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的书店里,一个有关地方和艺术的展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既见方物 Author 既见方物


2024年1月19日,“既见方物”在地实验联展,在上海群岛书店开幕。


作为系列展览的第一期,聚焦修武、信阳、蔡家坡、大邑、顺德等 5 个地方。区别于一般的艺术驻地展览,“既见方物”邀约种植者、养蜂人、制茶人、传承人等本地实践者,和曾在这些地方驻留过的艺术家、写作者一起联展:




在修武,陶艺人柴战柱经 30 多年研究实践,在残存的宋代窑址边上,恢复了中断千年的绞胎瓷烧制,而青年陶艺人洪张良则用绞胎瓷的技艺创作了当代陶艺作品,摄影师卢彦鹏高胡琛从不同角度拍摄了焦作的红石峡、百家岩等山水风景;




在信阳,摄影师朱英豪围绕两个“植物猎人”虚构了一次跨时空的对话,居住在郝堂村的艺术家张卫星利用本地自然条件探索物影、柿然等工艺,老酒坊鸡公山酒业用毛尖茶叶探索固态发酵的茶酒;




在蔡家坡,90后新农人马浩在终南山下实验“户太8号”葡萄的有机种植,“户太8号”的研发者纪检老师和他的西安葡萄研究所探索“葡萄冰酒”的酿造,秦岭里的养蜂人梅叔尝试养殖中华土蜂……驻地的摄影师石昕航林立风还有写作者张卓辉,则从山水、蜜蜂和葡萄分别进行了“在地发想”;




在大邑,制茶人永兴反复试做山中的灌木群体种老川茶,而真正的困难仍然是维护这些荒野山茶;曾在华为工作的酿酒人罗渊返回故土,接管老酒厂,不相信只有带货压价一条路,探索酒体创新;刚刚结束的驻地艺术家们,从当地带回了笑脸和尚、过山号等风物,摄影师甘莹莹也将一片绿意的风景带回了上海;




在顺德,何超文习得母亲酸梅酱制作技艺,重振停产十多年的“冰花梅酱”工坊,并将这种烧鹅酱料尝试转向风味饮品;摄影师朱岚清,在驻地过程中通过调研顺德制糖业、甘蔗种植等,进行了一次从甘蔗场到糖厂的影像漫游;



展览空间布局



在本地物品和艺术作品之外,每个地方附有“在地档案”,写作形式有小说、散文、非虚构、笔记等。



正如展览前言里提到的:以驻应住,以心应心。不管是旅行在地的艺术家、设计师,还是筑居在地的种植者、手艺人,在气候、文化、地层以及数字之间,无不寄寓于现实的地方情境之中。种养、发酵、培育、制作、试错、传承,就像艺术的工作一样,生活的劳作也是一种在地实验。


“既见方物”是对如此实验的看见。这一看见,既不倾向精致化、审美式的要求,也不偏向特产式、景观化的固守,而是基于每个人在不同地方的落脚或立足,将一方事物引入共同生活的切身行动。




当本地实践者的物品,和艺术家的影像作品,以及写作者的“在地档案”放在一起展示的时候,艺术展览的形式与边界无疑将受到一定的质询。


这当然不是“土特产”的展销会,却也不是“白空间”的展览会,“既见方物”尝试构建的是本地实践和艺术驻地的对话空间与协作可能。

与此同时,关注环境友好地方共益,借助城市巡展设计共创,推动城乡社群的互动。


特别感谢这 7 年来(2017~2023),所到 40 多个地方的合作机构、参与对话的本地嘉宾以及所有支持者。希望从“既见方物”开始,在系列巡展和联展的带动下,让更多地方被看见,让更多声音被听见。



项目发起:方志小说


本地实践:

柴战柱;鸡公山酒业、张卫星;纪检+西安葡萄研究所、梅金娃;罗渊+大邑将军酒厂、黄家榜、马七怪+邓启鹏、永兴;何超文


艺术驻地:

高胡琛、洪张良、卢彦鹏;记述电影小组、朱英豪;陈亚勤、甘莹莹;林立风、石昕航、张卓辉;朱岚清


在地档案:

高胡琛;朱英豪;陈然昕、黄昕宇、马浩、钟佳琳;大邑发想小组;陈旻、史镇豪


合作机构:

左靖工作室、首届TBB社区建筑与文化季、第五届关中忙罢艺术节、北京乐平基金会、青云文社研究所




总策划:芬雷

展览空间:易雅静

展览视觉:李泽洲

场地支持:群岛 ARCHIPELAGO

摄影:吴风

推文排版:李泽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群岛丨Archipelago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