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每次的开机画面,就像本片的主题。
《登月第一人》综合分数:约7.2分
田野(职业编剧;《幸福的拉扎罗》等9期嘉宾):7分
“这部电影的观感并不愉悦,在导演的序列里也是最后一名,但我还挺喜欢。”
K先生(职业编剧;《美国动物》等5期嘉宾):7分
“这片的双子星升舱段落是新世纪最牛逼的太空段落,没有之一!”
波米:7.5分;“月球最后的夜晚。其实把梦拍成作者电影才不稀奇,但把这样的历史事件也拍成作者电影实为罕见。中国才子拍地球,美国才子拍月球——这一次,月球赢了。”
(音频后期制作:Siyuan;编辑排版:波米)
本期节目流程与目录:
节目时长:2小时15分钟;
开场曲目:<Multi-Axis Trainer>(Justin Hurwitz);
第16秒-第1分钟:嘉宾信息介绍;
第1分钟-第8分半:影片信息介绍(无剧透);
第8分半-第12分半:三位主播综合优缺点为影片打分(无剧透);
第12分半-第1小时7分钟:嘉宾“田野”和波米先聊影片优点,嘉宾“K先生”聊谈缺点 (涉及剧透):
1、嘉宾“田野”认为本片在太空片维度的切入角度新颖,设定了明确不同以往的“视听规则”;而导演也为角色注入了毛姆作品中的类似价值观——登月行动无关家庭更无关国家。
2、嘉宾“K先生”觉得电影问题集中在家庭线的糟糕,角色的哭戏和“扔项链”段落都非常生硬,黑人说唱段落毫无必要;
3、波米认为影片是一部关于“献祭”的电影,影片将“死亡”设定为阿姆斯特朗登月的主要动机,为此导演设计了大量“棺材调度”;全片的视听系统是在“濒死体验”和“死亡场景”中反复,具有高度的作者性。对此,田野与波米展开辩驳;
第1小时7分钟-第1小时30分钟:交换意见,“K先生”谈影片亮点,田野和波米谈问题(涉及剧透):
1、田野觉得影片的问题是“除了主角全是NPC角色”,“高司令”更是毫无演技可言;而影片的可看性和娱乐性也比较欠缺。
2、K先生认为影片的剧作是最大亮点,电影在三个不同视角中切换自如;他也觉得“双子星升空”段落非常震撼;
3、波米对比导演前作,点出本片“职业理“”的缺席状态以及主角阿姆斯特朗的“被动语态”。另外,波米和田野也对影片颇受好评的配乐提出了质疑;
第1小时30分钟-尾声:外延环节:
1、相关题材影片,重点提及《太空先锋》和《阿波罗13号》;
2、着重提及导演两版前作《爆裂鼓手》(导演其它作品请移步《爱乐之城》节目);
尾声曲目:<The Armstrongs>(Justin Hurwitz);;
影片《登月第一人》(First Man)重要信息:
本片北美分级:PG-13级;
片尾是否有彩蛋:有音效彩蛋,在长字幕结尾出现对白(无画面);
是否有IMAX版:有,月球表面段落“激光IMAX”打开画幅至1.43:1;“数字IMAX”(包括对应资源)打开画幅至1.9:1;
资源状况:IMAX版网络1080P全高清中字资源已出;
(温馨提示:观看IMAX版的朋友,请从播放的第2小时0分53秒开始,跟随男主角一起打开IMAX画幅,享受一次登月的奇妙旅程。)
以下广告,由微信平台自动插入,我们编辑文章时看不到内容,每位读者看到的也并不相同本期节目重点提及的电影片单:
《月球旅行记》(1902)
《摩羯星一号》(1977)
《从海底出击》(1981)
《太空先锋》(1983)
《德州,巴黎》(1984)
《壮志凌云》(1986)
《摇尾狗》(1997)
《阿波罗13号》(1995)
《疾走天堂》(2002)
《天降》(2009)
《爆裂鼓手》(短片,2013)
《地心引力》(2013)
《爆裂鼓手》(长片,2014)
《隐藏人物》(2016)
《爱乐之城》(2016)
《敦刻尔克》(2017)
《太空救援》(2017)
相关节目
《爱乐之城》(外延涉及导演沙泽勒处女作《公园长椅上的盖伊与玛德琳》)
《隐藏人物》
2018年其它“威尼斯系影片”节目
罗马 及外延 “阿方索·卡隆前作回顾”
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 及外延 “科恩兄弟前作回顾”
7月22日 及外延 “保罗·格林格拉斯前作回顾”
安卓用户下载音频方法如下:
1、点击本文最下方"阅读原文";
2、点击右上角;
3、在跳出菜单中选择“在浏览器打开”,如出现“正在跳转”请忽略;
苹果用户下载音频方法如下:
1、"阅读原文";
2、点击右上角“•••”,点击“复制链接”;
3、打开“nPlayer”或“VLC”App;
4、在App浏览器或“下载内容”处粘贴刚才复制的链接,就会提示“下载”的选项;
扫描下方小程序码或微店APP端搜索“反派影评”进入“反派影评微店”,后浪泛电影类书籍持续热销,出版社48小时内直接发货,所有书籍均为官方全新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