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近乎伟大的总理”默克尔卸任在即:从“小姑娘”到“德国母亲”,一个时代的落幕

理想国 理想国丨乌托邦 2023-01-12



执政16年后,默克尔即将退休。9月26日,德国举行联邦议院选举,现任总理默克尔宣布不再参选,结束总理生涯。


在任内,默克尔被德媒视作“危机总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2015年难民危机、2016年英国脱欧等重大事件,均在其任期内发生。她曾力挽狂澜,也曾见证诸多大事,对德国、欧洲乃至世界有着独特影响。


默克尔
总理默克尔在几年前就宣布不谋求竞选连任,她的时代即将结束。环顾当今西方世界,一位女性领袖能执政16年,本身就是个奇迹。
执政期间,默克尔经历了4任法国总统、4任美国总统、5任英国首相、9任意大利总理...
德国TRTDeutsch在专题文章中用“Mutti Merkel”und knallharte Polit-Power-Frau(“母亲默克尔”以及强硬的政治权力女性)来形容默克尔。

西班牙 La Vanguardia 报纸用“在默克尔任职期间,她的国家的历史与欧盟的历史是不可能分开的。它使德国成为欧洲领先的经济强国。“来称赞默克尔。甚至表示:“对许多人来说,默克尔不仅是联邦总理,还是欧洲总理。”
布鲁塞尔智库欧洲政策中心 (EPC) 的德裔政治学家 Janis Emmanouilidis将默克尔在将近 16 年后离开欧洲舞台描述为“一个时代的终结”("Ende einer Ära" )。
印象中只有“默克尔总理”“我现在25岁,默克尔16年前上台时我9岁,那时我对政治一点也不感兴趣。可以说,几乎在我(至今为止)全部人生中,默克尔一直都是联邦总理。”住在德国首都柏林的大学生亨德里克对澎湃新闻回忆道。
29岁的艾斯拉(化名)来自德国西北部的一座小镇,目前在中国工作,她也有类似的感受。艾斯拉告诉澎湃新闻,“2005年(默克尔上台时)我13岁,还不是对政治特别感兴趣。所以对我来说,只有一个有默克尔(当总理)的德国,我并不知道一个没有默克尔的德国。”
有人将默克尔时代视作德国的“黄金时代”。从数据看,自默克尔2005年担任总理以来,德国失业率从高于11%降至5%,人均GDP提高42.6%;近10年间,德国国家财政盈余常高达数百亿欧元,民众生活富裕程度上涨,人均居住面积稳步提高……有民众甚至将德国队问鼎2014年世界杯也归为默克尔的政绩。
可以说,经历多轮危机后,默克尔塑造了德国稳定可靠的国际形象,她本人也被称为欧洲的“稳定锚”。德国《世界报》在本次选举前发布的一份由欧洲多国民众参与的民调显示,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默克尔使德国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 2015年9月5日,德国慕尼黑,难民抵达火车站时手持默克尔照片。图源:新华社
将默克尔的点滴人生串起,便能发现这棵政坛常青树的些许奥秘。
物理学家
1961年,7岁的默克尔就要上小学。母亲叮嘱她: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很多人可能会排斥她,她得小心翼翼。
母亲的话,成为默克尔的护身符。
默克尔小时候和长大后的发型都没变
默克尔在集体生活里学会了隐藏与小心说话,也学会了跟体制打交道的方式:不去反对、不去拥护、守口如瓶。她曾回忆说:
如果体制变得确实很糟糕,我会逃跑;但如果不是太糟糕,我就不会过着反抗体制的生活。

冷战正当时,德国一分为二。她生在西德,刚出生几个月,就躺在手提筐里,被带到了苏联阵营的东德。父亲是一位颇具能量的基督教牧师,移民东德是为了信仰。

默克尔的父母
谈起默克尔还是“小安格拉”的那些岁月,人们常常对其充满好奇:一个游刃有余于自由新世界的女性领袖,是如何在柏林墙的那一边生活了35年的?她又是如何看待这段人生、如何评判那个笼罩着神秘面纱的世界?人们对默克尔的人生长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想要解读发生在她身上的种种——以“曾经的民主德国居民”的眼光。
在柏林以北的“下勃兰登堡明珠”滕普林小城,默克尔的家庭环境非常宽松而愉悦。她的父亲原是汉堡基督教路德派教堂的牧师,被柏林—勃兰登堡地区的大主教调来东德后,觉得“民主德国的束缚已经够多了,所以我们在家会为孩子们敞开足够的空间”。
虽然东德政治气氛浓郁甚至严酷,但对幼小的孩童来说,家庭带来的影响与护佑,几乎可以作为完全的屏障,遮蔽残酷、袒露自由。借由父亲创建当地神学院的独特身份及其在西德的亲戚资源,默克尔可以享有东德普通孩子不曾拥有的机会,探看不一样的世界,比如收看联邦德国的电视节目、订购西方的杂志书籍,甚至到西方去旅行。
在这些浸润中,默克尔拥有一个与“民主德国”的刻板印象完全相反的,和谐宁静的、世外桃源般的少女时光。她最喜欢的人,是牧师父亲和园丁师傅。牧师父亲对知识与社会的思辨充满魅力,自家园丁在修剪植物时的专注也令她神往。她爱这些“在生活中游刃有余”的人,并渴望自己也能如此。在被意识形态占领、无处不是政治的东德,崇拜牧师与园丁,几乎也算得上是奢侈的愿望了。

这个聪敏的、被悉心保护着的女孩,在政治的夹缝中懂得了明察秋毫,像欣赏专注的园丁一样,审视两德之间“去意识形态化”的共通点——那也是人性的共通之处。比如,无论哪种意识形态之下,都有不时打骂孩子的家长;比如,无论秉持怎样的政治理念,都有欢笑和哭泣的人;再比如,发达的城市生态环境不够舒服,经济局促的乡村反而有大面积的森林湖泊……如今,当我们站在“上帝视角”回看“总理默克尔”,或许能为她从政后最大限度地摒弃意识形态影响、追求务实的作风,找到一丝源头。

“统一的德国”“先进的西方”,因为特殊的家庭氛围,音貌犹存;敏锐的、去意识形态化的个人反思,也让默克尔最大程度地拥有了思想的舒展空间。此后,她又刻意地选择了就读物理系,远离更为枯燥的政治教条,希望“享有最大的自由和发展机会”,在学科的保护伞之下,专注于眼前的课题便好。
2005年11月23日,德国柏林的一家酒馆内,店员把默克尔的头像与历届总理挂在一起
她也叛逆过。
高中毕业晚会,东德下令必须要出某个节目。默克尔和同学们都非常生气,集体罢演。即便他们随后妥协,但演出的内容并没有遵循官方的要求,甚至朗诵某位资产阶级作家的诗歌,隐晦表达对东德的不满。
有关部门怀疑牧师的女儿默克尔是主犯。但默克尔人缘好,同学们团结一致,没有指认她。
默克尔和同学们,圈出来的是默克尔

因为想弄明白原子弹与相对论,又不想重走父母被外界压抑的职业老路,她选择了莱比锡大学的物理系。
硕士毕业后,她想在另外一所大学任职。面试现场,对方对底细了如指掌的政治审查引起她的反感,她随后就到东德科学院的物理化学研究所(简称物化所)从事科研工作,并于1986年取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在大学期间,她收获了一场婚姻,虽然她离婚后又再婚,膝下无子女,但第一任丈夫的姓氏默克尔,便被这个女博士继承了。
默克尔曾写过一篇名为《密介质中的双分子基本反应对反应速率的空间联合反应》的论文,她会从粒子与波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提出问题、对照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一分为二的德国,就是试验场。
在物化所期间,因为西德亲戚结婚,她便来到了一墙之隔的西部。那时候,很多东德人都翻过柏林墙,逃到西德。默克尔看到因贫穷而被嘲笑的东德人、贫富差距造成的西德流浪汉、20多年的柏林墙造成的巨大差异。
科学思维提供了一个视角去观察现实政治。而西德之旅后,默克尔的政治热情被点燃,她阅读大量的政治类图书与报刊。在物化所工作12年之久的默克尔,一个故意伪装的政治绝缘体,等到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小姑娘
1989年11月9日晚,柏林墙被推倒。在这个历史时刻,默克尔表现得很乏味。她做了个桑拿,喝了点酒,跨过西德后又折返回家,因为明天得上班。
但接下来几个月,她比那些上街游行庆祝的东德人,更快抓住了机会。
默克尔开始踏入政治领域。东德“民主觉醒”组织的创始成员雷纳·埃佩尔曼回忆说,默克尔这个不知名的女科学家几乎算是“忽然出现”在该组织的。“她说,她现在住在东德,想寻找可以继续自己梦想的地方。”
衰退中的民主德国,各种党派正在冒出新芽。默克尔的入场,选在了这个极佳的时机,并在此后“火速上升”。
这其中多少有点幸运的成分。比如,“民主觉醒”所结盟的基民盟东德分部“意外”赢得大选,随后默克尔被指派为东德“民选总理”德梅齐埃的发言人的助手。这位发言人特别害怕乘坐飞机,所以有一次,陪同东德总理出访的任务就落在了默克尔头上。这给了她表现自己实力的机会,随后,她成为最后一届民主德国政府的副发言人。
两德统一前后,默克尔所在的“民主崛起”被基民盟合并,默克尔通过竞选成为代表基民盟的联邦议员,跟着进入科尔内阁,火速升为基民盟副主席。此后,默克尔先后兼任妇女部长和环境部长。
1990年两德实现统一,基民盟主席科尔在大选中获胜,成为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了选举,进入议会。
默克尔和科尔

默克尔快速崛起,既离不开个人奋斗,又有好运气。
除了与职位匹配的能力,她被选中更多是源于其“女性+民主德国居民+新教徒”的多重身份。科尔总理(男性+联邦德国居民+天主教徒)是有名的“比例代表制专家”,默克尔的复合背景迎合了彼时的社会浪潮。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媒体和政客把总理科尔叫做“政治养父”,而默克尔就是“科尔的小姑娘”。
默克尔最初获得政治关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女性优势,但在男性俱乐部文化盛行、对女性充满偏见的工作环境下,她依然处处受到掣肘。特别是在那些爱出风头的西德男政客面前,默克尔遭到赤裸裸的性别霸凌和刻意忽视。在她第一次以部长身份外访以色列期间,当地大使故意不待见默克尔,反而给予她手下的副部长额外优待,仅仅因为他是个男性。
默克尔感到委屈,不由自主红了眼眶。这不是她第一次掉泪,科尔时常在内阁会议中当着一众男同事训斥她,让她感到被针对而下不来台。“我必须要更强硬,否则根本行不通。”默克尔曾对记者这样描述当时的心境。
1991年,基民盟时任党主席科尔与默克尔在一场会议上在从政生涯初始的1995年,那个令她大放异彩的柏林气候会议上,默克尔做了一次关于“计划为实用让步”的极好展示。在这场关于制定下一阶段气候政策约束性任务的漫长拉锯中,作为中间人的默克尔将会议一分为二,自己在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发达国家两个阵营间奔走,来回磋商,最终制定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柏林指令”。
在这场会议中,默克尔展示了政治的线性可能:谈判可以循序渐进,只要事情是“向前”的,就无需按照教条。“只要能向前一步,就可以妥协”,这次成功的经验也影响着未来总理默克尔的外交风格:如果自己与对方不同的见解之间有那么一个“中间点”,且大家都能接受的话,她会高高兴兴地采用这个中间点,妥协一部分苛求,来避免可能到来的冲突或满盘皆输。
如果有什么能让默克尔愿意为“计划”让步,那一定是实用主义。假如能够更快地达成目的、到达终点,那么中间的细微之处,她可以接受相对的意外和妥协。
德国母
2005年默克尔正式成为德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理。刚掌权时,她说,德国政府的最高职位给了一位女性,有谁能想到呢?谁又能想到,她在总理之位能连续坐16年呢?
她刚主政时,德国经济一团糟。而这16年里,德国失业率从超过11%降到5%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40%,去年,德国的GDP全球第四。
2005年—2020年德国GDP变化    图源:世界银行
她在竞选时,对前任总理的下调个人所得税、削减企业医保缴费,减少失业金以促进就业等改革措施进行讨伐。但她在位时,则是延续了前任总理的主要经济政策。
国富民安,德国人便称她为“德国母亲”
除了民主德国带来的标签,默克尔自身的性格倾向、科学家的身份和较长时间的科研生活,也塑造了她极为鲜明的个人处事和执政风格——崇尚科学的方法。
科学所包含的审慎、秩序,几乎贯穿了默克尔所有的人生选择。比如,她的第一次婚姻——这个如今以姓氏“默克尔”为遗留物的婚约,是为了可以在当时分到一间单独的公寓;而作为德梅齐埃政府副发言人的时候,她就以对“厨房内阁”做简报时的精悍著称——比起其他的发言人,她总可以用最妥帖的次序、最实用的取舍,来精选那些真正有意义的部分。英国前外交大臣大卫·米利班德这样评价默克尔:“她总是令我感到震撼,她总是沉着冷静,极度认真,处理政策问题的表达方式极具逻辑。”
默克尔最为推崇的名言是:“没有质量,便无吃水深度。”如若将这句话转化成对默克尔行事作风的注解,或许可以是:没有科学的方法,便无法解决问题。
默克尔需要在物理学家的理性思维、德国的利益、外部世界需求、民意这四者中,随机应变,找到平衡点。金融危机、欧债危机、英国脱欧、难民潮、难缠的特朗普、新冠肺炎等等,任何一件处理不好,默克尔的名声都会跟着欧盟一起瓦解。
默克尔与特朗普

主政16年,默克尔成为欧洲的稳定器,对她的赞美声远盖过了批评声。在处理欧洲危机之后,“德国母亲”默克尔便升级为“欧洲祖母”。在特朗普任期内,默克尔又升级为西方世界的领头人。
面对政治,默克尔也常常依旧像实验室中手拿量杯的科学家,在有坐标系的比较、有数据堆叠的实在中,收获心安,同时也给了民众信心——“如果默克尔是领航员,那么总是会安全降落”。
默克尔的另一个“信条”,是严格遵循秩序,缜密制定计划。崇尚计划的缘起,或许也可以向她的孩提时代寻求解答:因为成长期间的“一个问题”,她在跑步及上下楼梯的过程中都很不顺利,算得上是一个“运动白痴”。为了避免尴尬和麻烦,她需要严格要求自己避免不必要的张望,专心探看脚下的路,每一步都要在计划内完成。
在外交上,默克尔的风格依旧是理性务实,不搞对抗,提倡对话与合作。在她担任总理的16年间,默克尔伴随着中国的惊人崛起以及中国对德国经济日益增长的重要性。自上任以来,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四倍,达到960亿欧元。中国连续五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总额达到近2130亿欧元。此外,德国公司在华投资也达到数十亿美元。
“默克尔总理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中国的日益强大," 她的前外交与安全顾问和后来的德国驻联合国大使克里斯托夫.霍斯根(Christoph Heusgen)近日对《明镜》杂志说到,“她很早就知道,中国会成为一个世界强国。”这就是为什么她如此频繁地前往中国,以及为什么她在2010年就开始了双边政府磋商。这是一种为亲密伙伴保留的形式,两国所有部长都聚集在一起。“这种对中国的高度关注是有远见,正确的。”赫斯根说。新华社在最近发表的文章《默克尔给德国政坛留下了什么》中如此评价默克尔:
致力于推动德国和欧洲对华友好交往和务实合作。执政期间她12次访华,在上海体验磁悬浮列车,在成都学做宫保鸡丁,与中国大妈拉家常,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她执政期间,德中贸易额显著增长,德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对华直接投资最多的欧盟国家,两国在文化、科技、教育和产业等各方面都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2018年,默克尔宣布将不再寻求连任最后,说一说生活中的默克尔。默克尔在政坛上给人一种铁娘子的印象,其实生活中非常亲和。比如她的衣着和发型,十几年如一日,一件衣服能穿23年。


默克尔拒绝住豪华的总理府,而是和丈夫住在国会大厦附近的小公寓,没有保姆,自己做家务,周末还自己买菜做饭。

据说默克尔拿手菜是蛋糕和土豆汤。

总之非常亲民,如果你说这是亲民的竞选策略也可以,但是十六年如此,就不像表演了。


执政16年里,默克尔的支持率一直都在50%以上,最高时一度达到86%。德国《明镜》周刊在9月4日发表的文章中用“近乎伟大的总理”来评价默克尔。无论是“欧洲铁娘子”“危机总理”“守成之主”还是“默大妈”,不同人眼中有不一样的默克尔。作为政治家,她打过应对各种危机的硬仗;她是世界政坛的“常青树”,在任期间历经美国4位总统、英国5位首相、意大利9位总理、日本11位首相。
如今,默克尔的时代就要谢幕。没有了默克尔的德国与欧洲,一切都在被畅想与讨论。



参考资料:1. 王拥军,《默克尔新传:奋斗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中央编译出版社2. 周璇,《默克尔:一切梦想终将成真》,台海出版社3. 乔治·帕克,《默克尔的崛起》,纽约客杂志4.远冯潘科《【解局】默克尔的“背影”》 侠客岛5.澎湃新闻
6.新华二代在德国
7.吴晓波频道


End




End





往期推荐

☞朱光潜:有趣的灵魂都有静气

☞清华建校110年丨梅贻琦:一生清华,一世清白

☞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丨蒋勋讲苏轼名篇《前赤壁赋》

经济学家张五常:评复旦姜文华事件

☞那位衣衫褴褛的老太太,让罗翔一生愧疚

☞陈丹青 :谁把权力崇拜灌进了孩子的脑里?

☞比《地球公民》更硬核的纪录片!永远不会有“人道屠宰”!

房兵:中美海军差距大,媒体不要给年轻人打鸡血,会误国误民的

李安:这世界上唯一扛得住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

易中天:我坚决反对励志,反对培优,反对成功学

☞哈佛大学:让人快乐的20个习惯(双语版)

清华大学才子陈行甲辞去县委书记,原因首次披露

梵高55幅早期素描 ,很感人!

洪晃:我与陈凯歌离婚前看心理医生 讲的内容让医生发毛

☞资中筠:说真话为什么这么难?

毛笔勾勒的常玉:“我的生命中一无所有,我只是一个画家”

☞叔本华: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

☞《乌合之众》中的50金句

☞穿越到先秦吃顿饭,差点饿死!(附各种食材传入中国时间表)

☞尚刚:父亲的另一面

☞易中天:当下中国最缺什么?为何作假盛行?

☞李光耀:我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深度)

柴静:我是三无人员

☞梁漱溟:思维的八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杜大恺:我都看见了什么,我的作品在做回答

刘巨德丨画贵思其一

色彩的智慧:艺术家钟蜀珩作品欣赏

89岁屠呦呦再次震惊世界:孩子,这才是你要追的明星!

☞沙特外交大臣答记者问…看看不耍流氓怎样回答尖锐问题

☞《差馆》:你不了解的中国社会底层

☞易中天:无理可讲的中式逻辑



中国文艺联盟丨理想国(Dreamland427)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入“理想国”

投稿邮箱:dreamland427@163.com

微信号:DreamlandBC427









声明:本文不代表平台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以分享为目的,如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转载:转载本公众号文章文中注明“转载自公众号:理想国 (ID:Dreamland427)”,转载本公众号注明转载的文章请与原公众号联系。

End





往期推荐

☞朱光潜:有趣的灵魂都有静气

☞清华建校110年丨梅贻琦:一生清华,一世清白

☞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丨蒋勋讲苏轼名篇《前赤壁赋》

☞王鼎钧:很多故事,我们只知道半截(深刻)

许倬云:我希望不再听见“厉害了中国”的论调

清华大学刘瑜:人的底线究竟在哪里呢?

人生际遇的好与坏,关键往往在于生命里碰到甚么人

☞另一个视角:美版纪录片《血战长津湖》(大量镜头来自当年随军记者拍摄)

权力的威风和丑陋!

☞最新的俄罗斯走上正轨,颠覆你的想象!

林徽因儿子:我们三代人都是失败者

毕加索陶瓷作品全集

☞饶毅:国家警惕太监化,乃是强国之必需

☞建议大家都来读一下潘虹日记:无法哭泣

张维迎(不是张维为)的六段大实话,太扎心了

☞权力的傲慢

☞颜宁:我的原则是不参加国内会议!

☞这一年,地球变得不一样丨疫情让人类停下脚步,地球却以惊人的速度恢复生机

☞中国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一亿,图解告诉你该怎么做

美国教授:睡觉,才是让你延长生命的革命性新秘方

☞哈佛大学75年研究:什么样的人最幸福?答案颠覆你的想象

马未都:人的一生,都是有命数的

☞比《地球公民》更硬核的纪录片!永远不会有“人道屠宰”!

☞柴静:一百年前的领导干部

房兵:中美海军差距大,媒体不要给年轻人打鸡血,会误国误民的

易中天:我坚决反对励志,反对培优,反对成功学

☞哈佛大学:让人快乐的20个习惯(双语版)

清华大学才子陈行甲辞去县委书记,原因首次披露

洪晃:我与陈凯歌离婚前看心理医生 讲的内容让医生发毛

☞资中筠:说真话为什么这么难?

☞叔本华: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

☞《乌合之众》中的50金句

☞穿越到先秦吃顿饭,差点饿死!(附各种食材传入中国时间表)

☞尚刚:父亲的另一面

☞易中天:当下中国最缺什么?为何作假盛行?

☞李光耀:我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深度)

☞梁漱溟:思维的八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杜大恺:我都看见了什么,我的作品在做回答

刘巨德丨画贵思其一

色彩的智慧:艺术家钟蜀珩作品欣赏

89岁屠呦呦再次震惊世界:孩子,这才是你要追的明星!

☞沙特外交大臣答记者问…看看不耍流氓怎样回答尖锐问题

☞《差馆》:你不了解的中国社会底层



中国文艺联盟丨理想国(Dreamland427)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入“理想国”

投稿邮箱:dreamland427@163.com

微信号:DreamlandBC427









声明:本文不代表平台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以分享为目的,如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转载:转载本公众号文章文中注明“转载自公众号:理想国 (ID:Dreamland427)”,转载本公众号注明转载的文章请与原公众号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