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批评他人的正确姿势

张宏伟 书影斑斓 2022-03-19


这是“书影斑斓”陪伴你的第18



批评他人的正确姿势


文|张宏伟





全文共3302个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2016年11月份注定舆论场不会平静,随着聂树斌案的无罪判决公布,对于该起案件的后续追责问题在网络舆论场的纷争又起。

      一方是以律师为代表的“严厉追责派”,主要观点是:要严厉追究当年办案人员的责任,一个不漏!更有律师详细列了一份追责名单:包括当年聂树斌案件的侦查人员、主管领导、检察人员一直到一审、二审、死刑复核的审判人员。看着这份如一串葡萄般长长的名单,我脑子里浮现出了老版影片《小兵张嘎》中,嘎子对吃西瓜不给钱的胖翻译官咬牙切齿地蹦出的那句话:“别看你现在闹得欢,小心日后拉清单”。

嘎子说:“别看你现在闹得欢,日后给你拉清单!”


      另一方呢,就是以体制内公检法人员为代表的“历史原因派”,怀着一种休戚与共的悲壮感来参与争论,主要观点是聂树斌冤案产生有其时代的特殊背景,当年参与办案的公检法人员并不都是贪赃枉法、一定要至无辜的聂树斌于死地的大恶之人,如今冤案平反,但请不要把时代的责任全部推到个人身上来承担。


      争论在各个公众号相关文章的留言区里、不同身份成员的微信群中展开,争论到激烈处,双方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内容甚至已经涉及评价对方的道德品质、人格优劣了。


      但是,我写这篇文章,目的却并不是为了评论“聂树斌案中责任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这么一个具体问题。毕竟万事万物都有一体两面,任何争论如果只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来论证对方的错误,那么这种争论无疑最终只能落得鸡同鸭讲、一地鸡毛的不堪结局。

所处角度不同,怎么会产生相同的判断?

      

       我只想在本文中思考一个技术性问题:“如何正确地批评他人?”


      现实生活中、虚拟世界里,各种话题的论战时有发生、此起彼伏。大至国家外交政策得失与否,小到老人摔倒了到底该不该扶,各种不同观点总会很快形成自己的阵营,双方互不相让,拳脚和狗血共舞、刀剑与唾沫齐飞,颇为热闹。


      我作为一个资深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专业人士,通过旁观大量的话题辩论之后,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许多的辩论中,一方在批评对方观点时不但不得要领,无法展开有效辩论,甚至一些看似义正言辞的反驳根本就不是在合理批评,而是人身攻击、挟私报复。出于一个有正义感的吃瓜群众的朴素道德良知,我经过对这些无效、无聊甚至是无耻的争论方式研究及归纳后,总结出以下三种典型形式,供大家学习批判。




第一种:

道德攻击式

互泼脏水已经超出了辩论的规则底线


      这种争论是一种最低级的辩论方式,因为争论双方在争论的过程中突破了底线,往往用较多的精力来批判对方个人道德品格、身体隐疾、受教育程度甚至家庭成员等等与争论主题无关的内容,根本就不是为一个具体问题而战。这种争论的典型对话形式如下:

      甲:白母鸡下的蛋好吃。

      乙:你是不是对黑母鸡有什么意见?黑母鸡白母鸡都是勤奋下蛋的鸡,你为何偏偏为白母鸡说话?

      甲:我只说白母鸡下蛋好吃,并没有针对黑母鸡。你那么激动干嘛?小心血压升高心脏停跳。

      乙:我身体好得很。倒是你家三代都有心脏病的遗传,你自己要小心心脏。而且你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难怪看问题如此偏激。

      甲:如此说来,你辩论爱扣帽子,打棒子,原来是你爸爸当年文革中当过革命小将,有家传啊!

      乙:革命小将爸爸也好过你那个戴绿帽子的爸爸,当年……!

      甲:*&%¥#%@#@&*……!

      乙:*&%¥#%@#@&*……!


      各位小伙伴看明白了吗?这种辩论哪里是在争论“白母鸡的蛋究竟为什么好吃”这个原始话题啊,整个就是两个市井悍妇之间为争风吃醋而展开的骂战嘛。这种争论,是最低级的争论方式。




第二种:

鸡同鸭讲式

鸡同鸭讲,自说自话

      这种争论中,双方处于彼此可以看见却无法触摸的平行世界当中,看似在交流争论,但对话内容基本属于货不对板、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更像是自说自话、自弹自唱、自斟自饮。这种争论的典型对话形式是这样的:

     甲:白母鸡下的蛋好吃。

       乙:黑母鸡下的蛋最好吃!

      甲:白母鸡一身白羽毛,何等美丽端庄。明明可以拼颜值,它却偏偏要靠才华,用下蛋来赢得他人的尊重。这样的母鸡很伟大,我支持它。

      乙:黑母鸡出身贫贱,相貌平平,却依靠自己努力赢得他人认可,黑母鸡值得我们学习。

      甲:白母鸡下的蛋,无论从外观还是内涵,无一不透露出主人的身份与品格,洁白如玉,回味悠长、营养丰富。好吃!

      乙:黑母鸡代表的是鸡舍底层母鸡向上层流动的可能性,是一个伟大时代的伟大楷模,它的蛋代表一种活力,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发展方向,最好吃。

      甲:白母鸡下的蛋好吃!

      乙:黑母鸡下的蛋好吃!


      对于这种争论,我们除了用“鸡同鸭讲”来评价,还有什么更贴切的词可以形容吗?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己对着心仪的姑娘大声喊“我爱你”,而姑娘却没有回应;人生最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己对着心仪的姑娘大声喊“我爱你”,而姑娘认真地看着你回答说,“你家隔壁饭店那个肉夹馍很好吃呢!”




第三种:

集体利益至上式


      这种辩论,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两个明星众多粉丝之间、两个产品拥趸之间的互掐,起因往往是一些细微小事,比如两个明星之间因为一个小小的误会,或者一个产品的用户说了另一个产品的毛病。

    

      争论由最初的几个爱抬杠的粉丝互相抬杠始,经过更多的粉丝参与,到最终双方粉丝纷纷骑马上阵,摇旗呐喊,直至最后血肉横飞为止,这场辩论很快就从对一件小事的不同意见变成了两个阵营意识形态之争。在这场争论中,双方只讲身份,不论是非,你只要是对方阵营的人,你的观点我就一概否定批判,这种观点的冲突,与其说是争论,其实更像是一场战争。既然是战争,那就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根本没有道理可讲,“是敌人就杀,是战友就护”,这就是战争中每一个战士要遵守的唯一原则。


      这种只讲身份,不论是非的做法,难怪不管争论如何开场,过程如何激烈,但最终一定是以“大爷不服二爷”而收场,因为争论双方根本就不关心议题本身啊!

只讲身份、不论是非的辩论,只会一地鸡毛




如何展开

有效辩论

      那么,作为一个现代理性人,工作中、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甚至是水火不容的另一方,我们要怎样与之有效辩论,批评他人时又该采取何种正确姿势呢?

对于这个问题,在科普作家万维钢开设的专栏“精英日课”当中,他介绍了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系教授布兰恩·卡普兰所著《理性选民的神话》一书当中的一个概念:“意识形态图灵测试”。


      首先,什么是“图灵测试”呢?懂计算机的小伙伴可能都清楚,这个测试来源于计算机科学与密码学先驱阿兰·麦席森·图灵写于1950年的一篇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内容是如果一台计算机在5分钟之内能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以为是人类所回答,那么这台计算机就通过了图灵测试,进而证明这台计算机具备了人类智能。

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MathisonTuring)


      那什么又是“意识形态图灵测试”呢?就是说在辩论时,你能不能假装自己是对方阵营的成员,阐述一遍对方阵营的观点,然后你能不能做到让别人相信你真的是那个阵营的成员?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概念呢?作者主要意思就是,只有通过了这个测试,才算真正了解了对方的思想和主张,那么你对别人的批评,才能让人信服,“同理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做人做事都需要同理心,能站在他人立场上想问题


      我们的许多鸡飞狗跳的大辩论之所以最终糊涂了事,不就是因为双方一开始便根本没明白对方在讲什么吗?


      对于如何有效展开辩论,万维钢又推荐了美国塔夫茨大学哲学教授丹尼尔·丹内特所著《直觉泵和其他思维工具》一书中所总结的观点:“我们应该如何批评一个人所需要的四步”。


    第一,总结这个人的学说,要总结到比他自己讲得都好,甚至他会感谢你居然能帮他总结得这么好的程度。

    第二,列举你赞同他的地方。

    第三,列举你从他的理论里学到的东西。

   第四,最后,才是批评他的理论里你不同意的地方。


      在我们遇到一个令我们不能赞同甚至是愤怒的他人观点时,根据以上四点方法,我们不必急匆匆地马上展开反驳批评,而是应当首先冷静下来并且自问:对方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他的观点为何会让自己产生极大的反对甚至是反感?他的这个观点到底产生于何种背景之下?甚至,我们真的听明白他的观点了吗?思考完如此三个问题之后,我们或许再开始批评也不迟。

双方都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才会产生共识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经过激烈争论后的怒气冲天派、心灰意冷派以及自我得意派。作为一个理性、客观的现代人,我们在批评他人时,在依靠自己的智力优势和知识优势狂殴对方时,真的掌握正确姿势了么?或者,请再思考最后一个问题:

      我们的观点,就真的代表真理吗?(完)



往期精彩文章: 

【观点】你的朋友圈还是“朋友圈”吗?

【游记】《文心游记》湖南篇之一:初到长沙,冰火两重天

【读书】我和读书不得不说的故事!一个逗比美女的自白

【游记】更上层楼:登鹳雀楼记

【观影】人间西游记:影片《冈仁波齐》评述

 

书影斑斓

一个有角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读书公众号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书影斑斓”

   投稿邮箱:zhw-rw@163.com


(本文所有图片、视频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kan

wan

qing

dian

zan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部往期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