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巴芒”第1期
这是我的第218篇原创文章
作者按:
巴菲特和芒格是我的投资和人生偶像,按照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生活,不仅可以获得满意的投资回报,更能收获幸福的美好人生。巴菲特和芒格的言论是我人生的“压舱石”,让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可以少一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彷徨,多一分“不逐萤火迷东西”的淡定。
最近,我经常会在雪球上发一些学习巴菲特和芒格语录的感悟。承蒙雪球厚爱,很多帖子被推荐上了“雪球热帖”,单篇帖子普遍达到了30w-70w的阅读量。考虑到雪球用户和公众号读者并不完全重合,于是我定期将相关内容发布于此,定名为:我读巴芒。以下为第1期:
△雪球发文截图
1
巴菲特1991年在大学演讲的时候,跟同学们说:“假如你可以用2.5万美元,买下这间房子里任何一个人一生10%的收入,你会如何考虑?”毫无疑问,如果可以选择,那买下巴菲特或者房间里最优秀、最有潜质的同学10%的收入,是每个人的首选。
无独有偶,有位企业家朋友也问过我这个问题:“如果要选三个人押注,你会怎么选?”那肯定是对我投资和人生帮助最大的两位老师,再加上我自己。没有人会选择在一个烂人身上押注,尽管Ta的报价可能非常非常便宜。投人和投资企业的道理是一模一样的:
投人的时候,作为老板,你给良才发100w薪水,Ta给你创造200w价值,你还赚100w;你给庸才发20w薪水,Ta给你创造10w价值,你还亏10w。所以,最贵的人才往往最便宜,最便宜的人才往往最贵。
投资企业的时候,“捡烟蒂”固然可以赚点估值差,但要忍受很多负面情绪,而且还不断地在价值毁灭,长期而言是不划算的。合理估值买优质企业,固然短期没有太多估值差可以赚,但成长却是可以连续复利的。正所谓“低估一时爽,优质赚间厂”,即是此理。
(2021年12月5日)
2
关于企业是否应该高分红,巴菲特的评价标准是——当1美元的留存收益不能创造1美元的市值时,就应该分红;反之,就应该用于扩大再投资。后来,这个“一美元原则”被罗伯特·哈格斯特朗写进了《巴菲特之道》。
市场上确实有很多高分红的优质公司。比如$谭木匠(00837)$ ,2006年至今累计实现净利润16.79亿元,累计现金分红10.65亿元,分红率63.46%;$中国神华(SH601088)$ ,2007年至今累计实现净利润5397亿元,累计现金分红2701亿元,分红率50.04%。这只是说明,这些公司赚取的净利润,大概率是真金白银。
也有一些从不分红或者分红很少的优质公司,比如$伯克希尔-哈撒韦A(BRK.A)$ 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伯克希尔唯一的一次分红,发生在1967年,当时每股分红0.1美元,总共分红10.17万美元。事实上,如果不分红的话,这些财富到现在会增长1.7万倍,达到17亿美元。
巴菲特最近10年业绩未跑赢标普500指数 ,通常意义上的说法,跟伯克希尔的巨量规模有很大关系。但我认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巴菲特手上掌握着很多现金,而没有选择分红,这必然会拉低整体收益率水平。可见,在追求更高收益率(相对值)和追求更大规模(绝对值)上,巴菲特的选择可能是后者。
(2021年12月5日)
3
保险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业,这主要跟它的商业模式有关系。客户给保险公司缴纳保费,换取的只是保险公司给予的一纸承诺。特别是寿险业务,很多或然事件的承诺兑现,可能要到数十年之后才发生。
于是,对于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而言,就很容易产生一种做大规模的冲动。因为规模越大,当期所提取的佣金就越多,而对客户不必立即履行现金赔付义务。在保险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看国内的$中国平安(SH601318)$ $新华保险(SH601336)$ ,产品差异化非常小),违规降低保费,几乎成为很多业务人员(包括管理层)的必然选择。
但这种以显著低于综合成本率获取业务、做大规模的行为,在遭遇灾年的时候,就必然最终要为其疯狂的市场行为买单。而能够克制承保冲动,宁愿不做业务也要守住成本底线的公司,往往在一轮市场出清之后,能够笑到最后。
巴菲特旗下的国民赔偿保险公司,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1980-2000年,国民赔偿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几乎零增长(1980年保费收入7960万美元,2000年保费收入6810万美元),但其中仅有四年出现承保亏损。这就是经营的长期主义,巴菲特可以说是难得的“人间清醒”。
(2021年12月5日)
4
今天跟大家聊点轻松的,我自创发明了一个新词儿,叫作——“沃伦增压”。就是我往后的人生,会把沃伦·巴菲特当成自己的偶像,不停地给自己释放压力和动力,推动自己进步。
巴菲特也认为,如果你想要更快地成长,最大的捷径莫过于选一个自己尊敬、喜欢、崇拜的偶像,然后按照他的行为方式去实践。学习巴菲特,大概率不能成为巴菲特,但一定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比如说,很多人问我,在你这个年纪,已经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为什么还能保持上进?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往高处看,巴菲特早已实现了“立言”、“立德”、“立功”的不朽业绩,但他依然保持着朴实的生活作风和扎实的工作作风。那么我作为一名普通人,又怎么会有一点点值得骄傲的资本呢?
顺境的时候,多看看巴菲特如何面对鲜花和掌声;逆境的时候,多看看巴菲特如何面对质疑和责难。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当自己的格局、视野拓宽后,人生就会通透很多。
(2021年12月4日)
5
1966年,巴菲特出手400万美元,买下$迪士尼(DIS)$ 5%的股份。也就是说,当时迪士尼的总市值在8000万美元左右。巴菲特做这笔交易决策有如下考虑:
1.上年度税前利润2100万美元,市盈率低于10;
2.所建娱乐设施“加勒比海盗”一项就耗费1700万美元,超过当时市值的1/5;
3.公司拥有的220部电影资产已经减记为零,未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
4.米老鼠只是一个虚拟IP,不会像明星一样,拿走公司的大部分利润。
1966年,巴菲特400万美元买入;1967年,巴菲特620万美元卖出。虽然短期看,确实赚了不少,但巴菲特还是卖早了。1967-1995年,迪士尼的股价上涨了138倍。
我查了一下迪士尼最新的市值是2676亿美元,巴菲特当初购入的5%股份如果一直拿着的话,现在的价值是134亿美元,增值3350倍,年复合回报率达到惊人的16%,这就是“长期主义”的价值。
(2021年12月3日)
6
巴菲特认为,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其秘诀在于与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工作,这样的工作状态就像是在跳踢踏舞。
努力赚钱有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人际关系有得选——拥有不和不喜欢的人打交道的权利。如果是很多被动的工作关系,而搭档又不是你喜欢的,你又不能选择,就会非常难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类似的感受,遇到三观相合的人,可以聊到深更半夜,非常顺畅;遇到三观不合的人,说一句话都觉得非常费劲,因为对方通常get不到你的点,非常拧巴。
自己努力成为越来越好的人,才能吸引到越多越来越好的人,这样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状态,才是理想的。
(2021年12月2日)
7
同是巴菲特旗下的企业,喜诗糖果的生意特性就比伯克希尔纺织业务优越得多。喜诗糖果仅仅用了1700万美元净资产,就让公司利润从400万美元一路增长至2700万美元。相比之下,伯克希尔纺织业务有些年份小幅盈利,有些年份则出现亏损。
事实上,喜诗糖果和伯克希尔纺织业务的市占率都很高。喜诗糖果几乎控制了美国西部地区的盒装巧克力市场,而伯克希尔纺织厂则生产了50%的美国男士西服衬里。同是巴菲特作为老板,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究其原因,喜诗糖果是差异化产品,纺织业务则是同质化产品。人们不会说“给我来一件伯克希尔衬里的西服”,人们也不会说“亲爱的,这是我从喜诗买来的便宜糖果”,因此,喜诗糖果可以自由提价,而纺织业务不可以。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没有人会说要买哪家钢铁公司造的汽车,也没有人会说要买哪家砂糖公司产的方糖,人们只会说开什么牌子的汽车,喝什么牌子的咖啡。不过话说回来,对于同质化产品而言,也可以凭借“低成本”的优势杀出重围,只不过这条路走起来更艰难而已。
(2021年12月1日)
8
巴菲特曾经出过一个思考题:“如果给你两家公司去选择,公司A拥有成千上万种发明专利,而公司B的产品则长期维持原样,你会觉得哪家公司更有前途?”我觉得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凭直觉会选公司A,因为公司A听起来就很有想象空间,公司B则给人一种老套的感觉。
但实际上,公司A就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公司B就是汤姆森报纸。前者1979年的市值,大约比投入的股东权益减少了整整100亿美元;而后者的老板汤姆森,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这家报纸后,身家后来超过了40亿美元。
究其原因,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有大量的资本支出,当其资本支出的规模从470亿美元增加到990亿美元的时候,利润仅仅从22亿美元增加到56亿美元。而汤姆森买下报纸之后,就再也没有新增一分钱投入,而是每年从报纸的盈利中拿回相当可观的现金。这就是烂生意和好生意的区别,巴菲特自述,他花了25年才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巴菲特常常讲,与其寻找改变世界的企业,不如寻找不被世界改变的企业。对于需要大量研发投入的企业,投资者应该保持高度警惕;相反,对于喜诗糖果、贵州茅台等主营业务长期不变、不需要大量资本支出的“现金奶牛型”企业,不要觉得它们不够“性感”,投资毕竟不是为了追求刺激,而是为了踏踏实实、安安心心过日子。
(2021年11月30日)
9
如何快速验证一家企业是不是好企业?巴菲特提出以下衡量标准:
第一,管理层需要为提价考虑多久?换而言之,提价是否会影响销量?如果你想买好时牌巧克力,店员却跟你说只有便宜5美分的杂牌巧克力,你这时肯定会穿过大街到其他店铺去寻找好时牌巧克力,这样的企业通常就是一家优秀的企业。
第二,消费者是否对产品的价格敏感?美国单价最高的报纸是《每日赛马快报》,而且隔一段时间就提价,但是消费者却始终趋之若鹜,销量一点儿都不受影响。原因是没有哪份报纸能取代它。
对个人的启发而言,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打造个人品牌,树立个人良好的声誉和口碑,大家都愿意跟你交往。你的可替代性越小,你就越容易在人才市场上获得较高的溢价,也越容易成为被众人抢夺的资源。
(2021年11月19日)
10
巴菲特说:“如果你选择的是一家兴旺发达的企业,那么你的职业生涯将会取得巨大的胜利。”反向推之,如果所投企业或行业整体衰落,江河日下,则再厉害的企业家也无力回天。巴菲特举了蓝筹印花公司的例子:
早期的蓝筹印花,商业模式非常优秀,因为它会向零售商收取现金,但是很多顾客并不会来兑换商品,有点类似于保险业的浮存金。在1970年代,蓝筹印花向零售商卖出1.2亿美元左右的印花,浮存金的规模可以达到6000万-1亿美元。
但是,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顾客渐渐不再使用印花来兑换商品。到1980年,蓝筹印花营收下降至1940万美元;到1990年,其营收进一步下降到150万美元。对于投资人而言,毫无疑问是毁灭性的打击。
给我的启示是,投资一定要关注被投企业的生命周期。历史上,类似于胶卷行业的柯达、非智能手机行业的诺基亚,都被历史的浪潮所淘汰。A股市场上也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纸媒行业的粤传媒,自2012年以来营收连续下滑,今日股价大约只相当于2015年高点时的17%。
(2021年11月29日)
11
巴菲特讲“能力圈”概念的时候,引用了书里的一句话:“我不是天才,但我在某些地方是聪明的,那我就只待在这些地方。”巴菲特认为,这就是做企业、做投资的全部内涵。
为什么很多投资者会随意“出圈”呢?巴菲特解释说,是因为市场的便捷性,让大家每时每刻都能改变主意,而这种主意往往是随意而又廉价的。如果你拥有的是一座农场或者房产,你就没办法这么频繁交易了。
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优势带来的劣势。反之亦然,也有因为流动性劣势带来的优势。比如腾讯控股的大股东——南非公司MIH,在腾讯控股发展初期,长期未减持公司股票,一方面得益于投资团队的远见卓识,另一方面也跟其手中持有的天量股份有关。
昨天接受雪球采访的时候,有一个问题,问普通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相比的优劣势。我想,普通投资者资金量小,更容易变现,这本身既是优势之一,也是劣势之一。很多事物都是“双刃剑”,取决于每个人怎么看待和处理。
(2021年11月21日)
12
巴菲特喜欢买消费品,因为这些公司、这些产品都是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它们的业务也非常容易理解和计算。
比如,巴菲特说,全世界每天消费8盎司的可口可乐6.6亿份,那么他持有7%的股份,相当于4600万份的消费量。如果每份饮料涨一分钱,那他就可以多赚46万美元。
巴菲特还经常想,从晚上睡觉到第二天醒来,8个小时的时间,全世界又消费了超过2亿份可口可乐,想想是多么让人兴奋的事情。拥有一家大众熟知的消费品公司的一小部分股权,实际上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睡后收入”,这就是财富的秘密。
(2021年11月20日)
13
巴菲特是否购买一家公司,有一项重要的衡量标准——被收购后,原有的管理层是否继续忠于工作。如果管理层是热爱金钱,而不是热爱工作本身,巴菲特就会非常慎重。
巴菲特为什么会这样去考虑问题呢?因为,人世间的追求,无非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远离,比如远离贫穷,远离疾病......另一类是为了追求,比如追求上进,追求真理......
如果是以“远离贫穷”为人生目标,那赚到一定财富之后,人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如果是以“追求卓越”为人生目标,那即便是赚到了再多的财富,仍然不会停止上进的步伐。
朋友们,你们的目标导向是什么呢?
(2021年11月19日)
14
巴菲特非常欣赏B夫人,B夫人的人生经历确实非常非常励志。B夫人原本是俄国人,不远万里来到西雅图,当时身无分文,也不会说一句英语。
1937年,B夫人以500美元起家,创立了内布拉斯加家具城。当时,所有的商家联合抵制她,但她并没有屈服。法官在判决B夫人胜诉之后,还买了她家1400美元的地毯。
B夫人白手起家,最后把内布拉斯加家具城打造成了美国最大的家具店。B夫人一生追求上进,还获得了纽约大学商学院的荣誉学位,100岁生日当天都还在工作。
所以朋友们,不要抱怨自己出身不好。人生最大的精彩,是把原本手里的一把烂牌,打得精彩绝伦,全胜收场,难道不是么?
(2021年11月18日)
15
巴菲特在管理企业方面,拥有超凡的“化繁为简”的能力——
比如巴菲特买下喜诗糖果19年后,管理层才第一次到奥马哈,而巴菲特也从来没有参加过喜诗糖果的董事会会议;再比如巴菲特买下范奇海默公司以后,巴菲特也从来没去过这家工厂......
不难看出,巴菲特奉行的管理原则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其前提是所用之人都是好人。所以巴菲特经常说,只和自己喜欢、尊重、欣赏的人打交道。这并不是傲娇,而是尽最大限度减少人与人交往的摩擦成本。
若不是如此,巴菲特仅仅依靠伯克希尔总部区区二十多名员工,如何能够驾驭上千亿美元的商业帝国?与善人交,是真正的大智慧。
(2021年11月17日)
16
巴菲特在1990年致股东的信里,讲述了一个关于小丑毕默的故事。说的是在巴菲特孙女艾米丽4岁的生日宴会上,在小丑毕默的帮助下,艾米丽想变出什么就能变出什么。艾米丽为此沾沾自喜,说“我实在是太厉害了!”
巴菲特说,在伯克希尔,他就扮演着他小孙女的角色,他旗下公司的经理人们,扮演的就是小丑毕默的角色。巴菲特之所以在伯克希尔能施展“魔法”,全靠了这群兢兢业业的“魔术师”——布鲁姆金家族、弗里德曼家族、希尔德曼家族......
这就是巴菲特的管理艺术——不争功,不诿过。做领导,其实也没有那么难:有利益的时候,大家共享;有困难的时候,自己先上。以德服人,以才服人。唯有如此,方能成其久远。
(2021年11月16日)
17
巴菲特的投资风格,一向简洁明快。比如巴菲特自述,他花了一个小时就敲定了喜诗糖果的买卖;在波仙珠宝总裁家里待了半个小时,就决定了购买这家公司;买港股中石油的时候,也只是看了看公司的年报,便斥巨资4.88亿美元买入......
巴菲特认为,如果需要律所、会计事务所或者投行等第三方机构介入,那这笔交易有可能就不是一笔好的交易。因为好的交易,通常是简单的、清晰的,而不是复杂的、繁琐的。
当然,要达到巴菲特的境界,需要的是长期的积累,才能培养出敏锐的商业洞察力,才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决断。巴菲特买一家公司只要5分钟,但他实际上此前已经积累了数十年的观察。
(2021年11月15日)
18
巴菲特说,他从来不会进行恶意收购。为什么呢?一方面,巴菲特与人为善,他不喜欢冷漠的人际关系,他也不愿意为了钱而背负“冷血资本家”的恶名;另一方面,如果恶意收购触犯到管理层,管理层有可能会做出非明智的举动,比如低价发行更多的股份,以稀释恶意收购者的股份。
比如,巴菲特买华盛顿邮报,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当巴菲特买到公司9%股份的时候,华盛顿邮报董事长凯瑟琳·格雷厄姆就有点紧张了,明确表示不希望巴菲特继续买进。然后巴菲特就真的没有再买了,他还把自己的投票权都委托给了凯瑟琳家族。这一举动,无疑大大增加了凯瑟琳对巴菲特的好感,凯瑟琳也带巴菲特进入到了美国的上层名流圈。
反观很多“门口的野蛮人”案例,对收购和被收购双方而言,似乎结局都不太好。比如2015年-2017年震惊中国资本市场的“宝万之争”,宝能集团姚老板最后被监管部门处罚10年市场禁入,万科的大股东和管理层大变动,无疑对企业价值也构成负面的损害,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
所以越读巴菲特,越觉得巴菲特是当之无愧的“股神”,真的是太太太睿智了!(2021年11月14日)
19
巴菲特喜欢买美国本土的公司,原因之一就是他对美国本土的文化、法律、制度、经济环境都非常熟悉,而其他国家一夜之间会发生什么,则是不可知的。
巴菲特讲他和苏珊在1955年的时候买过一家古巴公司的股票,各项指标堪称完美,然而卡斯特罗却查封了它。巴菲特手里持有的股票,只能当做纪念品。
给我的启发是,作为中国的投资者,应该从A股开启投资之路。还别说港股和美股的交易和市场环境了,很多投资者可能连繁体字和英文的年报都看不懂,是吧哈哈哈哈~
(2021年11月13日)
20
巴菲特认为,航空运输业是个糟糕的行业,它的特点是资本密集、劳动力密集和过度竞争。比如说航空公司同质化现象严重,当一家公司推出打折优惠服务时,其他公司就会立马跟进,导致“囚徒困境”的情况出现。
巴菲特投资达美航空、美国航空,从来都没有赚过钱。我看了下国内的上市航空公司,情况都差不多。比如南方航空,昨天收盘价是6.7元,股价大概跟2007年年中差不多,相当于持有13年没赚钱。
(2021年11月12日)
21
巴菲特在投资的时候,不公开谈论个股,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开信息会对股价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的时候,他认为最大的限制因素就是,在这个诱人的价格,自己是否能够拿得到足够多的股份。
巴菲特是1988年6月开始介入可口可乐的,直到1989年3月份,才买到了大约7%的股份,前后花了八九个月时间。试想,如果巴菲特在投资之前或投资之时,大众就得到了公开信息,那显然对巴菲特大举买入是非常不利的。
(2021年11月11日)
22
巴菲特在投资的时候,不公开谈论个股,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开信息会对股价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的时候,他认为最大的限制因素就是,在这个诱人的价格,自己是否能够拿得到足够多的股份。
巴菲特是1988年6月开始介入可口可乐的,直到1989年3月份,才买到了大约7%的股份,前后花了八九个月时间。试想,如果巴菲特在投资之前或投资之时,大众就得到了公开信息,那显然对巴菲特大举买入是非常不利的。
(2021年11月11日)
23
价格战是有局限的,因为一家企业,成本不可能无限削减,给到终端消费者的价格也不可能无限接近底价。所以,能够自由提价的商品,就拥有了非常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比如巴菲特买的喜诗糖果,就可以不断提价,因为礼品市场,它的消费场景是恋人或情侣之间,没有人会对爱人说:“亲爱的,这是我买的便宜巧克力,吃之前你最好先洗一下。”
再比如贵州茅台,大部分的消费场景可能也是商务或公务接待,一顿饭局上,摆什么样的酒,决定了饭局的档次,所以也绝不会有人说:“今天喝的酒很划算,又便宜又好喝。”
(2021年11月7日)
24
1984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纪念《证券分析》出版5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格雷厄姆-多德式的超级投资者》,文中提到一个有意思的假设:
全美2.25亿居民,每人拿出1美元猜硬币正反面。从概率上说,每猜一次,就有50%的人胜出,50%的落败,那么20次过后呢,剩下215名连续20次猜对的选手。
毫无疑问,这215名选手,只不过是运气极好,这就是所谓的“幸存者偏差”。但是,巴菲特话锋一转,如果这215名选手出自同一“部落”呢?那就要好好考虑是运气还是实力使然了。
巴菲特随后列举了施洛斯、鲁安、芒格和自己等9名投资经理的业绩表现,大家的长期业绩都远远战胜指数,虽然大家选股不同,但都是运用的价值投资原则和方法。
显然,巴菲特是善用逻辑的高手。他的这种写作手法,有点类似于中文表达的“比兴”手法。比如曹操写《短歌行》“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最后的落脚点并不是山水,而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021年11月6日)
25
巴菲特写过一篇文章,说1972年道琼斯指数收于1020点,全市场股票买入量相当于净可用资金的105%;1974年道琼斯指数收于616点,全市场股票买入量仅仅相当于净可用资金的21%,创下近2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说明,市场上的大部分资金,都是追涨杀跌,而这正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一片乐土。
(2021年11月2日)
26
巴菲特1951年推荐GEICO保险时,主要讲了5个方面的优势:
1.汽车保险行业具有平滑周期性波动的特点,主要是因为费率调整滞后于成本,当经济通缩时,可以视作有利因素;
2.没有存货、应收账款、劳动力、原材料等问题;
3.没有产品过时或设备淘汰的风险;
4.低成本:没有代理机构;
5.低风险:承保对象主要针对政府雇员。
最后两项优势,给GEICO带来了很高的利润率,承保利润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2021年11月1日)
冠亚说
最近半年以来,我的人生发展很明显地呈现出了“复利加速”的现象,各种事务犬牙交错,工作越来越忙,时间越来越紧。正在我倍感压力的时候,武汉的一位朋友@张侦雄 主动对我伸出了援手。
侦雄年长我10岁,退役前是武警部队的上校警衔。就是这样一位兄长,主动提出无偿替我分担一些琐事,让我非常感动。比如这篇文档的搜集整理,即是出自侦雄之手。在此表示郑重感谢!
随着我自己的不断成长,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在给我赋能。可以说,正是大家给我的正向反馈,让我看到了努力上进的意义。我也希望,在未来能够继续跟大家携手同行,一起成为更好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