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览读者丨张冰:摄影180年,在中国的推动依然任重道远

览读者 ART POWER 100 2021-09-26



检索最具启发性的艺术新闻

聚焦改变生活的艺术实践

每周一位艺术圈KOL私人导览




策展人。当代艺术的推动者和见证者。2018年连州国际摄影艺术节主题展策展人之一。(背景照片为张冰收藏马克·吕布1959年的摄影作品)






第廿八

主播

张冰


2019年是摄影技术发明的180周年,9月又是一年一度的上海影像博览会。摄影无疑成为最近这段时间最热门话题之一。展览虽然此起彼伏,但是谈及对于摄影的欣赏、理解或者进一步的收藏,却是疑问重重。这让我意识到,摄影在中国的推动依然任重道远。普通大众甚至很多艺术领域人士对摄影还没有跨越从技术到艺术的认识沟壑;摄影群体和以摄影作为创作媒介的当代艺术群体两个闭环之间的通路依然狭窄,对于摄影作品版数与印刷复制品之间的区别依然心存芥蒂。

 

无需指责大众,大众需要专业领域来拨云见日、指点迷津。回到博物馆和美术馆层面,迄今为止,我们依然没有一家美术馆建立对于摄影的学术梳理、比较研究和系统收藏。从照相术的发明,到机械复制时代的摄影,再到数码和手机的广泛运用;从作为记录的摄影,到当代艺术语境下的观念摄影等,目前都是零星片语式的。我们还没有政府支持下的美术馆或博物馆设立专业的摄影部门并有专门负责摄影部门的策展人。当然,最近这几年,我们有上海摄影艺术中心、连州摄影博物馆、成都当代影像馆和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但是,相对于纵贯180年历史的影像艺术, 这依然是杯水车薪。

 

想起2014年我受邀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的经历。整整一个月全月无休连轴拜访美国五大城市的美术馆、基金会和艺术机构。其中印象最深和感受最强烈的并不是他们的大师馆藏, 毕加索、康定斯基或者安迪·沃霍尔,这些都是西方美术馆的标配 ,并不稀奇。相反,我注意到各大美术馆对于摄影的重视——在摄影方面系统性的收藏和学术梳理。在拜访纽约摄影艺术中心的时候,美国国务院专门安排克里斯多夫·菲利普Christopher Phillips先生带着我们参观该中心的展览、收藏、存储和修复部门,以及该中心的数位资料库和学院图书馆等。而当他们问及中国的美术馆对于摄影的建构时,我一下子无言以对。

 

众人拾柴,今天摄影在中国的现状已大有改善。面对疑问,本期节目,我挑选了一些代表性的展览和话题与大家共同欣赏与探讨。如同手剥洋葱,希望可以让大家一步步了解摄影的历史和认识其艺术的价值。





一周览读




这50个瞬间,锁定了180年的记忆


点击图片延展阅读:Hi艺术☝


点评:这一展览填补了整个摄影在中国180年发生、发展的学术梳理,是一个历史教科书级别的展览。通过展览时间线性的梳理,大家可以了解从1839年到2019年间中国的版图、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也可以了解摄影从记录、写实的手法和风格如何转换到观念和当代的过程,以及摄影从古老的蛋白技术、照相馆摄影到今天手机在摄影上的运用等变迁。建议银川美术馆开辟网上画册销售app, 无法前去的观众都可以学而时习之。




永恒的纪念:约翰·汤姆逊沿着闽江的摄影


扫描图中二维码延展阅读:PEM☝ 


点评:波士顿PEM美术馆今年6月到2020年5月持续展出美国著名摄影师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 1870年到1871年运用湿版技术拍摄中国福建闽江的风土和城市。作为对于这位艺术大师的尊重与回应,同时展出中国当代摄影师骆丹运用这一古典技法在2010年西南怒江拍摄的沿途人文与生活。




1984年以来:帕克特合作艺术家摄影作品展


扫描图中二维码延展阅读: Parkett☝ 


点评:作为全球学术泰斗级别艺术杂志《帕克特》最近在其苏黎世的空间首次举办自1984年以来合作的艺术家的摄影作品展览。该展览以时间横切片的方式,浓缩呈现出33年来中西方艺术历史中以摄影为媒介的当代艺术家99件作品,涵盖罕见的、广阔的和多样的摄影角色和理念。这包括安迪·沃霍尔1987年突然离世前最后的艺术项目、Cindy Sherman的作品,以及中国艺术家杨福东、刘小东、李杰等的代表作。




叹为观止!他的摄影比国画还美 | 郎静山


点击图片延展阅读:美好画片碎碎念☝ 


点评:了解摄影在中国的发展,绕不过郎静山先生这位一代宗师。其作品用摄影呈现出中国山水与人物书画般的意境,是将摄影艺术与中国传统美学脉络完美结合的最高典范。




建筑摄影的三个境界:记录、审美和诗意


点击图片延展阅读:TALENTcollection☝ 


点评:建筑摄影最近两年也成为关注的热点。阮伟明先生认为他镜头下建筑不是重点,重点是空间,是空间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顶、檐、椽、柱,这些只是细节,中国的建筑,讲究的是“关系”。中间是权力的核心,坐北朝南,依次展开。亲疏远近,权轻权重,一墙之隔,一番天地,一道回廊,就是一条通路。




让-吕克·米蓝:天堂之秋


点击图片延展阅读:龙美术馆☝


点评:大部分的当代艺术家的摄影作品都会有多个版数,但是让-吕克·米蓝的作品每一件都是单品。几个月的等待和工作,只为一个完美的刹那。其作品的创作方法亦是其摄影的观念,以此挑战今天我们快速碎片式的观看方式。这一方式也从价格上抬高了收藏的门槛。




如何收藏摄影作品:提问博物馆


点击图片延展阅读:艺术头条☝


点评:摄影收藏在中国只是刚刚起步。私人藏家已经先行一步,机构收藏建构需要快速跟上。初期阶段就是好时机,摄影收藏对于大众来说,选择的多样性和价格的亲民,都很容易起步与参与。




 2019影像上海:摄影博览会的多种“面孔”


点击图片延展阅读:scope艺术客☝


点评:影像博览会是开始了解摄影和开始收藏最好的平台,来自全球和中国的最好的摄影机构和画廊带着海量Vintage作品和最新的艺术家项目,适合不同偏好的专业藏家和新手藏家。也是一个立体的摄影的课堂现场。




补脑专业知识:理解一张照片


点击图片延展阅读:艺术有读


点评:你收藏的是艺术,不是技术。





 鸣谢 


Hi艺术 /  PEM  

Parkett /  美好画片碎碎念

TALENTcollection / 龙美术馆 

艺术头条 / scope艺术客 / 艺术有读 




出品人 / 马继东

主编 / 尹菱

——

责编 / 瑛子

编辑 / 阿爽、周宸伊

实习编辑 / 贾增烨

——

特约撰稿人

谢媛 (上海驻地)

黄梅 (欧洲驻地)

——

监制 / 舒剑

首席运营 / 李海虹

——

官方网站   www.artpower100.com

栏目合作/ 项目咨询   media@artpower100.com



感谢留言、转发,点击“在看”


往期回顾

第27期 丨陈柯伊:美成在久,博物馆教育的有“智”表达

第26期 丨房方:“夏打盹”之后躁动的艺术圈

第25期 丨黄梅:艺术,生于偏见之外,聚焦全球女性主义与LGBTIQ月

第24期丨 陈彦如:如果艺术家成为人机合体的赛博格

第23期丨梁爽:艺术作为打造区域文化新IP的有效趋势

第22期丨林明杰:我特别感谢让我得以安心画画和写作的人以及这个自由的时代

第21期丨巩剑:谢了!!你们这些“不安分”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吖

第20期刘霞:你不知道的798艺术区商业鄙视链

第19期马继东:硬科学是否会缺席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

第18期 |谢尚晋:美育金矿正激活中国艺术市场暑假档

第17期丨韩涧明:苏富比被法国人买走了,这事有多大

第16期丨李健亚:中国参与全球艺术话语和体统的野心有待时日

第15期 丨岳岩:艺术的小众是为太多作品和太多人无关


第14期丨胡湖:在成为屏幕的奴隶这件事上,人人平等


第13期丨齐超:市场最残酷,市场最公平


第12期丨朱小钧 :在公众号即将”烂尾“的时代,我们如何选择阅读


第11期丨 徐娟 :商业的力量必然是聚焦在最有效人群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