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巴芒”第46期(开工大吉!)
这是我的第362篇原创文章
作者按:
巴菲特和芒格是我的投资和人生偶像,按照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生活,不仅可以获得满意的投资回报,更能收获幸福的美好人生。巴菲特和芒格的观点是我人生重要的“压舱石”,让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可以少一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彷徨,多一分“不逐萤火迷东西”的淡定。
最近,我经常会在雪球上发一些学习巴菲特和芒格语录的感悟。承蒙雪球厚爱,很多帖子被推荐上了“雪球热帖”,单篇帖子普遍达到了20w-100w的阅读量。考虑到雪球用户和公众号读者并不完全重合,于是我定期将相关内容发布于此,定名为:我读巴芒。每期字数大约1万字,以下为第46期(2023.12.13~2023.12.18):
1
伯克希尔的分红政策
在2012年致股东的信里,巴菲特专门用一个章节的篇幅,讨论了伯克希尔的分红政策。很多投资者可能会感到困惑:伯克希尔每年从旗下众多子公司那里收到大量分红,但为什么从来不向股东分红呢?巴菲特认为,分红其实只是公司资本配置的一种形式。一家公司如果有富余资金,那么它合理的资本配置路径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看看资金能否被现有业务有效利用。如果公司主业还可以容纳更多资金,且新增资金的回报率不会降低,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其次,如果在满足主业之后,还有大量富余资金,则可以考虑新的收购机会;再次,当公司股价明显低于内在价值时,也可以选择回购。上述三种情况,都可以实质性地提升公司每股内在价值。
当公司主业不再需要资金投入,也没有好的并购对象,公司的股价也没有被低估时,富余资金处于闲置状态,此时才会考虑到分红,其实质是将富余资金分配给股东自行处理。不过,分红也许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原因有二:其一,按照美国税法,现金分红须缴纳个人所得税;其二,分红相当于强行让所有股东都等比例地变现了,还不如让股东自行卖出股票。
巴菲特还以自己为例,在过去的7年里,他每年减持4.25%的伯克希尔股票,他持有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BRK.B)$ 从712497000股减少至528525623股。虽然持股比例降低了,但巴菲特在伯克希尔的实际投资增加了,所持有的股票账面价值也显著高于7年前。与大多数企业不同,伯克希尔几乎从不分红,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资本配置之路。
2023年12月18日
2
三类投资资产
在2011年致股东的信里,巴菲特写道:“我们的行事目标,并不是即刻财报利润的最大化,而是最终资产净值的最大化。”在永久性持股之外,伯克希尔还有各种各样的投资品,如长期普通股、中期混合收益证券、长期固定收益证券、短期现金等价物、短期套利等。虽然可供选择的投资种类繁多,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基于货币的资产。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债券、按揭、银行存款,等等。这类资产通常会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持有货币型资产必然会导致购买力的不断缩水,看起来最“安全”的资产,其实是最“危险”的资产。就像有一句流行的话说的那样,看似稳定的工作,其实只是“稳定地穷着”;
第二类,没有产出的资产。以黄金为例,它既没有太多的实际用途,也不能自我繁殖。绝大多数人投资黄金,是因为他们相信黄金价格会持续走高,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杰里米·西格尔教授的统计,1802年~2012年,每1美元的黄金资产仅仅增值至4.52美元,而每1美元的股票资产则可增值至704997美元。
第三类,可以生息的资产。农场可以产出玉米,房地产可以收取租金,一些优秀的公司可以产生利润,它们都属于可生产性的资产。对于这些现金“奶牛”而言,它们的资产价值并不取决于交换的媒介,而是取决于它们的产奶能力。这一类的资产,无须“接盘侠”,且能够有效对抗通胀,是我们最理想的投资之选。
2023年12月18日
3
伯克希尔的回购政策
在2011年致股东的信里,巴菲特写道:“只有满足两项前提条件时,我和芒格才愿意回购股票:第一,公司拥有充足的资金,完全能够满足业务运营和流动性需要;第二,相对于公司内在价值,公司股价具有很大的折扣。”巴菲特特意以IBM为例,证明回购时如果股价低迷,对投资者有百利而无一害。
截至2011年,IBM流通股总计11.6亿股,伯克希尔持有6390万股,持股比例约5.5%。未来5年,IBM计划斥资500亿美元回购股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笔账:假设回购期间,IBM的平均股价为200美元/股,那么公司可以回购2.5亿股,流通股减少至9.1亿股,伯克希尔持股比例增至7%左右。
假设回购期间,IBM的平均股价上涨至300美元/股,表面上看,伯克希尔的持仓市值也会增值50%。但倘若如此,IBM就只能回购1.67亿股,流通股减少至9.9亿股,伯克希尔持股比例增至6.5%。如果到第5年,IBM的净利润达到200亿美元,在IBM股价上涨50%的情况下,给伯克希尔的分红会减少整整1亿美元(200亿美元×0.5%)。
有鉴于此,巴菲特强调,在回购期间,股价持续低迷才是有利于股东的,而不是相反。2010年9月,巴菲特曾宣布,伯克希尔以不高于账面价值100%的价格回购,并最终购回了6700万美元的股票。如今,$腾讯控股(00700)$ 的回购已加码至每个交易日4亿港元,管理层都已经明牌了,如果你用的是长期资金,还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呢?
2023年12月18日
4
巴菲特致经理人的信
在2010年致股东的信里,巴菲特以附录的形式,公布了两年一度致伯克希尔经理人的信函。巴菲特强调:“伯克希尔的最高优先原则,就是我们所有人都应当积极热烈地捍卫伯克希尔的声誉。我们可以承受金钱的损失,甚至大笔的金钱损失,但我们无法承受名誉的损失,哪怕一丝一毫都不可以。”
珍视声誉,就要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巴菲特提出一个衡量标准:如果一位不太友善但很聪明的记者,写了一篇关于我们的报道,发表在一份全国性报纸的头版头条,我们会不会乐见其文?如果无法通过这一标准,而拿“别人都是这么做的”作为挡箭牌时,其实从侧面证明了此事根本就找不到正当理由,因此就不该做。
巴菲特明白,管理伯克希尔这样一家在全球拥有25万名员工的大企业,即便是三令五申,在某一天没有任何员工发生任何不当行为的概率为零。因此,巴菲特要求旗下公司的经理人,一旦嗅到一丝丝风险的气息,一定要第一时间向他报告。毕竟,人性的本能就是“报喜不报忧”。巴菲特不怕听不到好消息,只怕听不到坏消息。
在我看来,良好的声誉绝对是最重要的核心资产。道理很简单,陌生是一种最大的成本。作为公众人物,最大的红利其实是来自于公众对你的认可和信任。如果因为声誉受损、人设坍塌,导致品牌方和粉丝抛弃你,最终你将很难再有翻身的机会。近些年出现了很多的明星“塌房”事件,若是他们也来读读巴菲特,大抵也会多一点敬畏之心吧!
2023年12月18日
5
加杠杆的唯一结局
在2010年致股东的信里,巴菲特写道:“在短缺之时,渴望借钱的人才知道,信用就像氧气。此二者,在充足的时候,人们不会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当它们消失的时候,人们才会发现它们的重要性。甚至,信用的短暂缺失都会让公司陷入困境。”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信用风险,巴菲特始终坚持“八字方针”:避免债务,远离杠杆。
巴菲特说,不可否认,有些人通过财务杠杆变得非常富有,但通常它也会令人穷困潦倒。加杠杆的路径无非是这样:1.加杠杆→归零;2.加杠杆→赚了大钱→继续加杠杆→归零;3.加杠杆→赚了大钱→继续加杠杆→赚了更多钱→接着加杠杆→还是归零。无论多么大的数字,只要乘以零,其结果都是零,这是加杠杆几乎无法逃脱的宿命,只是或早或晚的问题。
巴菲特对债务和杠杆的厌恶,其实是从小就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巴菲特的爷爷恩尼斯特,曾经给他的五个孩子(也就是巴菲特的爸爸、叔叔和姑姑)都写过同样的一封信。在信中,恩尼斯特语重心长地告诫孩子们:“拥有1000美元现金,放在伸手就可以拿到的地方,比这笔现金能够带来再多的收益都有价值。”
巴菲特明白,伯克希尔有很多股东和保险客户,都将身家性命托付于他。因此,巴菲特绝不会为了多赚一两个点的收益,而拿股东和客户的资金去冒险。截至2010年,伯克希尔保险业务发生的最大理赔金额是30亿美元,而巴菲特手中持有的现金在200亿美元左右。这样的安全边际,能让伯克希尔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2023年12月14日
6
盖可保险的经济商誉与会计商誉
在2010年致股东的信里,巴菲特深情回忆了投资盖可保险的经历。1951年,巴菲特无意中得知,自己的老师格雷厄姆是盖可保险的董事会主席,于是他瞬间就对这家公司来了兴趣。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巴菲特登上了前往华盛顿的列车,敲开了盖可保险的大门,时任副总裁洛里默·戴维森热情接待了巴菲特。随后,巴菲特重仓买入了盖可保险。
20世纪70年代,盖可保险因经营不善而陷入困境。伯克希尔斥资4600万美元,买入了盖可保险大约1/3的股票。随着盖可保险不断回购并注销自家股票,伯克希尔的持股比例达到50%;1996年,伯克希尔斥资23亿美元,买下了盖可保险剩余50%的股权,盖可保险成为伯克希尔的全资子公司。
按照伯克希尔的出价,给盖可保险的估值约46亿美元。然而,当时盖可保险的有形净资产仅仅只有19亿美元,相当于有27亿美元的溢价。当然,由于伯克希尔买的是盖可保险50%的股权,所以实际记录的商誉是14亿美元。会计商誉一旦确定,除非企业的经济价值降低,否则商誉不会再有变化。
然而,盖可保险的经济商誉却一直在增长。1995年,盖可保险的保费收入约28亿美元;2010年,其保费收入增长至143亿美元。通过盖可保险的故事,巴菲特生动地诠释了两点:1.优质公司的内在价值,可以远远超过其账面价值;2.随着时间的推移,优质公司的内在价值也在不断增长,正所谓“成长是价值的安全边际”。
2023年12月14日
7
伯克希尔的三大核心竞争优势
在2010年致股东的信里,巴菲特指出,虽然$伯克希尔-哈撒韦A(BRK.A)$ 的增长潜力受限于日渐庞大的资金规模,很难像过去那样轻松地获得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但它仍然拥有三大核心竞争优势,这是其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也是伯克希尔这艘金融巨轮在未来继续扬帆远航的重要保证:
一、聪明能干的管理团队。在伯克希尔,巴菲特给予了经理人极大的自由度。经理人无须参加总部召开的会议,无须忍受融资的困扰,也无须看华尔街的眼色行事。出于对巴菲特的感恩和回报,这些经理人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专注于自身业务,且对伯克希尔有着极高的忠诚度,几乎没有高管因为谋求更高的薪酬而离开伯克希尔。
二、高效灵活的资本配置。绝大多数公司只会将留存收益投资于本业,但任何一个行业的容量都是有限的,越来越多的供给必将导致行业“内卷”越来越严重。伯克希尔由于是多元化的控股公司,它可以在更广的范围选择最佳投资机会。巴菲特还自嘲说,自己早年也不懂利用这一优势,死守了纺织业务很多年,还好后来迷途知返,另辟蹊径,才拯救了伯克希尔。
三、难以复制的企业文化。伯克希尔的董事没有期权,没有责任保险,且持有大量的公司股票,和全体股东同吃一锅饭,同坐一条船;伯克希尔的高管热爱自己的工作,认同公司的文化,坚定奉行“股东利益至上”的原则。巴菲特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凭借着共同的价值观,将全体董事、高管、员工和股东,都牢牢地凝聚在一起。
2023年12月14日
8
如何估算伯克希尔的内在价值?
在2010年致股东的信里,巴菲特指出,虽然伯克希尔的内在价值无法精确计算,但它有三大组成部分,可以视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分别是:保险浮存金、股票、债券和现金等价物;投资和保险之外的企业经营收益;留存收益及其处理效率。巴菲特估算伯克希尔的内在价值,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这三大组成部分:
一、投资分部。截至2010年,伯克希尔掌控的保险浮存金规模达到660亿美元,这为巴菲特的股票投资提供了充足的“弹药”;1970年~2010年的40年间,伯克希尔每股投资金额从66美元增长至94730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9.9%。截至2010年,伯克希尔的证券投资市值规模约1580亿美元。
二、经营分部。在保险和投资之外,伯克希尔还积极参与非上市公司的并购和经营。特别是2000年以后,伯克希尔将业务重心更多地从“买股票”转向“买企业”。1970年~2010年的40年间,伯克希尔每股税前利润从2.87美元增长至5926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1%,与伯克希尔同期股价年复合增长率22%相差无几,显示出业绩和股价的长期同步。
三、留存收益。相比于投资和经营,留存收益的使用和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究竟是分红,还是再投资,并没有绝对的好坏或对错,要看留存收益的资金运用效率。综上所述,伯克希尔的内在价值,主要取决于三点:投资赚了多少钱,经营赚了多少钱,以及赚来的钱是如何运用的。
2023年12月14日
9
伯克希尔VS.标普500指数
在2010年致股东的信里,巴菲特首次展示了伯克希尔与标普500指数“五年一期”的业绩比较。也就是说,1965年~1969年(第1期),1966年~1970年(第2期),以此类推,一直滚动到2006年~2010年(第42期)。以五年为衡量业绩的基本周期,可以让我们观察到很多有趣的现象:
首先,以任意五年为周期,在所有42个周期内,伯克希尔每股账面价值全部实现了正增长。而如果看每年的情况,伯克希尔每股账面价值在2001年和2008年出现过负增长,每股市值则出现了更多次的负增长。这充分说明,伯克希尔的经营业绩比股价波动更稳定,伯克希尔的5年经营业绩比单年度经营业绩更稳定;
其次,以任意五年为周期,在所有42个周期内,伯克希尔每股账面价值增幅全部跑赢了标普500指数。而如果看每年的情况,伯克希尔每股账面价值增幅有8年跑输了标普500指数。这充分说明,市场短期是随机波动的,长期是反映业绩的。伯克希尔业绩跑输的年份,完全不是因为伯克希尔经营不善,而是由于市场先生过度乐观。
值得一提的是,1964年~1981年算是美股熊市,17年间,道琼斯工业指数原地踏步,标普500指数也仅仅涨了44%,但如果以5年为期,标普500指数仅在1970年~1974年、1973年~1977年这两个区间分别微跌了2.4%和0.2%。只要稍有选股能力的投资者,都不会出现连续5年不赚钱的情况。对于连跌3年的沪深300指数,此时我们应多点信心。
2023年12月14日
10
在2010年致股东的信里,巴菲特写道:“如今的媒体评论总是喜欢说,美国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回想一下1941年12月6日,1987年10月18日,2001年9月10日,无论今天如何风平浪静,未来总是存在不确定性。在我的一生中,见过无数学者和政客夸大美国面临的问题。然而,与我出生之时相比,美国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6倍。”
诚如巴菲特所言,无论是日本偷袭珍珠港,还是美股“黑色星期一”,抑或是“9·11”恐怖袭击,在这些历史大事件的前一天,都看不出任何征兆。这种不确定性,是我们任何人都不可避免会遇到的。但是,不确定性就意味着风险吗?未必。试想,如果没有美股“黑色星期一”的暴跌与回调,巴菲特又怎么可能有机会在1988年大举买入可口可乐呢?
站在2010年的历史节点上,巴菲特认为,此时的美国就像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1932年(罗斯福参加总统竞选)、1941年(美国对日宣战)一样,虽然当下的前景并不明朗,但我们拉长了时间来看,美国民众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其背后的根本逻辑是:人类的潜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站在今天的历史节点上,上证指数再次跌破3000点,沪深300也再次创下了自2022年10月以来的新低。此时股市的温度,大概就跟窗外的天气一样,寒冬凛至,直逼冰点。未来股市会继续走低还是会超跌反弹,我无从知晓。但我和巴菲特一样,始终相信人类的潜力,相信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
2023年12月13日
11
在2010年致股东的信里,巴菲特提到了当年的一笔重大收购:伯灵顿北方圣达菲铁路公司(BNSF)。巴菲特预计,收购这条铁路以后,伯克希尔的税前盈利能力将增长40%,税后盈利能力将增长30%。当然,这笔收购的对价不菲:伯克希尔为此增发了6%的股票,并支付了220亿美元现金。巴菲特的投资逻辑主要包括两点:
其一,铁路拥有巨大的成本与环境优势。2010年,BNSF每吨货物的运输成本为1加仑柴油/500英里,油耗大约只有汽车运输的1/3;同时,铁路运输有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对进口石油的需求量,对国家和社会都大有裨益;再者,BNSF的业务覆盖全美,是美国四家主要的铁路公司之一,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其二,伯克希尔拥有极雄厚的资本实力。众所周知,铁路运输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每年有大量的资本支出,用于铁路管道的铺设、维修和养护。巴菲特认为,伯克希尔刚好是最佳的资金提供者。反过来讲,BNSF这一类的“巨无霸”企业,刚好为伯克希尔的巨量资本提供了可靠的安放之处。可以说,两者的“联姻”是双向选择,相互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芒格曾多次表示,在过去80余年里,铁路行业不仅内部竞争激烈,而且还面临着汽车运输、航空运输的威胁,铁路公司的生意很差。当全行业优胜劣汰,只剩下四家铁路公司时,铁路公司的生意已经好转起来了,属于不错的投资对象。投资也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眼光,正所谓“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2023年12月13日
12
奖品
冠亚背诵《爱莲说》
奖品一:冠亚手写《爱莲说》
奖品二:Swisse运动水杯
(底部托盘可随身携带蛋白粉)
冠亚说
这两天,很多上班的朋友陆陆续续进入了工作状态,这里先跟大家道一声:开工大吉!
“我读巴芒”系列,之前已经更新了45期,其中对致股东信的解读只更新到了2009年。后来我在整理《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初稿时,为了让全书更加完整,又补充了2010年~2022年的内容。
2010年以后,由于巴菲特的重心明显地从投资股票转向并购企业,实际上能为投资者提供借鉴的新内容倒不是特别多。该讲的巴菲特早就讲了,所以补充的最近12年的解读,我只写了22个小片段。
今天推送第46期,包括11个小片段。祝大家阅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