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君在天一方 寒衣徒自香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秋日别王长史》
一、春雨依微春尚早,长安贵游爱芳草
大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春日,长安城。
刚下过一场小雨,空气里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春风吹拂,草色闲闲。长安城里,宫阙错落,屋舍叠嶂,参差有致。川原缭绕,祥云连绵,好一派盛世景象。
沛王府上,十四岁的沛王李贤端坐堂前,英姿勃发。此刻,他正召集一众文人学士,举行春宴,酬唱应答。只见沛王倾了倾身,目光转向右侧首排的老者。
沛王说:“裴大人久经沙场,能征善战,素以武艺著称于世。听闻将军亦善诗文,如此良辰美景,不如吟上一首,为大家助兴。”
裴行俭面向沛王拱了拱手,作揖道:“老朽乃一介武夫,不堪沛王谬赞。西台李大人早年为皇上侍读,礼制、天文、历法无一不精,我看还是请李大人吟咏为是。”
李敬玄起身道:“下官执掌司列多年,若论人事,尚知一二。才学之事,首推子安。”
正说着,仆人来报:“禀告沛王殿下,王子安王大人回府了!”沛王喜笑颜开,起身到门口迎接。只见沛王紧握着王勃的手,兴奋地说道:“子安,你来得正好,刚才大家讨论咏春之作,裴、李二位大人属意于卿,既然如此,那就休要再推辞了!”
王勃朝着沛王点了点头,转身对着众人作了一揖,说道:“方才,在下去送一位去蜀州赴任的朋友,两人交谈甚欢。临时起意,作诗一首,这才赶了回来,打扰诸位雅兴,还请见谅。”
话音刚落,一位长者说:“自古送别,不外乎杨柳依依、秋雁南飞之辞,子安素以才华名显当世,想必有过人之处。不如把刚才的诗作与大家分享品鉴一番,诸公以为如何?”
“对,对,对,子安你既然迟到,先赋诗一首,聊作惩戒吧!”一时间,众人纷纷附和。
王勃清了清嗓子,高声念道: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说是送别,心中多少叹息,诗里却不见愁语,引得众人一片喝彩。
“语意迥不犹人,洒脱超诣,好诗,好诗!”
“气格浑成,不以景物取妍,别有魏晋风骨。妙,妙啊!”
……
这时,沛王发话了:“好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赠别不露悲酸,一气贯注,如娓娓清谈,极行云流水之妙。以子安之才,咏春之作,那是倚马可待啊!”
王勃抬头望了望沛王,微微一笑,稍加思索,脱口而出: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春庄》
众宾客纷纷拍手称好。沛王面带喜色,笑着对王勃说:“子安呐,三天之后,诸王的斗鸡比赛就要开始了。你才气冠于群芳,位列大唐四杰之首。请你为本王写一篇邀战的檄文吧!”
王勃面露难色,怯怯道:“殿下,鸡通人性,以和气为宜,何必自相残杀呢?让人于心不忍。再者,斗鸡乃雕虫小技,殿下贵为皇胄,万万不可沉湎其中……”
沛王打断王勃的话,收起笑意,颇为不悦地说道:“子安呐,两年前,皇甫常伯向本王推荐,本王召你任府上修撰,你可修可撰啊?嗯?”
众人听言,纷纷附和道:
“子安,万勿辜负沛王一番信任呐!”
“沛王的斗鸡傲立群雄,独步天下,正好配你这绝世的文章啊!”
“我们要趁着这个机会,好好挫挫英王的锐气!”
王勃有些无奈,苦笑一声,对沛王说:“子安遵命,定不负沛王及众位大人所望。来人呐,笔墨纸砚伺候。”
王勃双目微闭,眉头紧锁。少顷,王勃的眉心逐渐舒展开来,蘸了蘸墨,俊逸的字在白纸上跳跃起伏:
处宗窗下,乐兴纵谈;祖逖床前,时为起舞。
肖其形以为帻,王朝有报晓之人;节其状以作冠,圣门称好勇之士。
秦关早唱,庆公子之安全;齐境长鸣,知群黎之生聚。
决疑则荐诸卜,颁赦则设于竿。
——《檄英王鸡》节选
众人聚拢上来,不由自主地念起来,纷纷点头称赞。李敬玄感慨道:“子安年纪虽轻,但他的才学识见,真不是我等所能企及的啊!”裴行俭颇为不屑地摇摇头,悄声对李敬玄说道:“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王勃虽然有才,但浮躁炫露,岂是享受爵禄之人?想来文采虽长,寿命必短。”
二、满眼青山恨西照,长安不见令人老
暮色降临,笼罩着庄严肃穆的长安城。大明宫内,灯火通明。唐高宗李治放下手边的奏折,轻轻呷了一口茶,问道:“最近朝野可有什么奇闻异事啊?”
侍立一旁的太监吴良辅说:“老奴听说,前几日,沛王和英王斗鸡,沛王府上有一位叫王勃的少年,作了一篇文章,叫什么《檄英王鸡》,文采斐然,坊间流传甚广。老奴也差人誊抄了一份,以备圣察。”
唐高宗捻了捻胡须,说道:“这王勃小小年纪,禀赋超人。朕还记得,麟德二年(665年),乾元殿刚刚建成的时候,王勃呈献的《乾元殿颂》,文辞优美,典瞻高华。那时王勃还尚不及弱冠之年,奇才,奇才,真真是我大唐奇才。”
紫扃垂耀,黄枢镇野。银树霜披,珠台月写。响明立极,横神廓社。大壮ゼ爻,斯干韵雅。(其一)
鹑居化没,狙讹道长。琼构霞明,璜轩露厂。弃人崇欲,违天蠹象。南巢不救,东邻长往。(其二)
瑶缄考懿,金板藏功。道凝茅屋,业盛蒿宫。龙阶察祲,鹓阁调风。推访华礼,酌俭思冲。(其三)
悬釐结衅,傅翼生灾。千薨岭接,万栱星开。争图绚侈,福极凶来。风寒碣馆,露惨苏台。(其四)
十馆营秦,金房砥室。千间架汉,韬云閟日。济恶承危,同亡翼术。倾輈未远,遗墟继出。(其五)
——《乾元殿颂》节选
吴良辅附和道:“皇上圣明,天下太平。乾封元年(666年),王勃复上《宸游东岳颂》,歌颂大唐盛世。接着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年仅十六,是朝廷里最年少的命官。”
唐高宗点头赞许,俄而说道:“把《檄英王鸡》呈上,供朕一阅。”吴良辅恭敬有加,双手奉上,又缓缓退到一旁站立。
唐高宗读着读着,脸上笑容渐消。他一边面露愠色,一边轻念着:“倘违鸡塞之令,立正鸡坊之刑。牝晨而索家者有诛,不复同于彘畜;雌伏而败类者必杀,定当割以牛刀。”
读到这一句时,唐高宗勃然大怒,猛然把文章撕碎几片,往地上重重一摔。吴良辅见状不妙,赶紧俯身跪地,惊慌失措地磕头,嘴里一直念叨:“老奴该死,未能体察皇上心意,请皇上恕罪……”
盛怒之下,唐高宗的风眩症又犯了。他拿起御桌上的方巾,拭了拭额头上的汗,想到大唐开国以来父子兄弟相互残杀的一幕幕……
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埋下伏兵,射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并下令诛杀两家诸子。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两个月后,高祖禅位于李世民,退位称太上皇……
太宗贞观十六年(642年),太子李承乾嫉妒魏王李泰的才能,将其视为心腹大患,暗杀未遂。尔后,李承乾阴谋逼宫,事情败露,参与政变的赵节、杜荷、侯君集等人皆被处死……
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宗下《废皇太子承乾为庶人诏》。魏王李泰欲图皇位,谎称百年之后,将杀子传皇位给弟弟李治,被褚遂良揭发,李泰被贬为东莱郡王……
如今的李治贵为天子,可他明白,这一步步有多少的腥风血雨、手足相残、父子反目。一将功成万骨枯,而君临天下的皇位之下,暗藏的更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李治也明白,自己能当上太子,正是太宗皇帝在李承乾和李泰之间寻求平衡的结果。李世民也好,李治也好,都不愿意自己的子孙将来重蹈覆辙,上演一幕幕争夺最高权力的生死悲剧。
可是,眼下这个小小的沛王府修撰,自恃有才,公然挑拨沛王、英王之间的关系,引二王相争相斗。唐高宗厉声喝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行谏诤,反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是交构之渐。”
一纸诏书,王勃被革除官职,斥出沛王府,并逐出长安。夕阳西照,余晖脉脉,似乎在诉说着不舍。王勃背上行囊,回望了一眼长安城里的宫阙楼台,还有城外的绵绵青山,落寞地踏上了入蜀之路。
三、宁觉山川远,悠悠旅思难
蜀地沃野千里,林谷优美,青峰竞艳,丹壑争流。王勃沿江而上,登临远望,旖旎风光,尽收眼底。此情此景,让王勃想起了南朝吴均写富春江的句子: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节选
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朝代频繁更迭。士子们厌倦了动荡不安的生活,仕途无望,唯有寄情山水。可如今呢,大唐建国已逾五十载,国力强盛,莺歌燕舞,海内升平。可我王勃,九岁作《指瑕》,十岁览六经,十二学医道,才高如曹子建,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王勃有些黯然神伤,不禁又想到离开长安时,杨炯等人携友相慰相送时的场景。王勃口中喃喃念着自己送给友人的诗序:
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於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於圣明之代。情可知矣。赖乎神交胜友。得山泽之虬龙;隐路幽居,降?霄之鸾凤;杨公沈公,行之者仁义礼智,用之也乾元亨利。元经苦而白凤翔,素牒开而紫鳞降。金门待诏,谒天子於朝廷;石室寻真,访下走於邱壑。幽人待士,非无北壁之书;隐士迎宾,自有西山之馔。席门蓬巷,伫高士之来游;丛桂幽兰,喜王孙之相对。山南花圃,涧北松林,黄雀至而清风生,白鹤飞而苍?起。停琴绿水,仲长统之欢娱;置酒青山,郭子期之宾客。人探一字,四韵成篇。
——《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
遥想当年,上书绛州上官司马,“拾青紫於俯仰,取公卿於朝夕”,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上书右相刘祥道,“辟土数千里,无益神封;勒兵十八万,空疲帝卒”,又是何等的挥斥方遒!而如今……
顿忘山岳,坎坷於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於圣明之代。这短短两句话,二十二个字,字字句句锥痛王勃的心。
俄顷,一阵凉风吹来,树影斑驳,婆娑起舞,煞是可爱。王勃叹了口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样也好,告别长安名利场,丝竹不乱耳,案牍无劳形。良辰美景,不妨吟咏一首: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咏风》
这一生,与其裘马轻肥,高官厚禄,倒不如笑看扁舟,一世风流。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想到这里,王勃略感一丝丝的宽慰掠过心头。
腹有诗书气自华,王勃妙笔可生花。诗里不再只是月露之形、风云之状,不再只是争构纤微、竞为雕刻,不再只是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长风、明月、松间、花下、清泉、林塘、山亭、野烟,世间一切风物,皆可入诗。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
丘壑经涂赏,花柳遇时春。
相逢今不醉,物色自轻人。
——《林泉独饮》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羁春》
此时的王勃,看似放诞洒脱,实则孤苦烦忧。岁月的洗礼,世事的磨难,让王勃少了几分豪放壮阔,多了几分忧郁愤懑。再遇上赠别之事,也不禁顿生悲怆之感。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别薛华》
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重别薛华》
是啊!迢迢千里路遥,跋山涉水,即便是美景如画,又如何能安抚一颗悲凉失意之心呢?更何况,生年不满百,这孱弱之躯又怎么经得起雨打风吹?长江无穷,吾生须臾。难道终其一生都要在这山间度过么?
是时候离开蜀地了。王勃整理了一下入蜀以来的诗作,灵感忽至,挥笔写就:
总章二年五月癸卯,余自常安观景物于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径。超玄溪,历翠阜,迨弥月而臻焉。若乃采江山之俊势,观天地之奇作,丹壑争流,青峰杂起,陵涛鼓怒以伏注,天壁嵯峨而横立,亦宇宙之绝观者也。虽庄周诧吕梁之险,韩侯怯孟门之峻,曾何足云。盖登培塿者起衡霍之心,游涓浍者发江湖之思。况乎躬览胜事,足践灵区,烟霞为朝夕之资,风月得林泉之助。嗟乎!山川之感召多矣,余能无情哉?爰成文律,用宣行唱,编为三十首,投诸好事焉。
——《入蜀纪行诗序》
四、秋夜长,囹圄独自殇
高宗咸亨二年(671年),王勃经友人凌季友引荐,充任虢州参军。这河东的景致,虽不比西蜀,也自有一番风味。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仲春郊外》
时光荏苒,转眼入秋。这一日,王勃去拜见虢州折冲都尉崔辰之。崔辰之瞥了王勃一眼,傲慢地说:“你就是王勃?”
“在下正是。”王勃礼貌性地作了作揖。
“大胆王勃,见到本官为何不跪?”崔辰之厉声喝道。
“依我大唐礼制,下官只跪天子。你区区一个折冲都尉,我若跪你,置皇上的权威于何地?”王勃丝毫不甘示弱。
“这……”崔辰之一时语塞。他原本想挫一挫王勃的锐气,不想却在众官面前下不了台。
崔辰之的脸涨得通红,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方才……我是开个玩笑……开个玩笑……”
王勃告退。崔辰之望着王勃远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是夜,王勃手捧《黄帝内经》,正在静心读书之时,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咚咚咚”急促的敲门声。王勃甫一开门,只见一个黑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嘴里叨叨着:“大人救命,大人救命……”
王勃定睛一看,此人满脸血污,不禁大吃一惊。王勃急匆匆关上门,安慰道:“你是何人?为何如此深夜来访?不着急,慢慢说。”
黑衣人起身,朝王勃拜了一拜,说道:“小人名叫曹达,是折冲都尉崔大人府上的官奴。因为母亲生病,无钱医治,偷了崔大人家里十两银子。适才被崔大人发现了,差点没把我打死。我偷偷逃了出来,想必崔大人的家丁还在到处抓我。”
王勃恨恨地说:“崔辰之这个奸人,心狠手辣,全然不通人情。”接着又叹了口气,动了恻隐之心:“想来你也是一个大孝子。这样,你今晚暂且在我家躲一躲,避一避风头,待明日我再向崔大人求情,或许还有一线转机。”
曹达再叩首,说道:“大人救命之恩,小人永生难忘。来世定当衔环结草,以报恩公大德。”
次日清晨,王勃早起,敲了敲客房的门,招呼曹达起身。敲了半晌,无人应答。王勃顿感蹊跷,破门而入,发现曹达直挺挺地躺在榻上,已然没有了鼻息。
王勃稍一思索,不禁心里一沉:糟了,中崔辰之奸计了!
就在此时,一大队兵勇蜂拥而入,排成两列,迎候着一个渐行渐近的身影。王勃定睛一看,此人正是崔辰之。
“虢州参军王勃,狂傲蛮横,目无法度,藏匿官奴,其罪一也。尔后擅杀,其罪二也。人赃俱获,铁证如山。着判处极刑,秋后问斩,以彰法纪。其父王福畴教子无方,即日起革除雍州司功参军之职,贬为交趾令……”
狱中的王勃得知噩耗,疯笑起来:“生即放诞,死亦猖狂!哈哈哈,哈哈哈……”旁边的狱卒见此场景,摇了摇头,留下一声叹息。
夜里,王勃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仙人,素服淡淡,衣裾飘飘,手拿拂尘,轻轻地朝着王勃身上一指,顿时生出一身白衣,带着王勃凌空而飞。
仆本江上客,牵迹在方内。
寤寐霄汉间,居然有灵对。
翕尔登霞首,依然蹑云背。
电策驱龙光,烟途俨鸾态。
乘月披金帔,连星解琼珮。
浮识俄易归,真游邈难再。
寥廓沉遐想,周遑奉遗诲。
流俗非我乡,何当释尘昧。
——《忽梦游仙》
浮生若梦。这一场人间梦尽,我也该跟着仙人回家了。
“英王殿下驾到!”不远处传来一阵阵洪亮的高喊声。不一会儿工夫,王勃耳边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罪臣王勃叩见英王殿下。”王勃伏在地上,战战兢兢。
英王李哲看到这个曾经风光无限、才高当世的王勃,如今匍匐在自己脚下,心里感到无比满足。只见他狞笑一声:“王勃啊王勃,想不到你聪明一世,也会落得今天这个下场。”
见王勃一声不吭,英王继续说道:“五年前你写《檄英王鸡》,害得我在父皇面前失宠,还被削去了一郡封邑。如今你就要死了,你以为我会让你死得这么痛快么?”
王勃痛哭流涕道:“《檄英王鸡》本是无心游戏之作,在下无意挑拨沛王和殿下之间的关系,更无意冒犯天威。当时我就劝谏沛王,可沛王执意不听……”
英王从鼻腔里发出“哼”的一声,摆摆手,给身边的小吏使了一个眼色。小吏从袖口拿出一轴文书,高声念道:“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氏。生而好斗,天性张狂。爰资枭勇,率遏鸱张。今册封王勃为威武大将军,赐凤冠一顶,战衣一副……”
旁边两位兵勇,狠狠地摁住王勃的双臂。又有一人上前,在王勃头上戴上高高的鸡冠,披上一身鸡毛制衣。王勃死死挣扎,却又动弹不得。
英王得意地笑了笑:“王勃,当上大将军了,高不高兴啊?这感觉是不是很好啊!哈哈哈……”
王勃以头抢地,声嘶力竭地喊道:“王勃唯求一死,唯求一死!”
英王冷笑一声,在王勃面前撒下一把稻谷粒,夺门而去。
五、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高宗上元元年(674年)深秋,黄叶落尽,一派肃杀景象。王勃被押赴刑场。
行刑官高喊:“祭刀!”
只见刽子手斟了满满一碗酒,一饮而尽。接着又斟一碗,沿着刀锋洒下。刀锋在阳光的映照下,明晃晃地刺眼。
日过正中,行刑官高喊:“时辰已到,准备行刑!”
王勃踉踉跄跄,被两个士兵架到铡台上,引颈以待。刽子手抡起袖子,双手握刀,高高举起。
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了!
“哒哒哒”,一阵急促而清脆的马蹄声渐行渐近,马背上的人挥舞着旌旗,大声喊道:“刀下留人!刀下留人!”
“今圣上为国忧劳,龙体欠安,改称天皇。则天皇后人品贵重,体恤黎民,改称天后。二圣临朝,苍生之福,普天同庆,特大赦天下……”
王勃抬头看了看天空,阳光刺得睁不开眼睛。
王勃回到院子里,窗前早已落满蛛网,枯黄的花瓣落了一地。回望自己这一生,又何尝不似这落花呢?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飞,燎乱入中帷。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
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落花落》
自己是捡回了一条性命,可是父亲大人呢?可怜他以年迈之躯,被远谪至南荒以外,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想我王勃自幼聪颖绝顶,以儒为师,如今所行之事却是不忠不孝,如何背负得起这等名声?
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
——《上百里昌言疏》
王勃返乡小住了一段时间。斗转星移,逝者如斯,转眼已是第二年盛夏。王勃匆匆背上行囊,满怀着一颗愧疚之心,南下探望父亲。
途径江南,莲塘里满目荷花,采莲的少女嘻嘻笑笑,好不热闹。可是热闹背后的寂寞,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她们的丈夫、父兄、子弟,还正在远处的边关打仗呢。自大唐开国以来,太宗皇帝和当今圣上开疆拓土,连年征战西域、突厥、高丽。这天下,终究只是皇上的天下,不是百姓的天下。
王勃想到十年前,自己给宰相刘祥道上述,直陈朝廷用兵之弊,丝毫不懂得曲意通幽。当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而如今,见到这采莲女,想到的再也不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温柔旖旎。王勃卸下行囊,若有所思地摸出笔来,铺开纸张写道: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裴回江上月。
裴回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采莲曲》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王勃在心里默念了几遍,咏叹三声,整好衣襟,兀自前行。
六、宇宙无穷,盈虚有数
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九月九日,洪州,滕王阁。这一日,洪州都督阎伯屿为庆祝重修滕王阁之喜,举行盛大笔会。宴请一众文人雅士,好友宾朋。
巳时已过,宴会开始。阎伯屿差人端来笔墨纸砚,依次请众人作文,歌颂重修滕王阁之盛举。只见众人纷纷推辞,有的说:“老朽愚钝,难当大任。”有的说:“在下不才,还是另请高明吧!”
这时,有个人站起来大声说:“素问阎公佳婿吴子章吴公子才华绝伦,还是请吴公子为大家献技吧!”众人纷纷附和道:“对,对,对,吴公子是不二人选!”
阎伯屿颔首,得意地望了望坐在一旁的吴子章。正准备招呼小童奉笔之时,外面仆人跑进来,气喘吁吁地说:“禀阎大人,绛州龙门王勃求见!”
阎伯屿一愣,继而满脸堆笑,说道:“快快有请,快快有请!”
王勃走到堂前,对着中堂的阎伯屿与左右宾客各作一揖,不缓不慢地说道:“子安途经洪州,听闻阎公雅集,欣逢盛会,特自前来,叨陪末座。”
阎伯屿笑着说:“子安名满天下,此次前来,为盛会助兴,实在是我阎某人之幸、滕王阁之幸啊!请落座奉茶。”
王勃入座,对着小童说:“取笔来。”
阎伯屿脸色一沉。众人也纷纷议论,窃窃私语起来。
“这王勃,怎么如此不知礼数。”
“是啊!阎公佳婿昨晚就已经拟好了文稿,就待今日誊抄一遍,这是你我都心照不宣的事情啊!”
“唉,年轻气盛,迟早要吃亏的,看他一会儿如何下台。”
……
阎伯屿面有不悦,说道:“听闻子安先生属文,擅打腹稿。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来人啊,陈榻!”
阎伯屿说完,拂袖而去。
小童在身后跟了上去。阎伯屿转身,悄声吩咐小童:“王勃如果落笔了,写一句就给我报一句。”小童点头称诺。
王勃望着抬上来的榻,面露尴尬。提起的笔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终究下不了笔。
“童子无知,自取其辱。”众人又纷纷议论开来。
王勃突然想到了鄱阳湖水边的那个白衣女子。那位女子原是宫女,能歌善舞,为人构陷,沦落天涯。哀怨时,女子常常一边跳舞,一边吟唱王勃的诗文:
金凤邻铜雀,漳河望邺城。
君王无处所,台榭若平生。
舞席纷何就,歌梁俨未倾。
西陵松槚冷,谁见绮罗情。
——《铜雀妓·其一》
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
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铜雀妓·其二》
王勃想想自己,满腹才华,可运命坎坷,无处施展抱负。与宫女的境遇,何其相似乃尔。王勃又想到了从前的仁人志士,冯唐、李广、贾谊、梁鸿、孟尝、阮籍、终军、宗悫、杨得意、钟子期,这些人的身影逐渐浮现在王勃眼前,形象逐渐高大起来。王勃突然打了一个激灵,感觉和古贤人已经心意相通、命脉相连,文思在一瞬间被打开。王勃推身而起,提笔就写。
小童跑到内室,对阎伯屿说:“王先生落笔了,第一句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阎伯屿轻哂一声,不屑地说道:“老生常谈耳!”
小童折回,复而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阎伯屿沉默半晌,挥手说:“去,再报!”
……
小童跑得越来越快,连鞋子掉了都浑然不觉。他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走到阎伯屿跟前,擦了擦眼角的汗,激动地念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阎伯屿起身,边走边说:“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阎伯屿出门迎着王勃,说:“子安之才,名不虚传。老朽唯有叹服。方才怠慢之处,请多见谅!”
正当众人对王勃的文采赞叹不已之时,吴子章突然气急败坏地冲过来,说:“王勃就是个欺名盗世之徒。这篇文章我看过,原是先儒旧文,没想到被王勃拿来充作己用,真是让人不齿。”
众人大吃一惊,问道:“吴公子,你这样说,可有什么依据?”
吴子章自信地说:“依据?这篇文章我早就读过,不信我背诵给大家一听。”
众人一想,这倒是个好办法。
只见吴子章清清嗓门,有条不紊地背诵起来: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滕王阁序》节选
吴子章一直背诵到最后一句:“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众人拿着王勃刚刚写好的原文,逐一比对,竟然一字不差。
吴子章得意地一笑,朝着王勃说:“怎么样?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在王勃身上。
谁知王勃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问了一句:“吴公子既然说这是先儒旧作,可曾知道这文末还有没有诗?”
吴子章完全没有防备,犹豫道:“这……这……”
只见王勃拂纸如飞,有如宿构,挥笔写下: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自流。
——《滕王阁诗》
众人纷纷鼓掌称好。而刚才不可一世的吴子章,羞赧难当。这时,一位老者出来打了个圆场:“王公子文采盖世,出口成章。吴公子过目不忘,也是不遑多让。我看今日之盛会,必将流芳千古。”众人称是。
王勃微微一笑,说道:“子安南下探父,文章既成,理应告辞。”
阎伯屿从小童手中接过方盘,双手奉上王勃面前,说道:“子安南下,路途遥远,阎某相赠百金,作为辞行之礼,不成敬意,请笑纳。”
众人送走王勃,方才发现这《滕王阁诗》,最后一句竟然是“槛外长江□自流”,平白少了一个字。一众文人学士你一言我一语,各自发表高见。
有人说:是“水”字。
立刻有人反驳说:不对不对,以子安之才,用词不至于如此平庸。我看应该是“独”字。
又有人说:我看这分明应该是个“竞”字。
一时众说纷纭,谁也难以服众。
阎伯屿望着拾级而下、渐行渐远的王勃,大声喊了一声:“子安请留步!请问这最后一句诗里,缺的是那一个字啊?”
王勃故作惊讶道:“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
王勃接着说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大家听后,恍然大悟。一致称妙,溢美之情难以言表。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夏,王勃途经南海渡水,风高浪急,溺水惊悸而死,时年二十七岁。而今,江水依旧脉脉向黄昏,只是人间岁月偷换,又流转了一千年。(完)
ps:由于权限原因,目前尚未开通在文章末尾的留言功能。愿意交流探讨的朋友,可以在本公众号栏下对话框给我留言,或者加我微信号:guanya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