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2.3《深林狂想曲》同步微课视频

学习视频


教学设计

《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丰富的演奏效果, 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 通过欣赏乐曲, 让学生正确分辨乐曲的结构, 并能够创造性地为乐曲进行“音效” 配音。

教学重、 难点

1、 感受乐曲, 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反复聆听, 让学生记忆乐曲旋律, 分辨乐曲不同乐段。

3、 师生合作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

教材分析

《森林狂想曲》 这首乐曲由 A、 B、 C 三个乐段轮番演奏, 首尾和中间穿插有地录制的“音效” 。三个乐段均为五声羽调式, B、 C 段是 A 段的变奏。A 段上句结束在属音“3” , 下句结束在主音“6” 上, 具有呼应关系。B 段一开始似乎转到了大调, 但随后又转到了羽调式,使乐曲增添了新鲜感。在 C 段中各乐句改为弱起, 并且都在较高音区盘旋, 但仍保留了许多A 段的因素。这首乐曲既有电声乐器, 又有竖笛演奏, 更有森林中各种动物、 昆虫的鸣叫声和风声、 雨声、 流水声的录音, 使人听来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整支乐曲充分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其乐融融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 课程导入

师:美丽而神奇的大森林令我们想往, 如果我们能亲耳倾听到大森林中的美妙声响, 那一定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今天, 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乐曲, 它的名字叫《森林狂想曲》 。

希望这首乐曲能给大家带来仿佛身处原始大森林中般的神奇感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走进美丽的大森林。

二、 乐曲欣赏

1、 初次聆听乐曲《森林狂想曲》 。

提问: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欢快、 高兴、 活泼……

提问:从乐曲中我们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请模仿它们的叫声。

学生回答:从乐曲中我们听到了青蛙、 小鸟、 知了、 蟋蟀等动物的叫声。

师: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台湾乐曲, 它的曲作者是来自我国宝岛台湾的吴金黛。台湾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位于北回归线的鸟类集聚地, 森林的生态资源也相当丰富, 树木茂盛、 气候湿润,森林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 在这首乐曲中共出现了几十种动物的叫声, 是录音师花费年的时间在原始森林中采录的, 形象逼真, 使人听起来有身临其境之感。这首乐曲不仅表现了台湾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与昆虫丰富、 奇异而和谐的鸣叫声, 而且也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其乐融融的情景。下面,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

2、 复听乐曲《森林狂想曲》 。

提问: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有哪些?

学生回答:有竹笛、 小提琴、 吉他和电声乐器……

师:乐器可以分为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两种。竹笛、 小提琴和吉他它们都各属于哪一类乐器?

学生回答:竹笛属于中国民族乐器, 小提琴和吉他属于西洋乐器。

师:一中一西两种乐器组合在一起有没有给人一种特别不和谐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师:中西两种乐器组合在一起, 并没有给人不和谐的感觉, 反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 这首乐曲由 A、 B、 C 三个乐段轮番演奏, 我们分别学唱这三段旋律。

(1) 老师和学生一起视唱 A 段旋律乐谱、 B 段旋律乐谱、 C 段旋律乐谱。

引导学生注意各个乐段上下两个乐句都是平行的, 尤其是 A、 C 两乐段, 上下两句只有结尾不同, 其余完全相同。

(2) 分组演唱 A、 B、 C 各段旋律。

(3) 老师在钢琴上演奏 A、 B、 C 各段旋律, 让学生听辨。

4、 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森林狂想曲》 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当听出 A、 B、 C 各段旋律时, 学生可以分别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5、 分组共同探讨、 创作、 分工, 为乐曲配上音效。

师:为了表现森林中的许多声音, 如:蛙声、 鸟声、 风声、 流水声等等, 乐曲中有许多地方都运用了“音效” , 即实地录制的声音, 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现在,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 为乐曲配上“音效” , 可以用口技来模仿, 也可以用打击乐器或非常规音源来模仿。

6、 老师与学生合作, 进行音效配音。

老师弹奏乐曲, 选择两至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 共同完成。

三、 课堂小结

通过节课我们不仅欣赏了将大自然的声音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森林狂想曲》 , 感受到了乐曲中丰富的演奏效果, 而且还创造性地为乐曲进行了“音效” 配音, 培养了我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加热爱生活, 更加热爱美好的大自然。


别忘了文末 点赞  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获取更多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