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复杂而简单的土匪,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大幕……
昨天放空一天陪孩子,但脑子一直在琢磨一件事,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到了。
日本这个国家在历史上一向是服强凌弱,以前文章里论述过,日本只要一统一,必然侵略朝藓,朝藓不得不奉行事大主义(抱大腿主义),跟中国亲近。
在1587年(我们明朝的时候),丰臣秀吉再次统一了日本,他的野心也再度膨胀,竟然有了统一亚洲、当亚洲霸主的思想,这也是后来的大东亚共荣圈的思想源头。
他不仅仅是空想,还制定了一套蛇吞龙象的称霸路线图,三百年后,日本也是这么干的。那就是首先要征服朝藓,再来征服中国,后再征服印度。
丰臣秀吉厉兵秣马,开始准备第一步,那就是侵略朝藓。于是,1592年,丰臣秀吉出兵20来万,战舰700艘,信心满满地开始实施称霸世界的宏伟计划。
日军攻城略地,势如破竹。那朝藓哪是对手,溃如山崩,赶紧向大明求救。我们的万历皇帝虽然不爱上朝,但是也知道拱卫朝藓,立马派兵驰援。
中朝联手,并肩作战,先后两次,历经七年,总算把日军剿灭干净了。气的志在必得的丰臣秀吉,一命归天。万历皇帝也惊出了一头汗,幸好扛住了,不然大明的面子往哪儿搁。
这一仗,又让朝藓感激了几百年。虽然是中国的属国,但是基本不干涉朝藓内政。并且只要有难,必定出手相帮。
300年后,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国力再次强大起来,蛇吞象的野心也日益膨胀,逐渐把丰臣秀吉的那个路线图又翻了出来:吞并朝藓、灭亡中国、称霸亚洲(大陆政策)。
1894年日本发起了甲午战争,就是执行的第一步和部分执行第二步(灭亡中国)。最终的结果也是这样,吞并了朝藓和中国的台灣,也让大清帝国元气大伤。
但日本在东亚和中国的势力扩张,让沙俄感到不满,于是日俄战争爆发(1904年)。但是由于沙俄对日本重视不够,远东舰队被日本偷袭几乎全军覆没。
临时组建了远东第二舰队,浩浩荡荡从欧洲开了几万里过来,刚到对马海峡,又被日本打了个伏击,几乎又全军覆没。
最终日俄战争沙俄惨败,日本攫取了沙俄在我国东北的特权,比如旅顺和大连港口,以及南满铁路。
清政府虽然号称中立,但是陆地战场都是在中国领土上,几十万难民流离失所。而且战争结束后,日本有三万军队(关东军的鼻祖),赖在东北不走了,还将辽东半岛改名为关东州。
1927年,日本召开了一次机密会议,田中首相在开会当天,就再三叮嘱,会议内容是绝对机密,其核心议题就是如何侵华。
后来各国情报机构还是刺探出了一些内容,包括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曝光了日本的狼子野心,让人看了都心惊肉跳。
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被我国征服,其它如中亚细亚、小亚细亚、印度及南洋等地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细亚为我国之东疆,永不敢向我侵犯。
也就是说在1927年,日本就确定,先占领中国东北,把东北地区从中国的领土分割出去,并作为全面侵华的战略基地(东部物产太丰富了)。
虽然《田中奏折》没有日文原本,但我认为这并不能否认它的真实存在。第一,日本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的,第二,东方会议高度机密,很可能“阅后即焚”,当然不会有日本原本;第三,各国刺探的情报可能来自参会人的口述,有个别出入也很正常。
东方会议后,日本就开始落实。开始在东北笼络代理人。当时的东北王是张作霖,但是张作霖虽然也跟日本有接触,但也有很强的警惕心,对付日本基本就是肉头阵,软磨、硬泡、装糊涂,口头答应,死不签字。
最后由于拒签不平等条约,日本发现这个人靠不住,是占领东北的一大阻碍,所以策划了皇姑屯事件,把张作霖给炸死了,还想通过栽赃给南方军政府,离间他跟蒋介石的关系。
炸死张作霖之后,少帅看穿了日本的阴谋,张学良背负了国恨家仇,决定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这下把日本急坏了,日本是最怕中国统一的,所以田中首相亲自下令,几次命令沈阳总领事拉拢张学良。
蒋介石政府也不是善茬子,内战归内战,还是在8月4日张作霖的葬礼上,郑重地送去了挽联:“噩耗传来,几使山河变色;兴邦多难,应怜风雨同舟。”
这时,哀痛中的张学良突然涌出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恰在这时候,日本首相的特使也在场,他看到日本特使假惺惺的那张脸,突然感到超级恶心、屈辱和愤怒。
这一正一反的强烈对比,让他坚定了东北易帜的决心。他说:“我张学良没有统一中国的能力,但我有诚心服从能统一中国的人(蒋介石)。”
日本并没有因东北易帜而停止侵略的步伐。1931年6月,日本制定了具体行动大纲《解决满蒙问题方策大纲》,7月,日本关东军完成了独立作战体系。同时,日本开始挖空心思,自导自演策划各种事件,并以此扩大侵略。
比如1931年龙井村事件、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然而蒋介石却仍通电全国,主张“攘外必先安内”,对日妥协退让。
一看中国这么好欺负,当然野心急剧膨胀了,于是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自己炸了南满铁路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赖到了中国军队头上,随后炮轰东北军北大营,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我们都知道,九一八事变后,少帅张学良选择了不抵抗,他甚至在口述中,还给蒋介石洗地,说蒋介石并未下达不抵抗的命令,是他判断失误,没想到日本野心这么大。
但我觉得蒋介石这个锅甩不掉。因为他主张攘外必先安内,对外一贯的主张就是不抵抗。7月11日,蒋介石就万宝山事件致电张学良,主张隐忍,强调“此非对日作战之时”。
7月23日,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正式出炉。8月4日,张学良得到蒋介石指示:不必惊慌,有《九国条约》和国际联盟在,日本不能抢占我国领土,万一进攻,也不可抵抗。
9月11日,也就是九一八事变前一周内,张学良和蒋介石还在石家庄谈笑风生。东北军独立第九旅何玉柱回忆了会后张学良跟他的谈话内容。
蒋介石亲口告诉张学良:根据最近最可靠情报,日本马上要在东北动手,我们力量不足,不能打,只有提请国际联盟主持正义,和平解决。这次会面,最主要是要你严令东北军,凡遇到日军进攻,一律不准抵抗,如果我们回击了,事情就不好办了,明明日本先动手的,他肯定赖我们先动手的,他们嘴大,我们嘴小,到那时候就分辨不清了。
所以按照张学良的口述,纵然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没有下达不抵抗的命令,但是蒋介石不抵抗的主张却是赖不掉的,只能说张学良把他的精神参得非常透。
另外九一八事变之后,作为郭嘉的元首的最高统帅,他的反应至少是对不抵抗政策持默认的态度,这也说明不抵抗是国民党当局的共识和基本方针。
9月21日,蒋介石明确表示,要抱英法主导的国联大腿,希望国联给中国撑腰。也就是从张学良到蒋介石,他们不抵抗的原因都是因为自己力量薄弱,希望国联主持公道。
张学良口述历史,可信度虽然很高,但也不是一点儿问题没有,是人都有记错的时候。他口述中说当时行政院长孙科的指示是“相应处理”。
首先这个说法很高明,没有说抵抗,也没有说不抵抗,可以看出,下达指示的人是个甩锅高手。然而问题是,孙科1932年元旦才当上行政院长。这说明当事人的口述历史,也是有出入的。
但是国民党内部,对于不抵抗也是有很大的争议,比如邵元冲、戴季陶、朱培德等。东北军内部也有很大争议,比如马占山。
马占山是个传奇式的英雄,马占山属于贫农出身,从小给大地主放马。18岁的时候,被地主诬告偷马,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当了土匪。
内个时候在东北当土匪也不容易,因为土匪太多了,三人行,必有一匪。为啥土匪多,大多数都是像马占山这样的,实在是吃不上饭了。当然还有一些破产的赌徒、被通缉的流氓。
这么多土匪,各有各的势力范围,还不能到别人家地盘去作案,不然引起匪帮火并,就算是自己地盘,能下手的地方也不多。所以有些土匪,风里来雨里去,有时候几个月没有收入。
大头领可能还好,小喽啰日子很惨,风险很大,伙食也很差,粗茶淡饭,经常肯咸菜疙瘩,吃顿饺子像过年,所以土匪不是个好活,能不当土匪大家还是尽量不当。
而东北的地方政府,剿匪费钱费力,干脆就把某些劣迹不是很多的土匪给招安了,比抓壮丁来得还顺利,张作霖就是被招安的,马占山也被招安了。
马占山头脑机灵,性格刚硬,在部队升迁很快,在1928年的时候,调任黑龙江陆军步兵第三旅旅长,以及黑龙江剿匪总司令、黑龙江骑兵总指挥。
九一八事变的时候,黑龙江省主席是万福麟,他是东北边防军的副司令,正在张学良身边帮助料理军务。事变发生后,他把东北这个烂摊子交给了马占山。马占山邀请他回去,他拒绝了。
九一八事变后的一个月,日本利用投降的伪军张海鹏部,步步紧逼,在10月14日到达江桥,被黑龙江边防军于兆麟部所阻。
此时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当众宣布,誓死抗日。还亲自视察防地,积极备战。
11月4日,日军在飞机掩护下,以保护修桥为名,直奔嫩江铁桥。马占山不顾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当即下令还击,全体将士英勇战斗,同敌人血战三天两夜,击退日寇多次进攻。
江桥抗战,打响了有组织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枪,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维护了民族尊严,振奋了国人信念,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抗日热情。
广大的爱国青年纷纷投军报国,补充了很多学生兵,可问题是黑龙江部队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一枪一弹,一兵一卒的支援,最终放弃了省城齐齐哈尔,撤到了海伦一带休整。
这个时候,马占山压力很大,内心充满了彷徨和迷茫。因为啥,虽然部队在壮大,可是后勤跟不上,尤其是弹药。
没有支援的情况下,每一颗子弹都很珍贵,所以根本不舍得给新兵实弹训练,但如果不训练,上千的学生兵到战场,简直是白白送死。
他多次给南京政府发电报求援,但是通常收到的回复是敬候中央命令,或者等待国际调停。后来子弹没等来,等来了一口大黑锅,他被任命为正牌的黑龙江省主席。
所以马占山对南京国民政府彻底失望了,但并没有影响他的抗日热情,1932年哈尔滨保卫战打响后,他在缺枪少药的情况下,增援哈尔滨。
日本发动的侵略,都是以伪军打头阵。结果打了一个多月,伪军也没拿下来,日本人干脆捋胳膊挽袖子自己上了,战斗异常激烈,不久哈尔滨沦陷。
哈尔滨沦陷后,日本关东军继续紧逼,马占山陷入了困境,主要是弹尽粮绝。这时候,日本派来了谈判代表,表示只要马占山不与日军作对,马占山可以继续当伪满的省长,并且不对马占山部队进行围剿。
马占山经过一番复杂而剧烈的思想斗争,最后为了保存抗日力量,口头答应了日本的条件。要签字的时候,马占山说我没念过书,不会写字,没法签字……
但是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全国舆论对他口诛笔伐,把他骂得狗血喷头。他一下子从抗日英雄沦为了汉奸四巨头之一(当时)。
在省主席就职典礼上,他也托病缺席。当上伪满省长后,他依然手握兵权,并不断与铁杆汉奸们周旋,哄他们开心,最后竟然骗了日本人一部分枪支弹药。
马占山还利用职务之便,收集了不少军需物资。在1932年4月,马占山给关东军司令敬献了两匹特等战马,换取日本人的信任。
同时他以视察部队为名,率领自己的骑兵卫队秘密用12辆卡车六辆轿车,几百匹骡马将大批军需物资和武器弹药,运出日本人控制的省城齐齐哈尔,一路北上,并通电全国,继续抗日!
在生性多疑的日本人眼皮底下,马占山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诈降,实属不易。一旦走漏了风声,随时人头落地。
之后,在马占山的指挥下,黑龙江救国军不断袭击日伪军,甚至差点儿收复了省城齐齐哈尔。关键时候,手下一个旅反水投敌,打乱了全盘部署,最终没能拿下齐齐哈尔。
马占山手下的黑龙江救国军,鼎盛时期达到六万人,把东北搅了个地覆天翻,让日伪方面极为头疼,大灭日军的侵略气焰。
但最终部队伤亡惨重,加上没有补充,在1932年12月被迫撤入苏联。不过1933年6月,马占山辗转回国。
回国后,他拜谒了岳飞母亲和夫人的墓。马占山最崇拜岳飞,他始终以岳飞为榜样,喜欢吟诵岳飞的《满江红》。他曾在岳飞墓前痛哭流涕,这次在岳飞母亲墓前,他再度垂泪。
之后他上庐山请缨,结果蒋介石仍旧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所以并未起用他。日本人恨他恨得牙根都痒痒,几次暗杀,未能得逞。
全面抗战爆发后,他被重新启用,在绥远坚持抗战。1938还到延安,受到盛大的欢迎,毛泽東亲自致欢迎词。
1939年马占山应邀出席榆林的一个军事会议,应邀亲笔书写了“还我河山”的题词。书写“河山”的“河”字,里边的那个“口”字,他下边故意少写一笔不封口,意思是留待打走日本鬼子后,再封口,以此表达抗战到底、收复国土的豪迈决心。
总之,这个复杂而简单的“土匪”——马占山,可以说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抗日英雄,他经历非常丰富,但立场非常简单,那就是对民族和国家的赤胆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