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成长股获利之道
大家好!“冠亚讲书”第22期又要跟大家见面啦!本期我们分享的好书是费雪所著、杨天南老师和胡恒博士所译的《成长股获利之道》,这本书是费雪成名作《怎样选择成长股》的姊妹篇。
费雪在书中提到了很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比如他认为公司资产和市场价值没什么关系。市场给一只股票的定价,取决于企业净利润而不是净资产。
费雪指出,只有当公司被清算时,公司的资产价值才会被体现出来。一般情况下,公司的资产价值与股票价格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其原因在于,如果公司没有将资产发给股东,那么股东得到的就只有它的盈利,市场看重的也是它赚取或即将赚取的利润。
费雪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从纽交所的上市公司清单里,随机选择20只股票进行研究,就会发现股价与资产价值之间没有关联。相较于资产价值,一些股票正在以相当于其账面价值巨大折扣的价格在交易,而另外一些则在以相当于其账面价值许多倍的价格在交易,完全无法从中找到规律。
由此,费雪得出一条重要的结论:资产价值本身并不能推动股价上涨。
费雪研究发现,真正推动股价上涨的两大因素:一是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二是投资界对其未来盈利能力走向的共识。也就是说,只有当公司展现出盈利能力,且被市场充分认可,股价才会上涨。
可见,费雪看重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不是其资产价值。
相反,巴菲特在投资生涯的早期,深受格雷厄姆的影响,看重的是企业的资产价值,而不是盈利能力。
比如说,1956年巴菲特买入登普斯特农具公司时,是这样给它估值的:在资产端,应收账款打八五折,存货打六折,预付费用打二五折,工厂和设备净值按80万美元保守估计,这样计算的资产总值是443.8万美元。在负债端,100%按照原值处理,这样一来计算的保守价值大约为212万美元,或者说每股价值35美元。
注意,巴菲特在整个估值过程中,丝毫都没有提及登普斯特的净利润。因此按照格雷厄姆的逻辑,管它这家公司能不能赚钱呢,只要能计算出公司净资产是多少钱,在此基础上打折买,留足安全边际就行。
但是,巴菲特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越来越倾向于“买好公司”,而不是“捡烟蒂股”,其中标志性的事件就是1972年买入喜诗糖果。喜诗糖果当时的有形净资产只有800万美元,税后利润只有200万美元,但卖家的开价却高达3000万美元。
按照格雷厄姆的投资原则,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在这个价位买入喜诗糖果的;很显然,是费雪的思想影响了巴菲特,让他最后下定决心,以超过有形净资产3倍的溢价买入了喜诗糖果,这笔投资后来也被证明是极其明智的。
《聪明的投资者》成书于1949年,《成长股获利之道》成书于1959年。我们可以想象:
19岁的巴菲特第一次读到《聪明的投资者》,从此明白了:1.股票是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2.要理性看待市场的波动;3.买入时要留有足够的安全边际。
29岁的巴菲特第一次读到《成长股获利之道》,从此明白了:1.股票价格跟企业资产价值关系不大;2.股票价格主要看企业盈利能力,以及市场形成的共识。
由此引申出来的结论是:低市净率股票,有可能是个“价值陷阱”——看起来便宜,实际上并不便宜。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来可能会越跌越多。
解锁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相约“冠亚讲书”第22期——
直播时间:2023年10月24日19:00-21:00;
直播地点:王冠亚WH视频号;
预约方式:扫描海报右下角二维码即可;
直播主题:《成长股获利之道》
△感谢胡恒博士赠书
冠亚说
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投资者在依靠市净率指标估值和选股,并把“破净”视为便宜的重要标志。但如果只看资产、不看利润的话,就很容易落入“低市盈率陷阱”。
比如说,建设银行(00939)现在的市净率只有0.36,即便是在“破净”的时候买入,依然亏损64%;碧桂园(02007)现在的市净率只有0.12,即便是在“破净”的时候买入,依然亏损88%,这几乎都是“本金永久性的损失”。
而早在1959年,费雪就已经白纸黑字地提醒过投资者,市净率并非是很好的估值指标。但凡认真读过费雪的著作,我相信都不会一脚踩进银行股或地产股的天字号“陷阱”。
每每念及于此,我都不禁感慨:读书果然是世界上投入最少、回报最高的“生意”,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