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当梦想照进现实:我的司考日记 | 书影斑斓
这是“书影斑斓”陪伴你的第 80 天
当梦想照进现实
我的司考日记
文|疏桐
这是“书影斑斓”发布的第 135 篇原创文章
全文共 3515 个字,阅读大约需要 9 分钟。
“滴、滴、滴。”
我的手机响起了提示音。
我拿起手机,划开屏幕,一条短信映入眼帘:“省司法厅、省普法办依法治理办公室提醒司考考生:诚信参考,拒绝作弊,走好法律职业第一步!“
哦,每年一度的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又要开始了!
不知道,又有多少考生,将在这个周末度过一个不眠夜;又有多少考生,将在本周日结束考试后,轻松疯狂地嗨皮一下,以缓解这少则几个月,多则大半年的备考虐心之旅。
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内容,今年的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将是最后一年,明年将更名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职业范围更宽,考试方式也将发生重大的调整。
此时,我回想起十年前,自己参加司法考试时的情景。
初春
2007年
司法考试,这个号称“天下第一考”的考试,一共折磨了我三年。
网络上流传着一个笑话,可以说明司法考试的难度:
一天,一位司法考试考生的老婆失眠,便说:"老公,我睡不着,给我讲个故事吧。”
老公说:“好吧!很久很久以前,有个青年,他决定参加司法考试。他考了法理学、法制史、宪法、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还没讲完,老婆就睡着了。
第二天,老婆又失眠了,于是老公说:“民法包括: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一科还没说完,老婆又睡着了……
笑话归笑话,以下具体的数字可以形象说明,司法考试涉及的内容之庞杂:15门学科、358万字教材、150万字真题、700余万字的基础阅读材料,这个量早已超过人类记忆的极限。
我是2007年第一次参加司法考试。当年属于“裸考”,就是没有复习,只在考前一个星期时,在家看了几天书。
单位有同事嘲笑我:“人家都是提前几个月就复习了,你这哪行呢?
果然,那年我考了282分(360分为通过线)。
因为没有努力,自然也就没有抱什么期望,单位统计分数向领导汇报时,甚至都没有把我算在内。
对此我并没有在意,甚至感觉这个分数,对于裸考的我来讲还是挺不错的。
明年看我的!
盛夏
2008年
转眼到了2008年。
这一年,我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单位领导也支持,提前准假,给了两个月的脱产复习时间。
那时,司法考试辅导班火的不得了,各个大学著名的法学教授,每个周末都在全国各个培训学校间飞来飞去,走穴讲课赚钱。那时比较有名的司考培训学校是万国和三校名师。
我这个人学习有个特点,喜欢一个人,而不愿参加那种几百人挤在大礼堂的培训班。
因为我感觉在那个嘈杂环境内,我总是爱走神,喜欢看看这个同学,聊聊那个老师(儿子这点也随我),肯定会影响复习。
所以,当年我没有选择报班(当然也省了好几千元的培训费),而是在家中自学。其实做这个决定时,我心中并没有底,没有老师的面对面辅导,全凭自己摸索复习,能行吗?
在学习的漫漫荒野中,没有经验、没有同伴、没有指南针,唯有对法学浓厚的兴趣和“一定要通过”信念在支撑着自己。
那一年,儿子正在上幼儿园,回家后总习惯找我陪他玩。为了不影响复习,我将自己反锁在书房,儿子回来打不开书房的门,也就以为我没有回家呢!
那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汶川大地震!
发生地震的5月12日,我正在家里复习。中午时分,突然听到岳母说感觉房子在晃,我起身走出书房,也感觉到就如同走在行驶中的公交汽车上,左摇右晃的脚下发软,还有一点头晕。后来打开电视,才知道四川发生了地震。
随着灾区震情的不断披露,我们才知道这次地震如此严重。那时每天关注新闻报道,后来还参加了单位组织的三次捐款:一次是单位全体干警、一次是每个党员交特殊党费,还有一次是全省本系统的捐款。
那些天,我一边为灾区群众祈祷,一边继续着我的艰苦复习之旅。
由于每天在写字台上复习做题,左胳膊肘处,磨出了一层薄茧,眼睛也因为天天盯着电脑和复习资料而经常模糊。
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到了考试那天。心里没底,但又急切地想检验自己这两个月的复习成果。
11月,考试成绩出来,我还是没有考上。这一次,与通过线只差了4分。
那天晚上,我心情不好,闲逛司考论坛,看着各种喜气洋洋的晒分帖子,什么“零基础非法本复习两个月高分通过司考”、“妈妈考生是怎样在150天内通过司考的”等等又励志又让人酸溜溜的热帖,看得我心里五味杂陈。
单位当年通过了4位同事,我既羡慕又嫉妒。虽然嘴上说没事,明年一定过,但只有参加过备考的考生才会明白,这几个月,是何其艰辛难熬。
有什么办法呢?失败了,就要面对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只是这个“从头再来“的潇洒姿态,蘸满了自己的心酸与苦楚。
不过也有一点值得高兴,就是成绩印证了我在家自己复习的方向正确性!看来这种方法还是适合我的。
金秋
2009年
转眼又到了2009年的备考季。有了去年的复习基础,我依旧选择在家中自己复习。听讲课录音、做历年真题,以及背法条看讲解。
前五年的历年真题,我一共做了八遍,感觉最有效果。做真题,可以培养题感、让自己的复习重点和复习水平,始终围绕真题的难度和范围来进行,事半功倍。
具体复习过程就不说了,反正是依旧艰辛、依旧坎坷。
不过与去年不同的是,这一年的复习心态,我从容了很多。少了去年的意气风发、势在必得,而多了冷静、坚忍以及耐心。
耕耘之后,不再眼巴巴地焦急盼望结果,只是静静收拾妥当,耐心等待花开!这就是我那一年的心态。
考试成绩公布的前一天晚上,我久久睡不着觉,好容易睡着了,又做了一晚上的梦。第二天早晨六点钟就醒来,躺在床上,用手机玩了三把“QQ斗地主”,居然把把开炸弹,一口气赢了100分。
嗯,我坚信,这是个好兆头。
洗个澡,换身新衣服,然后耐心等待早晨8点钟的到来。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充满仪式感的查分准备过程,代表自己对结果已经有了预感。
哎呀!查分的人太多,我打开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同时登陆司法部网站,一遍遍地刷新页面,但一遍遍地出现“页面繁忙,请稍后再试”的字样。
可见,全国此时有多少考生,在怀着同样焦虑的心情在一遍遍地点着鼠标刷新着页面呢。
突然,操作笔记本电脑的妻子“啊”地一声惊叫起来,吓了我一跳。
只见她指着电脑界面,语无伦次地喊着:“过啦!过啦!”
我探头一看,总分394分,确实过啦!
嗯,作为一个理智冷静的人,当时查分后的失态情景,并不符合我一贯的风格,在今天回想起来有点尴尬,所以此处省略300字。
三年的努力,目标终于达成。这对于我来讲,是难得的人生体验。
在自己经历过的有限人生记忆当中,好像还没有体验过,通过自己努力而达成的成功喜悦。所以,这一次通过考试,在自己今后人生的道路上,多了一分自信。即使对于孩子来讲,我相信也是关于他老爸的,一个比较能吹吹牛的励志故事吧。
三年的复习,除了得到一本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还有了如下收获:
一、儿子从幼儿园毕业,正式进入小学读书了。
二、我自己印了一本司考日记。
嗯,是的,由于有记日记的习惯,所以在复习考试的三年时间,我一直每天记录着考试日记。
所以在考试结束后,我将12万字的日记,整理出来,在网上印刷成了一本书(当然,是一本没有书号的印刷品),权当是为自己那一段难忘经历所做的留念。
这本书,如今看来对我的价值越来越大,因为现在不看书中的内容,我甚至已经忘记,那个时期我所经历过的心路历程,以及,谁借过我的钱。
更为重要的是,如今已经上初二的儿子,时不时的会从书架上抽出这本书,细细翻看。
他也在书中寻找他上幼儿园时的记忆呢!
对了,书的名字,叫做《当梦想照进现实》。
后记
2017年
我从来不愿在回忆这场考试时,洋洋得意地炫耀自己,如何零基础轻松通过。因为对我来讲,胜利,从来就不是唾手可得的。在每一场胜利的背后,隐藏着多少惨痛的教训、参加过多少轮艰辛的鏖战、又经历过多少次深夜中的绝望。
我更愿意展示我所经历的崎岖以及艰辛,以证明,我们也应致敬每一位努力者,即使最终他失败了。
是的,有许多当年一起并肩战斗的考友,几年如一日地历尽磨难,还是没有成功,以致最终放弃。但,你能说他们是失败者吗?
如果没有经历过深夜里的独自哭泣,你就没有资格谈人生。
媒体人、持续创业者罗振宇,在谈到他为什么每天早晨六点半要录一分钟的语音,并已经坚持了四年时说:“这么做也没有什么具体用处,但我就这么坚持了。这么做的最大收获,是让我从此敬佩每一位努力做事情的人。”
我们把目光过多的放在了成功者、尤其是轻松胜利的成功者身上。但我从不相信随随便便的成功,更不佩服那些号称“零基础、短时间高分通过,司法考试也不过如此”的考生。
如同那些总在宣称“零基础、超胖体重,半年训练就参加全程马拉松”的跑步人。
即使他们真的优秀,但如果对于他人努力追求的目标,缺乏必要的尊重,其实他是不配这个成功的。
借用一句名言:“一个伟大的战士,是一个会尊重敌人的战士。”
不过,还是预祝今年的考生,顺利通过这个折磨他(她)们数月甚至数年的考试。这其中,包括我一位备考三年的好朋友,以及另一位同样辛苦备考的同学,她可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
所以你看,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总有人在默默地坚持行走着!
哦,对了,前边那句关于士兵的名言,其实是我自己说的。
相关书籍
《当梦想照进现实》
作 者:张宏伟
出版社:无
出版年:2010年
本文配图:Pixabay网站
图片授权:CC0协议
往期精彩文章
【海外】休斯顿不相信眼泪:2017飓风“哈维”亲历记(上) | 书影斑斓
【读书】揭开历史的面纱:《苦难辉煌》中的历史真相 | 书影斑斓
书影斑斓
一个有角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读书公众号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书影斑斓”
投稿邮箱:zhw-rw@163.com
(注:“书影斑斓”公众号内所有文章均为署名作者的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如若转载请与后台联系。本文所有图片、视频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