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瓦,董豫赣老师认为,分析巴瓦的学者常常复述巴瓦“不信分析、只能体验”的讲法,若按赵汀阳的讲法,不能验证的经验,只能算经历,就此而言,不能检验的体验,只能算体感,这只能增加游客的阅历,而无法对专业人士提供有效的设计经验。从观察巴瓦的具体作品中,如果能提出抽象的专业问题,或可将巴瓦的具体作品,当作是他对专业问题的特殊题解,并在其多件作品里那些重复但不同的题解中,辩识其特殊性,并评价它们之间的优劣,而不至于变成对巴瓦本人的信仰。
7月15日下午,群岛读书会第32期“巴瓦之书:经验与经历”将在群岛BOOKS书店举行,由董豫赣老师为读者解读巴瓦之地与巴瓦之基,尝试分析巴瓦如何处理基地,以及基地与建筑的关系如何呈现在建筑的基座意象中。活动还邀请到庄慎、柳亦春、曾仁臻、江嘉玮、吴洪德老师等多位建筑师、学者到场讨论,欢迎报名参加。文末附有巴瓦相关图书介绍,点击图片放大,点击封面进入购买链接。欢迎进入「巴瓦专区」,了解其他巴瓦相关图书,更多书籍请移步群岛BOOKS微店。
今天的正文《巴瓦之庭》由董豫赣老师所写,选自,文章尝试以作者自身的感官判断和建筑体验为依据来解读巴瓦的庭院。
群岛读书会 VOL.32 “巴瓦之书:经验与经历”将于7月15日(周六)下午14:00-17:30在群岛BOOKS书店举行,欢迎读者们莅临参加。
主讲人
董豫赣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对谈嘉宾
庄慎
阿科米星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
柳亦春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创始合伙人
曾仁臻
号“鱼山”,建筑师,画家
幻园工作室创始人
江嘉玮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
学术主持
吴洪德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师
未来空间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活动时间
2023年7月15日
活动地点
群岛BOOKS
上海西岸,云锦路300-2号
活动预约
线上直播
微信视频号
巴瓦之庭
相比于弗兰普顿对地域性建筑谨慎的理论定义,我更喜爱巴瓦对斯里兰卡建筑史的实践性描述,他认为,所有历史时期斯里兰卡的所有优秀建筑,就是斯里兰卡优秀的建筑,他没将斯里兰卡建筑区分为无关价值判断的——受印度/葡萄牙/荷兰影响的、早期僧伽罗的、康提的、英属殖民的,而直接聚焦于建筑判断的——优秀的,这一同义于“优秀的”而重复的语句,又因巴瓦对建筑的建议——建筑应通过所有感官来感知,使得理解什么是“优秀的”的建筑,有来自感官的判断为依据,它们无须地理或历史知识,就能以感同身受进行判断。至于感知什么,巴瓦认为,斯里兰卡业已丢失的非凡建筑传统,就是正确地“通过”景观来建造,我因此以为,感知巴瓦建筑的优秀之处,就是感知其建筑与景物间的密切关系,我也不准备圈囿于巴瓦本身的实例,而以曾触动过我的那些与景物结合紧密的建筑,我也不分时代与地域,以它们旁敲侧击地理解巴瓦的优秀建筑,《巴瓦之庭》,就是这类尝试的第一篇。1 庭低檐
十多年前,张永和在北大的建筑通选课上讲到赖特的流水别墅,在他播放的幻灯片上,别墅露台低矮的水平檐口下,正立着一位高个游客,他的头部,几乎顶到檐口,张永和一本正经地讲——赖特之所以设计这么矮的檐口(图01),因为他本人的身高不足1.6 米,我当时坐在第一排听,忍不住笑出声,张永和停下来,做出一副心虚地表情问我:“赖特是不是不止一米六?” 我并不清楚赖特的具体身高,隐约觉得,这或是张永和对柯布西耶模度人的调侃,如果将身体仅作为度量空间高低的尺度,建筑师或业主的身高,倒真可能大幅度调整建筑空间的高低。2016年初,与李兴钢工作室成员一起,赶赴斯里兰卡的巴瓦建筑之行,在巴瓦自己的卢努甘卡(Lunuganga)乡间别墅入口附近,有一截廊道,低矮得让人惊讶,我让同行的李喆作模度,他毫不费力地头顶额枋(图02),李喆算是高个,却不算太特殊,而巴瓦,据说有着常让甲方迫胁的瘦高,我只能想象,他每次从这廊中出到庭中,大概都要俯首,他宁可低头也要设计如此的低檐,应该不是将自己的身体作为空间尺度的结果。从大卫·罗布森著、悦洁翻译的(同济大学出版社,群岛Archipelago策划出品,2016年;下文简称《全集》)看,巴瓦在AA求学时,尽管显示出密斯和柯布的双重影响,而按巴瓦的一位朋友的回忆,他一直喜欢的现代建筑师却是赖特。据前年参观过赖特流水别墅的唐勇讲,当时最让他意外的,也是其尺度之矮,我对此并不意外,这大抵是赖特受日本传统建筑影响的结果,当时我也以为,这有传统日本人普遍身高不高的身体缘由。尽管对日本建筑的低檐,有这些准备,2015年在日本京都,初见诗仙堂,还是让我错愕,当时与葛明一道,转过玄关,忽然进入诗仙堂,立在堂尾幽暗的空间内,连我的身高都觉压迫(图03),压低的倒不是想象中出挑深远的檐宇,而是细柱间刚过头顶的交圈长押,它们几乎以一种暴力的圈围,要将户外的风景截除在外,而非将风景轻巧地裁剪入堂,另外,没于屋宇上空浓暗的眼睛,也难以逼视外部对比耀眼的明亮景物,这两种不适,迫我席地而坐,坐在柔软的榻榻米上,一切渐渐变得正常(图04),俯入的光线,顺着榻榻米而来,将内外对比强烈的明暗,滑成渐变,亦将外部风景,惬意地带到眼前,在降低的视野里,横楣之上、屋顶之下的那截空间,一时竟觉它尚有高度的冗余,但它们仅在内外结界处密闭的小壁,代替了日本通常出挑深远的压檐,成为裁剪庭园景物的上部画框。我忽然意识到,日本屋檐的低矮,或与日本人的身高并无太大关系,在这类日本人曾经日常的坐姿下,压低的檐口或横楣,就是正常视高内裁剪风景的必要,它们将建筑与景物,媾和为密不可分的居景关系。关于巴瓦屋檐压低成暗的用意,巴瓦没有详解,他只是以类似赖特有机建筑的口吻,宣称要通过户外景物正确的建造,他反对以建筑驱赶自然的方法。对这类低檐所造成的室内外明暗关系,按王澍的中国讲法——中国建筑内部的光线幽冥,旨在凸显外部明媚的自然景物,葛明曾以生动的比喻,诠释中国建筑水平屋檐压低的构造意义——披檐就如孙行者在额上所架的手棚,以让外部明亮的自然物象,能在这个手棚披檐的阴影内,呈现得更加清晰,这两种诠释,都指证着建筑可以空间明暗的身体感受,来媾和建筑与自然的居景关系。2 狭水庭
巴瓦工作室的狭长水庭(图05),在明暗、高低、狭阔间展开的空间诗意,在纵横两个方向交错铺陈。前庭入口与这座狭水庭间,有条幽暗走道,宽不足米,它们被两侧服务用房夹成狭庭前序,这条狭序,以中部一个放大的方形空间,将这条前序截成窄-宽-窄的宽窄变化,而这个方形空间拔高的一截椎体屋顶(图06),也将它裁出低-高-低的高低节奏,在这处方形空间内,明暗也开始变化,远处狭庭上下的天光水光,沿纵轴漫砖而来,将这处狭庭的幽暗前序,与那处狭庭的波光沉碧,连接起来,这处狭庭附近的空间,与巴瓦《全集》里的照片相比,有两处改动,我以为都很关键:1. 狭池池底的面砖,由湖蓝改为黑灰(图07/08),改观了它无关景物的泳池气质,它们让大约二十公分深的水,竟有些幽深意象,几盆植物与几尾墨脊青鱼,也将它从泄水天井的功能空间,转换为可观的池庭景物;2. 狭池那端,原本正对着一条通往后部工作室的通道(见图05),通道一侧,还有条通往阁楼的楼梯间,这条通道,如今被木隔扇封住,保留了视线在狭长方向隐约的延续,却堵住了身体在这条狭轴上贯通(图09),我很喜爱这处狭庭动线的中断,它将身体从一直在狭长空间里的运动,带转方向,折入庭左一个开阔的方庭(图10),变奏出身体的狭-阔感受。
△ 05 巴瓦工作室的狭庭平面
△ 06 巴瓦工作室前廊中部高低
△ 07 巴瓦工作室的庭池原貌
△ 08 巴瓦工作室的庭池现状
△ 09 巴瓦工作室的庭廊现状
△ 10 巴瓦工作室的庭廊通庭现状
李兴钢却更爱那条原本通畅的轴线,在他看来,狭长的水池,虽建立起空间意象的绵长纵轴,但在现场感知里,庭右一方嵌入墙龛内的梯形座位(图11),忽然扭转了这条狭长空间的纵轴方向,身体落座在这处横轴浓暗处的龛内——如在舞台包厢,以身体之静,静观狭长水庭两侧长廊的动态(图12),他由此认为,只有那条动游纵轴的足够长度,才能反衬出这条短促横轴把控纵横空间的身体感知,但我依然觉得,那条原本贯通无碍的纵轴,有些冗余,但也惊讶于李兴钢对空间感知的敏锐。
△ 11 巴瓦工作室凹龛明暗
△ 12 巴瓦工作室凹龛内坐观庭景
我曾在2015年完稿的一本《天堂与乐园》里,比较过中西方建筑如何处理大空间内的身体感:万神庙为万神提供的神龛(图13),解决了在万神庙宏大的空间内,如何安置神像的躯体问题,这一壁龛方式,曾被赖特在有机建筑空间内强调过,或许也发端了路易·康小空间支撑大空间的空间大小法,而中国人多半用屏风或挂落,从建筑空间内切分处合符人体感知的宜体空间,在这条脉络里,可以比较赖特的温斯洛住宅与留园五峰仙馆的空间分割。
温斯洛住宅以一个低矮的半圆龛(图14),从高敞空间内截出一截宜体的向景空间,而留园五峰仙馆的平面格局,则以系列U形屏风空间,将硕大的厅堂,也隔成前宽厚窄的两截向景空间(图15),并以空间的宽窄,对仗两边庭园景物的狭阔,正是从这里看似自然的向景家具陈设里,当年发现温斯洛住宅壁龛内家具背景的坐法,才格外意外,赖特向景而设的窗,或许来自日本庭园建筑内身体向景的建筑影响,而其家具向内部的方向,或许遗传了欧洲建筑以壁炉为中心的身体面向。森佩尔以能源性的壁炉火光为核心的身体面向,在现代被空调暖气能源代替后,将面临身体的朝向尴尬。我的学生杜波在最近的毕业论文里,整理了赖特之后的新有机建筑流派的工作,在与华裔建筑师李承宽的交互影响下,德国建筑师夏隆与哈林开始将赖特背向风景的家具,调整为敞向风景的舒适面向(图16),因为面向不定的风景,他们几位建筑师的建筑形体,都开始变得应变而破碎——这或许被称为有机形,在我看来,这或许是建筑与景观专业分离的难堪结局,建筑师如今普遍失去对环境设计的控制力,也使得这些扭动的建筑朝向,未必真有机。
△ 14 温斯洛住宅窗龛与座位
△ 15 留园五峰仙馆平面
△ 16 夏隆设计的本施住宅龛座向景
而巴瓦在他卢努甘卡乡间别墅里,所曾展示过对辽阔景物的控制经验,使他对巴瓦工作室这方狭庭与景物的控制,异常精准。巴瓦工作室狭庭内的这个梯形凹龛,它近乎局促的低小,却将原本低矮的庭廊,衬出阔绰的尺度,横对狭庭之廊(见图12),才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以横阔为正立面的面相,以期能有与景物交接的更长坡面,这或是中国建筑文化里“阔气”一词原本的气象,也或是中国建筑要以歇山、庑殿顶将原本次要的山墙装扮成横阔的正面面向。坐着这个狭庭右侧的隐秘凹龛里,狭庭之水,作为第一层景物,狭长展开,池那边的那条狭廊,作为一层空间间隔,将狭廊那侧的第二层方庭景物推远,在狭庭方庭的两重明媚景物之间,隔水的那条狭廊坡顶,裹住的一团深暗,展现了坡顶在横阔方向才具备的框景魅力——其披檐高低的剧烈变化,在横对的视野里,最易于被身体感知,低暗的横向檐缘,将眼前的明亮景物,裁成三截层叠的横幅——最上一幅仅仅是暗示,坡向身体明亮的坡上瓦垄,昭示着单纯的天光照亮,中间一层横幅景物,却忽然变得丰富,幅中有墙面被火把曛墨的黄墙,幅左有种在缸中被裁剪得仅剩横斜枝干的灌木,幅右有为避让老树而凹的墙角,拐墙旁的老树,亦被裁不见冠,却挂落碧绿的藤萝,最下一幅水景,则被上幅的天光照亮,有盆池静绿,有池鱼动游,忽然就觉得此庭宜雨,在斯里兰卡的常态雨季,横廊挂落的两排雨帘,将注池、惊鱼、洗绿、溅碧,这处水殿风来的幽暗凹龛,就可久居,而那处狭庭外的方庭,在雨中应被三层雨帘模糊得仅余染绿的光庭。从原先的照片看(图17),方庭的植物,原本比现状稍多几丛,但都控制得恰到好处,它既没走向以精神摒弃植物的克制极端,也没有走向将庭园视为种植园的生态放纵,在斯里兰卡的气候里,植物很容易将建筑淹没为废墟,而巴瓦仅仅保留了两株像样的植物,如今的庭园,与中国园林一样,植物之外几乎一律铺装成可供生活的场地,而巴瓦在廊内釉面砖与庭地方块水泥砖之间铺设的卵石(见图10),虽有对雨季排水的考量,这几种铺地脚感的细微变化,甚至也符合《园冶》对庭园铺地的微分要求。我尝试着坐在靠墙的那条条凳上,阳光温暖,却难以久留,一方面,坐在庭园里,面对的却是建筑,另一方面,隐没在对面暗影里的那座凹龛,此刻正显出宜人的幽静诱惑,在中国,幽是静的必要气质,而在那里,才是媾和建筑与庭园景物的最佳身体居所。3 水木庭
如果将这个狭庭面景的凹龛连续布置,它们就布置出本托塔海滩酒店庭园餐厅外缘空间(图18),这是周仪的发现,或许有着对装折研究的持久兴趣,周仪还发现这圈身体感极佳的面景凹龛,在巴瓦作品集的原图里并未出现,或许是后期装修者对巴瓦安排身体与景物间关系的理解,才设计出类似的空间意象,如果将这些在群柱间以梯形凹龛凹入凸出的座位描绘出来,它比巴瓦那座狭庭凹龛,更接近五峰仙馆以屏风隔出的凹凸面向,不同的是,五峰仙馆屏风隔离空间的深浅,源自对南北景物的狭阔匹配,而这座酒店的梯形凹凸,则源自对坐在餐厅内与外廊间两种身体感知的平衡,内部以凸窗面向庭园,外部则以嵌入凹龛内的身体,直面风景,背面竟以白墙(图19),构造出身体背后的照壁意象。
△ 18 本托塔海滨酒店庭园与周边建筑平面
而巴瓦习惯设置的双层宽阔的檐廊,其单坡向景的坡度,调节了餐厅内空应有的高敞与廊缘面景需要的低矮(图20),有了这样的空间高低的衔接,巴瓦就能蔑视垂拔空间或灰空间常有的无度浪费。中间这座造景的方庭,它四坡向内而框景(图21),其形虽接近合院的庭院,而其意则更近庭园。庭院之院,“院”字字形,《说文》说它从阜完声,但这个“完”,未必没有完成之意,我的学生朴世禹在研究汉代陶楼时发现,那些层数尺寸皆有差异的陶楼,一旦加上院墙,总体却几乎都近正方,或许,在合院成型之前,中国建筑的基本单元,或许就以围墙之院和合完形;庭院之庭,则特指重要建筑前的空间围合,中国后来最重要的厅堂之厅,古字写法的“廳”里的“耳”字,或许以功能将厅与庭连接为完整的仪式空间——厅是听事之所,上位者在厅内宣事,下位者在庭中受事。
李允鉌曾按中国建筑字词的边旁部首,来判断建筑的等级——凡有“宀”字头的皆为重要建筑——宫、室、寝等,以其有双坡顶意象,而“广”字头的单坡意象,则常用于低等建筑,如庖、廊、库等,而我所发现的意外,就有厅、庭二字,这两个在中国建筑里最重要等级的字却皆为“广”字头,只有设想身体所处状态,才能大致判断这类意外的情形,宫、室或许是从外观上赋形,而寝的卧观状态,也容易观察到双坡顶,而在面庭听事的厅中平视,估计也只能看见坡向身体的那一披,至于庭字的单坡意象,则需要到庭中感知,无论是早期以廊串联厅堂的庭,还是合院后来以一圈建筑围合的庭,无论周遭是双坡还是单坡,身体在庭中四顾,所见一圈,应皆为单坡向内,这一点空间意象,在庭与园结合为庭园词组时,意义重大,当庭园摆脱了庭院的仪式性等级之后,庭园厅堂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四面向景,而庭园四坡向内之庭,则是庭园风景能被四周建筑最大化接触的结果。用这一标准判断,本托塔海滩酒店的巨大庭园,最合这一庭园标准,它庭缘围合完整,庭园主景为水木(图22),方池亦铺黑底,水波幽远,池中三个植物池内,尽种巨大虬枝的鸡蛋花,几乎撑满整个池庭,木影乱波。
李兴钢为他工作室成员留下一个问题——这三池植物在池中的位置经营,有无准确的价值指向,我一直也在思考这一问题。自谢灵运在《山居赋》里提出——群木既罗户,群山亦当窗——以来,林木与山总是作为门窗的罗、当之物,罗者,罗列铺陈也,当者,挡也,门当户对的对仗也,景物作为门窗要网罗招致的对仗景致,同时也作为门前遮挡视线的景物,以置换门板窗罗的遮蔽功能,在白居易的庭园生活里,还曾面临要在山与林木两种景物间抉择的困难,他最终决定伐去遮挡窗景的林木枝叶,他感慨到,不是不喜爱林木当窗的庭园意象,而是更喜爱远山当窗的远景。巴瓦这座池庭中茂密的植物,就同时兼备这两种功能——林木作为庭园四周的当窗景物,同时也承担着遮挡视线的分区功能,从总图上看,这座方庭四周,底层一圈皆为公共功能,比较私密的两层客房,以L形平面架在庭园上方西北角(图23),相应地,它们面向庭园的底层空间,遂将人群活动最为频繁的餐厅,与接待设置在西北这两条,热闹地敞向庭园,却不会对楼上的客房产生视觉干扰;庭园东南两条空间内,设置者相对安静些的饮品功能,而其庭缘,并没设置如西北角一样的户外家具,因此,这两条檐下空间即便偶有人来往,也不至于太影响这两条空间内可仰视的客房部分,而即便在仰视的视觉内,也多半是被庭檐裁剪的茂密鸡蛋花枝所挡(图24)。这三池植物,南二北一,我曾假设过它们位置的几种关系,但对隔离客房与底下饮品空间的视线而言,似乎都能担当,或许南部的两盆巨大植物,可将整个方庭之水笼罩在阴影内,另外,从通往客房的主要楼梯上来,俯瞰整个池庭,既能看见植物满庭的景象,还因北部一池植物的偏西,使得这个转角空间,空出了庭木下对角视线里最长的俯瞰水景(图25)。我以为,这处视角植物的疏密关系,既有白居易修剪树枝看山的类似智慧,或许还能解答李兴钢对植物经营的提问。就我的观察而言,每当就餐时间前后,在这个人造庭景内占座闲望的人群,并不比外面直接观海的人群少。
△ 23 本托塔海滨酒店庭池上方L形布置的酒店客房
△ 24 本托塔海滨酒店庭池水木
△ 25 本托塔海滨酒店二层交通要道处所见植物与池面关系张永和当年讲述的一个酒店,我记住了那个场景的动人意象,却忘记了建筑师的名字,以及项目的名称,如今想来,应该就是巴瓦在阿洪加拉设计的传承酒店,张永和描述的场景,就是那条大堂入口前的望海轴线,车道从一条留园般狭长曲折的前序里蜿蜒,正对酒店大堂时,却被水中一片椰林所阻,在这个车行位置(图26):1. 高冠少荫的水中椰林枝干,与大堂内阴影里的群柱混淆,为了实现这一意象,大堂内的群柱,从椰林这边的两排白色大方柱开始(图27),向着大海方向的三排柱列开始变形,柱距变密,柱径变小,柱身变圆,并刷成彩色,以从形态上,试图与白方柱那边的细密椰林混淆,这是李兴钢工作室的研究发现;2. 椰林所在水池,则试图凭籍大堂地砖笼罩在阴影内的釉面高光,将另一侧的蓝色泳池以及与更远处的蓝色海浪连为一体,为连接这三部分水域的波光意象,除地面反光外,巴瓦还设计了两个关键节点,在大海与泳池之间,巴瓦架起一艘木船,以其模糊隔离泳池蓝水与大海碧浪间的一截沙滩;而在大堂反光地面与泳水碧波的结合处,他将泳池之水引入大堂内的一跨空间(图28),大堂最边缘的一排细圆柱,就此跨入泳池中的植物池内,这是日本庭园才有的少见机智——将自然景物纳入建筑的柱间檐下(图29),也是建筑与景观专业不曾分离的智慧。
△ 26 阿洪加拉传承酒店入口,远观树池与海的关系
△ 27 传承酒店大堂柱子疏密色彩变化
△ 28 传承酒店大堂与庭池水面空间凹嵌关系
这排跨水细柱,有别于大堂其余几排细柱的绿色,它们被刷成黑色,或是为模拟大堂另一侧池中椰林树干的逆光效果,这两个跨与刷的简单动作,就将巴瓦在这条望海轴线上的两种意象构造紧密连接——以大堂柱林模糊椰林枝干、以大堂幽暗的地面反光,混淆椰池、泳池、大海之间的水面。或许是为担保这条意象丰沛的望海轴线的视觉通畅,巴瓦放弃了他在本托塔海滩酒店以低檐控制景物的框景视线,大堂周围环绕泳池的U形空间(图30),都被举高到巴瓦建筑里少见的庭缘高度,在大堂空间,因有跨水的这跨空间,这条临水敞廊(见图28),就被扩展为两跨的进深,它们的深度,能担保大堂内望海的视野,能被高檐收束,而在大堂两侧酒吧与西餐厅外廊,尽管都以一整跨的开敞宽度,与大堂的敞厅一起,构造出一座U形环池的庭园轮廓,但它们过高的檐口,不但难以为檐下身体提供身体可感的望庭收束,还难以经受斯里兰卡海边雨季的斜风肆虐,据说,巴瓦自己就在这里经历过一场狂风骤雨的袭击,他看见人们来回奔跑,连钞票被吹落泳池都顾不上了,尽管他将这些视为激动人心的经历,但外檐上如今挂有一些破败的半透明折叠帘幕(图31),还是试图在雨季临时行驶遮风避雨的功能,而跨入大堂内那截泳池水面最窄处的一截挡浪浮板,也显出对雨季席卷大堂池浪的预计不足,这处池缘细部,也不如本托塔海滩酒店庭园考究,后者的池缘(图32),临水一圈沥青卷铺的黑色排水沟,与其池底黑色面砖颇为照应,它不但比这处以粗面石条铺设的泄水槽宽,这圈沥青沟槽外低内高的构造,也比望海庭池外高内低的构造更加有效。从本托塔海滩酒店庭池的当年图纸来看,那圈泄水沟槽与庭廊之间,原本还沿用了巴瓦惯用的一圈类似散水坡的卵石铺地,它们也可视为加强版的避水构造。
△ 30 传承酒店U形池庭
△ 31 传承酒店大堂与庭池水面交接关系
这座U形的望海庭,尽管因其高度而局部丧失了对檐下生活遮风避雨的功能,但巴瓦对空间高低感知的极度敏感,让他在檐内两侧设置相应的功能时,对栖身其间望向庭园海景的视野进行空间微调:1. 大堂左侧面庭的一翼,如今用作封闭的西餐厅,它控制视野或避免斜风骤雨的方法(图33),很像赖特早年的草原式建筑——他利用抬高的窗下墙,来弥补出挑不够深远的避风雨功能,攀向室内的几步台基,不但降低的大堂过高的空间,窗下墙与出挑的檐廊平顶,也合成了收束景物的可感视框(图34)。我以为这也是中日传统建筑后期的基本差异——日本建筑因袭到近代的席地而坐的向景身体,使得建筑底部难以被封闭,因此以各种变形的构造(图35),保留了唐代出挑深远的遮蔽尺度,而宋代垂足而坐的中国人,则发明了下部密封为障水板的隔扇,它们抵消了檐口出挑深远的部分功能,有了这层抬高的障水板(图36),明清盛行的浅檐,不但解决了观景避雨的问题,还解决了深檐室内光线过于黯淡的日照问题;2. 传承酒店的大堂,右侧向庭的一翼,被分割为除开敞廊之外的两部分,朝向大海开敞的一面,则以高低不同的茶座(图37),以待风雨,而朝向大堂的部分,则封闭为品酒室。从原有图纸看,这部分开敞空间的抬高,应该是后期应对风雨的改造,它们也一样有效控制了檐口与景物的收束关系;而那部分封闭在玻璃窗内的品酒空间,抬高的高度相当可观,在内部外望,正好可以掠过窗外散座的人群,而俯瞰池庭碧水,为在这个品酒室远离泳池的空间内还能俯瞰庭景,它再次抬高几步,还以反梁的构造,将楼板进一步降低,将这处尽端空间压缩为类似巴瓦工作室狭庭内的宜体壁龛,而其空间高低分界处图案化的阑干装折,却阻碍了这处凹龛面景的视觉空透,不管这是否巴瓦的设计,都显得不合时宜。
△ 33 传承酒店餐厅裙墙与檐口关系
△ 34 传承酒店餐厅与内框景关系
△ 35 京都圆光寺书院檐廊蔽雨关系
△ 36 拙政园留听阁障水板避雨方式
图01,图13-图14,图16,图29,:来自网络
图02-图04,图06,图08-图12,图19-图28,图30-图37:作者自摄图05,图07,图17:出自《杰弗里·巴瓦作品全集》(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年)
相关推荐:
新书上架丨巴瓦的绘图档案丨Geoffrey Bawa: Drawing from the Archives
Geoffrey Bawa 巴瓦自述丨变化和永恒的参照物、体验建筑、知识与天赋的边界
群岛读书会 12丨金秋野丨漫游坎达拉玛 KANDALAMA CRUISED
群岛读书会第十二期,我们曾邀请到金秋野老师做客群岛直播间,带来“漫游坎达拉玛”的主题讲座,感兴趣的读者可点击下图收看直播回放。
Drawing from the Archives点击图片进入微店商品页
书名 副书名 编者 出版时间 装帧 开本 页数 图片 语言 | Geoffrey Bawa Drawing from the Archives Shayari de Silva Lars Müller, 2023年出版 精装,19 × 28mm 248页,201张插图 英语 |
Geoffrey Bawa(1919-2003)的建筑是革命性的。这位斯里兰卡建筑师成功地在他的作品中融合了对当地环境的敏感性和现代主义的工艺和设计原则。作为关注生物气候的建筑先驱,Bawa在他的现代主义设计中融入了斯里兰卡的季风气候和传奇建筑史上所特有的材料和布局。虽然他从未在亚洲以外的地方建造过建筑,但他的作品和思维方式却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共鸣。
本书汇集了多个学科的学者和作家的文章,特别收录了Bawa实践中的精美建筑图纸。书中配有200余幅图纸和照片,其中许多是首次出版的,深入分析了媒介在巴瓦作品中多方面的核心作用,还探讨了Bawa在美学和意识形态上何以塑造了斯里兰卡独立后的身份。
主编Shayari de Silva是一位建筑师,毕业于耶鲁大学建筑学院,主要从事策展和编辑项目。她于2018年加入Geoffrey Bawa信托基金,担任艺术与档案收藏馆馆长,管理巴瓦收藏,负责展览、出版和建筑保护的项目。2022年,她被任命为首席策展人。
Bawa
淘口令:https://m.tb.cn/h.fzoiFGR?tk=4UGs2G0NBsA
| Bawa: The Sri Lanka GardensThames & Hudson, 2017 年 6 月出版 |
这是一个关于 Geoffrey 和 Bevis 两兄弟以及他们精致的花园 Brief 和 Lunuganga 的故事,它们位于斯里兰卡郁郁葱葱的热带景观中。
本书首先对这个国家的自然特征进行了大量的摄影概述,展示了激发巴瓦对建筑的敏感处理的各种景观要素。本书的核心是一幅特写,描绘了两个精美绝伦的花园以及它们的创造者,也是一个关于美丽岛屿的自然和景观的故事,是 Geoffrey Bawa 的追随者、热带花园爱好者以及所有搜寻斯里兰卡景观摄影的人都需要的一本书。
杰弗里·巴瓦
作品全集
杰弗里·巴瓦堪称亚洲现代建筑奠基人之一,其建筑特点在于巧妙地根据气候、地理条件,将本土风格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融合起来。本书旨在综合记录和鉴赏这位建筑师和他的作品。第Ⅰ部分的章节介绍了巴瓦的早期生活和影响。全书的核心(第Ⅱ和第Ⅲ部分)完整呈现了他最重要的作品,包括一些鲜少发表的项目,从他早期职业生涯,到最重要的建筑案例,再到两个持续多年的自宅项目(科伦坡33街自宅和卢努甘卡庄园)。附录部分包含了完整的巴瓦作品年表。少有建筑师能够像斯里兰卡建筑师杰弗里·巴瓦那样,将现代形式及感受和谐舒适地融入本土建筑传统。他和他设计的建筑已经成为斯里兰卡的传奇,并影响到世界各地。然而,对于这位堪称亚洲现代建筑奠基人之一的建筑大师,国内建筑界却知之甚少。虽然这种情形在近年来有所改观,但所涉范围仍然极小,可资研读的出版物仍然寥寥。这本《杰弗里·巴瓦作品全集》原版由英国Thames & Hudson出版社出版,出自最权威作者之手,不仅完整呈现了巴瓦最重要的作品,而且结合他的生活背景、所处时代以及斯里兰卡国内形势的变化加以分析。中文版忠实再现了原版书的全部内容,全书包含500余幅图片,其中250幅彩图,提供了最完整的对巴瓦其人、其事、其作品的资料,将非常有助于国内建筑学师生及相关从业者了解巴瓦的作品及他的“地区现代主义”设计思想。
寻找巴瓦
本书由研究巴瓦的权威学者大卫·罗布森撰写,由德国摄影师塞巴斯蒂安·珀应伊斯负责拍摄。开篇的引言详细介绍了巴瓦的生平、他的成长环境、他的教育背景和他的职业生涯,之后罗布森和珀应伊斯带领读者寻遍散布在斯里兰卡国内的43个巴瓦建筑。这些建筑的类型不一而足,包括私人住宅、公共建筑、学校、酒店等。借助富有洞察力的文字、真实的现状照片、珍贵的档案图片和图纸,这些建筑被一一呈现。书的末尾则简要介绍了巴瓦在国外设计的建筑作品,以及因各种原因被改造、已消失或濒临消失的巴瓦建筑。
《玖章造园》
《败壁与废墟:建筑与庭园 红砖美术馆(增订版)》
《从家具建筑到半宅半园:从纸上设计到建造实践(修订版)》
群岛策划
的园林图书
由群岛策划已经出版的园林方向图书有王欣和金秋野主编的《乌有园1:绘画与园林》、《乌有园2:幻梦与真实》、《乌有园3:观想与兴造》、《乌有园4:袖峰与洞天》和《乌有园5:技艺与记忆》,金秋野的《居室亦园林》,王欣的《如画观法》、《模山范水》,曾仁臻的《幻园》、《幻园2:借天工》和《幻园 · 锁林泉》,刘珊珊和黄晓的《止园图册:绘画中的桃花源》和《止园梦寻:再造纸上桃花源》,董豫赣的《败壁与废墟》、《玖章造园》,王宝珍的《造园实录》,《陈从周造园三章》,《杰弗里·巴瓦作品全集》和《寻找巴瓦》。点击封面进入购买链接,更多园林图书在群岛BOOKS实体店和微店有售。
群岛 ARCHIPELAGO 是专注于城市、建筑、设计领域的出版传媒平台,致力于以更新的理念、更敏锐的视角、更积极的态度,回应今天中国城市、建筑与设计领域的问题,聚合了相关领域最活跃、最具思想与影响力的人与机构。群岛拥有大量的国内外设计、学术研究资源,与众多媒体、研究机构、设计机构、文化艺术平台等保持有密切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