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岛出品丨城市更新的重要样本丨《陶都新生:宜兴丁蜀城市更新实践》新书上架
宜兴市被誉为中国陶都,而宜兴市丁蜀镇则是陶都之都,中国唯一真正的千年紫砂产地,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人文价值,也是近年来中国城市更新实践的重要样本,自2000年初开始,就邀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专家与教授为丁蜀镇的更新发展献计献策。近年来,更是在东南大学王建国院士、陈薇教授等专家团队的指导和合作下,持续依托紫砂文化特色,利用紫砂历史遗存、自然生态资源、紫砂创作人才等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为这座千年陶都注入巨大生机。
这本由群岛ARCHIPELAGO编著的正是想通过对丁蜀城市更新实践探索的观察与记录,为中国更广大的小城镇更新建设提供一份参考样本。《陶都新生》现已上架群岛BOOKS实体店和微店,有限时9折包邮优惠。
文章最后也会为大家推荐城市更新相关的图书,可以进入微店书单查看全部图书。点击内页图片放大,点击封面进入购买链接。更多书籍请移步群岛BOOKS微店。
序言 / 王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小城镇,是我国政权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机构,承担着管理辖区内(乡村)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职能,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星罗密布的小城镇聚落是世界地域人居环境特色体现、表达和持续成长的主要载体。小城镇及其人居环境,与特定的地域气候条件、地形地貌、聚落生活方式和乡土文化传统息息相关,是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以及地理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主要研究客体。
相比城市和广大乡村,我国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以往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伴随乡镇现代化的进程和乡镇企业的急剧扩张,小城镇面临着历史风貌特色衰微、街巷肌理空间断裂、文化习俗传承缺失等突出风险。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进入“下半场”,县域及小城镇如何健康发展引发了从中央到地方等各方面的关注。近年来,我国一些历史文化遗存较为丰厚的小城镇开始了保护与发展协同建设和发展的新探索,其中,作为“中国陶都”的无锡市丁蜀镇近二十年来在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方面取得的建设成就值得特别关注。
丁蜀镇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尤以古南街为代表。古南街是江苏省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其范围包含蜀山局部、南街、西街和东街,其中的蜀山龙窑窑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南街东依蜀山,西临蠡河,背山面水,地形高低错落,整个街区呈现“河绕山转、街随山走、河街并行”的空间格局和“水-房-街-房-山”的典型剖面关系,是宜兴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街道。
以古南街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重要的城镇建筑遗产类型之一,与各类法定的文物保护建筑有所不同,历史街区通常拥有众多各类非法定的历史建筑,并具有从街区到建筑多尺度连续的形态肌理和风貌特质。这些城镇历史街区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今天大多数并未凝冻固化,仍在生活生产等职能的使用中,是中华优秀建筑文化绵延生长的活态见证。
丁蜀古南街和我国其他城市中的历史街区一样,曾经面临着快速城镇化的巨大压力,并持续存在拆旧建新及为文旅发展将居民整体搬迁安置的严峻挑战。同时,在技术层面,针对性的规范标淮和规划改造提升技术的欠缺制约了对传统城镇历史街区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再利用。因此,针对历史街区的具体特点,有必要对其进行功能提升和适应性保护利用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为此,东南大学设计团队受邀在丁蜀镇开展了20年的持续研究。2004年和2011 年,陈薇教授曾二度主持完成“宜兴蜀山古南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该规划明确了将山水形态、紫砂文化融于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和形态架构的载体中的规划策略;明确了保护山水环境格局、街巷系统的空间格局以及山水空间格局的规划理念。同时,针对作为生产和贸易场所的紫砂陶器行、反映紫砂发展历史过程的北厂和名人故居等紫砂文化遗产,进行了建筑分级保护和分类整治等规划。经历近 10 年的调查研究和保护规划是古南街整治和改善的开端。
国家“十二五”发展期间,结合科技部课题,东南大学团队将研发的系列创新技术应用于古南街的保护、整治和改造,同时根据不同的街道段落采用了分类指导的规划设计方法。在丁蜀镇政府和当地居民的共同参与下,东南大学设计团队先后完成了 “蜀山古南街旅游与功能策划”、“蜀山古南街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立面整治与风貌提升”、“宜兴蜀山古南街管网改造工程”等具体实施导则与设计方案。2012-2019 年,设计团队对街区内的诸多节点进行了建筑/景观一体化改造设计。
一系列正向健康和科技引领的保护与更新行动复兴了古南街的社区活力,保住了街巷建筑风貌的整体性,大多数原住民在改造更新后仍然选择留在古南街生活,并成为传承当地文化习俗和紫砂艺术的主体人群。古南街的活态再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高度评价,符合当前世界范围内建筑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前沿发展的国际潮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从古南街的保护更新开始,丁蜀镇又启动了一系列的城市改造计划,均是紧紧依托自身的历史文化禀赋,走出了一条极具自身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之路。古南街乃至整个丁蜀镇的演变是宜兴紫砂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古南街的民居建筑大多数属于私房,尚有大量原住民生活其中,因此,此类历史街区不可采用一体化整治或大面积拆建的改造方式。城市更新过程坚持小规模、渐进式的改造和创作理念,贯彻原真性、完整性和适应性活态利用相结合的原则,首选公房和关键节点作为古南街风貌保护与提升的示范工程。同时通过导则引导、菜单式构件展陈和听证会,让居民了解保护与改造的细节。街区基础设施的一系列建设改变了古南街的面貌的同时,也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激发了居民的热情并提高了他们的审美素养,也因此带动了居民自发有序地开展自有房屋的修缮工作。如今,满血复活的古南街已成为宜兴最有吸引力的蜀山陶集的所在地,更重要的是,大量的迁出户不断回流,紫砂生产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古南街风貌的活态延续才是最令人欣慰的。
丁蜀镇近二十年来的一系列城市更新实践,值得总结的经验主要包括:第一,政府主导、设计引领、财政补贴、导则和样板先行;第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设计师与乡民共同完善图纸,共商选材和施工方式,共同营造在地性场所;第三,科技进步支撑包括性能化保护规划、“联体-共生”结构安全保障、机电一体化以及物理环境改善技术等。其中,精准靶向的性能提升和适应性保护利用是其重点,即所谓的“一花一世界”。
丁蜀的城市更新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在经济效益上,避免了大拆大建带来的浪费,强调技术的适宜性和合理性;在社会效益上,有助于保护街区风貌,彰显其内在历史文化价值,稳定原住民并为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小规模的渐进整治和改造的“丁蜀模式”规避了当前我国对于传统古建聚落普遍采用的大规模、商业化改造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科技进步引领、财政投入可控、符合居民需求和实施运维可持续等明显优势,适合错综复杂的历史街区活态的社会现状,在中国具有普适性的示范价值和意义。
装帧设计
前言
序言
第一章遇见丁蜀
01 溪山如画
宜兴双城
半山半水
陶土矿藏
产城相依
02 陶都之都
千年陶史
五朵金花
产业矩阵
03 古镇明珠
文化遗址
历史街区
建筑遗存
非遗传承
第二章古城实践
01 以保为始 规划先行
02 以点切入 成果初现
——2011-2016年蜀山古南街保护更新实践
张家老宅改造
蜀山展示馆
得义楼茶馆
曼生廊和T字房
古南街改造更新中的三个案例
03 连点成线 万坊兴城
——2017-2022年的特色小镇的全面建设
前墅龙窑博物馆
青龙山公园多功能馆
丁蜀新时代文明中心改造
丁蜀成校
莲花荡茶室
春园
大中街
边庄小区
丁山路
第三章 何以再生
01 推动者说
城市再生的培育过程需要一些耐心——伍震球访谈
生活是一条河——宜兴古南街保护二十年思考 陈薇
我们的诀窍就是走到群众中去,听群众的声音——苍盛访谈
02 古镇是我家
西街烟火,徜徉恣肆怀无忌——方兵自述
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汤老师访谈
只有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才能把陶都的地方本性体现出来——鲍鲲鹏访谈
附录 陶式生活
丁蜀游览地图及陶式生活图录
书名 副书名 作者 出版时间 装帧 开本 页数 | 陶都新生 宜兴丁蜀城市更新实践 群岛ARCHIPELAGO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23年4月出版 平装, 16开 290页 |
城市更新相关图书
Tabula Plena
点击封面图片进入商品页
书名 副书名 作者 出版时间 装帧 开本 页数 语言 | Tabula Plena Forms of UrbanPreservation BryonyRoberts Lars Muller, 2016年5月出版 平装, 16.5×20.3cm 256页 英文 |
Basics of Urbanism
点击封面图片进入商品页
书名 副书名 作者 出版时间 装帧 开本 页数 图片 语言 | Basics of Urbanism 12 Notions of Territorial Transformation Aglaée Degros Park Books, 2021年10月出版 精装, 203 x 267 mm 320页, 120张彩色图片 英语、德语 |
今天的城市设计正面临着诸多挑战。本书使用了12个关键词,将这些挑战与该领域的项目联系起来。它介绍了概念,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描述了其实施过程。本书还特别关注建成环境与生活系统的相互作用——一种正逐渐被城市设计界所接受的方法,摒弃之前以建筑为导向的设计,进一步重视城市的公共空间。
《Basics of Urbanism》以一种明确的地域性城市设计方法将建筑物之间的空间视座小型社区、街区,以及地区甚至整个城市的环境和社会变化的基本结构。这种方法既具有前瞻性,又能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OASE 104
点击封面图片进入商品页刊名 主题 编辑 出版社 出版时间 装帧 开本 页数 图片 语言 | OASE 104 The Urban Household Of Metabolism D Peleman, M Dehaene, B Notteboom NAI publishers 2020年2月18日出版 平装,170 x 240 x 15.24mm | 317.51g 144页 英语、荷兰语 |
新陈代谢是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城市设计和建筑目前非常重视那些被工业化严重破坏的物质的后期规划。本期杂志探索了发生新陈代谢现象的地点的背景。
公共厕所、公共面包炉和城市屠宰场都是保持城市、社区、家庭秩序的新陈代谢场所的例子。同时,这些地方通过特定行为准则为城市景观增加了一层额外的意义。
建筑和城市设计如何能够为政治和生态相关的新陈代谢做出贡献,这种新陈代谢的前提是公民身份而不是顾客身份?换句话说,哪些项目有助于创造条件,使新陈代谢观点重塑城市视角下的公民身份?
MONU 35
点击封面图片进入商品页
刊名 主题 出版时间 装帧 开本 页数 图片 语言 | MONU 35 Unfinished Urbanism Board Publishers, 2022年出版 平装, 20 x 27 cm 272页, 25张彩图, 125张黑白图片 英语 |
JA 116
刊名 主题 出版社 出版时间 装帧 开本 页数 图片 语言 | JA 116 The Urban Household of MetabolismCity: Ever Evolving 新建筑 2020年出版 平装, 22 x 29 cm 128页 英语、日语 |
新建筑出版社通过本期杂志开启了一个新的系列:"Place+ Urbanism"。通过介绍来自世界上21个城市的不同案例,阐述了应对产业结构的变化、环境问题等21世纪现代城市问题的策略。这里的“Place”指创造一个包含场所固有特征的地方,而这些固有特征正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Urbanism”指不仅仅要有原来的自上而下的城市规划,也要同时进行那些自下而上的规划——人们因为共同经历过的生活而形成的关于城市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