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将“美”延续的展览
关键词
读城 四合院 美 延续
近期,首都博物馆举办的《读城·发现北京四合院之美》是“读城”系列展的第二期,延续了第一期《读城·追寻历史上的北京城池》将展览与社教活动相结合的理念。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北京城逐渐改变着自己的模样,北京城中的四合院如辰星散落,有些已然难辨真容。除了那些对公众开放的园林和故居,能让人近距离观察的规制如初的四合院,恐怕要从书中或其他途径来探寻了。而这次展览再次拉近了我们和四合院的距离。
解读北京四合院之美
展览对北京四合院进行了充分的解读,深入浅出。以“格局型制之美”开篇,不仅将四合院的物理结构进行了美的解析,同时将其放在北京城的大格局之下,在城市的机理中解读城市的基因——北京城就是由无数个四合式院落构成,第一部分营造北京城中轴线的效果,正是此内容的形象表达。如果说展厅中央的中轴线是一条空间轴线,展厅两侧展墙的内容就是一条时间轴线,记述了中国四合院和北京四合院的历史发展,其中不乏中国四合院的南北方格局对比。第一部分讲四合院的格局,也是展览策展格局的体现,开局大气磅礴的叙事结构,让观众感受到北京城的包容气度。
第二部分——色彩装饰之美,展览带领观众从城走进院中,四合院中的一砖一瓦,一窗一门,雀替天花,木雕砖雕,无不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是礼教习俗的诠释。
第三部分——秩序规矩之美,讲述四合院的建筑样式背后蕴含的礼仪道德规范,门簪和门钹规制,院落和大门的等级,居住者的空间处处体现着典型的尊卑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的历史传统。
第四部分——生活情趣之美,“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是老北京城四合院人家的生动写照,远离喧嚣,田园闲适的生活令人神往。四合院里的人、动物、植物、生活,顺应四季的轮回,与天地和谐共生,俨然一个小的生态系统。
第五部分——记录创意之美,是本次展览的一大特色。在策展过程中,征集和挑选了200多件套的中小学生以四合院为主题的创作作品,学生作品的展示背景是一条长长的胡同,寓意从四合院中走到胡同,又回到北京城中,去发现和创造。
展览策划设计之美
明快的颜色,生动的造型,丰富的互动,再结合水景庭院的空间,自然纯净、轻松活泼,这就是为孩子们做的展览。门口处的放大镜造型,将发现之旅开启。展览形式紧扣各部分内容,又做了提升,节奏上起、承、转、合,富有韵律。问题、线索、答案,贯穿在展览其中,四合院真正的美也在其中。孩子们可以去观察、找寻、表达、感悟、创造,在玩的过程中获得收获,他们既是参观者,也是参与者。
与此同时,展览的设计者也充分考虑到孩子们在观展过程中的安全,地毯的铺装、护角的使用、防滑地贴的考虑,在细节中皆看到设计者的用心。此外,展厅中还单独开辟了一块社教活动区域,为孩子们在展厅中上课留下了空间,兼具社教功能的展览是一种新的尝试。
“读城”延续着美
“读城”系列展览从“追寻城池”到“发现四合院”,由外向内,一期《读城·追寻历史上的北京城池》为青少年的博物馆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环保的纸艺城砖搭建的城墙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二期展览由北京城走进了四合院,追寻和发现北京城更深的文化底蕴,互动体验也让青少年与四合院的关系更亲密。《读城·发现北京四合院之美》再次唤起了我们对这个城市元素的记忆,让北京城和四合院重新走进观众的视线。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关于“美”的探讨和追寻是不会停止的。城市的美、四合院的美是静的,在等待着我们发现。展览使我们越过时间和空间,感受着四合院中岁月的痕迹,北京的痕迹,北京人的痕迹。我们不仅读了四合院,读了北京城,还要融入到里面去,让孩子们爱上这座城市。他们与城市一同成长,并且今后会成为这个城市的主人。“读城”在继续,美在继续。
说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主编:徐俊锋
执笔人:王宇
编辑:陈晶晔
美编:唐可
注:文章版权属北京华翰文化遗产博物馆研究院,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该作品。转载请关注公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