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性的考验:高卫东落马启示录

王冠亚 王冠亚
2024-09-21

这是我的第282篇原创文章

1

高卫东的落马


高卫东落马,早在他被调离茅台集团就已经初露端倪。在担任茅台董事长之前,高卫东的职务是贵州省交通厅厅长,属于手握实权的“少壮派”干部。在卸任茅台董事长之后,高卫东的职务是贵州省地质局局长。虽然同为正厅级,但交通厅属于政府组成部门,地质局仅仅是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两者的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

茅台虽然只是贵州省属国企,从级别上来说比不上央企,但由于它在资本市场以及高端社交圈子里扮演的特殊角色,其知名度和重要性可能要远远高于一般的省属国企。在我看来,从交通厅厅长到茅台董事长,属于委以重用,仕途看好;从茅台董事长到地质局局长,属于不受重用,前途渺茫。

这次官方通报中,谈到了高卫东的很多“罪名”,有一些是生活作风问题,有一些是违法违纪问题。不管是哪方面的问题,高卫东都没能逃脱和袁仁国一样身陷囹圄的命运。袁仁国任董事长时的茅台管理层,也有不少高管锒铛入狱。据网易财经报道,就在袁仁国被查处前后,有近20位茅台高管相继被查处。

除早期的3名涉贿高管外,袁仁国事件就牵扯了9名茅台高管,另4名高管也均因受贿被查。在上述被查处的茅台原高管中,共14名落马,其中有8名主要涉及销售渠道,罪由均为受贿罪。包括茅台集团电商公司原董事长聂永,原副董事长肖华伟,集团原总经理刘自力,以及茅台酒销售公司原董事长王崇琳等。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固然有个人素质的因素,但跟他们所处的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在我看来,茅台的高管群体手握着重要的稀缺资源,这样的权利在给他们带来光鲜和体面的同时,也会很自然地把他们拖入到人性的考验场。归结起来,有两个场景会是他们生活中的常态:


第一,来自上面无法违抗的压力。

2014年茅台集团打算在三亚开发一家旅游酒店,商人沈某想要承揽酒店的开发项目,于是找到时任贵州省政协主席的王富玉(现已落马)。王富玉没有亲自出面,而是安排自己的弟弟和沈某,一起约茅台负责人高某吃饭。酒酣耳热之际,高某接到了王富玉打来的一通电话,他自然也就明白了这顿饭局的意义。


此外,王富玉利用权力为儿子王斌获取茅台专卖店经营资格,又违规获取大量茅台精品酒指标,赚取巨额利润。设想你身处其位,领导让你把茅台的某个基建项目包给他的特定关系人,让你给他儿子批一家专卖店,你会怎么做?你肯定会想,给谁不是给呢?作为茅台的高管,坐在那个位置上做的很多事情,可能是情有可原但法理难容。


这次通报说高卫东“搞政治攀附”,能让他攀附的,自然至少是省部级领导咯,这里的逻辑也是非常清楚的:高卫东看上的是领导的政治资源和官场能量,领导看上的是高卫东的政治潜力和经济资源。领导为了给家人、亲属或特定关系人谋求巨额利益,自然就找上了高卫东;高卫东为了谋求更高的职务,自然也会对领导俯首帖耳。


第二,来自下面各种各样的花式跪舔。


2021年我写的《唐朝老师初见记》就提到过唐朝老师的观点:试想,如果你是茅台高管,手中掌握着供应茅台酒的大量资源。现在有两家经销商,经销商甲是你多年的朋友,在你父母生病入院时常去照料,经销商乙和你素无交情。这种情况下,你会把名额和指标给谁?人都是讲感情的动物。换做你我,都很难不做出向感情倾斜的决策。

有个经销商为了讨好袁仁国,送给袁仁国一个定制的5公斤金鼎,上面还刻了一句诗“酒冠黔人国”。为了讨好他,经销商给他做金鼎时特地把里面的“人”就换成了袁仁国的“仁”字,即“酒冠黔仁国”。你看,经销商不仅愿意砸下重金,甚至还挖空心思,连送礼都如此“走心”,一般人还真的扛不住。


这次通报说高卫东生活腐化,甘于被“围猎”,这几乎是可以想见的场景。无论是金钱还是美色,都是人世间美好且稀缺的事物,也经常被用来充当“围猎”的工具。由于茅台出厂价和终端零售价之间存在的巨大价差,经销商拿多少就可以赚多少,那他们会如何讨好甲方呢?茅台的高管尤其是董事长,几乎天天都会面临人性的重大考验。

2

人性的善恶


偏偏是,人性根本就经不起考验。跟大家讲个《资治通鉴》里的小故事吧:


唐太宗为了检验官员是否廉洁,派人去给官员行贿。结果,有一个刑部司门令史接受一匹绢的贿赂,唐太宗要杀他。民部尚书裴矩提出:“作为官吏,受贿当死。然而陛下派人送给他,他却接受了,这就是陷害别人,恐怕不符合以德教化、以礼规范行为的准则吧!”

唐太宗搞“钓鱼执法”,本来就是不道德的。以不道德的行为去考验别人的道德,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所幸的是,唐太宗善于纳谏,果断改变了原来的主意,并对裴矩大加赞赏。更有意思的是,裴矩原来在隋炀帝手下也当过官,是个不折不扣的阿谀奉承之人。可是,到了唐太宗这里,却变成了一个直言敢谏的忠臣。

能说裴矩天生就是个佞臣么? 不能。隋炀帝荒淫,唐太宗贤明,环境不同,裴矩的“人性”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或者说,在两种不同的君权奖惩机制下,大臣对同一个现象的反应是不同的。裴矩非常清楚,隋炀帝心胸狭隘,冒死进谏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的;唐太宗则虚怀若谷,这给了他直言犯上的勇气。


在我看来,人是复杂的动物,人性可能向善,也可能作恶。我们看战争片会觉得残酷无比,但看文艺片又会觉得温情脉脉。如果去考验人性,看到的就是阴暗、自私、贪赃枉法,得出的结论就是“人性本恶”;如果去顺应人性,看到的就是阳光、善良、克己奉公,得出的结论就是“人性本善”。


回到茅台的案例。那些身陷囹圄的高管,未必本性就适合去吃一碗“牢饭”,但是放在那个位置上,要想去抗拒各种各样的巨大诱惑,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儿。引用我2017年写过的一句话:根本不要去指望“坐怀不乱”,大家都是肉体凡胎,谁能没点欲望呢?关键是,不要给自己制造美女坐怀的机会。

3

巴菲特的因势利导


真正的管理高手,会去制定和利用一系列合理的规则,去引导和顺应人性,而不是考验和挑战人性。巴菲特就是管理大师,伯克希尔是一家近7000亿美元市值的企业帝国,但巴菲特仅仅利用总部不到30人的管理团队就能轻松驾驭。巴菲特对人性的因势利导,反映在他管理和投资的方方面面:

第一,奖罚分明的薪酬体系。


在1996年致股东的信里,巴菲特谈到了盖可保险高管和员工的薪酬奖励政策,主要看两项指标:一是自主上门的保单增长率;二是常规保单(留在盖可保险超过1年的保单)的获利情况。简单理解,先要稳住原有业务,保证它是赚钱的;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新业务。按照这样的KPI考核思路,盖可保险公司上下都知道,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推而广之,巴菲特总结了$伯克希尔-哈撒韦A(BRK.A)$ 薪酬体系的三大原则:一是考核标准个性化。比如盖可保险的保单增长率指标,就不适用于喜诗糖果;二是考核指标可量化。新业务增长了多少,老业务赚了多少钱,都可以算得一清二楚;三是奖罚落实精准化。伯克希尔不搞“大锅饭”,谁的贡献大,谁领取的薪酬就高,反之亦然。

1996年,盖可保险的9000名员工,领到了总额近4000万美元的奖金,占盖可保险当年盈利的16.9%。巴菲特承诺,只要盖可保险继续保持优异的经营业绩,他就不吝于给全体员工发放对应的奖励。对于负责投资业务的路易斯·辛普森,只以他过去四年的平均投资绩效为考核依据,至于盖可保险的承保绩效则与他无关。

巴菲特的薪酬激励政策之所以要精准到人,是因为他敏锐地意识到,不合理的薪酬奖励办法,不但会浪费股东的钱,而且会让旗下的经理人由于分心而产生不当行为。人性本无善恶,人性总会朝着“趋利避害”的方向去运动。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也能让好人变坏。一套得当的KPI考核体系,对于企业运营至关重要。


第二,掏心掏肺的真心赞美。

在1995年致股东的信里,巴菲特写道:“我们有很多经理人,根本就不必靠这份工作过活,但每天还是一样全力以赴,就像是身价不菲的职业高尔夫球选手还在继续打巡回赛一样。我的工作主要是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氛围,截至目前,我们做得还算相当成功。1965年~1995年,$伯克希尔-哈撒韦A(BRK.A)$ 没有发生任何一位主要经理人另觅出路的情况。”

诚如巴菲特所言,自1965年以来,伯克希尔网罗了一大批卓越的经理人,包括但不限于:盖可保险的托尼·奈斯利、路易斯·辛普森,飞行安全公司的艾伯特·乌尔奇,利捷航空的理查德·桑图里,宠厨的多丽丝·克里斯托弗,威利家居的家比尔·柴尔德、肖氏工业集团的罗伯特·肖......他们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都对巴菲特忠心耿耿。

巴菲特之所以能服众,一方面得益于他自身拥有杰出的投资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待人宽和,不争功,不诿过。巴菲特多次在公开场合,盛赞旗下经理人的表现。财经作家罗伯特·迈尔斯曾经想要采访巴菲特,巴菲特非常委婉地告诉他,还是应当多关注一下查理·芒格和其他的经营管理人员。

巴菲特的待人之道,让我想到了李嘉诚的一则小故事。当时,香港商界都称李业广为李嘉诚的“御用律师”,李嘉诚却谦虚地说:“不好这么讲,李业广先生可是行内的顶尖人物,我可没这个本事独包下他。”给我的启示是,做人必须“虚心实腹”,能力很强却非常低调,才最显人格魅力。

第三,深入骨髓的商业洞察。

巴菲特说:“我上商学院的时候,经常会和大家讨论,好生意的定义是什么。我会告诉大家,我见过的最佳企业是哈佛商学院。因为商学院收取的学费越高,想进商学院的人也就越多,学生们会认为商学院更加物有所值。哈佛商学院的名声不仅能自我强化,而且也使得每年收取的高昂费用成为一种必须。”

哈佛商学院提供的服务,可以理解为一种奢侈品。奢侈品的定价,并不是按照经济学的供给需求曲线来设置的。和哈佛商学院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劳斯劳斯如果大幅降价,不但不会吸引更多消费者,反而有可能会有很多富豪客户流失的风险。再比如LV的包包、丝巾如果大幅降价,也一定会显著削弱品牌影响力。

为什么奢侈品必须维系自己的“高价”呢?其实道理并不难想明白。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吃饱穿暖只是最基础的生理需求。那些负责满足生理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低价是有显著优势的。但人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炫耀。进了哈佛商学院,或者开着一辆千万级别的豪车,就相当于在告诉别人,自己很有实力。

我发现很多平台的直播PK,就很巧妙地利用了这种人性。你去看一场直播,你可能原来没有打赏的冲动,但连了PK以后,你发现对方家粉丝刷了很多礼物,这时会让人产生一种攀比心理——就你有钱一些?由于这种心理的作祟,导致双方的粉丝赛着去刷礼物。当然,对于平台和主播来说,这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在我看来,巴菲特是深谙人性的高手。因为懂人性,所以他对待经理人的态度就是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因为懂人性,所以他对待员工的态度就是有奖有罚,合理公平;因为懂人性,所以他对待被投企业的态度就是观察其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底层逻辑就来源于商品或服务跟人性的匹配程度。

冠亚说

2017年8月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永远不要试图去考验人性》,题头配图用的是电影《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里的一个镜头。在这篇文章,我决定再用一次这张配图。画面中,周芷若媚眼如丝,软语温存,张无忌则被挑逗得手足无措,欲拒还迎。

很显然,张无忌的情绪,已经被周芷若轻轻松松地拿捏住了。张无忌是君子,但在孤男寡女同处一室的环境下,在周芷若轮番挑逗的引诱下,张无忌根本就没有招架之力。这一出“仙人跳”,也让张无忌颜面尽失,受尽屈辱。当时我给读者的留言评论,第一条就是“重要的不是坐怀不乱,而是没有美女坐怀的机会。”

非常巧合的是,2019年12月唐朝老师在评论茅台反腐的时候也说:“防止男人出作风问题的要点,是不要创造和美女独处的犯错机会,而不是裸女在床时大声诵读色即是空。”哈哈哈哈,读到这句话,简直是太有同感了!文艺点说,英雄所见略同;直白点说,男人才懂男人。

前不久我发了一篇2011年的旧文《国考上岸谈体会》,提到体制内外的一些区别,这里我想从“人性”的角度再讲一点。如果我走的是仕途,将来别人有求于我,帮的话,动用的是公权力;不帮的话,又会碍于人情。而如果我干的是投资,赚的钱都是自己的,将来想帮谁,都可以听由自己自主。走上投资这条路,本身就不掌握公共资源,自然也就杜绝了各种请托,也不用经受人性的考验。

雪球上有位网友给我留言,说我每天坚持学习巴菲特真的挺不容易的。我回复他说,这样做是为了刻意让自己在这个“信息茧房”里不出来,避免被外界纷繁复杂的信息所干扰。头脑不会是一片荒芜,它要么就开满鲜花,要么就长满杂草。所以,我们要“割除杂草,浇灌鲜花”。用佛家的语言讲,“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其实就是在创造条件,把人性往好的一面去引导。

以茅台起笔,最后也以茅台收尾吧!早上起床看到一则消息,说i茅台App自上线以来,目前的注册用户数已经突破了3000万。在我看来,茅台建设网上直销渠道的重大意义,或许不仅仅在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利润率水平,更关键的是,它也在小心翼翼地挤压着“灰色地带”的套利空间,是茅台(及其管理层)和消费者的双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王冠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