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消失的父亲:《巨婴国》读书笔记之二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法韵星空 Author 张宏伟
这是“书影斑斓”陪伴你的第 33 天
图片来源:Pixabay |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消失的父亲
—《巨婴国》读书笔记(二)
文|张宏伟
全文共 2940 个字,阅读大约需要 6 分钟。
相声演员曹云金在2014年央视春晚上表演过一段相声《说你什么好》,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我们在小时候都习惯与自己的妈妈沟通交流,有什么事先找妈:“妈,我渴了!”、“妈,我饿了!”、“妈,我衣服呢?”等等。而跟爸就没那么多话,跟爸顶多说一句:“爸,我妈呢?”
这个段子也许引得我们会心一笑,但在笑声背后,但却折射出一个基本现实,那就是在中国的家庭中,父亲的缺位。
其实爱看韩剧、国产剧的朋友应该有印象,就是热播的所有涉及家庭的剧目,无一例外都是围绕婆婆和媳妇、婆婆和儿子、儿子和媳妇这三个人之间的关系来展开剧情,剧中却很少出现父亲或者公公的身影。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有些不让人理解:中国是一个男权社会,但在家庭中,父亲的角色却被忽视甚至剔除了。
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我们熟知的爱国将领岳飞,关于他最有名的典故就是“岳母刺字”,描述的是岳飞的母亲对于岳飞成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按照《说岳全传》中的描述,岳飞出生三天,家乡遭遇水灾,父亲遇难,母亲带他独自逃生,并把岳飞抚养长大。
岳母刺字 | 图片来源:网络
但实际上,岳飞是有父亲的,他父亲名叫岳和,岳飞的一身本领也是岳和着力培养的,并请了周侗教岳飞武术,金兵来犯时还鼓励岳飞退敌报国,一直到岳飞在战场上崭露头角,岳和才病逝。这样一个堪称理想典范的父亲形象,在我们的集体意识当中,却被抹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武志红在另一篇文章中分析;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皇帝是所有臣民的父亲,所谓“忠孝两全”,“孝”主要指的对母亲,“忠”指的对皇上,而父亲,只能隐去不提。
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二十四孝图”,里面的典故多数也是以一个人对于自己母亲的孝举为主。此外还有诸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等成语诗词,统统描述的是一个人成长历程中母亲的重要性。
贾母为主的大家族 | 图片来源:堆糖网
另一方面,中国家庭看似男权社会,但实际掌权的往往是祖母或外祖母,即大家长的母亲。《红楼梦》里,整个家族看似贾政掌权,但实际说了算的,却是贾母,即贾政的母亲。这种大母神文化,即母亲说了算,母亲掌管一切。母亲与子女,尤其是母亲与儿子的关系,才是一个中国家庭中最主要的关系。
反观国外家庭,父亲的角色在家庭之中无比重要,父亲对于培养孩子独立坚毅的性格影响巨大。
而我们的家庭模式,多数是这样的:一个超级焦虑的母亲,一个严重缺席的父亲,和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父亲的缺席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他们很少在家中,二是他们虽然在家里,但他们对家庭是回避的,既回避和妻子的亲密,也回避和孩子的高质量沟通。
从我自身的家庭来看,我的父亲就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有求必应,人缘很好,但与我们子女沟通交流很少。而母亲则是家庭里比较做主的那个角色,我成长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场景,记忆中也多留有母亲的印象。我现在与父母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平日里打电话问候拉家常,也习惯总是打给母亲,偶尔手机不在母亲身边而父亲接上电话,我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常常是问候一句“最近家里在忙什么”之类的闲话,就让父亲把电话交给了母亲,然后仿佛彼此都松了一口气似的。
我也与身边做父亲的朋友、同事沟通过,他们与自己的子女尤其是儿子,往往是沟通不畅,不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就是白天累了一天,晚上在家里就想清静一会儿,往往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时间很少。再有一种就是,孩子长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世界,而这个时候父亲再想进入儿子的世界,那个大门不知何时已经缓缓但坚决地关闭了。
缺位的父亲 | 图片来源:网络
2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父亲的角色在中国家庭中的缺席,有深层次的原因。丈夫为什么要逃避家庭?这可以追溯到他自己的婴儿时期,在中国的家庭轮回机制中,丈夫小时候也有一个内心空洞的妈妈,妈妈与爸爸的夫妻关系质量不高,转而将全部精力放在儿子身上,形成母婴共生,而儿子在母亲强大的气场笼罩下,逐渐形成了内向、不善于表达情感的性格。
等这个儿子长大,他结婚时两人及双方父母更看重的是婚姻的安全感,结果是婚姻相对稳定,但缺乏情感。婚后,因为没有情感的滋养,也因为重男轻女导致女性严重缺乏安全感,于是妻子一方面怕孤独,总想去抓丈夫,控制丈夫,而丈夫本来就属于抗拒情欲表达,抗拒亲密,同时被动的特性,所以更不愿被妻子紧紧抓住,那会让他重温幼时被母亲吞没的恶梦。
老两口沟通不畅 |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丈夫逐渐缺位逃离家庭,逃避的方式可以是工作事业,可以是爱好,或者干脆就是长久地沉默。我们经常能看到中国式老两口的经典形象:一个唠叨不停的老太太,以及一个沉默不语的老头。甚至更极端一些,作者在很多中国老年夫妻身上看到,那个有活力的、富有侵略性的,老了还耳聪目明,而其伴侣则容易耳聋眼花,且木讷的过分。后者是在用自毁感官的方式,切断与侵略性伴侣的链接,以此维护一个相对独立的自我空间。
而等到夫妻两个人有了孩子,妻子因为抓不住丈夫,所以把全部的身心精力放在孩子尤其是男孩身上,丈夫也会将儿女推向妻子身边,导致母婴共生的中国家庭轮回机制重复循环。
用希腊神话来做比喻,中国家庭的常见模式还处在大地母亲盖亚的阶段,即只有母亲和孩子,孩子们都效力于母亲的意志之下。而欧美家庭则进入了宙斯与赫拉阶段,夫妻关系是家庭的主导模式。
上图:大地母亲盖亚 | 下图:宙斯与赫拉
3
对此,我感同身受,夫妻关系其实是一个家庭当中最主要的关系,中国家庭许多的悲剧产生,首要原因就是夫妻之间感情质量不高,接下来导致亲子关系质量不高。
媒体人罗振宇在妻子生下双胞胎女儿后,就与妻子有过一次长谈,主要内容就是,“虽然有了孩子,但夫妻之间的关系不能因此而转淡,孩子是家庭的房客,住够若干年就会搬走,成立自己的家庭,而夫妻才是要相守一辈子的。”
武志红在做心理咨询师的二十多年来,有太多的来访者,和他们的伴侣和孩子都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感觉自己是一个人长大的。”
这句话对我震撼很大,我们中国有多少家庭,其中的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交流,每个成员仿佛都为这个家庭在尽职尽责,丈夫认为我在外边拼命挣钱养家,我对得起这个家庭了。妻子会说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自己已经付出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照顾家庭教育孩子侍奉老人,当然也是尽责了。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忙碌,但每个人又都如同一座孤岛,与其他家庭成员缺乏充满爱意的沟通与情感交流。
爱是回应,是看见 | 图片来源:网络
童年失去父母陪护的留守儿童、彼此猜忌情感冷漠的冤家夫妻、晚年失去子女相伴的空巢老人,在时代发展变迁的巨流中,中国社会的千万家庭当中还存在着如此多的孤岛,它们彼此孤单地漂流在情感的汪洋大海中,一个人成长或衰老,情感在家庭中得不到链接与回应,内心充满绝望与寂灭。这样的家庭,究竟会产生多少家庭悲剧、社会悲剧?
爱是什么?爱是回应,是看见,是链接。武志红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我们犹如一个章鱼,会不断伸出自己的触角,如果这个能量的触角被接住,它就得到了祝福,会变成生的能量。如果没被看见,而是被拒绝与忽略,那么它就会变成黑色的、破坏性的能量。”
著名作家林语堂说,“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与孩子做游戏。”我想,这大概就是一个健康幸福家庭的标准吧?
林语堂与妻子 | 图片来源:网络
希望我们的家庭,是一个健康的家庭,夫妻相爱、父慈母严,孩子孝敬,彼此看见,真情沟通,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不再缺席,让家庭里的每一座孤岛链接成一片充满生机的广袤大地,最终盛开爱的花朵。
往期精彩文章:
·
书影斑斓
一个有角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读书公众号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书影斑斓”
投稿邮箱:zhw-rw@163.com
(注:“书影斑斓”公众号内所有文章均为署名作者的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如若转载请与后台联系。本文所有图片、视频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kan
看
wan
完
qing
请
dian
点
zan
赞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部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