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晓东:坚定不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18-03-27 青山红色引擎


青山红色引擎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青山红色引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品格,是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定不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重要的政治责任、政治能力,也是重要的政治考验。


《学习时报》截图


始终打牢人民至上的思想根基


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执政施政的核心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至深至厚的人民情怀,贯穿于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体现于执政为民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我们要自觉对标看齐,深培厚植对人民的真挚情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最彻底的人民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无论是干革命、抓建设,还是搞改革、求发展,尽管所处历史时期不同、面对历史任务不同,但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以贯之的,为人民谋幸福是党始终不渝的初心,是党的全部工作的指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体现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再深化、实践再拓展,彰显了我们党强烈的人民意识和高度的使命自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动力源泉,鲜明体现了执政理念与发展规律的高度统一,充分表明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达到新高度,是开辟新时代发展新境界必须牢牢把握的价值遵循和行动指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胜法宝。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依靠人民才能成就历史伟业。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动人民,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也充分印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伟力。进入新时代,面对新任务,夺取新胜利,仍然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发展抓发展,把实现伟大梦想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激发13亿多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要求


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观点,统筹处理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


坚持人民中心与经济中心、质量效益中心相统一。三个中心紧密关联、不可偏废、不能割裂,高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人民为中心,明确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明确回答了“为何发展”的问题;以质量效益为中心,明确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脱离人民中心谈经济中心,经济发展就缺乏价值引领,容易偏离方向;脱离经济中心谈人民中心,人民福祉就缺少物质基础,成为空中楼阁;脱离质量效益中心,没有高质量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难以为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会落空。经济中心和质量效益中心解决的是发展的路径问题,而人民中心解决的是发展的目的问题,更具有根本性、决定性意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自觉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发展全过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把牢高质量发展这个要求不偏离,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要看到,增进民生福祉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抓发展就要抓民生。必须始终将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夯实民生发展的物质条件。没有经济发展,民生发展就无从实现、无力而为。同时,民生需求蕴藏着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发展的脚步必须踏准人民的需求。当前消费和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力,折射出民生对经济的巨大拉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善于从民生需求中发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点,提升发展的活力和韧劲。我们既要坚持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也要守住发展这个基础和前提,使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有效对接、互促互进、相得益彰。


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空口许诺、不超越阶段,使改善民生的工作具有可持续性。一方面,要尽力而为。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惠民利民的实事做实、好事办好。另一方面,要量力而行。不好高骛远、寅吃卯粮,充分考虑可能性、可行性、可持续性,决不开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决不作哗众取宠的信口承诺,坚决防止高福利陷阱。坚持从实际出发,将人民收入提高建立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将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


坚持人人尽责与人人享有相统一。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然面临收入差距较大、社会矛盾增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等问题,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同时要看到,人民是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的事业,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主体作用,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带领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着力增进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重大的认识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变成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落实为人民持续提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力守住底线民生。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坚持民生财政取向,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民生事业,用心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人民后顾之忧、心头之患。发挥好社会政策托底保障作用,织密织牢城乡低保、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民生网底,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我们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突出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人口,以硬举措啃“硬骨头”,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我省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着力构建幸福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充满新期待。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物质、文化、生态产品,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把“美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涵。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把创造优美生态环境作为最大民生实事办好,用三年时间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宜林荒山全绿化、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四项重大生态工程。没有文化小康,不算真正小康。文化小康是我省全面小康的薄弱环节,我们要用好用活荆楚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着力推进公平民生。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我国发展由富起来进入强起来阶段,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并不比不发展时少,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更高。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既是政府职能使然,也是政府职责所在。我们要把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贯穿民生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平等享有各项权利。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持续深入解决城乡、区域、群体不平衡问题,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用权、依法履职,按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使政府所有工作都体现人民意愿、符合人民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凡是有损人民利益的事坚决不干,凡是有利人民福祉的事坚决办好。


END


稿件来源|学习时报、党员生活

版面编辑|夏辉、熊沁

投稿邮箱|3162008369@qq.com


热文精选

“四点半学校”开启公益教学新模式


学习不负好韶光,钢花村街社区干部、网格书记来党校充电啦


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注意!你的编制、待遇和晋升又有了新变化

欢迎

大家加入我们
微信公众号『青山红色引擎』!

青山红色引擎

把大拇指变成实心就关注我们成功啦!

么么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