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一分钟读懂粉底的成分表,教你正确辨认好产品

2017-06-29 美妆供应链

  大家好~今天的头条是一篇化妆品生产的科普小课堂~~

 

  我们说过要一一为大家解密化妆品各个品类的成分结构、技术工艺、生产流程,昨天我们推送了『解密』面膜是怎样炼成的(基布篇),呈现了面膜基布的分类和制作过程(后面还会为大家呈现精华液篇和包材篇,敬请期待),今天我们换一个口味,通过认识粉底的成分表,来正确判断怎样的粉底才是“真绝色”。

  

“粉底类化妆品功效原料表”!

(请答应我不要错过里面的任何一个字!)

  

  对于粉底,消费者最在乎的主要是遮瑕度和滋润度。其中遮瑕度要看粉体的性质;滋润度则主要看是水包油还是油包水的乳化体系。


  油包水型的粉底相对较油,遮瑕效果好,带妆时间久,缺点是容易造成皮肤毛孔堵塞。水包油类的产品,遮瑕效果较差,但是比较容易打开,缺点是易脱妆。

  


1
如何从成分表上看粉底液是油包水还是水包油?


  形成油包水还是水包油类型与乳化剂的类型有直接的关系。所以通常通过乳化剂类型可以基本判断出产品的类型。

  

  其次,乳化体需要一定的粘稠度及一定的流变性特性,因而会添加一定的增稠稳定剂等。因此,根据这些油包水和水包油的特点,我们列出了一些常见的产品决定性成分↓↓↓↓↓↓

  

  常用油包水型乳化剂(可以成分表上找到):

  

  鲸蜡基 PEG/PPG-10/1 聚二甲基硅氧烷,PEG/PPG-18/18 聚二甲基硅氧烷、PEG-10聚二甲基硅氧烷,PEG-30 二聚羟基硬脂酸酯,山梨坦倍半硬脂酸酯、聚甘油-2 二聚羟基硬脂酸酯、聚甘油-3 二硬脂酸酯。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这些成分太长记不住的话,就记住这些增稠稳定成分:

  

  常见油包水型增稠稳定成分:

  

  硫酸镁、氯化钠、氯化钾、硬脂酸镁、二硬脂二甲胺锂蒙脱石。

  

  所以,一旦你在成分表中发现了这些油包水乳化剂并且含有增稠稳定成分的话,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一款产品是不是油包水类型了。如果不是油包水,那么就是水包油了。

  

2
怎么从成分判断一款粉底的效果?


  之前有人问过笔者,粉饼的成分看起来好少,而且大牌跟其他小品牌的成分看着没什么差别,为什么体验感差那么多呢?

  

  事实上,不同品牌的粉底类化妆品,使用到的原料都有各自的标准规格。比如,着色剂就根据不同的粒径、长宽比、分散性等划分许多种类;液状的原料也有不同的粘度、折射率等属性。这些不同会体现在最终产品的使用感、妆感、持妆效果、稳定性等效果上。

  

  所以化妆品所使用的粉体都必须具备下列性质:


1

遮瑕

  从物理角度说就是控制光的传播路径,修正皮肤表面的缺陷。二氧化钛(粒径200nm-300nm )是一种非常好的美白遮盖成分,是最常用的白色颜料也就是常说的“物理美白成分”,同时还有阻隔紫外线的作用,常用于防晒霜中。

  

  氧化锌也是化妆品常用的白色颜料,具有中等的收敛作用、抗菌作用和缓解作用,所以能舒缓轻微的皮肤刺激作用。它的遮盖力比二氧化钛差,二氧化钛的遮盖力约是氧化锌的 2.5 倍。

  

  常用的化妆品粉体,我们把它涂在一块平滑黑色有附着性的表面,结果其透明度有如下次序(由大至小排列):滑石粉>米淀粉>硬脂酸镁>轻质沉淀碳酸钙>硬脂酸锌>高岭土>氧化锌>二氧化钛。透明度越小的粉体其遮盖力越好。


2

着色剂

  不同色号的粉底颜色就是由着色剂决定的。根据不同比例的着色剂搭配出肌肤的颜色绝对是种艺术。但是颜料的限制也很严格,添加种类和添加多少都有章必循,所以说理想的着色剂必须稳定性高、无毒无刺激,用量少但是遮瑕效果好,能达到这种效果的还真是凤毛麟角。

  

3

防晒性

  避免肌肤受到紫外线的伤害也含粉体化妆品的重要机能之一,平均粒径小于100nm的微粒子二氧化钛不但可隔绝紫外线,还可让可见光通过,使化出来的妆看起来更为自然。要使化妆品兼具隔离紫外线效果,除了添加微粒子二氧化钛外,也可以添加微粒化的氧化锌和化学紫外线吸收剂等。

  

4

控油

  粉体本身很容易被汗水和皮脂破坏,并且夏天肌肤油脂腺分泌旺盛一不小心就变成一片大油田。因此,粉体需要有一些吸收剂吸收油脂和水分。

  

  具有良好的吸收汗液和皮脂功能的粉体包括胶态高岭土、淀粉和变性淀粉、沉淀碳酸钙、碳酸镁、多孔性的二氧化硅微粒、多孔性的纤维素微粒等。 此外,同样的粉体,研磨得更细时,可以提高其吸水和吸油量。胶态高岭土是由天然高岭土经过胶溶过程精制而成,其粒度较均匀。 胶态高岭土有很好的吸汗能力,遮盖力也较好,耐油性好,对皮肤的附着性也比滑石粉优,但缺点就是不够柔滑,涂在皮肤略感粗涩。淀粉和变性淀粉也应用得很广泛,除了有上述的优点外,它还赋予皮肤平滑感。 可是当曝露于潮湿空气或皮肤汗液分泌过多时,淀粉会结块,形成黏稠物质,会阻塞毛孔。此外,淀粉是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容易长菌。为了克服上述缺点,现在已经有一些化妆品专用的变性淀粉,这类淀粉不会结块。沉淀碳酸钙具有很好的附着性,相似于高岭土,缺点是不够柔滑,会产生较干的肤感。 碳酸镁是粉体中吸收性较高的的粉末,其吸收能力大约是沉降碳酸钙的三倍,会使皮肤产生干燥的感觉。若把碳酸镁用于蜜粉时,会产生丝绒般的肤感,并有助于防止粉体结球。


5

附着性

  附着性是指在皮肤上很好的附着特性,包括在皮肤上均匀的延展和在皮肤上附着的持续性。一般提高化妆品在皮肤上的附着性的方法是使用滑石粉和一些金属皂类,如硬脂酸锌和硬脂酸镁。 近年来也会利用粉体的表面处理技术来提高粉体的附着性,在粉体表面进行疏水处理,可防止粉体与皮肤密切接触时因为与汗水融合而崩落。 做疏水处理时会使用金属皂、有机硅、卵磷脂、氨基酸、含氟烷基化合物、蜡类和界面活性剂等物质。

  

6

绒膜性(Bloom)

  绒膜性是指在皮肤表面形成像天鹅绒肤感的外层。这种性质对于粉类化妆品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感官特性。轻质的微细碳酸钙、米淀粉和其他变性淀粉、丝素等可赋予产品绒膜性。


7

保湿

  通常遮盖力一强就很容易牺牲清爽度,本来起遮瑕作用的粉底一但起皮反而变成更大的瑕疵。要想做到遮瑕和保湿二者兼得就要在粉体中添加复合保湿成份,这样可以维持水润肤触感同时增加肌肤透明度。


8

不脱妆,持久性

  为了保证粉体中众多成分的相容性不会随着时间和外界环境而改变,一般利用具有交联性大分子聚合物(成膜剂),能使粉底涂抹形成一层舒适柔软的膜,保持涂抹后的粉底形态稳定,即使在推蹭和冲洗的情况下也不会脱妆。


9

柔滑性 (Slip)

  柔滑性也称为延展性 (Spreading)。 柔滑性是在皮肤上延展良好和有柔滑性的感觉。使产品具有柔滑性感觉的粉体是滑石粉和云母粉等原料。 近年来,为了提高柔滑性开始使用粒径为 5~15um 范围的球状粉体,其中包括二氧化硅和氧化铝球状粉体,纤维素微球、尼龙、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球状高分子粉体。 目前市场上有新的滑石粉代用品: 绢云母粉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微球体,二者都具有高度的润滑性,具有特殊的光滑感和柔软感,也都有吸油性质,无刺激性及毒性,可安全使用。

  

  好啦~今天的小课堂就到这里了~

  

  对于技术控消费者,下次选购粉底时可以将成分表对照本文所说的小技巧哟~有的放矢地选择最适合最自然的粉底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