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巴菲特股东大会见闻录
这是我的第176篇原创文章
本文已被推荐至雪球首页
身为一名投资者,如果问我一生之中一定要亲历一次的体验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
作为这个时代硕果仅存的投资大家与商业巨擘,巴菲特和芒格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创造出无可伦比的复利神话,成为全球投资者竞相学习、膜拜的对象。
一般情况下,公众能和巴菲特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只有两种:要么拍下动辄数百万美元的“巴菲特午餐”,要么参加股东大会向巴菲特提问。
为什么要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召开股东大会?巴菲特在致股东信里坦承了伯克希尔年会的与众不同之处:
“相比于千篇一律的股东年会,伯克希尔的股东年会是完全不一样的景象。参与年会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而且我们从未遇见过愚蠢的问题或自说自话的评论。相反,我们遇见过各种各样有关商业的深思熟虑的真知灼见。股东年会给了大家一个讨论问题的时间和场合,芒格和我非常乐于回答这样的问题,无论它们多长。”
日理万机的巴菲特,当然无法通过回复来信或者电话咨询的方式,来一一解答投资者的疑问。在巴菲特看来,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是对时间的滥用。因此,撰写季报、年报,以及召开股东大会,成为巴菲特与公众沟通的主要途径。
5月2日-5月8日,我与罗马大道青训营、股市神奇公式、挖优狗等团队一道,赴美参加了2019年巴菲特股东大会。写这篇文章呢,一则记录整个行程中值得留念的地方,二则谈谈自己的参会感想,和公众号的读者朋友们一起分享这场思想的盛宴。
一、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
尽管行程安排了一些其他内容,但毫无疑问,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是此次美国之行最重要的事,所以放在最前面写。
巴菲特股东大会的参会人数,随着巴菲特投资成绩斐然而与日俱增,最近一些年份大约稳定在4万人左右。会场选址在CHI Health Center,以容纳足够多的人。
△会场CHI Health Center.
△股东大会参会证。这是进入会场的唯一凭证,也是股东购物节的打折凭证。
△凌晨两点排队的我们。为了能在会场占到一个好位置,我定好了凌晨1:30起床的闹钟。和小伙伴们打车赶到会场,大概是凌晨两点左右。还好前面排队的只有6个人。你在这张图里只能看到我前面有4个人,是因为还有2个人睡在地上,通宵排队。
△拂晓,天刚刚放亮。会场外面早就已经是人山人海,排起了长龙。
△会场早上七点正式开门,人们如潮水般涌入会场。功夫不负有心人,凌晨两点过来排队的我,在饱受5个小时的饥寒交迫之后,终于占到了内场前排位置。
△蓝色屏幕下方的位置,就是巴菲特和芒格“表演”的舞台。舞台下方是贵宾区,都是巴菲特邀请的各种大佬。会议开场前,我挤到前排,目睹到了比尔·盖茨、霍华德·巴菲特等人的风采。
△比尔·盖茨的侧影。
△随手拍,大会开场前的盛况。
△内场、一层、二层全部坐满。
△会议开场前,巴菲特和芒格提前到场,坐在了贵宾区的位置上。
△会议开始前,大屏幕上放送了大约30分钟的宣传片,主要是伯克希尔旗下公司的产品,以及为伯克希尔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经理人。会议开始后,屏幕上出现了巴菲特和芒格的直播影像。
△不得不吐槽的是,苹果的拍照质量太渣了。两位智者被蓝色光环笼罩,却根本看不清面部。我决定下一部手机,换华为P30,哈哈哈。
整场问答持续了超过6个小时,巴菲特和芒格回答了现场股东提出的大约60个问题。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几个话题:
1.延迟满足
一位来自旧金山的13岁少年问道:“作为青少年,怎么才能培养自己延迟满足的本领?”
巴菲特回答道:“假设你买了一只 30 年期的政府债券,利率是 3%,你收到的 3% 的利息收入中有一部分要交税。恰好美联储表示将维持每年 2% 的通胀率。你持有这只长期政府债券,坚持延迟满足,结果这笔钱,你现在拿它去迪斯尼乐园能玩几次过山车,30 年后,仍然只能玩同样的次数。”
巴菲特继续说道:“我相信,不应该吝啬地攒下每一分钱,甚至放弃让自己和家人享受快乐。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延迟满足都是绝对正确的选择。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我每赚 1 块钱,从中拿出两三分钱花,其余的存起来,很合理嘛。”
所谓投资,就是牺牲今天的消费以期获得未来更多购买力的行为,因此延迟满足显得很重要。但是,巴菲特想到了更深层次:并非所有延迟满足都是有意义的。
第一,如果是在低利率环境下投资固定收益产品,那么购买力即使不下降,也很难获得大幅度提升。同样地,如果一个人缺乏理财技能,只会银行储蓄,那还不如去消费。
第二,人生的幸福感并非只靠财富的多寡来衡量。如果一个人过度醉心于“延迟消费”,很有可能造成一种局面:年轻时拼命省省省,牺牲消费的满足感,晚年换来的却是根本用不着的巨额财富。记得我读《戴维斯王朝》时,老戴维斯为了省一块钱而拒绝给孙子买热狗,就让我感到了严重的不适感。所以,“延迟消费”也应该适度。
个人认为,人生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拿钱去交换。努力赚钱的意义,也许并不是因为钱很重要,而是要让钱显得不那么重要。
2.比特币
巴菲特对于比特币的看法,一如既往:“提起比特币,我想起了1952年,我妻子19岁,我21岁,我们在度蜜月的旅程中在拉斯维加斯逗留。我们开着车一路向西。在Flamingo游玩时,我看到许多西装革履的人,那个年代,人们着装比现在正式。他们从千里之外来到这里,那时候交通不便,还没有喷气式飞机。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自己来做的事,从数学上讲很蠢,但还是照来不误。”
比特币的本质就是击鼓传花。参与比特币游戏的有两类人:一类是傻子。缺乏最基本的财务和商业知识,对于虚无缥缈的高收益率深信不疑,幻想一夜暴富。另一类是骗子。明明知道比特币游戏不可持续,但寄希望于“接盘侠”。有的人即使知道自己被骗了,也丝毫不埋怨骗局组织者,反而加入到行骗者的行列,以期弥补自己的损失。
3.伟大的资产管理者
一位来自旧金山的年轻人问:“我今年 27 岁,希望有一天能成为像你们一样伟大的资产管理者。我在考虑成立自己的基金,但是我也清楚自己很年轻,有很多东西要学。我想向两位请教,当年你们开始管理别人的资金时,你们怎么知道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能否指点一下像我这样的新人?谢谢。”
巴菲特回答说:“在给别人管钱之前,我做过一段股票经纪人的工作,1956 年 5 月,从纽约回来之后,我的家人让我帮着打理股票投资。我对他们说,我不想再做股票经纪人的工作了,我喜欢的是投资。
在给别人管理资金之前,一定要通过一套方式,把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吸引过来。你要有自己的基本原则,告诉别人你的预期是什么、什么时候你应该得到鲜花,什么时候应该得到鸡蛋。
假如你的父母能放心地把他们的所有钱交给你,让你管,你也敢去管,这时候你就已经对自己有信心了,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了。”
这位年轻人问到的,恰恰也是我特别关心的问题。作为一名有志于投身资产管理行业的年轻人而言,如何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我认为巴菲特至少给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巴菲特一开始是股票经纪人,但他明白自己最喜欢的是投资,因此毅然决然转行。我记得2016年11月,我从体制内离开的时候,对自己将来的路并不确定,但我知道自己喜欢金融投资。喜欢就去做,辞掉公职,我从来就没有后悔过。
第二,投资成功和投资管理成功是两码事。如果只是管理个人资产,那么不断精进自己在投资方面的能力,就够了。但要想取得投资管理的成功,必须要做到和资金提供者密切配合。否则,高位加仓、低位赎回,很容易导致资产管理人和投资人“双输”的局面。
第三,当你值得被信任的时候,你就会被信任。我们身边常常听到这样的埋怨:“我很想做点投资,但是我父母(或者爱人)不相信我,不拿钱给我,我能怎么办?”其实,不妨反过来想想,为什么家人会不信任你?是因为他们的原因,还是你自己的原因。当你已经证明了自己在投资方面的能力,你自然就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信任。
4.投资与人性
一位来自中国的11岁小男孩,用非常流利的英文问道:“巴菲特先生、芒格先生,早上好。我叫 JC,今年 11 岁,来自中国。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股东大会。芒格先生,很荣幸,在二月份的 Daily Journal 股东会之后,能再次见到您。巴菲特先生,您说过,年纪越大,您对人性的理解越深刻。请您展开讲一讲,您对人性有了哪些更深刻的理解?您如何通过人性的差异来更好地投资?我也恳请芒格先生做出回答。谢谢!”
巴菲特回答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你能够也应该对人的行为有更深刻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接触的人类行为越来越多,阅历越来越丰富。只要是我们感兴趣的领域,查理和我会读遍这个领域中所有相关的书籍。在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我们就通过研究别人的生活,学到了许多东西。”
芒格回答道:“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他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开国元首之一。他一生之中反复讲:行得通吗?行得通,就做啊。(Figure out what works and do it.) ”
对于这位11岁中国小男孩的提问,网上评论不一。正面的评论认为,对于一个11岁的小朋友来讲,能在如此重大的场合,当着几万人的面用流利的英文发言,实属不易。负面的评论认为,11岁的小孩懂什么人性呀?这是在家长有意识的安排下,背了一段英文台词而已。
个人认为,JC的成长,当然离不开家长有意识的引导,能做到这样,已经非常不错,我们首先还是应当报以鼓励和欣赏的掌声。据悉,JC的父亲CWW先生,生于1975年,曾任万科总裁办公室主任。JC的发言,从侧面也可以看出精英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很多时候,父母的位置决定了孩子的起点。正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所言:“你的父母住在山顶,注定了你不可能生活在山脚下;你的父母住在山脚下,也注定了你不可能生活在山顶。”但洛克菲勒同时指出了事物的另一面:一个人的起点,不决定其终点。
5.人生最看重的事
一位来自温哥华的股东提问:“我想请教你们二位,在你们人生当前的阶段,你们最看重的是什么?”
芒格答道:“我希望能再多活几年。”
巴菲特回答:“有两样东西,是钱买不来的:时间和爱。这两样东西,我一直非常看重。我这一生,非常、非常幸运,因为我拥有极大的自由,自己的时间,能完全由自己掌控。查理和我一样,也始终特别看重时间。正因为看重掌控自己时间的自由,我们努力追求金钱。有了钱,我们基本上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我们不想拥有很多别墅、游艇等这些东西。查理是有一艘游艇。但是,我们真不觉得这些东西有多好。对我们来说,真正宝贵的是时间。”
芒格补充道:“一个人,能有时间做自己真心喜欢的事,那是最大的运气。”
巴菲特又接话:“们这一辈子的运气,真是好的不得了。最大的运气是出生在美国。生在加拿大也不错。我不想得罪人。”
巴菲特和芒格的答复简直太好了!努力赚钱,并不是为了奢华的消费,而是你拥有了掌握自己时间的自由,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人的一生太过短暂,有时间有钱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才称得上是圆满的人生。
巴菲特还是一如既往地谦虚,认为自己出生在美国很幸运,自己的成功不过是搭乘了美国快速发展的“顺风车”。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巴菲特还是“老顽童”的心态,还是那么幽默。
6.能力圈
有人问:“您认为伯克希尔是否应当扩大投资范围,将领先的大型平台型科技公司包含在内?您是否应当应用您已有的投资理念拥抱科技公司,而不是远离科技公司?”
巴菲特回答:“我们在伯克希尔里管投资的人都会努力扩大自己的能力圈,尽量不错过太多机会。我们再努力,将来仍然会错过许多机会。我们过去已经错过了许多。关键是找到我们的成功率很高的机会去投资。哪怕错过了最赚钱的机会,我们也不在意,只要我们把自己有把握的机会做好就行了。”
有人问:“您会选择建立非常宽泛、覆盖面很广的能力圈吗?还是会选择构建更狭窄、但更有深度的能力圈,专注于某个行业、市场或国家?”
巴菲特回答:“一方面,我尽可能扩大自己的能力圈,另一方面,我也尽可能客观地认清自己的能力圈的边界。你哪怕只在一个很狭小的领域比其他人都懂得更多,而且你能管住那种总要做些什么的冲动感觉,只是耐心地等待概率完全站在你这一边,投资仍然很好玩,只是比过去要难。查理,你说呢?”
芒格接话:“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最好的策略是掌握专长。一个医生,既是肛肠科的、又是口腔科的,谁敢找他看病?通往成功的常规路径是掌握一门专长。沃伦和我走的不是这条路,因为我们更喜欢我们走那条路。我们走的这条路不适合大多数人。”
有人问:“我们每个人是应该持续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能力圈,还是应该坚守自己固有的能力圈,即使坚守固有能力圈可能导致投资机会变少,也仍然坚守?”
巴菲特回答:“有机会拓展自己的能力圈,就应该去拓展。只是别勉强,别逼自己,非想要更高的能力,甚至脱离客观现实。”
不难看出,巴菲特认为一方面要固守自己的能力圈,另一方面要尝试着去扩大自己能力圈的边界。伯克希尔投资的公司涉及到食品饮料、交通能源、银行保险、服装鞋帽等各个领域,但巴菲特和芒格并不认为他们走的路适合大多数人。
巴菲特和芒格是有潜台词的。潜台词即是,大多数人缺乏他们那样的能力。就像巴菲特推荐别人买指数基金自己却从不买一样,这并不是心口不一,而是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适合大多数人成功的途径,是找准一个领域,然后几十年如一日地去钻研,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并以此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
7.资金规模
一位来自纽约的股东问道:“巴菲特先生,您说过,您管理100万美元的投资组合,每年可以获得50%的收益率。管理100万美元,您会采取什么投资策略?是捡烟蒂吗?以特别低廉的价格买入质地一般的公司?还是做套利?”
巴菲特回答:“如果管理100万美元,无论是我,还是查理,我敢保证,我们都能找到办法赚那么多,而且基本上不承担风险、不用很高的杠杆。”
巴菲特接着说道:“在市场中的犄角旮旯里,在人们没看到的地方,有一些规模很小的市场无效的机会。我说的这样的机会,在一定的时候,你确实能在市场中找到。可惜,这样的机会对现在的伯克希尔来说没什么用。”
芒格补充道:“我完全同意。你说过,大量的资金本身将拉低收益率。资金量越大,难度越高。我看到很多天赋异禀的投资者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很快管理的资金规模上升到 300 亿美元,手下雇佣了两个楼层的年轻才俊,漂亮的业绩也成为过去。现实就是如此。”
规模是投资回报率的天敌。我们看到,巴菲特早期管理合伙基金期间,复合年化回报率高达29%,那时候他还不到40岁。而伯克希尔1965-2018年复合年化回报率却“只有”20.5%,并不是因为巴菲特投资水平下降了,而是过于庞大的资产规模导致投资难度指数级上升。
那为什么还有很多资产管理人不遗余力地去想要做大资产规模呢?原因很简单,规模越大,管理费提取越多。相比之下,巴菲特非常坦诚,他多次在致股东信里表示:随着BRK资产规模的扩大,维持原有的高收益率水平已经越来越难了。
还有很多精彩的问答,篇幅所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建议感兴趣的朋友,完整撸一遍6个小时的Q&A,最好中英文各听一遍。
二、参观巴菲特的家
我住在中部城市武汉,去参加一趟巴菲特股东大会颇为不易。去程从武汉转机到上海,从上海转机到达拉斯,从达拉斯转机再到奥马哈;回程从奥马哈转机到洛杉矶,从洛杉矶转机到上海,再从上海回到武汉。
5月2日一早我便启程到武汉天河机场,一直到美国当地时间5月3日凌晨,才正式抵达奥马哈并入住酒店。5月3日上午,前往巴菲特的家参观。
巴菲特的家位于法纳姆大街,周围都是一些常绿树木,旁边是奥马哈最繁忙的交通要道之一。这栋房子,是1958年巴菲特花31500美元买下的,此后便一直住在这里,直到如今。
△巴菲特家正门。跟邻居相比,并无特别奢华之处。唯一的区别是,由于慕名而来者众多,安全起见,院子外安装了围墙和护栏。
△巴菲特家正门。当时是阴天,巴菲特不在家,有若干守卫负责看家护院。
△巴菲特家侧门。里面有一块开阔的院落,装饰朴素,没有金碧辉煌,没有雕馈满眼,处处透露着简洁明快的风格,似乎也昭示着房屋主人的性情和喜好。
△我在巴菲特家门口拍照留影。
巴菲特买下这栋房子以后,立刻给房子命名为“巴菲特的蠢事”。在他看来,他有能力让31500美元经过12年的复利增长,达到100万美元。拿潜在的100万美元去买一套房子,巴菲特的“心痛”可想而知。
若干年后,在2008年致股东信里,巴菲特论述了他对买房置业的看法:
“拥有自己的房屋是件美好的事情。我的家庭和我享受目前的居所已经有50年了,而且会一直住下去。但是,居住和使用应作为买房时的首要动机,而不应该将购房视作升值盈利或再融资的手段。同时,购房时应该考虑与收入相匹配,量力而行。”
巴菲特写下这段话时,正值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房价泡沫破灭之际,用意不言自明,意味深长。反观国内,为数不少的家庭加杠杆买房,并将房产视为家庭资产配置的重点甚至全部,按揭资金早就超过了家庭可支配收入,不可谓不怵目惊心。
国内的房地产牛市启动于1998年,迄今已有21年。按可比价格,目前国内房产市值已超过美国+日本房产市值总和。与此同时,中国人口出现锐减趋势:90后人口少于80后人口3100万,00后人口少于90后人口4100万。
无论是短期的金融政策、中期的土地供需,还是长期的人口趋势,我认为都给全部身家押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家庭,敲响了警钟。
这部分的最后,我想讲一段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奇遇”。
5月6日下午,我的好友G君路过巴菲特家门口,正好巴菲特在自家院子里跟亲友谈话。当我知道这个消息时,已经是傍晚6点左右了。
△巴菲特在自家院子里跟亲友交谈。
虽然我知道,再去巴菲特家门口“偶遇”巴菲特的概率很小,但还是决定去碰一碰运气。我和国内某知名财经媒体主持人X君,一起打车赶往巴菲特家,并分别在正门和侧门口蹲守。
巧合的是,G君和他的夫人刚好散步也来到这里。我和G君虽然都在奥马哈,但没有专门约时间见面。然而在巴菲特家门口,我们却神奇般地“偶遇”了!
后来,我们听说巴菲特不在家,而是去了他最喜欢的牛排馆Gorat's去吃晚餐。G君的夫人又载着我们三人,一起赶往牛排馆。刚到牛排馆,又被告知巴菲特刚刚离开。我们又急急忙忙驱车往回赶。
虽然最终没能见到巴菲特,但我认为自己的目标已经达到了。因为我不去,我一定会后悔;去了,虽然明知机会渺茫,但也就没有遗憾了。
事后,我和G君将此事告诉给天南老师,天南老师看到我们俩在巴菲特家门口的合影,回想到他18年前第一次见到巴菲特的场景,很是感动。巴菲特投资理念在中国,一直在传承,一直在接力。
△我们在巴菲特家门口的合影。我手里拿着的是《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65-2014)》。
三、参加BRK股东购物狂欢节
在股东大会会场旁的大厅,摆满了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的各种公司产品,琳琅满目。凭借胸前佩戴的股东大会出席证,可以获得全场商品的八折优惠。
因此对于BRK的股东而言,股东大会不仅仅意味着一场思想的盛宴,同时也是一次购物的狂欢。
△当天巴菲特也来到了展厅现场,被现场的媒体和股东围得水泄不通。
△巴菲特和芒格在展厅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在展厅现场的苹果CEO蒂姆·库克。
△展厅巨幅的股东大会标识牌。中间是此次年会的参会凭证放大版,两边书写着“Welcome to the BRK annual shareholders meeting ”字样的欢迎标语。
△克莱顿房屋展区。克莱顿房屋公司是美国住宅建筑行业最大的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崩塌期间,克莱顿公司的198888个房屋贷款人仍然继续正常支付月供。主要原因就在于,其贷款人放贷的考量标准是借款人实际收入是否与月供相匹配,而不是寄全部希望于房价的上涨。
△克莱顿房屋&DQ冰激凌共同组织的“投掷报纸”挑战赛。
△雅虎直播工作区域。众所周知,巴菲特对电脑、网络等现代科技都不太感兴趣。直到2016年,伯克希尔年会才首次通过雅虎对全世界进行全程直播。直播主要想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分流参会人员或适当减少与会人数。二是股东们不用亲自跑到奥马哈,也能看到巴菲特和芒格的长相以及听到他们的声音。
△BNSF(伯灵顿北方圣塔菲铁路公司)展区。BNSF属于政府监管下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巴菲特认识到,这个社会永远需要巨大的交通和能源投资。政府以合适的方式善待资本提供者,引导被投资企业以监管机构和民众认可的方式运营,符合政府、资本双方的利益。
△卡夫亨氏展区。在今年年会上,巴菲特回答了关于卡夫亨氏商誉减值的问题。他说,在卡夫亨氏整个交易中,我们买入卡夫那部分的价格太高了。实际上,与过去相比,卡夫亨氏的经营情况得到了改善,只是我们买贵了。……假设我们出 500 亿美元的大价钱买下卡夫亨氏,它本身该赚多少还是多少。好公司,买得太贵,能变成烂投资;烂公司,买得很便宜,未必能变成好投资。
△宠厨(Pampered Chef)展区。巴菲特形象的广告牌附有一行字“Let's get cookin'!”,让我想到一句曾经的流行语:我为自己带盐。
△内布拉斯加家具城展区。说起NFM的创始人B夫人,真的是一个传奇。1893年,B夫人出生于俄国明斯克地区的一个小村庄。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商业天赋,建立起NFM在全美的统治地位。直到100岁的高龄,B夫人还坚持每周工作7天。B夫人100岁生日当天,等到晚上家具城关门之后才开始她的生日宴会。而巴菲特为了庆祝B夫人100岁生日,为B夫人正在修缮的剧院捐赠了100万美元。B夫人于1998年去世,享年105岁。
△飞安国际展区。
△布朗鞋业展区。在1991年致股东信里,巴菲特介绍了投资布朗鞋业的原因:“鞋业竞争相当激烈,全美一年10亿双的采购量,其中大约85%是从国外进口的,行业中大部分制造工厂的表现都乏善可陈。由于款式和型号繁多,导致库存积压相当严重,资金也绑在大笔的应收账款上。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像Frank这样优秀的经理人,再加上Heffernan先生所建立的事业才有可能生存。”
△Brooks展区。全球四大跑鞋品牌分别是:美国的Saucony、Brooks、New Balance和日本的Asics。其中,国人对纽百伦和亚瑟士的熟知程度较高。现场展出的Brooks跑鞋,打折后大约1000元人民币可以买到一双。
△奈杰特展区。
△DQ冰激凌展区。
△波仙珠宝展区。关于波仙珠宝,巴菲特有一句名言:“不懂珠宝没有关系,但你一定要有认识的珠宝商。”据说,购买波仙珠宝单人满30万美金或团体满50万美金,可获得与巴菲特合影的机会。
△盖可保险展区。我曾经在保险监管部门工作过5年,深深知道保险行业的产品难以做到显著差异化,车险领域的竞争尤其激烈。GEICO保险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低成本。GEICO采用直销的商业模式,形成了持续的低成本优势。当保险行业供大于求时,各家公司竞相压价,成本高的公司将被淘汰,成本低的公司仍然可以盈利;当周期反转时,成本最低的公司则可以率先复苏。
△喜诗糖果展区。对喜诗糖果的投资,是巴菲特投资策略的重大转变,因此可以被视为“里程碑”事件。在1991年致股东信里,巴菲特写道:“拥有喜诗糖果让我们对于强势的特许行业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我们依靠在喜诗糖果身上所学的东西,在别的股票投资上赚了更多的钱。”
△在展厅购买的喜诗糖果。印有“2019 BRK Shareholder Meeting”字样,一盒售价大约折合人民币70元。
△可口可乐展区。可口可乐创立于1886年,是一种含咖啡因的碳酸饮料。1988年起,巴菲特开始大量购入可口可乐的股份,并宣布将可口可乐作为自己“永久性持股”的三只股票之一。
△琳琅满目的可口可乐商品。美国超市货架上的可乐可乐品种之多、口味之丰富,几乎可以和中国超市的方便面相媲美。单瓶售价大约3美元。相比之下,在中国花3块钱就能买一瓶可口可乐,真的很划算有木有。
△展厅方位全图。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列示了。下面重点介绍一下bookworm展区的图书。
四、逛bookworm展区,力争做一枚bookworm
读书益智。巴菲特和芒格都是大量深度阅读的典范。芒格曾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所以呢,这里有必要专门介绍一下图书展区。全场共展出47种图书,限于篇幅,这里简单说说我认为很重要的10本书。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中文译名《聪明的投资者》,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理论的开山鼻祖,“华尔街教父”,巴菲特一生的“精神导师”。正是在这本书里,格雷厄姆系统地提出了“市场先生”和“安全边际”的概念,奠定了价值投资的理论基石。
△Berkshire Hathaway letters to shareholders 1965-2014.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65-2014年的合集,堪称研究巴菲特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国内目前没有公开出版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50年合集,中文版可以选择的是坎宁安教授编辑、杨天南先生所译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原书第四版),或者张志雄先生组织翻译的《Value投资大家巴菲特》系列。
△Buffett,The Making of an American Capitalist.
中文译名《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这本书虽然没有巴菲特的另一本官方传记《滚雪球》有名,但其成书时间和被翻译到中国的时间都更早。作者罗杰·洛温斯坦既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同时也是《华尔街日报》的一名财经记者,从而使她对巴菲特的观察视角拥有独特的优势。
△Tap Dancing to Work.
中文译名《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作者是《财富》杂志资深编辑卡萝尔·卢米斯。这本书收录了一些巴菲特写的文章和写巴菲特的文章,按照时间顺序编排,横跨1966-2012年的投资岁月长河,向公众揭示了巴菲特的快乐投资与人生智慧。
△Poor Charlie's Almanack.
中文译名《穷查理宝典》,这是一本关于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录。相比于巴菲特在投资方面的专注,芒格涉猎更广,堪称这个时代最杰出的投资思想家。《穷查理宝典》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它不仅仅是教你投资之道,更是教会你生活的智慧。比如,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呢?唯一的最佳方法是你首先必须值得拥有好配偶,因为从定义上来说,好配偶可绝不是傻瓜。
△Seeking Wisdom:From Darwin to Munger.
中文译名《探索智慧:从达尔文到芒格》,作者彼得·贝弗林。这本书重点从生物学的角度,剖析了人类的生理及思维模式。其中,误判心理学、误判物理学和误判数学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分析了导致人类行为错误的原因。在全书的最后一部分,作者提出了科学的思维能力训练指南。
△Forty Chances.
中文译名《40次机遇》,作者是巴菲特的长子霍华德·G·巴菲特。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霍华德并没有继承父亲的庞大金融帝国,而是选择了做一名快乐的农民。巴菲特对霍华德的选择也表现出极其欣赏的态度:“我忍不住想说,我为他深感骄傲,请大家原谅我作为父亲的这种自豪感,如果他母亲还在世的话,她也会引以为豪。”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
中文译名《共同基金常识》,作者约翰·博格。2019年1月,90岁高龄的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去世。在他生前,曾多次参加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并被巴菲特誉为“投资者的英雄”。指数基金以低成本著称,是一种适合普通投资者的长期稳赢之道。
△Influence.
中文译名《影响力》,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这本书堪称是研究心理对人类行为模式影响的集大成制作,芒格在《人类误判心理学》里多次引用西奥迪尼的观点。芒格在看完《影响力》之后,给西奥迪尼赠送了一股BRK的股票,现在价值31.55万美元。
△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s?
中文译名《客户的游艇在哪里?》,作者小弗雷德·施伟德。这本书主要是讲20世纪早期华尔街的潜规则——基金管理人、经纪人赚得盆满钵满,客户却从中无所获益。事实上,作者反映的情况,在某时某地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金融行业作为离钱最近的行业,一定要过得了“人心”这一关。
△BRK公司50年股价走势图。从1965-2014年,BRK的账面价值年均增长19.4%,累计增长751113%;股价年化复合回报率21.6%,累计增长1826163%,显示了复利投资的强大威力。
△中英文对照。我从年会现场买回《巴菲特传》《跳着踢踏舞去上班》《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穷查理宝典》等5本书的英文原版。下面5本则是我以前买的中文版。英文原版书很贵,放在行李里也很重,但为什么我要买呢?有两个原因:一是对大师的情怀,买来留作纪念的;二是读到中文版若有疑惑的地方,也可以拿原书做对照。
这部分的最后,我想讲一段因书结缘的故事。我因为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而与这本书的译者杨天南老师相识。在2019年3月天南老师的武汉读者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一道前来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W君。
这次受W君委托,我帮忙拍下了展会上全部47种图书的封面,并给她寄送了《BRK Annual Selections 2019》书单。W君表示感谢说,这不仅仅是她个人表达谢意,也替国内的读者表达谢意。
我回复说,作为一名读者,说感谢的应该是我。因为一来,美国的书很贵,如果华章公司能买来版权,无疑为读者节省了一大笔开支。二来,也不是所有的读者都懂英文,所以还要感谢天南老师辛勤翻译,翻译一本书是不赚钱的,但为了情怀,天南老师一直在做这件事。
记得天南老师给《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写译者序时,标题是《巴菲特成功的八字决:与时俱进,良性循环》,其中提到人际关系上的良性循环。巴菲特在长期企业经营和投资的过程中,坚持与人为善,与好人打交道,成就了和凯瑟琳、B夫人融洽相处合作的一段段佳话。
现在,人际关系上的良性循环在我身上真实发生了。这也让我更加坚信了:走巴菲特之道,不仅仅是财务上的正确,更是人生选择上的正确。
五、参加Invest Yourself 5K 健康跑活动
5公里健康跑活动的主题是“Invest in Yourself”,人生最重要的投资,实际上是投资自己。包括投资自己的智力,和投资自己的体魄。没有健康的体魄,很难承受高强度的投资工作。
△5K健步跑活动官方宣传页。
△一同参加跑步活动的小伙伴们。
△健步跑活动终点站,密苏里河静静流淌。
△30分钟完赛,获得纪念章一枚。
△“偶遇”汇添富基金创始人、正心谷股权投资董事长林利军先生。林利军先生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均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在中国资本市场并不多见。
六、在巴菲特最爱的牛排馆就餐
巴菲特最爱的牛排馆Gorat's,几乎是每一个前来参会的股东必选的体验项目之一。
△Gorat’s牛排馆外景。
△餐厅门口的巴菲特形象代言。
△正午时分,餐厅全部满座。
△菜单。每一款菜品,都标注了卡路里含量和售价。
△聚餐合影。
△品尝巴菲特最爱的T骨牛排。
△品尝巴菲特同款的香蕉冰激凌可乐饮品。
七、其他活动
1.参观内布拉斯加大学
△内布拉斯加大学是巴菲特的母校。巴菲特本科从这里毕业以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师从格雷厄姆和多德。
2.波仙珠宝购物
△华裔兵乓球手邢延华,多次与巴菲特“交手”,如果已是24岁的青春年华。
3.参观博物馆
△博物馆大厅,高悬巨幅美国国旗。
4.参加中国投资人酒会&中美投资人酒会
△兴全基金主办的中国投资人酒会,邀请了比亚迪副总裁李柯女士、宁泉基金董事长杨东先生、喜马拉雅资本COO常劲先生等作主旨演讲。
△新浪财经主办的中美投资人酒会,其中一位演讲嘉宾是Gurufocus的创始人田测产先生。田测产先生1985-1996年就读于北大物理学专业,1998年赴美,2004年创办价值投资网站Gurufocus,他还是《像大师一样投资》的作者。
5.参观动物园
△水族馆。
6.参观好市多
△好市多是芒格投资的得意之笔。商品是真的便宜,我买了一大一小2个新秀丽的行李箱,价格160美元。
7.途中见闻
△富国银行,巴菲特投资企业之一。
△内布拉斯加家具城,巴菲特投资企业之一。
△路遇彩虹。想到一句话:If you want the rainbow, you have to deal with the rain.
是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今天巴菲特和芒格受到万众景仰的背后,是两位老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呕心沥血、潜心经营。生活没有捷径,投资一样,做人也一样。
冠亚说
今天读到一篇雪球热文《那些曾经让同龄人万分焦虑的80后,已经开始走进监狱》,文中讲述了团贷网唐军等“天才少年”从籍籍无名到突然发迹再到黯然陨落的全过程。
纵观这些“天才少年”的成长轨迹,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求快、求暴富、求一夜成名,这种急功近利在他们成长的早期起到了助推作用,但最终让他们吞下自酿的苦果。
反观巴菲特和芒格,一直秉持着“慢慢变富”的理念。我们从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的参会人数可见一斑:
1970年代,参会人数仅有6名;
1980年,参会人数增至13名;
1986年,参会人数为300名;
1989年,参会人数超过1000名;
1994年,参会人数高达3000名;
1997年,参会人数达到7700名;
2001年,参会人数突破10000名;
2003年,参会人数达到19000名;
2008年,参会人数达到31000名;
2013年,参会人数达到创纪录的45000名......
我们终究会发现,slow is fast,“慢慢来比较快”。我们都应该想清楚一个道理:是追求流星般“过程的胜利”呢?还是追求巴菲特和芒格一样“结果的胜利”呢?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