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线】四川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 “市一医院及时隔离他,等于救了很多人”
1月29日,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四川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杨某治愈出院。19天前,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首诊杨某,高度怀疑他有“武汉肺炎”,迅速将他隔离,确诊后转至公卫中心治疗。首次接触杨某的医生之一郑强说:“我是一名党员,职责和使命告诉我,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更是事关四川人民安危。”也有患者给医生发来消息:“当时市一医院隔离他,等于救了很多人”。
得知杨某康复出院的好消息,我院医护沸腾了。大家在为杨某祝福的同时,也发自内心为团队力量感到自豪。
首诊医生团体有传染科工作经历
第一时间自我防护
时间回到1月11日,“武汉肺炎”的消息已经传到成都,但四川还没发现得这种病的人,这个疾病离我们成都人似乎还很远。与此同时,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发热门诊已经改造完毕,并投入使用。
当天下午,发热门诊迎来一名39℃的高烧患者杨某。“他戴着口罩,看上去精神很不好。”急诊科医生舒其琛回忆,患者家属说,杨某从武汉过来,并且杨某的几个同事都因为发烧被隔离了。
舒其琛警惕起来,和同事郑强医生一起讨论病情。郑强在读研究生前,当过5年呼吸科医生,也曾在传染病科工作过。两人查看了杨某的CT,发现和普通的影像不一样,随后,杨某又做了抽血检查,医生发现有的指标很异常,这一切结果,都指向杨某被病毒性感染了。
▲我院舒其琛医生正在查看杨某的CT
严格实行隔离
有效保障了医患安全
郑强向科主任温天明汇报,医院按照流程将杨某收治到了感染病房。
医院对杨某进行了雾化、抗病毒等治疗。当晚,杨某的家属请医生开点药,并要求出院。郑强劝阻了他们,请杨某继续隔离治疗。
虽然已经采取了一定防护措施,但下班回家后,舒其琛和郑强还是换洗了全身衣物、洗头洗澡,并用消毒的免洗洗手液擦自己全身皮肤。
由于杨某高烧不退,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MDT,邀请院内多学科专家为杨某会诊。会诊专家们看到杨某的病历和检查资料后,高度警惕,认为杨某的疾病传播性极强,尽量减少了对杨某的接触,取消了传统和患者“面对面”的会诊方式,采用了远程会诊。
会诊后,专家们认为杨某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请市疾控专家前来检查,当时还没有冠状病毒检测盒。在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的建议下,市疾控专家采取了肺泡灌洗法为杨某检查,最终确诊感染了冠状病毒,随后转入成都市公卫临床医疗中心治疗。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一系列的防控举措,有效避免了医护人员受到感染。
当时市一医院隔离他
等于救了很多人
得知杨某康复出院的消息,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杨某诊疗过的医生都替他感到高兴。
随着舆情疫情的发展,抗疫成为医护人员的首要使命。今年春节期间,郑强也加入了抗疫的队伍,和在手术室工作的爱人一起,坚守在医院过年,在不同的岗位共同保卫人民健康。7岁的女儿从电视上看到新型冠状病毒的新闻,很担心父母。“每次我到医院上班,女儿总会拉住我的衣角说,爸爸你早点回来,上班记得戴口罩呀。”郑强说,每到这个时候,妻子都安慰女儿,“乖,不用担心,爸爸是英雄,爸爸要去医院战胜病毒。”
1月30日,郑强和舒其琛依然坚守在医院。虽然首诊杨某已经是19天前的事,郑强和舒其琛早已过了冠状病毒感染观察期,两人的健康都没问题,但他们每天都要持续接触大量的发热患者。为了更好的保护家人,郑强和舒其琛都主动与家人隔离,分房睡觉、自己单独使用一套碗筷。
一旦需要,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始终坚守。这,就是医生的责任,是党员的使命。
“我是一名党员,职责和使命告诉我,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更是事关四川人民安危。”说起这次成功防疫,郑强表示,这不光是因为医生个人的能力,更得益于医院的高水平管理和完善的制度流程,以及医护人员团体的专业素养。
也有患者给医生发来消息,夸赞医院对杨某迅速、果断、精确的诊疗:“当时市一医院隔离他,等于救了很多人,再一次证明了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品牌和实力。”
中西并重
中医经典保驾护航
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过程中,祖国的中医药也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1月21、24日,四川省中管局连续召开四川省中医药防治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家研讨会,会上陈云凤主任详细介绍了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四川省首例确诊新冠肺炎的中医四诊、辨证和治疗情况,得到了四川省中管局杨正春副局长的充分肯定,1月22日,成都市卫健委中医处赵春晓处长组织专家讨论拟定了2019-2020年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中医外治预防建议处方,医院刘耀副院长、呼吸科陈云凤主任、李群英主任、郑玉琼主任参加了本次讨论,经过四川省的中医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中医经典处方,自制香囊、中药熏蒸等为四川人民量身定制的中药处方和预防治疗方案登上了防治疫情的舞台,通过辩证施治,充分发挥了祖国中医药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的作用,也为抗击本次疫情提供了有力保障。
成都市
中西医结合医院
文字来源 | 外宣办曹一莎
图片来源 | 外宣办时光、网络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