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文学变革折射思想简史 | 书影斑斓
这是“书影斑斓”陪伴你的第 89 天
文学变革折射思想简史
作者|张奇平
来源|作者原创供稿
这是“书影斑斓”发布的第 151 篇原创文章
全文共 1409 个字,阅读大约需要 4 分钟。
01
我迷惘着,走在先秦之路,遇见了一位老者,抱着三人行必有吾师之道,问道于他。
老者曰:
“尊尊为尊,社会方有秩序,秩序者礼也。逝者如斯夫。”
我继续前行,看见了一个姓孟的人,讲着民重君轻,打破着尊尊为尊的治世之路,尊重大众,民众为先。
正是这样的思潮潜伏指导,汹涌起伏的追求平等的农民起义,推动着改朝换代。多少人参与进来,放下稼穑,走进宫墙,一批新的富贵产生,社会财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重新分配,社会安定下来。
当随着财富均衡打破平等的承受底线,构筑成新的社会矛盾爆发点时,一干起义之风又使朝代更替成为必然。
当然,这其中夹杂着历史的偶然,如外族的入侵,自身王朝的火拼内耗,如西晋八王之乱,到五胡乱华,又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民族的融合。
02
每一次思想界的沉寂,必然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底潮期。
如魏晋的清谈之风,正是中国人人性思考与自身思辩力的解放与发展。由于思想界的徘徊探索,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思想哲学上的停顿,这一时期往往是历史的黑暗有期,在此背景下的人性的解放与抗争,却产生了耀眼的光芒。
由于一大批佛学经典的翻译与传播,这种佛学的包容之度,融入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各个部分,形成了隋唐大一统又包容天下的气势胸怀。
03
唐诗,这一文学形式,瑰丽神奇,如华山之峰,是顶点亦是结束,齐壁而立,万仞高岸。
宋的儒学经过朱熹的注解与官府化,儒学理学化,探究本源,尊礼之风形成,是发展亦是思想的停滞。
形式上高度统一,既造成了“先天下之忧而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意识,形成了中国人责任心的广泛民众基础,亦形成了思想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的桎梏。
反映在文学上,宋词长短句,试图并成功突破格律诗体的新作,说明了人性冲破程朱理学的格式化的抗争。
正是宋在思想上的停滞,造成民众性格呆板固执,反映在对社会的构建上,没有汉的雄心、唐的包容容纳,而偏安一颙,而又固守传统,又不可逃脱覆灭之路。
正应了一句话,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而团结亡。
04
元统治的外来性,武力长而文化短。统治上的高压,思想层面上的沉寂,文化趋向社会底层活跃起来。
元曲诉说民间疾苦,民间事情,没有思想的冲突,只有社会生活的平板映射。很快,渗透在天下责任意识的民族抗争性得到爆发。
明以军武立国,秩序整齐划一渗透在治国的方方面面。本来程朱理学,就在构筑秩序而不是突破秩序,再加上政府对秩序的遵循指导,全社会思想在这一层面上不会得到根本突破,亦不会有一点突破。
由外而反求诸已,王阳明的心学产生了,讲究自身的内心修炼,通过内心的强大战胜一切外来的因素,知行合一,一个个强大的个体产生了,明人气节直而王朝硬,君死而后国亡。
这一时期,正是一大批文人在追求自身内心修炼与思索,小说兴起了。
写小说正是作者个人内心不断思索而付诸笔端,而又不忘社会的反映,这是元曲来自社会底层的传承,又具有文学形式自身发展的传承性。但思想的传承,才是其变化发展的根本力量。
05
清在思想上发展上的停滞,如同其文学形式上的发展,没有大的突破,在社会各个层面亦是如此。
至清末,共和之风兴起,天下为公是其根本。后又有人人为公的思想,反映在文化上,新文化运动,追求白话文,摒弃文言文,打破了沉寂了千年固守不变的文学格式。
底层的白话文一跃而上,成为社会文学的主流。一大批来自社会底层的人物跃然登上历史舞台,进行着社会深刻的探索与革命。
如同曾经被社会主流嗤之以鼻的小说流行开来,并成为当今文学的主要形式一样。
本文配图:Pixabay网站
图片授权:CC0协议
作者简介
张奇平,文学爱好者,作品曾在人民日报等媒体发表。
往期精彩文章
书影斑斓
一个有角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读书公众号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书影斑斓”
投稿邮箱:zhw-rw@163.com
(注:“书影斑斓”公众号内所有文章均为署名作者的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如若转载请与后台联系。本文所有图片、视频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