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二中•美好故事│俞旭东老师
俞旭东:1978年8月-1980年7月就读于萧山二中,1993年7月从长河中学调入临浦中学(萧山二中)工作,2024年6月于萧山二中退休。
退休欢送会:左侧第一位俞旭东老师
入学二中
1978年7月我考入临浦中学,8月底到校报到后分在高一(4)班。班主任是顾雅艳老师,教数学;语文是王华宁老师;政治是洪善贤老师;外语是李志群老师;化学郑洁云老师;物理老师是刚从东阳巍山中学调来的吴立功老师(国庆节后,吴老师调去带毕业班,物理改由吴老师的夫人朱洁老师教);体育是俞真理老师。那时,恢复高考刚一年,全社会对教育是很重视的,任课老师们个个年富力强,狠抓教育教学;学生也都有极强的求知欲,因此学习氛围很是浓郁。
高二我进了文科班高二(3)班,班主任骆英白老师,教的是地理;朱良骥老师教语文;陈振荣老师教政治;瞿建耘老师教数学;历史是袁鸣龙老师;英语是姚继揖老师;体育是朱杭宝老师。那时学制是小学5年,初高中各2年,所以高二就是毕业班,将面临高考一战。绝大多数同学是废寝忘食,奋力拼搏。一次一次的考试,使大家的情绪很焦虑。班主任骆老师为了缓解这一情况,会时不时地自掏腰包请我们吃棒冰,到现在我还觉得棒冰中麻酱棒冰最好吃。星期六下午,骆老师还会带我们去临浦剧院看电影。那时的师生关系真是融洽啊!记得陶纪德老师刚从萧中调来我校做校长,课间时分常常和同学们聊天,嘘寒问暖。我们在教工球场打篮球,陶校长也是踊跃参与进来的。记得有一次争抢篮板球,有同学把他的眼镜打到地上摔碎了,陶校长也是一笑了之。
劳动故事
那时候,除了学习还必须学农(在此前学生在校必修学工学农学军三项。学工是去位于河上公社的萧山齿轮厢厂,学军是打背包急行军),所有高一学生分三批于国庆节后去校办农场劳动一个月。我们(3)(4)班同学于当年11月搭乘大型拖拉机奔赴农场。农场位于红山脚下,有一幢在当时当地很时髦的灰色三层楼房。一楼用来办公、做食堂和堆放农具,二楼三楼是学生和带队教师的寝室。我们的寝室在二楼,寝室里平铺着一层麦草。每位同学把自家带来的草席往上一摊,这就是床铺了。紧接着就是淘米蒸饭,大楼前的小池塘水不是太清澈,还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据长久居住在农场的一位施(或史)姓师傅说,围垦是盐碱地,水是有点涩味的,要取能饮用的淡水,需往南走上几华里去一条浅河沟里挑。班主任顾老师当即就让几个班干部每天清晨轮流带领男同学去挑水。因为当时我是体育委员,便也被派任务。沿着一条窄窄的田塍一路往南,再左拐右歪地来到一条小河边。小河里的水浅而清,水面还漂浮着一些菱角藤。没有河埠,我们只好脱掉鞋子,挽起裤脚,走入河中。河水很凉,让人禁不住打个咧劲。打水可是一个技术活,水浅桶大,一不小心水就浑了,必须得轻入轻提。担起水就得马不停蹄地回程,中间不能停歇,若一不小心脚滑,整担水也就打翻了。回到食堂,把水倒入贮水缸,还得帮同学在已淘好米的饭盒里加上水。
十一月正是丰收季,掘蕃薯,垄地,种油菜,割晚稻,脱粒,洒稻谷,农活很多。施(或史)师傅给我们分组排班,因两个班的绝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干农活都得心应手。大家都是累并快活着。上午九点多,吃点心的时间到了,大家排队去食堂领,我记得有个淤姓同学在王华宁老师那领了个熟蕃薯,一眨眼就下肚了,于是又伸手去领,王老师可谓是火眼金睛,“啪”的一声打在手心上,“你已经领过了”一句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劳累一天后,哨子一响,晚就寝时间到了,大楼里一片寂静。等带队老师巡视完离开,寝室里就会响起一片嘁喳声,那是同学们从麦草垛里摸出生蕃薯在啃(白天干的是体力活,吃的是半干的米饭,下饭菜是老而韧的榨菜蔀头,没有油水),也有几位同学是在咀嚼不知从那里掰来的甘蔗,令人羡慕。校办农场一个月,最盼望的是星期日。那天大家可以结队去逛赭山老街,3分钱一个雪饼,1角钱一碗馄饨……可惜那时大家都很穷,囊中羞涩,整个月也就奢侈那么一回。
1980年7月高二(三)班毕业师生合影留念,从下向上第三排右2是俞旭东老师
TEACHERS' DAY
集体外出活动,前排左二为俞旭东老师
祝福二中
今年是萧山二中(临浦中学)建校七十周年庆,在此对学校七十华诞送上我的一份祝福。我的家庭与二中也很有缘分,一家三代都在二中求学。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是我的父母、我的姐姐在二中学习,本世纪10年代初我的儿子曾在二中学习。我不仅在二中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高中阶段,也在二中工作了三十年,见证了二中的发展。啰啰嗦嗦写了这么些,既是回忆,更是纪念。祝萧山二中日日新月月新,一年更比一年强。
退休在家的休闲生活
往期推荐
二中德育|我在“龙门桥路1号”向祖国告白
打造“青年向往之城”青年座谈会
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 ——萧山二中2025届高三首考百日誓师大会
我与二中•美好故事│章柏青校友
供稿:教科室
编辑:赵李祥
一审:缪源源
二审:任瀚旻
三审:郭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