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的竞争对手,也让人悠然神往

王冠亚 王冠亚 2023-06-26

这是我的第180篇原创文章

1

很多人都知道,1994年版的《三国演义》和老版的其他四大名著一样,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一部电视剧能成为经典,好的剧本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其中有一集《卧龙吊丧》,讲的是东吴大都督周瑜死后,诸葛亮前往东吴祭奠。相比于原著小说,电视剧做了一些改动,让故事生色不少。

 

原著里,诸葛亮听说周瑜死讯后,乃笑曰:“周瑜死矣。”

 

电视剧里,诸葛亮听闻周郎已死,表情凝重,怆然涕下。一旁的赵云大惑不解。诸葛亮解释道:“人言周公瑾嫉贤妒能,非也。否则,当年他也不会让我兄诸葛瑾,劝我归顺东吴。可见周公瑾,并非嫉妒我才智胜于他,而是恨我之才不能为东吴所用。”

 

原著里,周瑜部将皆欲杀孔明,因见赵云带剑相随,不敢下手。

 

电视剧里,周瑜部将甘宁拔剑欲刺杀诸葛亮,被赵云和鲁肃拦下。诸葛亮亲手把剑递还甘宁,甘宁因感佩诸葛亮之心诚,无奈把剑收入鞘中。

 

原著里,庞统笑着吐槽诸葛亮:“是你气死周瑜,如今又来凭吊,分明是欺东吴无人啊!”诸葛亮的反应是,“孔明亦大笑”。

 

电视剧里,诸葛亮听闻庞统的吐槽后,急忙反驳道:“我是真心凭吊公瑾,士元勿谬我诚意啊!”

2

这三处细节上的改动,我认为绝非偶然,而是体现了编剧对于“竞争”的深刻理解。

 

周瑜生前,既处处与诸葛亮为敌,处心积虑地想要害他,又多次跟诸葛亮联手,有条不紊地完成了“赤壁之战”前夕的各项部署。两个人的关系,就像《亮剑》里的楚云飞和李云龙,虽然各为其主,兵戎相见,但惺惺相惜,互为敬重。

 

所以,听闻周瑜病逝,如果诸葛亮哈哈一笑,是不是有点轻浮了?有点流于庸俗了?而电视剧版本的改动就很好,以诸葛亮之雅量,他是懂周瑜的。对于周郎之死,也是为之惋惜的。

 

原著里,周瑜部将没能杀成诸葛亮,是出于赵云保驾护航。而电视剧改成,诸葛亮甘愿领死,甘宁等人感佩其情,打消念头。诸葛亮的豁达心胸,展露无遗。

 

原著里,庞统“戳穿”诸葛亮,说他是虚情假意,欺东吴无人。诸葛亮大笑,相当于默认了。而电视剧里的诸葛亮,坦承自己是真心实意,不由得他人曲解。

3

从狭义的理解出发,竞争对手被“炸毁”,当然值得高兴;从竞争对手的吊唁处出来,当然可以卸下“包袱”,忍不住地暗爽,甚至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可是,细心的编剧很高明地发现,这种世俗意义上的理解,与诸葛亮的人设不符合,与原著里的上下文也显得很有违和感。

 

原著里,诸葛亮吊丧周瑜的祭文,可谓是相当感人。

 

吊君幼学,以交伯符;吊君壮力,远镇巴丘;

 

吊君丰度,佳配小乔;吊君气概,谏阻纳质;

 

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

 

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

 

诸葛亮对周瑜的生平了如指掌,祭文字字见血。连东吴诸将都禁不住感慨:“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

 

可见,诸葛亮惋惜周郎之死,是真的;东吴将领为诸葛亮的诚心所感染,是真的;诸葛亮真心凭吊周郎,也是真的。

 

诸葛亮的经典之笔“草船借箭”,正是因为和周瑜的斗智斗勇而成就的。优秀的竞争对手,绝不是简单的敌对关系,而是亦敌亦友,相互促进,彼此成就。

 

人常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生若得一实力相当、三观相合之劲敌,又何尝不是呢?


冠亚说

竞争,是商业社会永恒的话题。什么样的竞争值得神往?什么样的对手值得尊重?让我讲一个小小的故事吧!


巴菲特投资的《华盛顿邮报》,在20世纪70年代与《华盛顿明星新闻报》两强相争,尤为激烈。

 

《华盛顿邮报》因为率先披露“水门事件”,遭到尼克松总统的“报复”。白宫宣布,总统只接受《华盛顿明星新闻报》独家专访,而将《华盛顿邮报》排除在外。

 

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华盛顿明星新闻报》没有暗爽,而是义正言辞地发表了声明:新闻媒体不是白宫泄愤的工具,如果《华盛顿邮报》被剥夺采访权,我们也将停止采访。

 

这样的竞争,这样的对手,不禁让人悠然神往。

 

周瑜临终前无限感慨,既生瑜,何生亮。不得不说,有时候嫉妒和欣赏只有一线之隔。对于有品有料的竞争对手,如果多一些欣赏,少一些嫉妒,那该有多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