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博士系列专著形成记(六)

梁博士 梁博士讲堂 2021-03-17


点击标题下「梁博士讲堂」蓝字或长按此二维码可快速关注

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编辑同行的多部实用宝典—对编辑同行梁博士系列专著的感言

致梁博士的学者来信—科技写作系列专著有感


笔者于2016年4月出版了专著《科技语体语法、规范与修辞》(上、下册)。该专著从尝试与探索的角度,将语言与科技紧密结合,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技语体语法修辞和标准规范体系,旨在为科技工作者撰写文章、著作提供一种参考、依据,以及填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不足或空白。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社会反响良好,其价值日渐显现出来。

但是,该专著也有一些不足,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该专著名中“语法、规范与修辞”的层次性不太清晰,可能不好理解。笔者的本意是将科技写作分为语法、规范、修辞三个层面,语法讲求语言表达的词法句法规则,规范讲求写作应遵循的标准、规范,而修辞讲求语言表达效果的提高。读者对语法和修辞早已耳熟能详,读小学时就接触了,后来语文课也没少学,工作中也听得、见得多了;但对规范的理解未必全面、透彻,即使理解了,也可能较为模糊,比如规范与语法、修辞是何种关系,语法是否属于规范,规范也是用来提高表达效果的,那么规范与修辞又是何种关系呢?笔者当时给专著命名时也考虑了这些问题,但实在想不出更好的方案,如果叫“语法、标准、规范与修辞”倒是较为准确,好理解,但太啰嗦,恐怕没人觉得好。

二、该专著的内容很多,如果用一本书来讲述也是可以的,只是书的厚度将相当可观,不仅给使用带来不便,恐怕还会影响书的销量。这就是当时采用上、下册两本书出版的主要原因。上、下册,形式上是两本,虽比单本出版增加了出版成本,但好处也是明显的,比如阅读、存放可能较为方便。不过,不足也是有的,比如形式上是两本,但内容、页码连续,再用塑料皮封装在一起,统一销售,跟一本没有两样,呈现给读者的就是“一”本,销售、购买、使用均不方便,而且一个定价,比单本贵不少,给机构和个人购书带来不便,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销量。

三、该专著的书稿是于2015年8月提交出版社的。在2016年3月该专著即将问世的时候,笔者才看到有新的国家标准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颁布实施(2015-05-15发布,2015-12-01实施)。该专著中有关参考文献的内容都是按旧标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来写的。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有较大改进和变化,既有内容上的,又有格式体例上的,有些地方差别还很大。因此非常有必要用新标准的要求来调整有关参考文献的内容。

四、该专著中有些内容需要更正和细化,有关实例需要补充和完善,有些表达需要考究和提升,有的篇章结构布局有待调整和优化,等等。

针对上述不足,笔者放弃传统的再版思路,变换对象,将书名一分为二—《科技语体语法与修辞》《科技语体标准与规范》(下称两本新书),对内容重新进行布局和调整,以两本书的形式分别讲述。同时,按参考文献新标准的要求调整了有关内容,并对大部分章节重新布局,调整和增加了较多的层次标题,补充和完善了相关内容,增加了部分实例。例如,增加了语言要素体系、语体分类体系、式子分类等插图,完善了有关语境的实例说明,调整了词汇、标点、插图、表格和式子部分的体例结构和层次标题。

两本新书进一步考究用词和句子表述的合适与妥帖性,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涉及语音、语义、词汇、语法、逻辑、语境、标点、辞格等诸多要素,进一步提升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另外,根据每章的主题设计了文化艺术图片,放在了各章的结尾,力图显现本章主题所蕴含的人文历史沉淀价值和语言文化艺术韵味。

总之,两本新书在内容、形式,结构、布局,以及自身语句表达、修辞等方面有较大、较多的调整和修正,重写过程中有些波折,但总体上还算顺畅,于2018年1月初完成写作,并提交出版社。

两本新书在内容及创新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系统研究语言,建立了语言知识体系,论述了语言的概念、特点,对语言进行剖析,分解出语言的各种要素。

二、系统研究语体,阐述语体的概念及特点,首次建立了语体分类体系,为科技语体分类建立了框架基础。

三、系统研究言语的形成机理、内容与形式及与语言的关系,首次将语言分为语言系统(构件)和言语(构件运用)两大体系。提出“暂时没有内容创新总比投机取巧、只重形式不管内容要有水平、上层次”的观点。

四、系统研究语言要素及其内在联系,建立了语用修辞体系,包括消极、积极,内容、形式,语言要素,辞格、辞趣等修辞。首次将修辞分为基础、通用、语体和风格四大阶梯层面。

五、系统研究科学和技术,建立了科学分类体系,将哲学、边缘科学、人体科学、科学学列为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并列的科学类别,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水平,加深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深度。

六、系统研究语言与科技的关系,将语言与科技融合形成科技语体。首次建立了科技语体分类体系,还特别从用词、语法、超语言和修辞等方面阐述了科技语体核心类别的“论文体”的特点。

七、系统研究语法(语言领域),建立了基于科技语体的语法体系。语法是基础,任何一门语言都有语法,这是写作的基础要求;但从出版的角度,写作还有很多标准、规范需要遵守,仅有语法还远远不够。

八、系统研究标准、规范(出版领域),首次将写作中遵守标准和规范列入消极修辞,并建立了基于科技语体的标准和规范体系。首次从“法”的高度,将出版标准、规范列为与语法同等重要的地位。

九、系统研究修辞方式、辞格,以及易混淆辞格之间的关系,首次建立了科技语体修辞体系,包括词汇、句式和辞格三大体系。词汇体系包括词汇的构成、词的聚类和词语的选用;句式体系包括语法句式、修辞句式及句式重组;辞格体系包括材料、意境、词语和句式。

十、系统研究科技写作常见语病,较为全面地建立了科技语体语病体系,对各类语病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给出经过综合修辞后的实例语句。

两本新书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主要有以下特色:

一、以还原科技语体的本质及全貌为目标,从基础知识谈起,给出总体概念,再分解,给出部分概念。层层深入,全面具体,点面结合,紧密关联。每个节点形成一个较大的系统图,再由这些系统图组合成一个更大的系统图。注重细节、用词、实例,辅以点评、分析、推理,层次清晰、结构分明、逻辑展开,展现了科技语体的整体系统图,局部子系统图、节点图,以及其间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的内在关系。

二、对重要内容尽可能给出或引用实例语句。例句来源既有一般文章、文献,也有名家、名著;既有现代文章,也有古代文体;既有国内作者,也有国外作者;既有汉语,也有英语。对例句给以详略适当的点评,涉及语言、语用、修辞、语体、文体、科技、科技语体等多个方面。

三、在各章结尾引用了名人名著或代表性经典言语片段。这些言语与各章主题紧密关联,读者如能细细品读、慢慢思索,就会被带入一个渐相吻合、层次渐升的认识境界,继而产生主观思维与客观事物相碰撞而迸发出的点滴火花与思维瞬间绽放的缤纷美丽,体会到笔者在撰写思想与手法上的良苦用心。

两本新书为传统的语言学注入了科技要素,新内容与传统内容会产生碰撞,成为一种融合的尝试。另外,在科技中引入语言要素,让科技工作者提高认识及写作技能。从某种程度上讲,两本新书构建了科技语体知识体系,其内容整体上可形成一门学问—科技语体学。

任何科学都是学问和知识,都要用语言表达和记录,都要有语用层次和表达效果,都要达到语言要素运用的水准,都离不开语法与修辞、标准与规范。这正是两本新书的核心理念、战略思想之所在。

书中内容既有对前辈们思想的继承,也有对新时期标准规范的发展,还有笔者长期工作经验和创新研究的心得。能够将心得和经验与读者分享,笔者深感欣慰!期待能给读者撰写、编辑文章带来帮助,开辟一条从科技研究通往规范写作的通道。

诚然,鉴于笔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梁博士系列专著形成记(一)

梁博士系列专著形成记(二)

梁博士系列专著形成记(三)

梁博士系列专著形成记(四)

梁博士系列专著形成记(五)

梁博士讲堂公众号:

drliangwechat

QQ: 15361233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