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才能少愚蠢?

hotcan 热罐小角 2022-11-04

点击蓝字关注,一起探讨更好玩的IT世界


爱因斯坦说:“只有两件事情是无限的,宇宙和人类的愚蠢,不过我对前者不是很确定。”(Only two things are infinite, the universe and human stupidity, and I'm not sure about the former.

 



这几天有幸能加入了陈春花教授的“共生塾2020 – 培养数字化时代持续引领未来的商业领袖”课程,听着她对企业成长和反思里的七个不安和对优秀企业的八个核心构成要素,拨动着疫情下老板们的焦虑心弦,想着怎么才能凤凰涅槃,从一个码农变成企业家,做出一家不断成长和改变的优秀企业。

 


  

要达到这个目标,第一步就是领导人的自我认知和反思,其中提到了三个认知障碍:自我,事实和经验。“自我”就是过度自信,做得好的都是自己的功劳,做得差的都是别人和环境的问题。“事实”是指在认识的事实和真正的事实有差距,从而导致认知偏差。还有“经验”,是指过分相信过去成功的经验,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导致认知偏差。

 


1


人类为什么会有认知偏差


这三点其实只是认知偏差原因的一部分。作为愚蠢的人类,大脑的思维模式有两个系统:系统1和系统2(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一个是感性的系统,快速自主运行,另一个是理性的系统,就像是一个破286电脑,以逻辑为基础,慢成渣。虽然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和康德,都极度推崇理性的力量,希望能做到绝对理性。但是人类的大脑主要受感性控制(Mark Manson, “Everything is F*cked”),在贪婪和恐惧下,感性总会把大脑带往认知偏差。愚蠢是人类的天性,没有例外。

 

 



当然,知道这个世界的荒谬,不断寻找这荒谬世界中人生的意义,生活才会露出原始和本质的面容。否则西西弗也不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推着石头。“世人终将找到荒诞的醇酒和冷漠的面包来滋养自身的伟大” – 阿尔贝·加缪。

 



2


造成认知偏差的原因

 

按照Verywell Mind上的说法,认知偏差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Heuristics也叫做心理捷径(Mental Shortcut)或经验法则(Rule of Thumb),是大脑的一种节能的处理模式。陈春花提到的“经验”,就是指这个。

  2. 大脑注意力的限制或者说是大脑处理能力的限制。大脑的理解力总是有限的,所以大脑中的事实和实际的事实总是有偏差,这是陈春花提到的“事实”的部分。

  3. 个人动机。我们的认知经常会受到动机,所处环境,个人意愿等等的影响,容易让我们倾向于做出自己偏好的决策。陈春花提到的“自我”,包含在其中,当然过度自信和过度自卑都会导致认知偏差。


    除了她提到的以上三点以外,下面两点,也是造成认知障碍的原因。


  4. 社会压力。比如在疫情下,很多企业家不断要求开会,不断审查下属的工作,充分展现出焦虑和认知的障碍。开会和审查并无法改变外部环境,对经营也没有任何帮助,反而浪费了他人的时间,造成经营进一步恶化。

  5. 情绪化或感情。人类是感情的动物,由于情绪化或感情的存在,经常会造成决策错误。比如对亲朋好友,或者多年下属纵容,即使明知有问题,也做不出“挥泪斩马谡”的决策。

 




3


认知偏差的类型



认知偏差有很多种类型,据我之前看到过的,就不下二十多种。这里简单介绍几个在我过去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几个例子。

 

  1. 锚定偏见,这是指我们过度依赖第一条信息的趋势,也就是第一印象。在生活中我们对陌生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严重影响了对人的判断。另外这种效果在商业谈判中也很常见,比如我们谈判的最终成交价格通常接近第一次报价。


  2. 光环效应,对一件事情的总体印象会影响对具体相关事情的看法。比如我们跟大公司合作的时候,总觉的他们是大公司会有更多的利润,事实上由于地位不对等,与大公司的谈判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导致不赚钱或者亏钱。


  3. 行为者和观察者偏见,这是把自己的行为归为外部原因,把他人的行为归为内部原因。比如针对竞争对手的降价行为归因为对手没有底线,人品差,恶意竞争,而对自己的降价行为则归因为市场环境差,没有办法等等。

     

  4. 聚类错觉,高估样本中的特例,比如见到某些地区盗窃犯罪率高,就说那个地方的人都是小偷。做生意的时候也有,比如我不跟某某地方的人做生意,因为他们都是骗子。

     

  5. 错误共识效应,觉得别人都会同意自己的观点,这一点上在领导者身上尤其突出,尤其是那些特别自我的领导者。

     

  6. 易得性偏见,根据认知上的易得性来判断事件的可能性。比如最近得新冠的人比较多,就觉得自己一出门就可能得病,其实概率极小。

     

  7. 伪确定性效应,面对收益逃避风险,面对损失喜好风险。比如投资股票涨了赶紧卖落袋为安,跌了却不卖。

 

下图是TitleMax关于50个认知障碍的介绍图,大家可以收藏,也可以到Wikipedia上看更全的列表: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gnitive_biases

 


除了认知障碍以外,我们还要注意的是逻辑谬误(Logical Fallacy),这是理性推理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幸存者偏差,以偏概全等等,这种谬误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也时常出现,在这里就不过多讨论了。

 


4


如何克服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是永远无法被克服的,我们永远是愚蠢的人类。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自省和改变来减轻认知障碍造成的影响,避免更愚蠢。

 

  1. 首先是意识到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可能会有认知偏差。通过特定的培训,自我反思,可以降低某些情况下的认知偏差。根据一项研究,这种训练可以有效减少29%的认知偏见。

  2. 考虑影响决策的因素:我的决策是否存在过度自信,或者自私自利,或者是屁股决定脑袋的因素。

  3. 挑战偏见:也就是当出现偏见的时候,是否愿意自我挑战。挑战别人很简单,挑战自己就难了。多考虑自己犯了什么错误,有时候需要外部的挑战。

 

我记得在中欧读黄明的“行为金融学”课程的时候,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做投资是如何反人性的。克服认知障碍也是一种反人性的行为,和大脑的直觉和本能相抵触。可是要做企业,提高自身能力,为社会提供价值,就不得不克服愚蠢,再痛苦也要坚持下去,这是企业家的人生意义所在。

 

我有几个克服认知障碍的小经验,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1. 当对一个信息不全的事情做判断和决策的时候,如果下意识说:“我觉得如何如何”,这时候大部分会有问题。如果信息充分,我们不是靠“觉得”,而是靠证据。

  2. 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虽然数据也可以被各种解读,但是有数据总比没有数据好。

  3. 坚持理性推理,承认自己的愚蠢以及克服情绪化的决策。在生气和快乐的时候都不要进行决策,等到心情平复的时候再进行决策。

  4. 多学习,多看书。

 

希望我能在不断修身养性的过程中,能不断减少认知障碍,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END


曾今,伏案只识技术世界

而后,抬头遍历创业之艰

现如今

不惑之年

以创业者眼光,再探技术世界

长按二维码关注,一起窥探云上世界


🔻


关于作者

Hotcan,80后技术老炮儿

云计算和数字化技术的创业者

创业公司被收购之后,负责云和数字化转型业务







历史文章



免责申明:

本公众号不以盈利为目的,内容仅供参考,个人及所属公司对发布的信息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如需转载,请您注明出处和保持信息完整性。如有未注明作者及出处信息或图片,请版权所有者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补上,感谢您的辛勤创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