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异物卡喉很危险,这一绝招救了无数人!
你知道吗?异物卡喉是3岁以下宝宝最为常见的致命伤害之一。小宝宝们的咀嚼功能并不完善,非常容易“囫囵吞咽”,食物很容易误入气道而在短时间内发生窒息,甚至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面对宝宝异物卡喉,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急救法。美国医生海姆里克先生在1974年,首先应用该法成功抢救了一名因食物堵塞了呼吸道而发生窒息的患者,从此该法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拯救了无数患者。
对于家长来说,当孩子发生异物卡喉的情况,是很容易慌了手脚的。所以,掌握一些相关急救知识,才有可能在事故发生时把伤害降到最低。
这个急救法,关键时刻能救命!
海姆立克急救法,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孩子一旦被卡,如果还能咳嗽,则可以尽量鼓励孩子继续咳嗽,尝试把异物咳出;如果已经口不能言,并出现口唇发紫、面色发青,肚子有明显鼓动,就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排出异物。
01
5次拍背法:
将孩子的身体扶于救护员的前臂上,头部朝下,救护员用手支撑孩子头部及颈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孩子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以每秒1次的频率)。
02
5次压胸法:
如果堵塞物仍未排出,建议实施5次压胸法。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刚中带柔。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以上急救方式适用于1个月-1岁的宝宝,如果是1岁以上或成人,则以下方式更适用:
1. 背后环抱:如果患者是成人,就贴在患者背后,一只脚放在患者两腿之间;如果是小孩子,则需要蹲下来紧贴孩子背部,用手环抱孩子腹部,并找到肚脐眼上方两指处。
2. 快速冲击腹部:一手握拳,并将大拇指收到手掌内以免用力时弄伤患者,虎口向内,另一只手抓住握拳的手,快速向后上方用力,冲击患者腹部。
五次后检查异物是否排出,如果患者失去反应,要立即开展心肺复苏。
1、异物卡喉时请千万不要盲目用手指去掏,避免把异物推到更深处或划伤喉咙;
2、请牢记,腹部冲击发不适用于1岁以下宝宝;
3、在实施急救的同时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果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可以用免提和急救人员沟通;
4、即便已经通过急救排出异物,也需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日常预防和重视很多时候能避免危险!
除了学会急救法,避免危险更重要的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一般来说,呼吸道异物类型接诊的病例中花生、瓜子、豆类及带壳食物或水果块、肉块等块状食物最为多见,其他特殊的如螺丝钉、带珠钢针、竹签、金属环、狗尾巴草、五角星、口哨、塑料贴图、鱼钩、发夹、苍耳球、拉链等也时有发生。学龄儿童所卡气管异物以圆珠笔帽、口哨多见。
家长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小心这几点:
孩子吃东西时,一定要有大人看着;给孩子养成一心一意吃东西的好习惯,切忌边吃边玩;另外,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细嚼慢咽,不要用食物来做危险的游戏,如比赛看谁吃得快等等。
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急诊科提醒您,春节临近,在家人就餐、聚会时请一定留意孩子吃、玩、打闹等各种情况,避免事故发生。
来院小提醒:
步行进入医院:东门
车行进入医院:
南门(7:00-18:00)
东门(18:00-次日7:00)
步行离院:东门、西门,车行离院:西门
图 文|急诊科
编 辑|王 燕、侯小燕
审 稿|唐 静、刘小花
核 发|宋祖玲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