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廿年征程 | 时光的彩蛋

管天舒 中建南洋 2020-08-30

多年以后,南洋公司的前辈们在周年庆典上,或许还会想起1992年,初次代表中建登上坡国土地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新加坡还只有300万人,林氏兄弟尚在宏茂桥三道的组屋中经营着第一家昇松,而彼时的榜鹅——如今我工作的地方——还遍布着森林以及给昇松供应猪肉的农场。唯有赤道的骄阳二十六年如一日,“烤”验着一批批跨海而来的勇士。

他们既是建设者,也是取经人。


(一)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1992年,他的足迹多次与中国交错。他亲赴苏州,来到了仍为一片农田的金鸡湖畔,启动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合作建设。他与访新的杨尚昆主席一道促成了次年于新加坡海皇大厦举行的“汪辜会谈”,开启了两岸关系新篇章。他选择拥抱中国的变化。

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左)与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右)

在新加坡海皇大厦握手


这一年,对于海这边的国人,意义更加重大。

小平同志的南巡再掀滚滚春潮。而文化背景相近的新加坡,成为无数渴望变革的人们求师的对象。十年间,共有超过两万名公职人员前往新加坡交流学习,中建的先行者们身处这浩浩风帆中,有借鉴,有坚守,有传承,有发扬,建成的既是养一方人的小家,也是命运相通的大家。


(二)

二十多年过去,已然沧海桑田。

昔日林氏兄弟在榜鹅养猪的农场已被鳞次栉比的住宅楼和热火朝天的工地取代,无数和我一样的中建人正奋斗在榜鹅大开发的前线。昇松也已从宏茂桥的一家小店走向全岛,为我贡献了来坡后的第一个枕头和数顿早餐。

Punggol West C39项目鸟瞰


1992年,如今矗立着金沙的滨海湾尚一马平川。而2018年,我已坐在南洋公司承建的观礼台上,欣赏着壮美的天际线和璀璨的新年烟火。

“春到河畔2018”烟火秀


1992年,我的母亲在下班回家时第一次看到CSCEC的蓝色logo出现在家乡的工地上。她不会想到,25年后,她的儿子又会与中建结缘,见证着中建蓝在新加坡的土地逐步扩张,成为品质的象征。

我也在无意中,于25年后踏上了位于苏州的金鸡湖畔。站在大陆首家诚品书店的露台上,望着环湖的霓虹辉映、高楼林立,纵然纪念中新合作的雕塑就在身边,彼时的我尚未能参透这草蛇灰线伏埋至今日的机缘。

苏州园区中央公园雕塑——合作


时间的彩蛋,永远猜不完。


(三)

二十多年,也不过弹指一瞬间。

赤道的阳光还是一样恣意,雨季的瓢泼也永远令人头疼。

分分钟变Swimming Pool


新加坡还是那个多元文化和谐并存的地方,中建南洋也早已扎根于此,蓬勃发展。每天我都与来自马来、印度、缅甸、菲律宾等各地的同事们一起,互助互勉,为建造新加坡添砖加瓦。

Punggol West C39大家庭齐贺新年


1992年设立的口香糖禁令也绵延至今,然而在我把从国内带来的绿箭塞进嘴里时才有人提醒我,吓得我差点把它吐在地上,酿成"大祸"。

二十多年,工地的工人早已换了二十多批,而老工长谈及往昔,抚掌而笑,倒也没见什么缅怀。毕竟在大南洋历练至今,始终工做得好,钱来得多,生意越来越红火。最值得期待的总还在前头,不是么?

更不用提中新发展的大图景。当年跨海取经的官员,已经秉承着苏州经验前往天津、重庆为新的园区合作项目发光发热。一带一路倡议下,新加坡甚至在2017年超越美国成中国海外投资首选地,越来越多的人从下海走向出海,给未来埋下了更多的彩蛋。


(四)

历史像一块五彩的切糕,角度不同,便能切出色彩各异的26年。

1992年的张勇,还在四川拖拉机厂揣摩着南巡讲话,琢磨着卖火锅这生意是否靠谱。2018年,海底捞已经在新加坡开了7家分店。

1992年,辞去公职下海的朱新礼接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罐头厂——汇源。次年,经他改良的果汁产品获新加坡国际饮料博览会金奖。2016年,汇源与新加坡杨协成公司合作挺进东南亚市场。

1992年,孙燕姿还在莱佛士女子中学为考入NTU而努力读书,十年后的我在大街小巷的广播中听了绿光的旋律,又花了五年我才知道这首歌是她唱的。如今来到她家乡的我,还没等来和她的第一次偶遇。

1992 - 2018,长得足够跨越一个时代,又短得不够讲述一个人的故事。海底捞的火锅还在煮着,汇源的果汁还在喝着,孙燕姿的歌还在唱着,南洋公司的地产版图还在热火朝天地扩张着,而我,倒是从无到有,也被历史一个小浪推到了这里。


这下一块切糕,还会有他们的精彩,也将有我在南洋的故事。

中建南洋

飞一般的精彩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