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能独立发表文章是否算科研武功残废?

2017-05-17 吴超 百纳知识


尽管自己到了年龄一大把的时候,但我自认为科研武功尚在,其重要标志之一是自己每年还都能独立写成一两篇研究型论文发表。

要能够持续独立写出研究型的论文,首先是需要拥有稳定的科研方向和成熟的科研思想,并且的确自己还在一线做科研和有自己做成的成果;其次是具有基本的论文写作能力,对当前所在领域刊物的文章质量和投稿格式要求等很清楚。


据我所知,现在高校里有很多教师上了50岁,就基本不自己写文章了。他们每年发表有文章,但都是团队里的年轻人和研究生写的和挂名的,甚至有的教师看到未来无望,干脆放弃科研和不写文章的也有之。有的才50多岁,就眼睛老花,键盘也懒得敲了。


年纪大了自己不写文章尚好理解,但有一个不太正常的现象是:现在高校不少年纪轻轻的教师和甚至杰出人才,也自己不写文章了,他们很习惯于动口不动手的风格,仅积极推动团队队员和研究生写文章挂名,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当纯导师或纯领军人才了。这些人的主要工作是申请项目、组织和协调科研、项目汇报结题、申报成果等,还有的久而久之变成了科研包工头或项目总工程师。他们每年挂名的文章一大堆,但独立作者的文章几乎为零。


其实,就个人的体会,自己亲自做研究和写成论文,甚至亲自去注册投稿,这与单纯指挥团队或研究生做研究和写论文投稿的科研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指挥别人做科研很难发现细节,而很多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从细节中发现的;指挥别人做科研很难在做的过程中持续改进和提高,只有自己亲自实践了整个过程,在做的过程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新的问题,才知道面对一个课题是否需要勇往直前还是急流勇退;当然自己亲自做了也不会出现瞎指挥、说大话,才能体会做一件事的艰辛,才不至于脱离团队。

OR

当然,也有些人认为作为课题组负责人或是导师,亲自做具体事有失大家风范,是小人物的行为。作为管理者来说,上述说法我觉得是对的,但作为科研创新,飘在空中是不可能有踏实的感觉。即使是团队成员或是研究生做成了一项有意义的成果,如果自己没有真的贡献,挂个名、甚至挂第一,内心也不会有真正的自豪感,何况有些学术的东西自己不做很难搞懂,自己不懂又挂个大名排在前面,被别人问起说不清也很没面子。


其实,在一个科技工作者的生涯中,读研阶段没有独立文章很正常,因为发表的文章一般是在导师指导下和属于导师负责的课题内容,同时也由于需要导师资助费用等,在这种情况下与导师等一起署名发表论文是很正常的事。


但当毕业以后,如果发表文章还是多个作者一起,那基本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自己仍然没有完全独立或独当一面,与读研时没有太大区别;二是自己很快也当起导师来,发表的文章是学生写的,并且自己习惯这种科研方式。


多年来自己发表论文的经历大概分这么几个阶段:研究生时期与导师一起发表文章的阶段;毕业以后有独立科研发表论文和团队协作科研发表论文的阶段;当了课题负责人和带了多位研究生后,以团队和研究生为主共同发表论文的阶段。但在这些阶段中,自己一直忘不了具体做些小事和亲自写写小文章独立发表的初心,直到现在。

哈哈,个人觉得,一旦到了自己不能独立做具体研究和亲自写文章的时候,可能自己的科研武功也就全废了。到了那时自己也会感觉到没有资格指挥别人(包括研究生)做科研了,到了那时自己也要自觉退出科研的历史舞台了。挂名文章不是我的风格和追求。我相信一篇文章的真正作者心底里是不愿意无缘无故挂地挂上别人名字的。


不知道大家意下如何?能在科学网开博客写博文的博友一定武功尚在,有的明显武功高强!

本文来自吴超科学网博客,经授权转载。

小编:可可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bainazhishi@163.com

▼点击查看百纳历史干货

西游记,其实讲的是一个年轻的科研人员的成长经历

SCI论文的那些事@说说期刊的排名和检索

SCI论文的那些事@投稿的流程(上)

SCI论文的那些事@投稿的流程(下)

SCI论文的绘图@让你的论文插图逼格够高?

SCI论文署名的事儿@说说导师学生师兄之间的署名

SCI论文的那些事@说说我首次投稿的囧事

SCI论文的那些事@说说首次修改稿是怎样的过程?

《百纳知识》由百纳公益组织创办和运营,

由子斯月、王成禹、赵序茅3位博士担任主编,

60余位本硕博和青年老师参与公益运营。

科研是一场美丽的冒险,

《百纳》愿做大家冒险路程中最真诚的陪伴者。

点击“阅读原文”体验一次不一样的百纳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