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话说运河 探寻瑰宝!淮安,水上立交现奇景,史可法曾任漕运总督

副中心之声 北京通州发布
2024-08-25

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微信

通州小布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了解到:

大运河沟通南北、贯穿古今,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连通沿线各省市的不绝文脉。


为纪念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北京日报、北京市通州区融媒体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联合开展了“话说运河 探寻瑰宝”系列采访活动,正陆续推出运河沿线城市的报道。



今天,带您顺运河一路南下

来到淮安~


“运河三千里,最美是淮安。”


华灯初上,里运河上,一艘艘船缓缓而行,不远处国师塔灯光璀璨。京杭大运河在淮安境内长68公里,淮安因运河而生、借运河而兴,“运河之都”是这座城市最荣耀的记忆。



作为大运河申遗的重要城市,淮安共有清口枢纽、总督漕运公署遗址2处遗产区,淮扬运河淮安段1段河道、双金闸、洪泽湖大堤等5处遗产点被列入世界遗产,遗产区和缓冲区面积超过1万公顷,约占整个大运河世界遗产七分之一。



01

一把密符扇竟来自北京通州


2002年淮安区旧城改造施工现场,当工人们向下打地基时,总督漕运公署随即展示在世人面前。今天的中国漕运博物馆就是在总督漕运公署的遗址北侧修建的,博物馆前的广场上还展示着总督漕运公署已发掘的大堂、二堂等建筑的遗迹。



走进中国漕运博物馆文物展厅,一尊鸱(音同吃)吻格外醒目。“这个鸱吻是鱼化龙的形象。当时只有皇宫的鸱吻才能用龙,而这里可以用鱼化龙,漕运总督的地位可见一斑。


工作人员陈思宇介绍,根据《淮安县志》记载,明清时期总督漕运公署共有房间213间,如今展示的大堂为总督举行重大仪式,处理重大事件、公务之处。


“要是认为淮安的漕运只有京杭大运河,那就把淮安的历史看薄了。”谈起家乡的运河,陈思宇滔滔不绝地说,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从扬州开凿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邗沟,而邗沟的另一端就是淮安末口,淮安自此与运河紧密相关。也是从这时开始,中国历史上有了漕运制度的雏形。秦代设置了太仓令、均输等官职;而在宋代则设置了三司使掌管漕运;直到明清时期的漕运总督。


运河作为封建王朝的两大命脉之一,自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而漕运又是一个责任与油水共存的行业,漕运总督肩上的担子可想而知。博物馆中展出了一件通州博物馆的文物—军粮经纪密符扇,这就是漕运总督责任感的象征。



军粮经纪是管理漕粮的专职人员,共有100名,对应着密符扇上的100个符号。每一名军粮经纪在检查完漕粮后,会留下自己的符号,等漕粮运输到相应地点,还会有人检查,如果粮食的数量或是质量发现问题,就可以根据符号责任到人,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统治者对于漕运的重视。


据历史资料,共找到237位明清漕运总督于此供职的经历,其中不乏名人。比如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史可法就任漕运总督,在其任上大力兴利革弊,保证了关联七省的漕运畅通无阻。即便当时已是明朝末期,但是江淮南北依旧欣欣向荣。



同时淮安还有明代运河十闸现存唯一的一座清江大闸,明代永乐年间修建的板闸等重要水工遗存。


到了现代,拥有三道闸口的淮安船闸是京杭大运河上通行量最高的船闸,每天200余艘货船由此经过,流淌千年的大运河依旧在此发挥着通达南北的作用。淮安船闸外的淮安水上枢纽建在京杭大运河与淮河入海水道的交汇处,“上槽下洞”让两条重要河道的功能毫不冲突。


02

一座不起眼的清江大闸竟是世界遗产

在花街街口的糖水铺买一份甜品,边吃边走。欣赏运河夜景时,脚下就是运河遗迹。距离花街不远处有两座闸口,它们一起组成了明代运河十闸之一,且唯一保存完好的清江大闸。



从外观上看,这组闸口很难担得起“大”字,其中清江正闸之间不过6米;另一侧的清江越闸更不起眼,需要沿着河边,侧身弯腰才能窥此全貌。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工作人员汤玥介绍起清江大闸的门道。“来淮安探索运河文化,清江大闸绝对不能错过。”汤玥指着清江大闸两侧深色的条石说,这些就是明代修建清江大闸时所用的石头,而夹在这些条石之间的灰白色物体,是用石灰、糯米浆等混合而成的,用来加固闸体的古代“水泥”。


“清江大闸的两座闸口修得这么窄,第一是因为古代科技条件有限,无法建造太宽的闸。第二是为了积蓄水流提高水流速度,从而达到冲击泥沙的目的,后世称之为‘束水攻沙’。所以当时闸塘内的水非常湍急,本地县志中就记载‘涛声可达数里之外’。后来这里才变成运河上的漕运咽喉。”汤玥说。



也是由于清江大闸口窄水急,造就了如今两岸的景象。就在清江正闸一侧的岸边,有一组铜塑,还原了漕运时期船只通过清江正闸的情形。中间是一只绞盘,绞盘周围五个肌肉虬结的工人在顺时针推动。汤玥说,当时闸塘内水急,漕船根本无法通过,需要用绳子将两端分别系在绞盘和船上,再依靠人力拉拽。清江大闸的闸口还很窄,漕船想要通过需等待闸门放水,将两侧水位拉至平行方可。



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位平行要用时10天左右,所以船家们会登岸游玩,逐渐造就了清江大闸两岸繁荣的景象。汤玥说,当时岸边的饭店、会馆、各类店铺不计其数,有的甚至昼夜营业,有些饭店还有外卖业务,造就了“清淮八十里,临流半酒家”的情形。



沿着清江闸而下,就是板闸。它重见天日不过10年,但却是目前所发现的全国唯一一座木板衬底的水闸遗址,也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后的一次重大考古发现。淮安水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教中心员工李娅欣介绍,最初板闸仓促而建,当时用材主要为木板,板闸之名也由此而来。第二年,板闸闸身由木板改为条石,但板闸之名仍保留下来。至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板闸先后经历四次重修,分别进行了增高、加固等,主体用材改为石材。


03

船上人家逐波千里的365天

下午4点,淮安船闸的1号船闸内,一艘从徐州前往上海的船正在等待过闸。吕祥其的船上装满了粮食、煤炭、五金等货物共计3000吨左右。“这些货物到了上海就会发往全国各地。”吕祥其说。


吕祥其的船是一艘家庭船,这也是内河航运中常见的船员组成形式。吕祥其是船长,大副是一名雇来的船员,儿子在船上帮忙,妻子则负责料理一船人的生活起居。“船就是我的家。”吕祥其说,自从跑航运以来,除了上岸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以外,这一船人365天都是在水上生活。


船后部就是生活区域,客厅、卧室、卫生间一应俱全,最近为了丰富大家的生活,吕祥其还配备了KTV。船舱顶上安装着太阳能电池板,用来供给整船的生活用电。而一旁的简易箱子里种植着辣椒、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即便不方便下船,船员们也能吃到新鲜蔬菜。同时吕祥其还在船上开辟了一个角落养鸡,“逢年过节能打个牙祭,新鲜的鸡蛋也能吃到。”


今年是吕祥其跑船的第30年,这30年他一直在京杭大运河上跑内河运输,几乎每个月都要经过淮安船闸4到5次。吕祥其说:“最开始用水泥船,总共才能装90吨货,现在一次能装3000多吨。原来经过船闸不仅要用对讲机与船闸保持联系,人还要上岸登记缴费,现在过闸一切流程均可在手机上操作,方便多了。”


这时,通往下游的淮安船闸3个闸口同时打开,吕祥其结束了等待,向目的地驶去。淮安航务中心淮安船闸工作人员蒋超指着每一座船闸的上方的水位提示牌说:“正常情况下,淮安船闸上下游水位相差3米,船舶过一次闸需要30分钟。淮安船闸每天如此循环往复,365天一天不停,保障着京杭大运河航运畅通。”



淮安船闸的3座船闸建成时间各不相同。中间的1号船闸建设于1959年10月,1962年11月通航;2号船闸建设于1983年3月,1987年4月通航;3号船闸最“年轻”,建设于2000年9月,2003年7月通航。蒋超带着记者来到3号船闸,与前两个船闸不同,3号船闸的闸室墙采用了钢板。


蒋超解释,建设3号船闸时,此处夹在河道与一号船闸之间,大面积开挖有安全隐患。于是先将钢板打进地中,然后再开挖。“3号船闸采用了当时内河船闸建造的所有先进技术,还拿到了鲁班奖。”


04

“水上立交”绝对一道奇景

通往上游的淮安船闸缓缓打开,货船行驶1.5公里就到了淮安水上立交。在京杭大运河数千公里的内河航道上,这里绝对算是奇景。


登上淮安水上立交旁边的观景塔,这处水利设施全部展现在眼前。京杭大运河与淮河入海水道形成了水上十字路口,淮河入海水道中间竖起两座大坝,南北走向的京杭大运河从大坝之间穿过。而东西走向的淮河入海水道从大坝下方的15个涵洞处通过。两处河道相交而行,却又互不耽误。



工作人员介绍,运河在江苏是重要运输力量,淮河入海水道则是行洪通道。“淮河入海水道在行洪时,一秒钟可泄水2000立方米以上,会影响到运河上的漕运。所以为了解决大运河航运和淮河入海水道行洪的矛盾,设计成水上立交形式。两条功能不同的水系相交,功能要一起满足,谁也不耽误谁。”



目前该工程仍在扩建中。记者得知,2022年7月,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正式开建,以现有工程为基础,继续向北扩建30个涵洞。届时,整个京杭大运河与淮河入海水道之间将有45个涵洞,行洪流量将从每秒2270立方米提升至7000立方米,洪泽湖的防洪标准也将提高。



★往期新闻点开看:

话说运河 探寻瑰宝!宿迁,第一江山春好处,大运河畔“小故宫”

2024-07-15

话说运河 探寻瑰宝!生生不息“天下第一庄”

2024-07-09

话说运河 探寻瑰宝!济宁,无可争辩的运河之都,江北小苏州

2024-07-08

话说运河 探寻瑰宝!古都水城占鳌头,镇馆漕船从800年前“驶来”

2024-07-03

话说运河 探寻瑰宝!德水古州安澜地,中国黑陶城

2024-07-02

话说运河 探寻瑰宝!悠悠衡水钟灵秀 千年运河第一湾

2024-06-25

话说运河 探寻瑰宝!船过沧州淘奇珍

2024-06-24



北京日报、通州区融媒体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联合出品

记者 姜煜 陈节松 张钊齐 张群琛

摄影 常鸣

微信编辑 王璇

审核 程俊娣

复审 孙华良

欢迎关注、转发、分享!如在公众号或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京通州发布(ID:bjtzfb)

对于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下载融汇副中心APP

安卓系统长按识别

苹果手机长按识别

北京通州发布

微信号:bjtzfb

通州官方权威信息发布

长按二维码关注

觉得不错,请点亮“赞”和“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通州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