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珀莱雅、上海家化的研发中心是什么样的?

2017-07-08 美妆供应链

  随着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化妆品生产企业越来越重视创新研发体系的构建。而在这个些企业中,上海家化和珀莱雅堪称榜样,其研发实力及行业地位有目共睹,那么他们是靠怎么样的研发体系才能做到行业领先地位?  


珀莱雅的研发体系


  关键点:给“一年做了大半个配方”的工程师以空间。  

  在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蒋丽刚看来,真正的创新产品,需要工程师的忍耐,历练和时间,而这些都依托在一个有远见的研发管理体系上。  

  拿珀莱雅研发创新中心举例,珀莱雅研发体系有以下特点:

  

  1、注重本质创新。“要做百年企业,最终一定要回到本质创新”。为此珀莱雅成立专门的基础科学研究部门,进行皮肤生理学研究和化妆品原料研究。珀莱雅研发创新中心还有专门的前瞻技术研究部和产品概念研发处,专门负责和品牌市场部在产品开发前,进行产品概念和功效规划。  

  2、研发人员在管理机制上实行管理职和专业职分离。专业职的研发工程师待遇和管理职是等同的。他们鼓励工程师在专业之路上前行并获得应有的待遇和尊重。

  

  3、研发人员应用研发和本质研发时间比例为2:1。珀莱雅六十多个研发成员的团队中,他们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开发潮流新品,而剩下的三分之一时间,他们在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在维持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紧密跟随潮流的时候,不忘积蓄能力,为的是赢得时间来完成“销售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研发积累。

  

  4、工程师评价体系注重创新研发成果。在珀莱雅研发创新中心工作的工程师的考核指标里面,除了被交付的工作任务需要被按时完成外,还强调他在当年研发并展示的企业内首创产品,国内首创产品,世界首创产品的评分,还有当年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技术文章,当年申请及获准的发明专利数目等。  

  5、人才储备体系注重传承。珀莱雅鼓励内部分享,工程师专业职级越高,每年自我分享的次数要求越多,企业还会对工程师的每次分享进行打分评估。其次,“师父带徒弟”的贡献也作为工程师的审核标准之一,师傅带徒弟在实践中进步而非常规培训模式。 

 

  著名化妆品研发人、中国香化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慧良认为,企业对工程师的需求转变是有一个历史轨迹的。80年代或之前,(技术人员)比较多是精细化工专业毕业的,随着化妆品行业的高速发展,纯化学专业毕业的人员具有的专业知识已无法满足这个领域科技发展的需要。化 46 32245 46 14939 0 0 3759 0 0:00:08 0:00:03 0:00:05 3759品行业所涉及的科学技术领域实际上涵盖了生物医学、人体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药学和法学等等。

  

上海家化的研发人才培训体系

   

  关键点:循序渐进,由点到面,再纵深发展  

  以上海家化为例,他们的研发人才引进以及培训体系如下:

  

  1、不局限在化妆品专业。90年代,上海家化在化妆品行业中率先招聘与引进生物学、医学、药学和材料科学等专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进入化妆品行业;目前范围扩大,只要专业是涉及生命科学、医药学、各种化学,都可以纳入考虑引进对象,甚至许多原来是文科背景的专业人员也越来越多地加入了化妆品科研队伍。

  

  2、欢迎应届毕业生。上海家化技术人员的招募一般从大学毕业生和/或硕士毕业生、博士生。他们不一定要有化妆品方面的基础知识,但是他一定要有相关的化学、生物技术、医药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背景。  

  3、成熟稳定长期的人才培训规划。定编在化妆品产品配方研发体系的人才,上海家化会为每个人制定一份详细的三年专业培训规划。

  

  a、在带教配方工程师指导下做化妆品基础训练,让他们做一系列不同的基本配方。掌握不同功能、不同用途的化妆品基础原料,深度了解这些基础原料的性能、用途、使用要点等。  

  b、拓展训练(最重要的部分)。要求工程师掌握水剂、膏霜、洗涤类等制作。参与非关键产品研发的项目,了解一个产品从研发到推向市场需要做严密的系统性工作流程。  

  c、独自设计配方的学习与实践。在基本能独立设计配方之后,可单独承担一个项目、提出自己的创想,培养他们组织能力和市场触觉。

  

  专业人员从招聘进来到具有一定的产品研发能力和相关组织能力,进而能独当一面的有效工作,大概要5年或者以上的时间,要再进一步成为技术经理到总监之类的,可能就要6到10年的时间。  

  “整体来说我们培养人才的步骤就是从一个知识点,拓展成一个面,然后向纵深发展,最后形成立体型的系统的知识与管理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会在一些重要的节点上进行考核,以确保这些专业人员的有效成长。因此,家化的产品研发技术人员大多是企业内部一步步培养的。”李慧良表示。  

对中小型企业的建议

 

  蒋丽刚:  

  1.国内企业可以和一些有特定能力的成长型小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创意产品,共同成长,这样接地气,转化快,而且实用。

  

  2.中小微型企业,要找技术能人带徒弟,把内部研发力量集中在一点,攻其一点,把特长产品和特色产品做到极致,来获得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例如御泥坊。  

  张太军:  

  技术创新要基于现实,能一个一个地解决消费者面对的问题。每一个规模的企业都可以筹建与其规模相适应的研发团队,在发达国家和高科技领域宁肯不要工厂,也要建一个研发团队,这说明了研发对于一个品牌的基础支撑作用。


  李慧良:  

  1.企业是否真正地重视科研,要让研发人员静下心来,并给出相当的时间,能让科研人员想的深一些、做的更仔细些,而不是下达命令“赶紧拿个产品出来”。

  

  2.产品研发需要非常及时地把握住市场与消费者需求的痛点,要研究消费者的当下需求、潜在需求和异化需求,也必须具有相当的前瞻性,这是企业产品研发的根本。

  

  3.企业找准发展方向和定位。一家企业如果仅仅是追求短期利益的话,他们所谓科研力量的展示往往是为了广告效应,哪怕是再多的高端科研人员聚集在一起,企业装备有再多的科研设备和仪器,也只能是用来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道具而已。


往期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