛又和班主任发生激烈的争吵。他总觉得老师偏心,找他茬儿,于是,他逃课一周。


小牛说那些老师都不理解他。

 

杨老师心里很难过。之前在班级里,小牛对大家那么好,是因为大家爱他,他回报大家,而不是因为他懂得了如何与人和谐相处。


杨老师最终没能帮到他。


请给你的孩子安全感


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大部分应该由家庭和父母来给予。在学校,他则要受不同教师的不同教育,教师们的学识、眼界、胸怀、性格与教育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中小学他要受12年的学校教育,学校和班主任最少要换4个,任课老师换得更勤了。这些人的想法和做法,不可能是个完整统一的链条。哪个老师对他口味了,他就在那个时段成长好一点;不对口味了,他的弱点就成了盲点。


卢梭曾经说过:“如果几种教育在一个学生身上相互冲突,那么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


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或缺失,学校教育无法纠正和弥补。


该父母承担的责任,父母只能担着。这样,孩子才不至于在学校生活中左右冲突。


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两条相同的河流,更没有完全一样的孩子。书中所写,可能有你孩子的影子,但并不是你孩子的全部。如果你从一个案例,看到更多的孩子,得打更多的思考,找到教育的规律,那么无论对于身为父母的你、对于孩子甚至对于作者而言,都是最大的幸运!


来源: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如有兴趣,请关注,更多资源将持续更新……

附热文:


猜你喜欢

1、家庭教育的最终检验是儿女的婚姻质量

2、这才是衡中成为超级大校的核心因素(推荐给所有家长老师学子)

3、以教育的名义伤害了孩子——可怜邹市明的儿子

4、一个班级孩子差异的真正原因在这里(强力推荐)

5、宁波市初中课外名著书目及古诗文背诵篇目(资料备存)


原创不易,关注、点赞、分享,给予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