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亦春:做书亦如做建筑 I 大舍新书斩获“最美的书”大奖!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最完整作品集《大舍 2001-2020》中文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近日正式出版发行;其中共收录了大舍的24个代表作品,是事务所创立以来最重要的出版物。书籍从策划到编辑、设计制作历经数年,印制更是经历了反复测试和调整,这一堪称近年来国内建筑作品集类的最高水平出版物之一终于在本周印刷完成,现由群岛独家首发,并有限量签名版销售。
今日最新消息,本书斩获2022年度“最美的书”大奖!本书平面设计师瀚清堂获奖5本(本奖项总共25本获奖书),史无前例!特此祝贺大舍,祝贺瀚清堂!
我们特别邀请柳亦春老师讲述这本书所经历的过程。
大舍的作品集2019年就开始筹备了,起先是想先做一本英文版Atelier Deshaus 2001-2020,配合2020年3月在伦敦RIBA的大舍个展,庆祝大舍成立20周年。2019年秋天巧遇原瑞士建筑博物馆的馆长、现在瑞士Archithese建筑杂志的主编Hubertus Adam,非常热心地帮我们推荐并联系了瑞士Parkbooks出版社。其实作品集的内容在2016年即开始借UED杂志的大舍专辑开始准备,那个专辑里除了作品的照片和图纸,还有很多文章,既有一些评论,也有对话,以及自己写的文章。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实践,对建筑的认识和心得也总是不断有所更新,始终觉得离相对成熟还有待时日,所以首先确定的是,自己写的东西尽量少一些,让作品本身说话为好。
不过肯定也需要一些文字,2019年与Hubertus做了近4万字的对话,同时请李士桥老师也写了评论文章,张永和老师写了序言。但是疫情的发展令我们与出版社之间的联系时断时续,特别是与Hubertus之间的对话编辑包括翻译的工作也不断遇到困难。于是去年底我们决定转而编辑作品集的中文版,时间上就比较可控一些。此时李士桥老师的英文文章The Return of the Literati也已译为中文《文人的回归》,张永和老师还亲自将序言Oculus and Zeppelin翻译成了中文《天窗与飞艇》,光看题目就非常吸引人。李翔宁老师看到英文版编辑的中断感到甚为可惜,经与Park books出版社沟通,由李老师作为主编来继续推进大舍作品集的英文版,李老师专门为英文版写了综述性的评论《从结构到语言》,于是两本书开始同步推进起来。
英文版的书籍与平面设计由德国设计师Klaus Stille编排,受疫情影响,在3年多的编书过程中他还更换了工作,虽然至少短期内不再从事平面设计工作,但他还是坚持帮我们完成了英文版的排版工作。而中文版的书籍设计,则交给了瀚清堂的赵清,我们曾经合作参加了中日韩“书筑”展并合作出版了《离合》一书。作为国内顶尖的书籍设计师之一,赵清有其独特的设计风格,但是在这次书籍设计中,我一开始就和他商量,能不能尽量克制过于明显的个人形式风格?这让他压力颇大,为很多细节我们之间来来回回还交锋了多次,最终的结果我们两人都很满意。设计自然主要是赵清完成的,不过我们都觉得,这做书的过程就像做了一栋建筑。
(内页局部实拍,特别质地的纸张与经过处理的黑白照片加之极高品质的印刷完美结合,正是纸质书无可替代的魅力)
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纸张的选择与内容的关系。赵清首先想的是如何通过纸张区分文字、图片、图纸等内容。另外就是大量图片均采用黑白照片,只有一张彩色跨页,但是作为拉页也要隐藏起来,不过我还是让他每个项目加了一张彩照,拉页的是外景,单页的是室内或重要的外部空间。此时在脑中大致已经能够形成这本书的样貌,但是只有等到书籍印出来,我才体会到不同纸张的精妙之处,尤其是开始听到彩印纸只有80克时内心的担忧。
首先是一种看上去有点泛黄的灰纸,很薄,只有55克,属于日课纸,颜色有个很诗意的名字,北平灰。主要印刷目录、序言、对谈和文章等文字部分,文字是黑色,图片是黑白,极少量的白色文字与色块,白色部分很淡很淡。在序言、对谈和评论文章之间是作品的图文部分,所以北平灰的日课纸被分置书的前后,为了平衡两部分的页码,赵清在作品之前增加了24张作品的图片作为作品目录,强化本书的核心内容。这部分纸张本来是想采用竹尾纸,这是日本产的一种特种纸,图片的印刷效果极好,但是也很贵。赵清希望在进入作品前,先有一个序幕般的预览,但是也不希望过于强调,仿佛不经意的一种回顾,所以又希望纸张薄一点,而竹尾纸的缺点就是略厚了点,权衡再三,还是用回了日课纸。因为纸张很薄,为了印出好的效果,就在薄的灰纸上先印了一层淡的白,再印黑白照片,所以最后的照片有一种神奇的层次感。首先纸的肌理,一种纸筋纤维在黑色和浅灰上能更清晰地显现出来,于是照片中某些亮处就好似上了一层银粉,某些退晕的地方又好像多了一层氤氲,很是特别,阴雨天的照片效果特别好,自带一种江南的温润,又仿佛是微风留下的质感。
第二种特别的纸是120克的烟色重生纸,是本书最厚的一种纸,夹在中间,让整本书挺括了起来,所有图纸印刷都是在这种纸上,因为纸是烟灰色,所以开始的设想是所有的图是白线,在设计稿中非常漂亮,但是印刷出来,原本图纸的粗细层次却没了,很细的线或者灰度难以呈现,不得已改为黑色,为此赵清感到非常遗憾,我只好说,这就像我们设计建筑,总不能为了好看而牺牲功能吧?图如果看不清,书再好看也是一样遗憾的吧?赵清很不情愿地改为了黑线,但是印出黑线后,他的感慨是,因为一直想着白色的好,其实黑色也不错。不过我发现最令我感到特别的,是模型照片和一些轴测图的效果,在烟灰色并有着一定颗粒质感的纸上,图片闪着银色的光亮。那是另一种黑色和专银两个颜色叠印的技术,呈现出特殊的金属光泽。然后通过挂网,也就是用不同的网点比例呈现颜色的深浅,表现图片的阶调,和着细微凹凸颗粒的纸面,再造了一种照片中的模型材料的质感。
第三种是80克的白色奈良纸,是内页每个项目的照片印刷用纸。这是日本进口的特种纸,虽然克重很轻,但是有涂布,却又不是很光亮的令纸张变硬的那种涂布,尽管薄,正背印都能做到不透映。在比较的几种纸张中,这是照片图像还原度感觉最好的一款纸,无论黑白照片还是彩色照片,都呈现出非常有力的感觉,摸上去润滑又不失质感,而且这么薄,对于赵清设计的折页,也是最佳的表现了。用手快速滑过书侧,完全没有厚薄失衡的感觉。翻看书中的印刷内容,赵清也觉得是他所有书籍设计的上品了。自然这也与国内顶尖的雅昌彩印的技术与用心密切相关,黑白与彩色照片几乎一遍即至完美。而对于装帧的做法,比如,我们要求每一个开页都可以水平展开,虽然雅昌表示那要全部手工捆书涂胶才能做到,但是他们也非常愿意去尝试,去推敲每一处细微的构造。
最后便是封面封底的设计与用纸了。因为对于龙美术馆这个建筑的深刻印象,赵清想用一种看上去有点像清水混凝土的凝石纸,虽然我不觉得一定要表现混凝土,但是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我想强调的是尽量简单,简单对于设计来说从来都是最难的,因为除了简单,你还要与众不同,或者,你还是要有足够的感染力,这个感染力从何而来?字体、大小、比例、位置,方寸之间,效果迥然不同。赵清拿来的设计稿我一下子就同意了。大舍和ATELIER DESHAUS做压凹文字,2001-2020做白色印刷。我们甚至没有做小样就上机了。结果第一本成书出来,还是觉得有些问题,压凹的文字隔一定的距离看基本看不出,封面上只看见2001-2020这几个数字。关于这一点,赵清的观点不太一样,他认为书脊上的字已经足够表达封面的各种信息,也足够显眼了。但是我还是不太甘心,毕竟好不容易出了一本书,放在书店的桌面上,都看不出是什么书怎么行?所以硬逼着赵清又改了一版白色字的封面,我后来的理由是,这个“大舍”和“DESHAUS”的字体是原研哉先生专为大舍而设计,那么好看的字体看不见也太可惜了。赵老师也只能表示同意。最后达成的协议是,压凹的初版封面做200本纪念版,剩余大货做新的封面。不过进一步的推敲发现,压凹的力度不同,封面的文字可见度也有很大的不同,第一版封面也至臻完美了,这也真的需要感谢雅昌印刷师傅的精细手艺。
在第一本样本出来时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24张序幕般的作品图片预览之后有一页印有横条的空白页,可能是排版恰好多出的一页,空着也不好,于是赵清就画了24根横线,代表24个作品,结果不知情的情况下,还以为那是一页笔记页,看着那个间距的横线,就有种想往上写字的冲动。要是被误解为那是让人在上面写读书笔记的可就不好意思了,想来想去不如就提前写上一句话吧。既然仍然在作品展开之前,24张代表了不同作品的照片之后,那么是不是也可以通过一句话来描述24个作品呢?于是在每一个作品的说明文字里选取了一句,看看能不能看到这描述性的一句话也能猜出是哪个作品,这倒也是对作品特点的一种考验。最后用白色丝印将这些淡淡的文字印上之后,就好像做了一次不露声色的改建设计,心情竟然一下子极好。
赵清发现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印厂把原本他设计在两层不同颜色的凝石纸之间的水洗牛皮放在最外层的封面了,效果倒也意外的好,但是设计概念则完全不同了。重做一本正确装裱顺序的封面后,手感似略不如前,但是这也是三层纸裱在一起的目的,就是封面纸的正反都是一种质感,夹在中间的这层水洗牛皮是为了让书的封面有足够的厚度,但又不像精装书的封面那么的硬。不过最后,我还是摸着水洗牛皮的质感觉得舒服,而且略深略暖的颜色上白色的丝印更有一种悬浮感,不由得想还是放弃概念选择结果,把第二版的封面就直接还是用水洗牛皮做表层吧。有足够的厚度和弹性,书在阅读时的手感就足够好。的确,最后这本书拿在手中的感觉,那种由四种不同灰度、质感、厚薄和弹性所形成的素朴感,就是会让你想要去翻开它,无论你的手指是干燥还是湿润,你都能找到一种舒适的感觉。
我想,好的建筑,应该也是要有这样的感觉。
本书是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成立以来最完整的作品集,积淀了大舍多年的思考与最重要的作品,从内容编辑制作、图片拍摄处理、到书籍设计排版与印制都极为出色,堪称近年来国内建筑作品集类的最高水平出版物之一。
本书由张永和做序,李士桥、李翔宁撰写评论文章,并收录了柳亦春和陈屹峰的对谈文章《即物即境》;由赵清/瀚清堂担任书籍设计,在编排方面,其高品质的图文处理极大程度地展现了每一个作品的质感,同时又始终保持了足够的克制,让所有的信息恰到好处;书籍的印刷装帧也非常完美地契合了大舍建筑的品质感。翻阅间,仿佛身临其境。
另外,本书英文版由瑞士著名建筑出版社Park Books出版,群岛BOOKS即将上架,敬请关注。
内页预览
装帧设计
购买方式 点击下图购买(独家签名版、非签名版两种可选)
点击图片进入微店商品页
淘口令:https://m.tb.cn/h.UVr23wG?tk=1coIdasL6om https://m.tb.cn/h.U4nmzkS?tk=5DFPdasoyOG书名 编著方式 责任编辑 设计 出版社 出版时间 装帧 开本 页数 图片 语言 | 大舍 2001-2020 ATELIER DESHAUS 柳亦春、陈屹峰 著 徐明怡 瀚清堂 / 赵清 + 朱涛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2 年 10 月出版 腔背裱精装 21 × 28.5 cm 488页 中文 |
直播回顾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个展 “敏感的都市性:大舍在上海” 已于 10 月 17 日在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总部开幕,点击下方链接可回顾相关学术对谈。
更多展览信息参见:敏感的都市性 I 大舍英国RIBA个展开幕预告
敏感的都市性:大舍在上海丨专访柳亦春
RIBA Exhibition | 大舍在上海:自治性与城市性的耦合
本文编辑 / 张依婷
群岛 ARCHIPELAGO 是专注于城市、建筑、设计领域的出版传媒平台,致力于以更新的理念、更敏锐的视角、更积极的态度,回应今天中国城市、建筑与设计领域的问题,聚合了相关领域最活跃、最具思想与影响力的人与机构。群岛拥有大量的国内外设计、学术研究资源,与众多媒体、研究机构、设计机构、文化艺术平台等保持有密切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